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牛吏之帝王崛起 425.代郡太守

《牛吏之帝王崛起》425.代郡太守

作者:天下九九 字数:3563 书籍:牛吏之帝王崛起

  刘钰思来想去,觉得不能单纯依靠军事手段,军事手段成本太高。如果有别的渠道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问题,当然是优先之选。

  正好汉情局幽州曹传来有关代郡和上谷的消息,刘钰和吴原一道分析之后发现,这里面还是有许多文章可做的,比如代郡闵氏其实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代郡太守闵堪是当地的豪杰,几年前天下大乱时起兵,占据全郡。刘秀在河北兴起,闵堪举郡归附,留任为代郡太守。

  建世汉并州牧鲍永攻打代郡,闵堪不敌,多亏耿况、耿弇父子合兵来救,与闵堪一道,并力反扑,三支力量将鲍永逐出代郡,并趁势占领了雁门郡西南及太原郡北部的葰人、广武、原平地区,使代郡的地盘向南推进到与太原郡以阳曲为界。

  之后耿况回兵上谷,闵堪驻在平邑,耿弇则驻军在新占的广武城,硬生生挤在建武汉雁门郡与太原郡之间,有耿弇在那钉着,从雁门郡到太原郡只能翻过高高的句注山才能抵达。

  耿弇作为建威大将军,北路军的大将,闵堪要受他的节制。耿弇南下的一应粮草军械,大约一小半是从河北运过来的,还有一大半就是代郡提供的。

  代郡不过是山间的几块破碎的狭地,产出不多,供应几万大军的军需十分吃力,但是今年全国旱灾,普遍缺粮,朝廷也有些捉襟见肘。只能区分轻重缓急,重点供应一些军队。

  如刘秀二十万大军下洛阳是排在第一位的,军需必须充足。

  河南的祭遵、陈俊军队与刘茂隔汜水河对峙,巩卫着东部广大地区的安全,是仅次于洛阳的重要战场,好在他们守着荥阳敖仓,可以在当地就食,可是军械也是要重点保障的。

  岑彭大军原本由颍川、汝南等郡供应粮草,颍川一失,岑彭军也有些粮草不济,好在有汝南在后面撑着,虽然有点吃不饱,但总还算是有吃的。

  东征的吴汉军是最让朝廷省心的一路人马,因为他就不需要粮草供应。吴汉军打到哪儿抢到哪儿,一路暴力推过去,虽然搞得天怒人怨,但是只要压得住就没事儿,除非像在南阳一样惹出事来。

  北路的耿弇军就像没娘的孩子一样,基本没人管,因为实在没多少粮草给他,他只能自己想法子。能有什么法子?附近郡县如果能支撑,那就榨干这些郡县,若是他们支撑不住,就像吴汉一样,打到哪儿抢到哪儿。

  耿弇因为要定太原,争取民心,下令将士不能妄自侵夺,这就是自绝了抢粮的路子,那就只剩下一个法子,要附近郡县运粮过来,离他最近的就属常山郡和代郡,其次是上谷郡。

  常山郡太守是邓晨,根子比较硬,不太理耿弇的茬,耿弇也不太敢惹。耿弇又发挥败家儿子的特长,吵着让上谷的父亲耿况出钱出粮出人马,想把耿氏的家底掏空,耿况不理不睬,逼急了就把儿子大骂一顿。耿弇虽然是个儿子,但此时只能装孙子。

  于是代郡就成了最软的那个柿子,闵堪可倒了大霉了,对于建威大将军的运粮命令,闵堪不敢不从,却又不愿意听从,每天反复纠结,深受其苦。

  耿弇在广武驻军半年,代郡的家底被掏空了大半,耿弇那儿还吃不饱,一直说闵堪有意拖延,延误军机,还向刘秀奏了一本。

  好在刘秀是个明白人,知道耿弇那五六万大军,凭一个人口二十几万的小小代郡,实在供不起。

  明白是明白,可刘秀也供不起,他下令上谷郡向代郡运粮,耿况对于皇帝的旨意满口答应,但只是象征性地运了一点过去,之后又陷入从前儿子逼老子,老子骂儿子,儿子装孙子的死循环里。

  耿弇总不能参他父亲一本,说他有意拖延,延误军机,于是他依旧是每天催逼代郡,让闵堪想法子运粮来。

  这下子终于把代郡太守闵堪给惹毛了,闵太守表示,代郡一粒粮食也拿不出了,不行大将军你就撤军吧!

