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写科技格局 第七百九十五章 风压

《重写科技格局》第七百九十五章 风压

作者:江湖说梦人 字数:3228 书籍:重写科技格局

  不过几天后,大风投资这边又开了一场发布会,这次是由邵一波负责。

  “又见面了,我看到网上对于我们如此频繁的发布会表示很疑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我们公司好的产品太多了。”邵一波自夸了一句,“我们今天想向市场介绍两个东西,而这两个东西,我想通过回应网上关于大风银行的一些问题来引出。

  大风银行出来这段时间,议论话题最大的就是我们的信用贷,不少网友都在批判我们的信用贷过于鸡肋,而这种鸡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额度低,一个是特殊人群没有额度。

  我们在大风银行的发布会上说了我们会用技术让更多的个人获得更高的个人额度,但目前来看我们给到大家的额度似乎并没能满足大家的期待,不少网友在网上晒出了自己几千块的额度表示了对这个产品的嫌弃,针对这个问题,我今天想稍微拓展一下我们的信用贷到底是怎么一个机制。

  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最关键的东西,信用贷的核心根本就是信用,也就是无抵押。

  传统银行抵押大家都很清楚,我需要你的房子,需要你的车子,需要你的企业资产作为抵押物,一旦你还不出钱来,银行就没收这些资产,这就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性,同时也降低了储户的存款风险性。

  因为传统银行抵押出去的钱是哪里来的?不就是我们老百姓的储蓄。

  这个时候再来看我们的信用贷,我们一方面没有获得任何的用户抵押物,另一方面单纯的吸纳储蓄能力我们还远不如传统银行,我们现在只能靠理财产品这些东西来吸引用户的钱,但就目前来说,我们这些理财产品能有多少吸金能力呢?

  而我我们也不可能把大家用来理财的钱全部投入到信用贷上去赚这点利息。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现在放出很多的信用贷额度,如果信用贷用户大范围的拒绝还款,会发生什么?”

  邵一波抛出问题让现场和看直播的人思考了一会儿再给出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大风银行要亏钱了嘛。

  那么这个亏损如果超出了大风银行的承受能力会怎么样?自然就是破产了。

  破产之后会怎么样?大家投在大风银行的钱可能就都没了。

  这就是风险控制问题,我们必须得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说,那等你这个信用贷做大规模得多久啊?

  这么说吧,如果你们真的着急,我们其实可以把这件事情做的很快,只要我们引入杠杆,而且引入杠杆的方式非常多,但不管我们用哪一种方式引入杠杆,杠杆的本质其实就是借钱,而杠杆会引发的结果就不是破产了,而是爆仓。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没有杠杆的前提下,撑死了也就是大风银行破产,但是一旦引入了杠杆,100亿变成了1000亿,那900亿不可能是凭空变出来的,得有人出这个钱,比如银行。

  那么这个时候本来只是我们大风银行的事情,就会波及到那些借钱给我们的银行,而如果万一有一家银行正好借了我们500亿,这500亿又正好成为了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会发生什么?

  这家银行就会破产。

  那么如果万一这家银行也使用了杠杆呢?

  也许背后就会有更大更多的金融机构遭殃,最终,原本只是我们大风银行信用贷出现的一点小小的问题,可能直接引发大范围的金融问题,这,就是杠杆的危害。

  而如何用100亿变成1000亿,这个过程中又需要设计金融产品,这种产品在我们大风投资统一称为劣质金融产品,劣质金融产品+杠杆造成过什么事件各位知道么?

  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在我们做信用贷的时候,我们当时讨论的最根本底线就是,不碰杠杆,不做劣质金融产品。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有100亿的风险承受能力,我们就放100亿的信用额度。

  杠杆是资本市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也是资本市场最大的风险之一,甚至没有之一。”

  关于杠杆的危害,这是孟谦专门让邵一波去说的,因为不管是接下来的A股崩盘还是接下去几年的诈骗投资,都跟杠杆有极大的关系。

  孟谦希望能给大家科普一下杠杆的风险问题,也许会有一些人顺着这个发布会就会好好去了解杠杆,从而远离杠杆,当然,可能更多人压根听不见去,甚至拿出米国资本大鳄都是靠杠杆起家来反驳,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人各有志嘛。

  “听到这肯定会有人觉得那这个信用贷确实很鸡肋啊,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今天发布会的第一个产品。

  我们不会利用杠杆来加速信用贷的发展,但我们也在探索用其他办法来加速信用贷的发展。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考虑传统抵押贷款和信用贷之间有没有可能找出一个过渡的东西,我们认为可能是有的。

