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执魏 第十一章,初见木兰不知名

《执魏》第十一章,初见木兰不知名

作者:沛土 字数:2282 书籍:执魏

  刘盛看着这女郎,忽然想起这大周村为何耳熟了,是因为,他曾对中国四大巾帼英雄中最有争议的花木兰有过研究,而大周村,正是被定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居之地。

  他想着,既然来了,就问问有没有其人吧,按时代来讲,花木兰应该是属于这个时期的。想着,他不禁有些小激动。

  怀着对巾帼英雄的憧憬,刘盛缓步来至女郎身边,凑过身去,问道:“娘子可是喜欢?”

  女郎扭过头来,看着刘盛,她眉头一皱,也不搭话儿。

  刘盛一看便知道为何了,苦笑道:“娘子可是认为我是奴子?我乃这商队的主事人,特来向娘子问一事,这步摇簪便做报答之物,娘子意下如何?”

  女郎歪着脑袋想了想,柔声道:“好,你且问吧,若我答不上,你这簪子也要送与我?”

  闻此一言,刘盛笑回:“送!”

  说着,刘盛便开口向其问道:“敢问娘子此地可有花姓人家?”

  这女郎抿着小嘴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无花姓!”

  听此回答,刘盛不禁眉头一皱,喃声道:“怎会无花姓?”

  嘟囔一声,待抬起头来,对女郎再次问道:“娘子可是想错了?那魏姓可有?”

  女郎闻言双目一瞪,对刘盛不信之言颇有不满,对其言道:“我怎会想错?无便是无,魏姓也无。”

  见其如此,刘盛轻笑一声,放缓声音,对其言道:“那娘子可知是否有名为木兰的娘子?”

  虽刘盛将声音放缓,然女郎好似不买账,将眼皮儿往上一翻,抬眼望天,小嘴一嘟,对其说道:“无!”

  刘盛见女郎此番模样,再闻其话,颇有无奈,不禁想道:“难道花木兰真是杜撰的?”

  想着,刘盛叹息一声,摇了摇头,收回心情,对其作辑一番,言道:“谢娘子了,这簪子也便送与娘子了。”

  回过头,对看管此摊的丈夫说道:“阿弟,这簪子便送与这娘子了,你且给包起来。”

  这位丈夫见此,虽有些疑惑,却也应道:“是,少郎主。”

  说罢,这人便拿起簪子给包了起来。

  那抬头望天的女郎闻此一言不禁扭过头来,看了眼刘盛,对其笑道:“我是不曾知晓,郎君可再问下他人,谢郎君了!”

  女郎说着,喜滋滋的接过步摇簪,对刘盛摇了摇手中的步摇簪,也便扭头走了,边走边嘟囔道:“我是没打过花姓、魏姓、名木兰的,合该是没有吧?”

  已转过身去的刘盛听此,又回身道谢一声,也便连忙又去问了下其他人,可也都说没有花姓,没有魏姓,更没有木兰。

  而他却不知,他已经和巾帼英雄花木兰碰了面,并且,还送了她一副簪子……

  三日已过,费乡老也回来了,走走关系,把众人安置在虞城附近经商互市。

  这次,刘盛嘱咐他们不在行事,安稳互市七天便走,要做给那些宗主豪强看,也有一原因是拓跋焘改政在即。

  之前行事刘盛有恃无恐便是因为律令不明,即使发现了,对他这军事贵族惩罚也不重,反而还得感谢他除了几个宗主豪强那,主要还是那些宗主豪强会报复。

  若拓跋焘改政后再发现,刘盛有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安顿好诸人,刘盛再次带着五十人往县城赶去,在县城租了个宅院,把书籍规整,放置书房。

  这天,刘盛在院里对柱子说道:“柱子,我明日便要赶往朔州,虞城便要你来主持大局了,待七日后启程来朔州寻我。”

  柱子听闻也未曾有二话,仅是对其言道:“是,少郎主!我且去为您准备三日干粮!”

  “哦,对了,注意下阿豪!”

  往外走的柱子一听,顿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有些凝重的看着刘盛,对其说道:“可要……”

  听闻柱子的言语,刘盛挥了挥手,对其言道:“无须,尚且仅是怀疑,先去吧!”