  正当两人要撕破脸之际,建威大将军耿弇大发神威,一举攻克阳曲,缴获了大批粮草,够大军吃上俩月的,这一次真正的能因食于敌,暂时不用愁吃喝了。

  耿弇终于不向闵堪催粮了,闵堪刚喘了口气,还来不及放松一下,建威大将军的手令又到了。耿弇命令闵堪发代郡之兵南下,保护大军后路。

  闵堪找自己的亲兄弟和堂兄弟商议。

  代郡如今基本就是闵氏说了算,闵氏之外,石氏也有一定的发言权。除了太守闵堪大权在握之外,他的亲哥哥闵林也掌兵权,东部都尉石鲔也重兵在握。

  他的堂弟闵游早就对耿氏不满了,听了耿弇的指令,当即叫道:“他上谷耿氏是豪门大户,我代地闵氏亦是豪门,他耿况是太守,兄长亦是太守,凭什么他耿氏要骑在闵氏的头上,每天吆五喝六,要东要西?”

  闵堪脸色不好看,但是依旧劝阻闵游道:“论公,耿弇是陛下亲命的建威大将军,吾等要受他的节制,论私,上一次鲍永攻击代郡,耿氏父子一齐出马,帮了吾等的忙,说起来我闵氏还欠他耿氏的人情。”

  闵林道:“太守,你怎么犯糊涂了?我代郡是他上谷郡的前沿屏障,若没有代郡在前面挡着,上谷就要直接面对鲍永的兵锋。代郡有失,上谷不安,耿氏为了自救,也要救代郡。他哪里是想帮代郡的忙,分明就是帮自己的忙!”

  “就是,闵氏为耿氏挡了这么多年的灾,应该是耿氏欠闵氏的才对!”闵游简直是义愤填膺。

  其实闵堪也早就在心中不忿,代郡和上谷都是以全郡归附,可待遇却大不相同。

  耿氏一门两侯,耿况和耿弇父子都有几个县的封地,耿况的儿子们在朝中占据高位。

  闵氏也是阖郡归附,甚至代郡的人口二倍于上谷,但是就因为他投过去的时候,刘秀早已称帝,站稳了脚跟,因此他的待遇便一直没有上去。虽然闵堪得以封侯,但只有一县的封地,比起耿氏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耿况一直不肯全部投入,就算儿子催逼也不理睬,如今耿氏在上谷依旧保留很强的实力。而他代郡闵氏的实力却因耿弇的搜刮日渐削弱。

  闵堪心中很不平衡,只是耿氏势大,他们惹不起,闵堪不敢发作,还要安抚族内的兄弟们,为耿氏说话。直到被耿弇逼得不行,才敢向大将军发了一次脾气。

  闵林道:“太守,此次耿弇欲成大功,必得借代郡之力,可代郡便是倾尽全力,也捞不到半分功劳,为何要用闵氏的力量,去为耿氏赚取功劳?太守若是派了兵,他耿弇一点也不会领情,反而会百般挑剔,派太守一身的不是。从前咱们数次运粮供应大军,但耿弇依旧参太守延误战机。。。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太守干得还少吗?”

  不得不说闵林说得很有道理,就算闵堪出兵为耿弇护住后路,也捞不着什么功劳。可兵马一动,粮草也得跟上,出兵就是出人又出钱粮,当然会削弱代郡的实力,若再打个大仗,损折人马,闵氏的损失就更大了。

  这些人马刀枪是闵氏的立身之本,这些东西都没了,他们也没什么份量了。

  闵堪已决定了不发兵,也不再向前线运粮,可是仍有些顾虑,“陛下那儿怎么说?”