  我们一再强调,信用贷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一个互联网金融产品,那么在这个产品的背后就有了一个全新的支撑,大数据,也就是技术。

  技术能不能变出抵押物来?不能,但技术能不能控制风险?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金融概念,叫做风压,也就是风险压制。

  我们之前就提到过,我们的信用贷大数据分析技术植入了更多的参数,这些更多的参数会需要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但同时,它能带来的结果就是更好的风险控制能力。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实现两个结果,第一,提升风险承担能力,而且随着数据的爆发,这个风险承担能力会越来越高,比如我们现在的风险程度能力是100亿,明年的现在或许仅仅依靠数据的爆发就能变成200亿。

  第二,吸引资本入场,提高信用贷总体额度,除了杠杆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吸引共同参与者,这里边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其实就是借钱,用10亿翘出100亿的资本,那90亿本质上就是借来的,一旦那10亿没了,那90亿是需要还的。

  而吸引共同参与者的概念就是,你觉得我们这个产品能赚钱,你来一起投资,一旦出现问题,共同参与者共同承担损失,那么也就永远不会把大风银行的信用贷风险转嫁给社会,我们和我们的共同参与者自己来消化这个风险。

  为此我们将会打造一个风压基金作为一款全新的金融产品,这款产品暂时不会对散户开放,这是一款金融产品,更是一个信用贷的风险控制物,与杠杆相比,它不是借款,而是投资。

  所以我们的信用贷短期内确实额度不会很高,但随着信用贷的发展,这个额度会逐渐提升但是如果想要有太高的额度也不可能,因为我们永远不会动杠杆。

  我们始终坚信金融发展是一个长跑,短期内要获得盈利太简单了,尤其是对我们大风集团来说,随便拆分几个子公司玩一把上市就能在金融市场快速获得资本,但这种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永远都在追着利润跑,我们想要沉淀下来一些东西,真正把我们的金融发展作为一个长跑去对待,去发展出一个稳健,稳定,安全,健康的金融秩序。

  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金融市场真正的立足,这是我们的目标。”

  邵一波的解释是说给很多人听的,首先是说给老百姓听的,让老百姓更进一步的清晰大风银行是一家什么样的银行,其实是说给监管部门听的,让他们明确大风银行的态度。

  同时是说给整个金融行业听的,让他们来关注大数据技术,关注风压,关注风压基金,而且邵一波最后也点了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大风投资最终是要去冲击全球金融市场的,目标不仅仅只是华夏金融市场,这是一个长跑,一个长久的竞争。

  最后也是说给大风银行大风投资乃至大风集团自己听的,公司公开的承诺,是需要公司的人共同来维护和延续的。

  大风银行的玩法,大风银行是赚不到大钱的,利息成了主要利润,站在短期盈利角度来说,作为一个纯粹的金融机构确实混的太差了,但站在长期发展来说,在一次次的金融危机后,大家会明白什么样的金融规则才是最好的。

  放任现有的金融规则玩下去,结果就是不断循环的金融危机,最终受苦受难的就是老百姓。

  所以像信用贷这种东西,做,一定要做,因为它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确实能帮到很多人,前提就是控制风险,只要控制住了风险,信用贷就是一个很好的金融产品,如果放任风险,信用贷不知道会在未来引发什么样的危机。

  当然,更深的话邵一波不会在现场说,懂的人能懂就行了,不然老百姓缺乏金融知识到时候又矫枉过正那就不好了。

  “说了这么多,我相信应该已经让不少朋友理解了我们的信用贷以及我们大风银行在金融发展上的方向和态度了。

  接下来我们说说网上提出的鸡肋的另一个原因,特殊人群没有额度,很多学生都在反应,学生没有额度,确实,我们没有向学生群体开放信用贷,至于原因,还是那句话,控制风险。

  学生终究是学生,也许现在很多学生都兼职赚钱,但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父母给的生活费不算的话。

  所以我们不考虑开放学生信用贷。

  另一个让信用贷饱受争议的就是大病患者,我们看到了很多人都在说,得病是最需要资金周转的时候,尤其是大病,结果得病了借不了钱这个信用贷就是在扯淡。

  我们不否认病人更需要钱,但我们还是那句话,我们得控制风险。

  这算是产品和人性的一次对抗,但这个产品不是为一个人服务的,我们必须顾及全局。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我们大风集团做事向来考虑周全,用户的需求我们都清楚,所以虽然我们的信用贷对大病患者或许不太友好,但我们今天发布会的另一个产品或许能弥补我们在信用贷上的不人性。”

  邵一波说着大屏幕上出现了今天的另一个产品。

  不少人心道,该来的总是会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