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要做门阀 第一千零七十四节 赌注(2)

《我要做门阀》第一千零七十四节 赌注(2)

作者:要离刺荆轲 字数:3537 书籍:我要做门阀

  天机商行的车队在数日之后,成功抵达玉京,此时距离恩科殿试的开考还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但京城之中已是鱼龙混杂,来自各地的举人到处拜见名流,拿着帖子在各个达官贵人的门口投掷文稿,以期扬名天下。

  因为大干的殿试并不单纯考核文章,他的考试形式更接近地球的唐宋时代,举人本身的名望也是巨大的加分项,特别是现行的考试制度,会让考生的人名为考官所知,更是加重了名望的重要性,毕竟没有哪位考官愿意罢落一位名望巨大的举人。

  这也导致了世家人脉在官场上的优势被进一步放大,因为制造名望这种事情,寒门怎能比得上轻车熟路的世家?

  “银州的甄家有位天才神童,唤做甄英才,他不仅六岁考秀才,十岁中举人,为母守丧三年后,如今十四岁就要进京赶考。”

  “更可贵的是,甄英才不仅才华洋溢,还是孝感动天的大孝子啊。”茶楼里面的说书人唾沫横飞地介绍道。

  “怎知道他是个孝子。”观众们纷纷问道。

  “问得好。”说书人一拍惊堂木,面露得意之色,连忙道来

  “当年甄英才的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那医生说要一月天的金色鲤鱼做药引,方可治愈。”

  “一月寒天,水面冰封,寒冬彻骨,那甄英才便窝在水面上,用身体孵出了一个窟窿来。”

  “这时竟有一条金色鲤鱼跃出水面,落在了甄英才的怀中。”

  “列位看官,这不是孝感动天,还能是什么?”说书人猛地一拍桌面,观众纷纷叫好!

  “说得太对了!”

  “卧冰求鲤,孝感动天。”

  “果然是个大孝子,想必日后为官,也是位勤政爱民的好官啊。”

  玉京的茶馆有一百多间,每日来往数万名的市井之徒,他们在这里休闲,饮茶,听着诸如此类的故事,并为此纷纷叫好。

  自从这殿试将近,这茶馆就格外地热闹,站在台上的说书人仿佛无所不知的神仙,大乾九十九州的各路才子举人,信手捏来,各种传闻源源不断,贤良圣人层出不穷,每一个都会惊天动地的大故事。

  有的是卧冰求鲤,有的是哭竹生笋,有的是杀虎救父,有的是尝粪忧心不一而足,不听说书人讲,你都不知道原来大干有这么多的圣人。

  个个才华横溢,一诺千金,孝感动天,活脱脱一张人间百圣图。

  就是诸子百圣复生,也会羞愧掩面,不敢自称为圣。

  “少主,这甄英才也吹得太过分了吧。”进了京城,依云等人安顿好人手,将货物放入刚成立不久的分行,便随着平安一起来茶馆瓦舍看戏,她可是期待很久了。

  听说玉京有四大班子见山楼、兰雪堂、玲珑馆、听雨轩,个个都有绝活。

  见山楼擅长武戏,请的都是身手矫健的武生高手,唱得是武温侯荡平十八路反军。

  兰雪堂最爱花前月下,扮的是绝色天香,才子佳人,不知骗了多少闺房小姐的眼泪。

  玲珑馆唱的是明察秋毫的李判官,审冤断案无人能比,百姓听了都会当面伸冤。

  听雨轩听的是绝妙好音,虽说故事一般,却也凭借一手妙音,引得观众叹息连连。

  依云期待已久,本以为进了京城,就能跟少主一起去听戏,不料少主安顿完毕后,带着自己还有那个令人讨厌的柔然公主,在大街小巷上七拐八拐走进了茶馆,顺便看这样一出好戏,心中颇有不满。

  “依云别急嘛,也让柔然公主,看看我大干不同西域的风土人情。”平安轻笑道。

  “原来传承上古的大乾,也是这般欺名盗世。”优露莱特见了说书人上台吹了一个又一个的举人,各个说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她又不是笨蛋,自然猜出了这些人大多名不副实,不过是世家宣传的手段罢了。