  闵林道:“陛下不从河北运粮支援耿弇,却令上谷、代郡运粮,打的是什么主意,兄长又不是不知。如今大家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刘秀对于山高皇帝远的渔阳、上谷、代郡等地,一向奉行高度自治的原则,基本上是让他们在当地做土皇帝,全权管理郡里的军政之事。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人家都是有实力的豪强,投奔你就是给你面子了,要是一个不高兴,说不准像彭宠似的反了,或者就直接投到长安,刘秀想拦恐怕也拦不住。

  皇帝虽然不得不这么做,但是心里还是很有想法的,一直想要解决这些地头蛇,如果这次他洛阳大胜,或许就要耿氏闵氏举族搬迁到京城,将他们连根拔起了。

  可是他败了,就只能尽力维持稳定,不搞大的动作。但是他依旧催逼着两郡出粮出人,去进攻太原和雁门,除了要对建世汉保持军事压力之外,也是要不断削弱这些地头蛇的实力。

  刘秀是乐见地头蛇和建世汉大战的,反正不是他自己的本钱,打没了也不心疼。

  闵林是闵家兄弟中比较有头脑的一个,他早就看清了这一切,因此向兄长进言,不发兵,不运粮,保存实力。

  众人商议决定,不仅不向南运送军粮,反而向朝廷求救,说是今年遭遇旱蝗两灾,收成锐减,又供应南下大军粮草,代郡负担不了,如今没有存粮,恐怕会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请朝廷运粮来救济。

  至于耿弇,闵堪可写信说是代郡境内又闹起了流民,他正忙于平定流民,实在是没有余力再南下助阵,请建威大将军多等些时日,等他灭了流民,再行南下。

  等到闵氏族内把事情商议得七七八八,众人也都散去,闵堪派人去请东部都尉石鲔。

  闵堪说道:“石老哥,咱们兄弟当年一道起兵,我把你当成亲哥哥一般,如今大将军欲代郡派兵南下,我欲推辞此事,你看如何?”

  将他的意思向石鲔细细地说了又一遍。

  石鲔听了,冷笑了一声,说道:“太守,你真将陛下当成傻子,把大将军当成好糊弄的小孩子吗?”

  闵堪一愣,“石都尉,你这话什么意思?”

  石鲔道:“你真以为代郡是铁板一块,人人心都向着太守你?代郡之内的情形,比如代郡有多少兵马,多少钱粮,你真当陛下一点也不知吗?郡内有没有流民,难道大将军会不知吗?太守此次欺之,便抹煞了从前的种种功劳。陛下的天子之威,大将军的雷霆之怒,太守都打算如何承受?”

  闵堪的脸黑了下来,沉默半晌,问道:“你说怎么办好?”

  石鲔道:“大丈夫行事有始有终,若追随陛下,便一心无二,有多少力使多少力,或者干脆举族内迁,把代郡交与陛下之手,解陛下之疑,保儿孙几世的富贵。”

  闵堪不说话,明显是不想接受,举族内迁,那他闵氏哪儿还有什么地位?他甚至怀疑,石鲔是不是要把他挤走,好自己掌控代郡。

  石鲔道:“此次洛阳大败,陛下急需胜利提振士气,大将军正逢其时,送上了这一场大胜。他若能一鼓作气攻占太原、河东、上党三郡,足可抵消南方的失败。从大将军攻下阳曲这一刻起,此战在陛下心目中必定迅速提升位置。兵者,国之大事,关于国运。陛下必不能容忍有人后面玩虚的,使绊子。大军胜了还好说,一旦大军失败,这败军之责恐怕都要太守来背负!”

  闵堪道:“那耿况如此,就不怕陛下的天威吗?”

  “上谷和大将军之间毕竟隔着代郡,何况陛下还需要大将军在前面冲锋陷阵,焉能再与耿氏计较?陛下可容忍耿况,太守有何底气要陛下容忍?”

  闵堪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忽然一拍几案,怒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都想将好好的代郡吃干抹净,一点残渣也不留给我们兄弟!咱们兄弟当年起兵,好不容易打下这片基业,岂能如此拱手让人?从今往后,不管什么陛下,大将军,谁也别想从代郡得到一个人,一粒米!老子不跟他们玩了!”

  石鲔说道:“太守若要自立,则大将军回军,与上谷夹击代郡,太守可能敌得过吗?”

  看闵堪不说话了,石鲔又道:“其实还有一个法子,太守可以考虑一下。”

  “什么法子?”

  “我有一个客人,是从洛阳来的,太守可想见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