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超级农业强国 第759章 正当好!(一更)

《超级农业强国》第759章 正当好!(一更)

作者:凌烟阁阁老 字数:3898 书籍:超级农业强国

  越省,淮集县,嘉谷农牧新落成的超大型养猪场。

  又一批临产的后备怀孕母猪经过层层清洗消毒,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终于安全有序地“住”进了猪场分娩舍。

  越省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督导组首席兽医师张汉详走出猪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这不是他在其他养猪场所见所熟悉的气氛,空气中没有挥之不去的消毒气味,反而是清新自然的气息,让在其中工作的人身心舒畅。

  但张汉详的心情并不怎么美丽。

  “老张,咋了,一张被讨债的苦脸。”身后是跟着出来的嘉谷生猪育种工程副总工傅大维,两人算是老交情了。

  “哼,谁在跟我讨债,你还不知道吗?”张汉详斜睨了他一眼。

  作为一省非瘟防控督导组的负责人之一,在张汉详眼里,集中爆发的非瘟疫情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让所有上场的人都在刀锋上走。

  只要疫苗没出来,他恨不得切断所有潜在的输入源。现在好了,嘉谷农牧大规模跨省转场,让他愁白了多少头发。

  张汉详摇摇头,觉得自己该争取一下,遂道:“老傅啊,你深居简出的,可能低估了非瘟的威胁程度,我老实跟你说吧。”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沉凝下来。

  “非瘟会一再侵袭各地养猪场,生物安全有漏洞、猪场没有建立切实有效的常态化检测机制、基础免疫不合格、猪群抗病力低,这些都是客观的原因,是确实存在的。但是,非瘟的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是更为重要的一点。”

  “第一次重装亮相的时候,估计你也知道了,发病的生猪主要有四大临床表现:高烧不退、皮下出血、后躯不能站立、便血等。早期在不借助实验室检测的情况下,对猪是否感染非瘟,主要就是依据这几个点来做判断的。”

  “嗯。”

  “但是,最新的病例发现,非瘟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上面的那些鉴别要点几乎很少在同一个发病猪身上出现。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尽管猪已经感染了这个病,甚至出现死亡病例了,但是这些典型病变不会全部出现,甚至只出现1、2个。”

  “你是说……”傅大维的表情也变得严肃了。

  张汉详肯定的点头:“对,我们看见的,可能是它第二次换装以后的样子。”

  “类感冒症状;采食正常、突发死亡;低烧、停食;母猪突然流产了或者肥猪身上出现了类似丹毒样的变化……如果不是实验室检测开始被广泛使用,包括小型的现场荧光定量检测设备以及胶体金检测卡、荧光层析检测卡都在临床上大量应用,在非瘟的诊断上,我们可能就有得烦了。”

  “那么,它会不会还有第三次变装呢?像那些看起来正常的猪,有可能它们已经感染了;那些看起来治好了的猪,其实是个假象,它们只是暂时没有死,精神状态和采食量还有了明显的恢复,但是它们一刻也没闲着,往外源源不断的扩散着病毒?”

  “我觉得大有可能。一些人还在鼓吹非瘟毒力变弱了,还在拿着最初的那些刻板的认识科普非瘟,却忽视了它也在安静的努力着,不断掩藏自己的那些指向性特征,大隐隐于市,将自己低调的融到了芸芸猪病中,不断渗透,并寻找机会,发起致命一击。”

  张汉详的话有点危言耸听的感觉,但傅大维还真的不敢小觑。

  老友的水平和谨慎的个性他是知道的,如果不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他连一个字眼都不会往外蹦。

  但傅大维想想,道:“我相信你的判断,但我也相信我们公司的手段。非瘟再怎么变身,归根到底还是没有腿的病毒,人,才是非瘟防控战疫成败的最大的因素。所有的非瘟防控方法,其实拷问的是养猪人最基本的生物安全意识、健康管理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这些我们公司是国内领先的。”

  张汉详听过不少国内领先的话,有点想笑,却笑不出来。

  因为他也无法否认老友的话。

  就他进驻嘉谷系养猪场开展督导工作以来对嘉谷农牧的了解,人家说国内领先都属于谦虚的,说是世界领先也不为过。

  例如嘉谷养猪的健康管理,一般人现在可能是关注嘉谷养猪场的环境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密度、阳光、空气,这些东西无一不决定猪的健康状态。