  “哼,朝廷收了那么多圣人做官,百姓生活还是困苦不堪。”依云出身的刺道盟,本来就看不起各种狗官,现在听到这些大干的未来官员各个都是演技派,说得比唱得还好听,自然没有什么好态度。

  “这种圣人不要也罢。”

  “说得好,说到李某的心坎里去了。”

  “不知李某能否有幸与主人畅谈一番。”

  一位身穿青衣,头戴诸葛巾,风流倜傥的书生朗声说道。

  平安等人落座在茶馆上方的雅间,不似下方的大厅那般嘈杂,这名书生故有此一问。

  “依云你看,唱戏来了。”,平安在她的耳边偷偷说道,少女这时才明白,原来少主早就在等人前来拜访了。

  “客人请进。”

  “李先生到此,是受宰相所托,还是兴之所至?”

  那姓李的书生闻言顿时脸色大变,特别是他进屋见了房间的主人是个莫约七八岁的孩童,更是惊讶万分。

  他的额头很快就渗出了冷汗,大脑苦思冥想,不知转了多少回,最终老老实实地回答:

  “天心书院李知行,受宰相所托,前来邀请平安先生、天机商行会长、以及公主殿下。”

  情报能力还不错。

  李严能当得了大干的宰相,执政数十年,跟武温侯洪玄机作对,自然不是什么单纯的道德先生,相反是能跟当朝太师扳手腕的英雄豪杰。

  这样的英雄豪杰,消息自然是灵通的,知道天机商行真正的幕后老板是平安而不是依云,也知道如今柔然国的公主没有跟随暴风兵团,而是留在商行里面。

  “来得太迟了,不过来都来了,我们便去李府走上一遭吧。”

  来得太迟了?

  李知行不得其解,天机商行的车队刚到玉京,他便收到消息,连忙去了天机阁拜访,落空以后又迅速查明了平安来到这茶馆之中,这等速度恐怕就是圣上都没有如此灵通,怎么还算太迟?

  但李知行的心中,却没由来地升起一股深深的担忧,恐怕这一次天心学院有难了。

  玉京,李府

  自大干三十年,李严高中状元后,便一路官运亨通,说他权倾朝野也并不过分,所有文官几乎以他马首是瞻,哪怕是历任的大干皇帝,也经常被他上书斥责,例如曾经的高宗便因为大兴土木,被他当面拦住,以圣人之言相责,最终不得不取消行宫的建设。

  在所有的文官看来,李严便是他们心中无可动摇的贤相,哪怕学术路线并不一致,学院派系并不相同,也不影响这一判断。

  至于像姬常月这样不肯跟宰相大人站在同一条线上的人,自然也被同仇敌忾,最后辞官归隐,做了正一道的道士。

  如此有能力,有作为,有威望的宰相,他的门庭却显得十分寒酸,就连门口的两只石狮子,也比其他达官显贵小了不少,除了一只用来装文稿的木桶格外醒目。

  最近大干的恩科考试,吸引了无数的举人将文稿放入宰相的门前,以期望鱼跃龙门,而李严不同于其他的达官显贵,十分认真地审阅了所有的文稿,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意见。

  哪怕不能借此扬名,单单看宰相的审批对这些举人来说便是无上的收获。

  “也许大干还真有圣人。”优露莱特自然知道这是执政大干快二十年的高官了,他的门府如此清廉,如此勤政,便是作秀,也是难能可贵。

  “不错,就看大干现在最杰出的读书人吧。”平安同样深感兴趣地说道。

  门外的侍从见了李知行带人过来,连忙打开相府,牵引带路。

  “平安先生、天机商行赈济青州百姓,活人无数,请受老夫一拜。”早已年过花甲的老人精神抖擞地大步走来,不仅没有任何宰相的威势,反而一鞠到底,吓得依云和优露莱特连忙躲避,只有平安站在那边,不谦不让地受了一礼,有些不置可否地回礼道:

  “宰相大人客气了,青州百姓也受过您不少恩惠。”

  “在五年前您主张纳钱代役,劳役入工,保住了许多百姓的生计,不受徭役之苦,功德无量。”

