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景从外头回来,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
干脆倚在门框上,也不出声,就这么静静的望着,他觉得眼前的这副景色真是让人觉得无比的放松,又心生向往。
阿宝本来也想来帮忙的,可惜了她打拳舞剑还行,这会儿摘起菜来却是什么都不行,一根菜在她的手里头被扯得乱七八糟的,别提多可怜了。
老太太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伸手从她的手里将菜给抢了过去。
“小姐还是出去玩吧,我们这儿的后院里围着不少的篱笆,里头养了几只小兔子呢!”
果然,阿宝听到后院有兔子眼睛都亮了,她不知道跟范夫人说了多少次想要养兔子,只不过范夫人觉得兔子太脏,一直都不肯答应,今日在这儿还能看到,自然是说什么都要去看看的。
苏干便笑着陪她一起往后头走。
苏坤看着他们一个个的成双成对的,而自己的身边却只有一个什么都不会只知道吃的小苏泯,忍不住沉沉的叹了口气。
苏泯听到他叹气,还讲义气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二哥,你不要着急,有姝儿姐姐在这儿帮忙呢,咱们很快就能吃上饭了。”
苏坤实在是不想继续这个话题,只能干笑了两声。
好在两位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了手脚却很利索,前前后后不过半个时辰,就做出来一桌子的菜肴,倒是色香味俱全,闻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阿宝看完兔子回来就闻到饭香味,乖乖的去洗了手就挨着苏姝一起坐下。
苏姝倒是照顾她,先拣着她喜欢吃的用公筷给她夹到盘子里,才自己用起了饭。
不得不说司徒景介绍的这个地方真是不错,这两位老人的手艺真是不可多得,就连是一向内敛的苏干都忍不住多用了一碗饭,满满的一桌子菜几乎被他们都吃的差不多了,最后老人家还给他们烧了一锅野菜汤,菜都是在地里头捡回来的,里头打上蛋花,倒是新鲜。
对于苏干他们这些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来说,倒真是难得的家常味。
一行人吃饱喝足之后,便在门口分开了。
司徒景一路往西走,苏干他们则是原路回去。
阿宝出来的够久了,苏姝担心范夫人担心她,便先带着人送她回了范家。
至于他们,则是一时没了好去处。
难得过年,他们自然是不想这么早就回去的,毕竟苏府的院子再大,也是四四方方的一处地方,哪里有外面这样的热闹喜气。
只不过街上太冷,苏姝有些受不住,苏坤见了,便提议他们去茶楼听曲,倒是赢得了苏姝和苏泯的一致欢呼。
“太棒了!”
他们两个长了这么大都还没去过茶楼呢,苏姝对那个地方一直都挺向往的,只不过从前的时候方氏是不会答应的,正好借着今天这个契机,她自然是不肯错过了。
他们到的时候茶楼几乎都被人坐满了,毕竟过年了,大家都想着出门放松放松。
好在二楼的厢房还空出来两间,他们使了些银子,便顺顺当当的坐了上去。
苏姝从前不是没听过戏曲,苏家的老太君就爱听,只不过苏姝觉得那些曲子咿咿呀呀的听得人昏昏欲睡的,没想到今日在这儿,居然听到了些不一样的。
底下唱曲的姑娘瞧着跟她年纪一般大,宛转悠扬的唱着曲子,跟讲故事似的,最起码苏姝听得挺起劲的,别说是她,就连苏泯都能耐下心来听上两段。
一曲终了,那姑娘从戏台子上下来,挨个的座位上头讨赏银,因着是过年,大家手里头都有余钱,这会儿给起钱来倒是不吝啬,虽然说给的不多,可是耐不住人多,一文两文的堆起来,也是笔不小的收入。
只不过他们二楼的包厢掌柜的是不许她上来的。
一是怕惹了贵人的不满,二来也是害怕若是有那些贵人瞧上了他们茶馆的姑娘,在这儿动手动脚起来,那他们的名声可就都臭了,这样两方的考虑下来,倒是省了不少的麻烦。
苏泯本来还等着那姑娘上来给她赏银呢,就连金珠子都准备好了,可惜了那姑娘收好了底下的钱只是略微收拾了一番就又上台了,压根就没有上二楼来的意思。
苏泯觉得老大的不开心,趴在桌子上头,连瓜子都不肯吃了。
苏姝知道他的想法,好心的劝了劝。
“泯儿不要不开心,等一会儿咱们下去了,一样可以给呀,这会儿咱们就多多的听曲好不好,再听一首咱们也差不多该回去了。”
今天都出来了一天了,再不回去,只怕方氏她们都要担心了。
苏泯虽然年纪小,有时候还很顽皮,可是该听话的时候却比谁都要懂事,是个十分省心的孩子,苏姝见他肯听,揉了揉他的脑袋,又专心的听起曲来。
果然等他们下了楼,苏姝便带着苏泯挤开众人去了那姑娘的身边,苏泯如愿以偿的给她递过去一颗金珠子。
这样的东西对于苏泯来说不过就是过年时候收到的一件玩物,可是对那姑娘来说,却是个十足贵重的东西,若不是苏泯的年纪小,她恐怕都会忍不住多想。
好在他们的动作是避开人的,外人并没有看到,苏姝见她诚惶诚恐的模样,忍不住安慰了两句。
“姑娘不必担心,实在是你曲子唱的好我弟弟才会给你的,给了你就是你的,你不必害怕。”
她说完便转身带着苏泯离开了。
果然等他们回到府上,方氏派来的人就急匆匆的过来请他们去后院,别的倒是一句话都没有多说,可是苏家四个孩子对此早已经熟悉的狠了,不用说都知道方氏这是担心了。
四个人到了老太君的院子都是高高兴兴的,一看在外头就玩的不错,方氏一直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下。
“你们回来的正好,厨房刚刚做好的甜酒酿,你们一人一碗给分了吧。”
这次苏经修他们进京,倒是带来了一个厨子,原是他们在姑苏的时候用惯了的,眼下儿子在京城谋了差事,他便跟着一起过来了,倒是正好直接就留在了苏府,也省的在外头奔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