  “是,少郎主!”柱子应命一声,转身离去。

  看着已走的柱子,刘盛叹息一声,嘟哝着:“传说就是传说吗?莫非,这并不是历史上的北魏?但拓跋焘,拓拔嗣都证明了此时就是北魏啊!难不成我这小翅膀已经起了效应?”

  如此想着,刘盛眉头紧皱,良久,刘盛才回过神来,又嘟囔着:“说不得429年便遇到了,希望,历史有其人吧,若不然,四大巾帼英雄岂不是玩笑话?”

  ……

  刘盛心情暂且不表,第二日清晨,带上柱子准备的三日干粮,刘盛骑上战马,便一路向西北赶去。

  度过虎牢关,在没有导航的时代赶路是很困难的,没有方向,只能根据太阳辨识,还需要不停问附近的人。

  好在北魏流行的语言有鲜卑语,还有汉朝时期的官方语言汉语,类似现在的普通话,不然听方言,谁听得懂?

  朔州是很大的,刘盛要去的是朔州西北边地,因独孤部落便是在此,此地就是后来的怀朔镇,太武帝拓跋焘即将建设的北方六镇之一,位于大青山和乌拉山(北魏称拔那山)交接处。

  刘盛知道,他只要顺着黄河走,就能到朔州,这黄河,就算是他的路标了。

  时至午时,颠簸一路的刘盛终至黄河,河对岸目前是胡夏国的领地,看着波涛汹涌的黄河,吃着干粮。

  给马儿喂过草,吃过干粮的刘盛休息了片刻,便顺着黄河一路向北……

  夜……

  夜晚的黄河美吗?有人说美,刘盛也这么认为,但特么的睡不着啊,神特么的暮宿黄河边。躺在马背上的刘盛,被水流声吵的怎么也睡不着。

  于是,他决定,真的不做肝帝了,珍惜生命,远离黄河……

  几日后,到了几字形黄河右上角拐弯的地方,有些疲惫的刘盛知道,再往前就是阴山山脉了,此时已经进入朔州之地了。

  北方所谓的要塞重镇,是依阴山以北的秦长城而建,算是长城的一部分。

  每一座要塞拦截一个谷口或较为平坦之地,阴山谷口有多少,就有多少关,是名副其实的关山,而木兰辞中的关山就是阴山山脉!

  大青山和乌拉山,东西长500公里,南北宽30-50公里,两山交接处形成一个大峡谷,是南北来往最重要的一条道,史称中道,北出阴山达大漠。

  汉时昭君出塞走的便是这条中道,北出光禄塞。

  水经注,卷三:石门水南注之,水出石门山。(石门水,今昆都仑水库!)

  地理志:北出石门障,既此山也。(今内蒙石门风景区)西北趣光禄城……城东北,既怀朔镇城也。(今怀朔镇西南!)

  这里的路他熟,哦不,是之前的那个他熟!

  他并没有往西北的乌拉山而去,而是往东北方行去,这是要去往北魏故都盛乐城。

  奔波了几天,坐火车都累,更何况骑马那?他需要休息下!

  不多久,刘盛便远远的看到阴山山脉中的大青山,木兰辞中的黑山头,蒙古语“哈拉温那”,寓意无数的黑山头,也看到了盛乐城!

  大开的城门下,来来往往的人流,秃发留辫的胡人斜挎胡服露出着左肩的内衫,头裹丝巾的汉人,皆穿宽袖长衫或短衫(上衣)下裤。

  皆因这个时期以宽松衣衫为主,比较讲究袒胸露背,内着吊带衫或直接衣衫衽上,胸口大开。穿袍的较为少。

  刘盛下马,随着入城的人流进入城中!

  一入城,熙熙攘攘的人流,不是背着绢帛布匹便是扛着谷物,这一切皆是战争让货币贬值,开始以物易物,衣食为币,汉币铜钱虽也流通,但极少有人用,这便是南北朝的现实写照。

  “上好的战马了,来看看了,仅需十匹绢……”

  “鞍鞯,上好的鞍鞯了,仅需二丈绢,送马镫了……”

  “卖粟了,一斛仅需一匹绢了……”官方称石,民间称斛!

  “三匹帛换一上马了……”

  “三丈绢一套皮甲了……”

  “五升粟一把木弓了,祖传手艺……”

  “我有粟一斗,与我来两把!”

  “好勒,您拿好!”

  “我有粟一斛,来二十把!”

  “好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