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再续雄汉 第358章 江上叙风月,郭嘉见孔明

《三国之再续雄汉》第358章 江上叙风月,郭嘉见孔明

作者:冬天里的瓜 字数:2644 书籍:三国之再续雄汉

  诸葛亮的决战准备,没有瞒得过周瑜的眼线。周瑜也开始做更细致的部署,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十月二十八日,晴,西北风强劲,天干物燥,适宜杀人放火。

  荆州军六万大军出秣陵城,兵分三路,一路太史慈领兵三万进攻丹徒,一路黄忠领兵三万进攻句容。

  江东方面,周瑜命徐盛守句容,亲自领兵与太史慈战于丹徒,双方激战数场,互有胜负。

  徐盛与黄忠战于句容,初战不利,遭遇大败,只好放弃句容向曲阿撤退,黄忠的荆州军气势如虹,兵围曲阿城,日夜不停地攻打。

  周瑜见曲阿危急,只好分兵二万,让董袭领兵支援曲阿。

  董袭在去曲阿的途中误中诸葛亮设下的埋伏,被杀得大败逃回丹徒。

  战局对吴军非常不利,连坐镇无锡的孙权也是一日三惊,忧心不已。

  此时刚好周泰的船队来到了,孙权仿佛抓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亲自到周泰军中求见周泰和郭嘉,希望周泰和郭嘉出兵救援曲阿。

  郭嘉了解了当前的战况之后,朗笑着对孙权道:“吴公勿忧,诸葛亮这是孤注一掷,调集了所有兵力做倾力一搏,才能打出如此声势。

  只要徐盛在曲阿顶住了黄忠的攻势,再有我军相助,诸葛亮必退兵庐江,连丹阳和九江两郡都会退给吴公。”

  “奉孝为何如此肯定?“孙权有些疑惑地道。

  郭嘉解释道:“请问吴公,诸葛亮为何在此时发动倾力一战?”

  孙权道:“诸葛亮应该是担心粮草军械问题供应不上吧?”

  郭嘉道:“没错,诸葛亮是因为粮草军械的补给线被我们唐军袭扰,担心后续的粮草军械不足,才发动决战的。

  两军交战,只要时间拖延久一点,荆州军所备用的物资,尤其是军械,就会因大量消耗而出现短缺,等到军械出现不足,诸葛亮也就只好退兵了。

  因为有我们唐军舰队袭扰阻断诸葛亮的补给线,所以,我们拖得起,而诸葛亮却拖不起!因此,只要徐盛在曲阿坚持一段时间,诸葛亮必然退兵。”

  孙权又问道:“那郭军师为何判断诸葛亮会放弃九江和丹阳,直接退往庐江郡呢?”

  郭嘉道:“很简单,由于九江和丹阳地区水道纵横,而你吴军和我们唐军的水师又占了绝对的上风,控制了长江及各支流的水道。他诸葛亮也只有退到庐江才能保障军资供应了。

  所以只要在丹阳这一战打好了,吴公至少可以夺回两郡之地。在夺回这两郡之后,吴公还可以利用柴桑在吴公手中的优势,出兵夺回豫章。”

  孙权大喜道:“幸得唐军相助,夺回柴桑,才有如此局面。”

  郭嘉哈哈大笑道:“如此看来,你当初被我诈了二万两黄金的赌资,应该还值吧?”

  “值,太值了!奉孝之才,惊天地泣鬼神,若是能来我吴公府,我必以师礼待之,倚为心腹臂膀。”

  孙权满怀热切之情地举起了挖墙脚的锄头……

  郭嘉脸色一沉,开口说道:“多谢吴公谬赞,此事休再提起。我刚才所言,是基于曲阿和丹徒能顶住诸葛亮进攻而做的假设。吴公可想过要如何顶着诸葛亮的犀利进攻?”

  孙权尴尬地笑了笑道:“自然是要请周将军和郭军师出兵相助了。”

  郭嘉乘机敲竹杠,故做为难道:“我们唐军从幽州到吴郡,又历经连续一个多月的做战,往来征战数千里,吴公不会让我们白忙活吧?”

  孙权闻弦歌而知雅意,知道郭嘉要敲竹杠了,赶紧说道:

  “听说唐军这一个多月来,袭扰长江水域,劫掠荆州军船队及港口,所获甚丰啊。当然,军饷方面,我方自会从优支付。”

  铁榔头已经高高举起,岂有不砸下去的道理?

  郭嘉脸色一正,用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

  “劫掠荆州军所得,那是用将士们的血汗换来的。也正是因为唐军的努力,才逆转了吴公与诸葛亮的战事。

  如今想要我们唐军再次出兵,不知吴公能否用万两黄金劳军呢?