  嘉谷人也重视,但除此以外,嘉谷人还有一个认识与他是一致的,那就是——很多时候,健康是吃出来的,不健康也是吃出来的。

  行业内对“嘉谷猪肉风味就是不一般”这一点众说纷纭,甚至还有人将其视为玄学。但如果让张汉详来解释,他会把目光放在嘉谷农牧的营养管理上。

  ——氨基酸的平衡非常重要,合成蛋白、合成抗体需要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还有能量、维生素和纤维等。而这些物质都是通过猪的日粮和营养来补充的。

  没听说过嘉谷农牧过分追求什么“高蛋白”或“低蛋白”日粮,倒是听说人家会在饲料里面加一些富含抗病毒的、抗细菌的原料、中草药,成本不会增加太多,对提高猪群的健康度却很有帮助。

  世界领先和国内领先的差距在哪里?就在这些细节上,对细节的要求不同,造成的后果自然也是天壤之别。

  这大概也是老友的底气之一吧。当少量病毒进入猪群的时候,如果猪群抵抗力比较高,身体免疫系统会消灭一部分病毒;只有当病毒载量太大的时候,猪群无法吞噬的时候,猪群就会表现发病了。而以他的观察,嘉谷转场的母猪的健康状态杠杠的。

  张汉详长长的叹了口气,道:“口气不小,也确实有骄傲的本钱。不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只要发现了一头感染了非瘟的病猪,整个猪场的活猪都得被扑杀,这是多大的风险啊。”

  “且不说这一点,老傅你想过没有,嘉谷系养猪场已经是整个行业疫情防控的带头者和重要主体,你们这么火急火燎的逆势扩张,会让多少人误判形势而跟风呢?”

  非洲猪瘟进入中国这一百多天来,整个养猪业都经历着痛苦的煎熬,特别是有猪的人,有些每天都睡不着。

  从目前来看,大家还陷在疫情给行业所带来的惨痛当中,心神未定,还不敢大动。即使是决定加码的大型猪企,大部分也在观望——非洲猪瘟把整个行业都搞怕了,大家都希望有一个试点示范,看下一步怎样去走。

  嘉谷系养猪场对非洲猪瘟的防疫已经由“防守”转向“进攻”,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加强防疫防控的同时,逐步将重心转移到加强生产、提高产出、提高产量中来,这很有可能是一个“坏”的示范。

  别的不说,嘉谷系养猪场把非瘟病毒在猪场之外的一个重要设施——含臭氧熏蒸的丹麦式猪场洗澡间,就不是规模500头基础母猪以下的猪场能够承担的建设成本。

  简而言之,嘉谷农牧的生物防控能力,它不是单一一个方面,而是包括了文化、组织、资本和新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融合才实现的。

  对此,傅大维却耸耸肩,不置可否。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只是为嘉谷工作而已,行业的跟风与否问题,他才懒得多管。

  督导组组长也看出来了,张汉详气结:“老傅你别小看这影响,大环境不好了,嘉谷养猪场能独善其身?这就像是头上悬着一把剑,随时都可能掉下来,一掉下来就血本无归……”

  “我懂。”傅大维的声音拉的有点长,又低声道:“你老张应该也不是第一个不赞同在当下大肆扩张产能的人吧,但为什么还被派来协助我们逆势补栏?”

  张汉详一噎。

  “是因为从部委从省委,都要求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傅大维点出了答案,撇撇嘴道:“你老张无法拒绝,我们嘉谷又何尝不是?说的不好听点,能承担这样的政治任务,是看得起我们嘉谷,多少人求都求不来。”

  张汉详哼哼了两声,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情绪。

  压上了保证猪肉供应的政治任务,他也无话可说。

  良久,他又叹了一口气,嘟囔道:“真要一切顺利才好,否则,怕是谁的面子都不好看。”

  一般来说,对于嘉谷农牧这么大规模的企业,要强调一个“稳”字,而切忌大起大落——大起固然是好事,但是一旦大落,可就麻烦大了,轻则亏钱,重则资金链断裂!

  但现在嘉谷都不怕,他担心又有什么用呢?

