当前位置 首页 执魏 第三十五章 宣扬

《执魏》第三十五章 宣扬

作者:沛土 字数:3523 书籍:执魏

  丘穆陵戈的问题解决了,而崔骧也能接受治中从事史这一职位,处在盛乐的四人也便去把酒言欢,为二人祝贺去了。

  此次,朔州的人员调动,也便仅剩下一个暂代别驾从事史的王慧龙,一旦王慧龙就位,刘盛的这匹马车,也将开始高速运转,哪怕,在刘盛心中,王慧龙理政是迫不得已的。

  五原郡内五原县,县内有一座巨大的粮仓,这粮仓门口被长孙奇牢牢的把守着。

  他,好似习惯了长孙奇这个名字,在军中,他从不以长孙颓来自称。

  前面,王慧龙来此视察,他抬步上前迎接,面对王慧龙,他不敢大意,他是知道其人的,毕竟,就是他老爹长孙嵩向拓跋焘告崔浩的状,说是崔浩夸赞南方人,也就有贬低他们的意思,所以,王慧龙和他还算是有间接的过节!

  “王使君!”心中担心王慧龙会因为老爹而牵扯到他,长孙奇仅是称呼了一声,也没有说其他的话。至于为什么不称呼王慧龙郎君而是使君,是因为他知道王慧龙早晚会在刘盛这里当职。

  “长孙都将!”走上前来的王慧龙见长孙奇对他扶胸施礼,也还了一礼,抬头说道:“近日以来,吾听闻国主要迁民于此,且数目甚大,吾观朔州粮秣已是不多,料想将军会取此地之粮以供民食,因此前来粮仓看看有粟几何,不知都将可否通融?”

  “料想?”长孙奇皱了皱眉,说道:“此地粮仓乃五原之重地,奇受将军之命,严守于此,可不敢擅自做主,不知使君可有将军手谕?”

  见长孙奇一脸严肃,公事公办的模样,王慧龙眼睛一眯,很干脆的说道:“无有,这样吧,既然都将不肯通融,那都将可否自己去盘查一番,再告知慧龙?”

  “这......”长孙奇犹豫了下,抬头望了眼王慧龙,见其不像是开玩笑,也便点了点头:“也好,那吾便代使君走一遭,另,奇受命于此,才不能让使君入内,还望使君莫要怪罪!”

  王慧龙拱了拱手:“都将职责所在,慧龙焉能气恼?若气之,和那小人又有何区别呐?都将自去便是,自去便是!”

  “嗯,还请使君稍待片刻!”长孙奇点了点头,也拱手说道,下一刻,便要命人开仓。可就在这时,一阵哒哒哒的马蹄声传来。

  众人看去,却是奔来六骑,最前面的一位是他们守城的士卒,其后,是一个侯人,再其后,是四名护卫。

  “王使君就在前方!”

  “哪位?”

  “长孙都将身旁的就是!”领头的守门卒遥指王慧龙,对那侯人说道。

  “多谢阿郎!”

  “皆为将军效命,区区小事,不足挂齿!既然我已带到,也便回去了!”疾驰中,护卫不待侯人说话,便将马头调转而去。

  那侯人回头看了一眼,也便作罢,朝着王慧龙狂奔而来,不待至前,便大声呼喝:“王慧龙王使君,将军有令,即刻前往狄那,面见将军!”

  “王慧龙王使君,将军急召,即刻前往狄那,面见将军!”

  “王慧龙王使君,将军急召,即刻前往狄那,面见将军!”

  三声过后,侯人至前,极其利索的翻身下马,举着一卷书帛来到王慧龙的身前一步,对其说道:“王使君,将军急召!令您即刻前往狄那面见!”

  说着,侯人将书帛奉上。

  “有劳阿郎了!”王慧龙一边说着,一边将书帛接了过来。

  “嘿嘿!”腼腆的侯人面对王慧龙的道谢说不出来话,仅是傻笑两声。

  待王慧龙将书帛看完,便抬头问道:“阿郎可知将军如此急召我回狄那,所为何事啊?”

  “回使君,阿奴不知!”侯人摇了摇头!

  王慧龙看了看书帛,轻叹一声,转过身,对长孙奇说道:“长孙都将,将军急召,我须得去往狄那一场,但我之所言,还望都将放在心上,莫要到时将军令下,我辈却出了岔子!”

