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宋清欢 第257章 曾御史上任

《大宋清欢》第257章 曾御史上任

作者:空谷流韵 字数:2185 书籍:大宋清欢

  “章经略又打胜仗了!”

  “我大宋官健直入夏人境内,一仗就斩首数千人!”

  “妙哇妙哇,谁说我宋军只会守城不会野战?对了,西夏那乳臭未干的小皇帝,此番又是跟着他老娘御驾亲征,怕不是要在阵前尿裤子了?保不准教梁太后揍一顿,嘿嘿……”

  “有理,有理,夏人那边乃蛮夷之地,婆娘比汉子还狠。如今当政的小梁太后,与自己的亲哥哥夺权,竟将本来倚重的哥哥一家,诛个一干二净。天爷,这,这自己出面、血洗娘家的女人,还是头一回听说。”

  “牝鸡司晨,国必有大难。夏人活该。”

  “哎,你们可听说,最近朝廷屡屡获得证据,官家的祖母,当年亦有图谋废立的行径。”

  “我就晓得!那老婆子临朝时,就是个厉害角色。诸君请想,我大宋立国百余年,头一回发生宰相被贬死岭南的惨事,就是在那宣仁太后当权之时。”

  深秋的晌午,巳时末刻,阳光变得慷慨起来。

  东华门外每日里等着看敕榜的京城闲人,亦纷纷聚在最明亮温暖的张榜处,仿佛一堆又一堆远离弹弓射程、并且吃得太撑的麻雀,叽叽喳喳、兴致高昂地,为国朝在边关屡创佳绩欢呼,为权贵在死后被鞭尸而兴奋。

  姚欢忙完了早市,从竹林街出来,往城西去。

  经过喧闹的人群时,她也驻足听了一会儿。

  她想听听,宋军是否已经各回本路。

  如果那样的话,应该意味着,邵清可以平安下值,归来京都了吧?

  请他吃一顿小龙虾!

  小玥儿做鲊的手艺一流。待邵清回京,正好请他去苏公宅邸一叙,也请他尝尝虾肉鲊。

  姚欢正兀自琢磨,很不巧,人群中有住在这一带的街坊,认出了她。

  “这就是朝廷挂匾表彰的守节娘子!她当年已经定了亲的郎君,殉身于宋夏洪德城大战。”

  麻雀们闻言,哄地一声,越发激动起来。

  “好教娘子得知,边关传捷,章经略所部环庆军俘获西夏擒生军多员猛将哇!”

  “夏人此番被打得落花流水,恭喜娘子大仇得报。”

  “咦,娘子你还在街上作甚,怎地不回去设酒摆食、祭奠先夫?”

  姚欢面上清冷淡漠、目光涣散,胸中则充盈了厌烦之气。

  那些一旦上了战场、便勇往直前的将士们,她发自内心地崇敬。

  但眼前这些,衣着光鲜、吃着京城房租、啃着祖上产业过日子的麻雀们,自家不出一兵一卒、却表现出对于战争源源不断的热情与鼓吹,令她鄙夷。

  他们望向自己的目光,也看不出任何悲悯的共情与克制的尊重,他们只是像酒酣耳热的食客们忽然又见桌上出现一道好菜般,觉得助兴,觉得带劲。

  眼前这些人,或许还有宋、夏居庙堂之高的那些人,在他们口中,战争不过是下一局棋、写一次奏章、画一幅画,或者,转嫁一次国内矛盾、提升一次官袍服色。

  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熙河开边、五路伐夏、洪德城战役……这一场又一场战争中,有时候是夏人赢,有时候是宋人赢,但那些孤独远去的亡魂,哀痛的家属,无论属于宋军还是夏军,都像轻得不能再轻的微尘。

  姚欢转过身,举步要走,迎头却撞到她不想见的人。

  一身绿袍、手捧敕榜的曾纬。

  曾纬端严的神色盖不住俊秀的五官,而头上一对儿帽翅颤巍巍的乌纱冠,袍上扎着的牛皮腰带,脚上那双崭新的官靴,更是为他增添了意气风发的官僚美感。

  才貌双全,殿试榜眼,相府公子,天家新宠,滚烫出炉的曾御史,风度翩翩地往东华门外张榜处一站,要不是周遭主要围的都是大老爷们儿,且有禁军侍卫值守,只怕发生潘安身上的“掷果盈车”的故事,此际又要重演一遍。