  傅大维拍拍他的肩膀道:“就是这个理,大老板有大老板的考虑。我可能只能看一步远,你也许能看到两步外,但上面的大佬,像我们公司的齐董,人家看到的至少是三步以外……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大佬更有眼光不是?”

  张汉详闻言,这才稍微满意了一些。

  ……

  那么齐·大佬·政是怎么想的?

  他根本就不用想太多。

  灵阵走起!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他终于摸清了独属非瘟病毒的“生物频率”,也得以腾出手来,首先在新建嘉谷系养猪场范围内布置成片的非瘟病毒“失活区”。

  也就是说,即使有“漏网之鱼”的病毒突破嘉谷养猪场严密的生物防控线,在灵阵的针对性“灭杀”下,也会被无声无息的团灭。

  他现在没有能力将灵阵覆盖全国,而且非瘟风暴对于国内养猪业的整合升级来说未必全是坏事,但开开挂,让嘉谷系养猪场在风暴中“岁月静好”,还是没问题的。

  这,才是齐大佬的绝对信心所在。

  “以嘉谷的核心管理能力,做好生物防控,成为存活下来的大多数,还是没问题的,对不对?”齐政一点都不心虚,没啥好心虚的。他的金手指自然也是嘉谷的“竞争力”之一,至于说哪来这么足的信心,怎么做出来的?问这些就没意思了,也没有人会问,问了也用不着说真话。

  说这话的齐政,和越省省委一众大佬,站在养猪场的大门外,只能通过铁栅栏门远远地望着连绵的猪舍。

  哪怕是大佬们,也不允许进入养猪场生产区,这里已经是外部人员能接近它们的极限距离了。

  当然,众人对此也没啥意见的。猪有什么好看的,养得白白胖胖的、顺顺利利的被送上老百姓餐桌,才是重点。

  为了嘉谷农牧此次的调猪工作,省里几大部门也是协助嘉谷,提前部署、提前谋划,充分考虑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并制定责任到人的详细调猪方案和应急预案。现在新猪场建成了,待产母猪被引入了,投产周期被大大缩短了,可不能为了一些面上工夫,平添纰漏,最后造成大麻烦。

  虽然他们不知道某人点了金手指,就算敞开了大门,也“无懈可击”,但一些自觉性总还是有的。

  何况,虎视眈眈盯着齐政的官员们,已经被他满怀的自信感染得心潮起伏不知如何表达。

  几秒钟后,越省商务厅领导率先问道:“齐董,您觉得,嘉谷农牧在我们省释放产能的话,还需要多长时间的准备工作?”

  如果是别的事情,他是一定不会问的如此直白的。但猪肉供应的事儿,在眼下,尤其在越省,太牵动人心了。

  越省猪肉价格已经创历史新高。实际上,度过非瘟初期后,猪价上涨早已成为业内共识,但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依然超出许多人的预料,这也表明非洲猪瘟疫情至少对越省养猪业去产能化的影响,是出乎意料的巨大。

  越省一年出栏生猪3500万-4000万头,生猪自给率大概75%,需要从外省调入1000万-1500万头。现在外省调运中断了,而据省统计部门统计,全省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分别下降了25%和30%——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巨大冲击,很多猪场清栏、损失严重,没有“中招”的猪场主动减栏、该补栏的时候不敢补栏,造成生猪供给的“过紧”。

  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形势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释放产能的头部猪企,就成了各地争相笼络的对象。

  齐政比其他人更早考虑过这个问题,在一众人的目光中并不露怯,点点头,道:“现在补栏的生猪,最快年底或明年初才能出栏;但如果只是释放产能的话,现在嘉谷就能加大生猪供应。”

  “现在?无需跨省调运?”这次说话的是一起来的官员,满脸的不相信。

  “嗯。”

  嘉谷现在的生猪出栏量对比去年同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哪来的多余产能?

  齐政知道他们担心什么,直白道:“这就要从我们的猪肉出口份额说起了。很多人没注意到,我们每年出口到南韩和岛国的猪肉量,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但现在嘛……”

  众人想起国内的非瘟形势,恍然大悟。

  “如果是正常情况,我还要考虑集中释放这部分产能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多大的冲击;但眼下,释放产能正当好!”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