  长孙奇闻言,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王慧龙抬头看了看已经昏暗的天际,他知道,今天他是去不了,也便对长孙奇说道:“如此,五原便依仗都将了,待得明日一早,我便动身前往狄那,就此告辞!”

  “使君慢走!”长孙奇引言。

  ————————————————

  第二日,日出时分,雍州之地,平阳郡的杨县被强人所据,这一个消息,传的沸沸扬扬。

  本来,信的人还不是很多,毕竟这里的强人,已经被刺史垄断了,即便有新来的,那也会被刺史拉拢,如果拉拢不成,那结果也就不言而喻,所以说,对他们来讲,强人占据杨县,那是一个大玩笑。

  但是,这话出自从杨县逃出来的县尉之口,那就不得不让人深信不疑了,他们现在都想看看雍州刺史葛那面对这些强人,到底会如何做?

  杨县内,这一大早,城头上便忙碌不堪,而城中,则是静悄悄的一片,哪怕刘势已经张榜安民,但效果却微乎其微,那些百姓不信啊,毕竟他们不是身着铠甲的甲士,而是和他们一样穿着的人。

  虽然说这个时代的人很害怕那些当兵的,但当他们和这些没着铠甲的人一对比,那还是那些兵家比较让人信服,起码人家可以保证是朝廷的人。

  而你们呐?谁知道是不是比当兵的还坏?

  他们不敢赌,因为输了,就是性命不保。

  城头上,刘势远观城外,经过一夜的发酵,刘势认为雍州刺史葛那一定知道他们占据了杨县,今日,或许就是他们攻打杨县的时候。

  刘势的猜测,并没有错。

  此时,永安郡邬城,这里是永安郡最靠近北方政治中心的地方,葛那将州所设在了这里。此时,刺史府中,葛那正在调兵遣将。

  昨夜里他得闻杨县出现了叛乱,他的第一个想法却是,是不是老虎山的人反了?可现实告诉他,不是,而是另一伙强人。

  “昨夜里,雍州大人令茂眷承、屋引启各出兵一统发往杨县,于杨县城北十里处札寨,可现今,那二人竟毫无动作,大人,可要催促一番?”葛那的属僚觑将着葛那。

  这属僚口中的茂眷承前文说过,他是平阳郡的郡守,而屋引启,则是永安郡的郡守了,和茂眷承一样,都是出自鲜卑内入七十五姓,但他是倒数三的屋引部落,单名一个启字。

  也不知是不是同为七十五姓都有一个尿性,他和茂眷承的想法竟是一致,再得到葛那的命令后,为防自己的部下遭到损失,他就想让茂眷承先行,他随后再到,而茂眷承本来就是你们不出兵我也不出兵的打算,见葛那和屋引启都没出兵,他自然也不会出兵了。

  就这样,一夜过去了,二人也就是将兵马集合了起来,其他的动作,一概没有,这让葛那心中有些不痛快了。

  “哼!”

  但见葛那冷哼一声,对属僚说道:“这二人,乃是在等我出兵啊!”

  “那大人,我等可要出兵?”属僚小心问道!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强人不除,我寝食难安啊,未眠夜长梦多,那便随了他们的愿,让葛戾带兵一统,先行杨县!”葛那有些无奈,虽然他知道,他只要催上那么几次,茂眷承和屋引启一定会出兵。

  但这对葛那来说,却会耽搁了时间,而耽搁了时间,就会耽搁他赚钱,如果他赚不到钱,那就没办法供养他的私兵,倘若私兵没有饭吃,那一定会逃,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他的私兵没了。

  所以,葛那不得不妥协,毕竟,他需要二人的兵马来除贼,不然,仅凭他的人马,也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了。

  永安郡,坞城外,葛那的族侄葛戾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千五百人朝永安城奔去,这让看见的人都在暗自猜测,这是刺史大人去平反了,至于方向为什么是永安郡的郡城永安城?