  大宋有张贴敕榜的制度。公告国事、劝励百官、晓谕军民的“王言”黄榜,必须公布于皇廷内外。百官上朝之地,和皇城下民众往来之地,都是张榜的所在。

  姚欢管城门张榜、唱榜,叫“北宋新闻联播”。

  但她记忆里,奉旨张榜、唱榜的,都是开封府的吏员。御史台的官员,用王安石的话说,乃“天子所谓士也”,主要负责在皇城内、大殿上的张榜与唱榜。

  曾纬由御史台书吏和两个禁军簇拥着,直直地走过来。

  他一眼看到了姚欢。

  曾纬好像蒙了一层含情之雾的双眸中,闪过一丝惊喜。

  今日官家命他亲自来东华门外唱榜,他便想着,会不会碰到她。

  他这大半月来,太忙了,忙着加官领职,忙着承欢御前,忙着作为官家赵煦钦点的骨干,与蔡京、邢恕一道,入主同文馆,将同文馆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审理要案之所。又运来元祐八年立储前后的一些奏章,羁押当年宣仁太后身边的一些内侍老人,准备彻查宣仁太后与王珪、刘挚等臣子,图谋废立、危及官家当年储位的案子。

  但即便他忙成这般,也还惦记着心爱的女子。

  他为那日的草率而自责,百忙之中,去到李夫人的裁衣坊选好做锦缎,叮嘱李夫人务必在立冬前赶制出来。

  又在城中最好的首饰店,挑了一对儿玉镯,亲自送到太学,央蔡荧文转交给欢儿。

  然而此刻,曾纬与姚欢目光碰触,觉得犹如火舌遇了冰面。

  她还没气消?

  就算她不知亲持敕榜的御史在朝官中是何份量,就算她眼里没有喜见郎君封侯的崇拜,难道,多日不见的相思之情,也没有?

  她在想什么?

  她把我当什么?

  “曾御史,曾御史……”

  曾纬身后的吏员,见他盯着一个路人模样的小娘子看,忙压着嗓子提醒他。

  吏员心道,你们这些进士出身的读书人哪,就是这般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酒色财气。但是,你就算只是个八品新官,毕竟也代表着朝廷的颜面,还是台谏中人,要招蜂引蝶,怎可身着官袍时流露这般情态。

  曾纬醒悟过来,却也干脆不收回自己的目光,而是往姚欢周遭的人们面上,一个一个地扫过去,端足了朝官来唱榜的气势。

  他清了清嗓子“夫土所以载水,水所以利物。水利,则天下安。今国朝得闻喜讯,京西黄河水清,澄澈分明,长波浩浩,百里如镜。既克外辱,又绝内患,朝纲整肃,君侧清正,故上天嘉许,尔等大宋子民,生当海晏之年,得见河清之日,无论男女老幼,鳏寡孤独,何其有幸!”

  从这位风姿卓然的年轻朝官口中,听到黄河竟然清了,围观百姓登时又爆发出生逢盛世的欢呼,挤挤挨挨地随着曾纬一行,看他们将墙上旧榜小心地揭下,换上今日这张写满黄河水清、边关奏捷、苏湖大熟、番邦朝贡等等各种好消息的新榜。

  一时之间,大家都高兴得,犹如踩上祥云,随着领头的男神,一同位列仙班去也。

  然而,人群背后,忽地响起一个少年郎的清脆之音“今岁春夏,陕边大旱四月,滴雨未落,土地龟裂无水,自然也少了许多泥沙被带入黄河。朝廷强行改黄河回到东边故道却屡屡失败,黄河照样往北奔流直去,而河北一马平川、水流平缓,泥沙得以沉降,是以百里如镜、水面不浊。这并非奇事,更不必视作乃上天对国朝在内欲废前朝太后、在外屡屡开边拓土的嘉赏!”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