  大干要重建上古皇朝,向来不收重税,以仁德著称,天下九十九州,五万万臣民,一年赋税5000万两,人均赋税不过0.1两银子,等于100文钱,无论如何都算不上重,对比横征暴敛的大周来说,称得上爱民二字。

  但这不过只是表象而已。

  大干的税很轻,但徭役极重,摊上的轻则破产,重则家毁人亡,例如那鱼米之乡的南州,最怕的不是官府收税,而是摊派徭役。

  这徭役的可怕之处,在于官府让百姓运输物资,还要自行垫付路费,例如让南州的百姓运输十担粮食到青州,这期间的路费、伙食统统都要百姓自行承担。

  便是家中有十几亩良田的农家遇到这种事情,也只能变卖田产,凑足路费,比任何重税都要可怕。

  所以李严作为宰相执政近二十载,对民生最大的贡献,便是免除了部分州的徭役,另外部分的州可以缴纳免役钱来代替劳役,还有官府征用民夫使用劳役除本地使用外,还要负责农夫的伙食,路费。

  尽管各地执行状况有好有坏,但部分功绩不管是天心学院、北斗书院、白露书院等等敌对派系,都是承认他的。

  但从一个孩童口中说出,李严立刻确定,平安是鬼仙转世,否则一般神童再如何聪慧,焉能理解自己执政的好坏。

  “天下民生艰难,世间武夫当国,我辈身居高位,自当造福社稷,此等微末之功,实在不值一提,不值一提。”李严连连摇头,自谦了一番,便把平安等人引入客厅之中,沏茶招待。

  “宰相大人相邀,是想了解青州民生,还是有事相托?”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哪怕是堂堂的宰相,急忙派人来请,哪能有其他事情?

  这人倒是直爽得很,一点也不拐弯抹角,李严捏着胡须,微微一笑。

  “平安先生在青州做得偌大事业,救济百姓无数,青州总督时常写信褒奖,不曾想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做了今年恩科举人,进京赶考。”

  “老夫虽然不才,却也开办着一个学院,不知平安先生可愿到天心学院讲课,做个挂职的教书先生?”

  到天心学院讲学?

  不管是依云、优露莱特还是李知行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这筹码开得实在是太大了。

  本来以李严宰相的身份,哪怕是邀请平安做天心学院的弟子,也是大大的提拔,要知道在明面上的身份,平安不过是一个靠着恩科挤进来的举人,在读书人的圈子里含金量远不如正统举人,若是投靠了天心书院,加上李严的一些运作,当上这一次恩科的状元也并非难事,不再会有人质疑水平,毕竟这一次殿试的主考官乃是天心学院的另一个巨头李神光。

  而招揽平安到天心学院挂职,讲课程,做教书先生,更是要把平安绑上天心学派的战车,培养他成为派系的巨头之一。

  李知行听了都羡慕不已,现在的他还只能听课,平安只要动动嘴,就能够给成为书院的先生,地位崇高,甚至还在自己之上,怎能不让他羡慕不已。

  “李严先生著作在身,有《心书》数卷,在下也通读一二。”

  “可惜,天行有常,不为盘存,不为玄亡。”平安同样报以微笑,一开口便让这位养气四十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学术大家再无一丝笑容。

  心学讲民意,将天意与民意结合,为的是约束君王,若是违背了民意,便是违背了天意,要遭受上天的处罚。

  换到地球时代,便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此乃唯心学说。

  而平安对这类学说并不感冒,反而是武温侯的理学书中对于社会的运行规律,更符合他的胃口。

  所谓“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

  武温侯的理论便是不管你心中如何去想,是无法改变世间本来的道理,【理】就在那里,等待读书人去认识,认识了【理】,也就有办法借助世间的规则来改造世界。

  此乃唯物学说。

  不管是哪个世界,唯心与唯物学说几乎都是一对死敌。

  是我在故我思,还是我思故我在?

  特别是在朝堂之上,李严占据了文官派系,洪玄机占据了武官派系,双方水火不容。

  “那老夫倒要唠叨一番了。”李严面容整肃,不再是和蔼慈祥的老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