  那这就不得不说葛那是怕死的,以往的刺史,要么在首都,要么选一个郡当做州治,而州城,自然就是郡城。

  这就好比咱们有三十六个省,省内有很多市,咱们可以把市理解为郡,把省理解为州,那市长就是郡守,而高官就是刺史。

  比如江苏的省会南京,他有高官也有市长,而这里,也一样,如果刺史选了一个郡治,那这里既有刺史也有郡守。

  但是吧,葛那与常人不同,他见这里和胡夏眦邻,心里就不安,选州治的时候,他第一个排除的就是平阳郡。

  为什么呐?因为能打平阳郡的有两个国家,更不安全,所以,他将目标投向了永安郡,可是永安城,他也觉得不安全,他就想啊,我得靠近都城一点,到时候胡夏打来了,我也好逃跑啊!

  于是,葛那就把州治选在了坞城,而他的担忧,也是他养私兵的根本原因。

  葛戾出发了,再途径永安城的时候,将屋引启的兵马一同带了出来,就此,三千人马浩浩荡荡的开赴杨县,这个时候日头已经当空而照,用我们的话来说,那就是太阳已经晒屁股了,已经十点多了。

  但是吧,这么长的时间,还不足以让杨县南方的茂眷承得到消息,但杨县的刘势他们,却听到了些风吹草动,这主要是,刘势的探子们,骑得都是上肥马,那速度,自然是快的。

  城头上,刘势正盯着一卷书帛看,那脸上的喜色是怎么也遮盖不了的。

  李书城急匆匆的从城下赶来,他无视刘势的面容,严肃的抱拳作辑:“六叔,探子来报,永安城有三千甲兵向我杨县奔来,目下,半个时辰就会抵城,若我所料不差,其一定会将北门作为主攻之处,书城斗胆,还望六叔重点防备北门!”

  “不用了!”刘势挥了挥手。

  “啊?”刘势的话李书城大吃一惊,不用了?什么不用了?六叔是放弃抵抗了吗?

  李书城胡思乱想之际,六叔朝众人笑道:“阿盛已传来此诏,我辈无忧矣,反而是那雍州刺史,倒是要给我们一个交代!如若不然,我定叫他知晓我刘势的厉害!”

  “???”李书城听的一头雾水,问道:“郎主说了甚么,竟能让我辈如此?”

  刘势笑了笑,没有答话,双手插袖,缓步下了城楼,这让李书城不禁摇了摇头。

  不久,刘势又登上成来,只不过手里多了三份书帛,李书城见状,连忙围了过来,欲要相问,可刘势却未曾理他,而是朝四处看了看,待看到石永寿和郭诏的时候,他便朝石永寿和郭诏挥了挥手,那二人一看刘势在召唤,就屁颠屁颠的赶了过来。

  “六叔!书城!”

  “六叔!书城!”

  二人拱手一辑,立定不言!

  “你二人各带一队人马,分别前往永安郡的郡守府和平阳郡的郡守府,将此书帛交与他们,谁人去永安郡,可再劳累一些,去坞城送上一份!”说着,刘势将三份书帛交与二人手中!

  二人虽然有些疑惑刘势为何如此,但也没敢相问,仅是拱手称是。

  “另外,你们途中,务必要将此事宣扬出去,就说,我辈乃是奉永安公麾下朔州侯的指令,前来雍州收取粮秣及驴者,可不曾想,竟是遇到了匪徒,夺了我辈绢帛万匹,而这些匪徒便是杨县地界的人,因此,我等只好将杨县围城,为防朔州侯亲自来查,还望雍州及永安、平阳二郡的郡守前来相助,务必要查出这绢帛到了何处!如若不然,朔州侯怪罪下来,谁也承担不起!”

  刘势说着,还开心的抚了抚须。

  “如此说,当真可解我等之围?”李书城疑惑。

  “自然,倘若雍州刺史消息灵通的话,一定会得知国主下诏迁民朔州!”刘势胸有成竹的说道!

  “那若是不知道呐?”李书城又问了这么一句。

  “若不知道?那不还有着永安公的名头吗?”刘势笑得更灿烂了。

  “永安公?他远在朝堂,安能帮得我等?”石永寿傻乎乎的问道。

  “你这奴子,永安啊!永安郡公的封地,便是这永安郡,若那郡守知道了,一定不敢乱动!”李书城没好气的说道。

  “哦,原来如此!”石永寿恍然。

  “好了,二位莫要耽搁了,快启程吧!”

  “是,六叔!”二人拱了拱手,转身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