  当然了,如果吴公觉得不值,那就……那就买卖不成仁义在,嘿嘿,嘿嘿,嘿嘿嘿。”

  孙权知道郭嘉难缠,又有求于郭嘉,只好道:“值,当然值!唐军出征之前,万两黄金必会送到唐军营中。”

  郭嘉这才满意地点点头道:“我们今天做好准备,明天一早出征。我的计划是先用水师运兵,横穿太湖,从水路突袭黄忠的后路,拿下句容,再配合曲阿城中的徐盛所部,将黄忠这支军队打残。”

  真值啊,太值了!

  孙权大喜,立即告辞回去筹备答应的万两黄金,并于当天晚上,将万两黄金送到了周泰军中。

  这万两黄金和这一个月的劫掠所得,郭嘉并不打算全部分给士卒,而是只将一小部分发给士卒,大部分让人妥善保管,等到回师长安后交给王嵩,用于扩充水师,建造新船。

  第二天一早,周泰留下马岱领三千人马驻守营地,其余将领及士卒全部登船,横穿太湖,直向句容城而去。

  而郭嘉自己,则要了五艘新式战船和两千人马,由许褚和阎行护着来到了秣陵外的长江上。

  到了秣陵外的长江上之后,郭嘉让许褚将船停在长江江面上,然后派一艘小船给诸葛亮送了封信。

  诸葛亮听说唐军只有五艘战船来到秣陵,正要下令水师围歼,却见李严前来禀报道:“有唐军小船送来郭嘉书信一封,说是要诸葛军师亲启。”

  诸葛亮打开郭嘉的书信,只见上面写道:“久闻卧龙之名,无缘一见,甚是抱憾!依嘉判断,楚军撤往庐江,当在旬月之间。若孔明得闲,何不各撑一叶小舟,到江上一叙江南风月?”

  诸葛亮大笑道:“鬼才郭奉孝,果然了得,来人啊,准备一叶小舟,我去江上会一会这名动天下的鬼才。”

  李严道:“军师,这安全问题?”

  诸葛亮道:“无妨,带一小童撑舟即可,郭嘉也必然如此。”

  郭嘉让人送了信给诸葛亮之后,便脱下甲胄,戴上纶巾,穿上一袭白衫,又让一名亲卫也脱了甲胄只着轻衫充做书僮,两人撑了一叶小舟,来到江心等着诸葛亮。

  没多久,但见楚军营中驶出一叶小舟,也是一名书僮撑船,而在船头则立定一人。

  郭嘉展眼看去,但见此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看得郭嘉也暗暗点头,忍不住嗟叹道:“这诸葛亮真是咱们谋士界的装逼高手啊!”

  两叶小舟相隔数丈,各自让书僮撑着船只不再靠近。诸葛亮对郭嘉道:“名动天下的鬼才有约,亮不敢不来,不知奉孝何以教我?”

  郭嘉道:“不敢当,嘉在北方,常听我主公说卧龙之才,堪比管仲、乐毅。今日觑得机会,来一观尊容尔。”

  诸葛亮道:“唐王亦知世间有孔明耶?你今已见我,是否觉得闻名不如见面?”

  郭嘉道:“唐王早年就曾言南阳有一童子名叫诸葛亮,必成宇内奇才,我等皆觉得匪夷所思,因为那时你应该不过十二岁。直到你出仕刘备,我等才记得当年唐王之语,甚是惊诧。嘉今日来,想问孔明为何选择楚公而非唐王?”

  诸葛亮道:“尝闻唐王有识人之明,麾下英才云集,自然是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而我主刘备,倚我为心腹,言必听,计必从,某一介南阳耕夫,遇此明主,获此殊荣,余生足矣。”

  郭嘉叹道:“唐王心胸之广阔,如海纳百川,非孔明所能了解也。他日若有变故,不妨来长安看看。”

  诸葛亮摇了摇头,笑而不语,半晌之后,才又轻摇羽扇道:“你我各为其主,此事就不要再提了,你约我来谈江南风月,怎么又谈起了天下军政大事了?”

  郭嘉大笑道:“正是,正是,江南女子,温婉娇俏,可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诸葛亮也朗声大笑道:“常听人说鬼才郭嘉也号称浪子郭嘉,如今看来,传言非虚啊。”

  郭嘉看了看诸葛亮手中的扇子道:“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看孔明手上的扇子,实乃泡妞神器,不知能否送我一把以为装逼之用?”

  诸葛亮哈哈大笑道:“这有何难?”

  说着便让书僮用竹篙系了鹅毛羽扇,伸向郭嘉的船只。

  郭嘉接了羽扇,也解下腰中佩剑,让书僮系在竹篙上递给诸葛亮,待诸葛亮接了佩剑之后,郭嘉才学着诸葛亮的样子,摆了个造型,摇了摇羽扇,朗声道:“此剑跟随我多年,乃我主公所赠,削铁如泥,吹发立断。就送给孔明做个信物吧。”

  说罢,下令书僮撑起小舟,掉头离去。

  诸葛亮哑然失笑道:“好你个郭奉孝,初次见面,都不忘摆我一道。一柄王嵩用过的剑而已,又怎么离间得了我与楚公刘备的君臣之义?”

  说罢,也下令书僮撑起小舟,掉头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