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写科技格局 第二百五十三章 执念

《重写科技格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执念

作者:江湖说梦人 字数:2653 书籍:重写科技格局

  约翰这会儿肯定不可能代表甲骨文去给孟谦付钱,所以孟谦这会儿还要呛他一下,其实是让约翰有些意外的,“孟先生想怎么样?”

  “我在公司等你。”

  约翰这会儿理亏,没资格也没理由去对孟谦无理,虽然有些不解孟谦为何明知道这会儿说这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要这么说,但表面上还是让自己显得礼貌一点,“我们甲骨文会自查这件事情,还请孟先生给我们点时间。”

  “我不着急。”孟谦微笑着点头,“你放心,在你给出答复之前,我不会再主动联系你,免得造成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孟先生请放心,我们甲骨文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企业。”约翰点头示意了一下便转身离去。

  在一路走向电梯的时候,约翰始终总觉得孟谦说的话有些莫名的唐突,好像哪里不太对劲,却完全没有注意到自己身边的赫尔曼出现的表情变化。

  “孟总。”等看不到约翰和赫尔曼的身影后,张海峰语气有些激动的走到孟谦的身前,“是真的嘛?甲骨文真的抄袭了你们大风集团的技术?”

  孟谦在张海峰的眼神中看到了一股炙热,报之以坚定的语气,“是真的,如果是假的,约翰也不可能这么灰头土脸的离开了啊。”

  “也是也是。”张海峰不知道在回忆什么忍不住笑了起来,“真没想到居然会有甲骨文抄袭我们的一天!”

  “张经理,其实外国人抄走了我们很多技术,只是很多被抄袭者不像我们大风集团这么有实力,哪怕不能提前申请专利,起码也可以为自己发声,这些人被抄袭了却连个能诉苦的地方都没有。”

  “这话说的倒是没错,时间往前推十年,我们华夏软件也曾有过春天,只可惜大家都没有专利意识。”

  注意到张海峰的眼神里充满了故事,孟谦下意识的问道,“张总之前是做什么的丫?”

  “停停停。”话刚问出口,一旁的徐慧立马喊停,“我怎么感觉你们两的聊天势头越来越不对劲了,孟总不会是想挖我们家老张吧?”

  “哈哈哈,徐经理说笑了,你就是借我两个胆,我也不敢挖电信集团的人啊。”

  “那可不好说,长光所的王所长都能为你出山,你干出什么事我都不觉得奇怪。”调侃了一句,徐慧把话锋转到正事上,“书归正传,既然甲骨文涉嫌抄袭,哦不,确认抄袭了你们的技术,那我们电信集团也没的选了,这次的合作方只能是你们大风集团了。”

  “那我就不客气了,把这个便宜了?”

  “不过,我们电信集团怎么说都帮你做了小白鼠,未来我们这小白鼠如果效果好,你大风集团在华夏这一领域可就一马平川了,怎么说也应该给我们支付点试验费用吧?”

  “徐经理不愧是老采购了,既然您开口了,我一定再给您安排一个满意的折扣优惠。”

  “痛快,那就,提前预祝合作愉快了?”

  孟谦伸手跟徐慧相握,“合作愉快。”

  ...

  毕竟还没正式签合同,所以还是得避嫌,晚上孟谦没有跟徐慧他们吃晚饭,从电信集团出来之后,直接去了沪上微电科的燕京实验室。

  “孟总。”实验室的管理者依旧是胡鸿达,知道孟谦要来,早早就在门口等着了。

  “老胡。”孟谦上前跟胡鸿达握手,然后就直接进去了。

  此时的实验室跟上一次来的时候有了巨大的变化,那就是人多,上一次来,偌大的实验室多少显得冷清,现在放眼望去全是人。

  “现在核心团队都在沪上集合,没想到我们燕京实验室还能有这么多人。”孟谦很久没来了,感叹了一句。

  胡鸿达在一旁面露喜悦之色,“全国几大高校发出召集令,这可不是小动静,再加上公司丰厚的报酬,国家对应的政策,不仅很多在国外深造的华人陆续回国,国内也有不少人过来应聘。

  咱们这个实验室现在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就前不久,华科院还派了团队到我们这里来学习呢。”

  “大家最近的工作状态还好吧?”孟谦一边参观一边提问。

  “好着呢,实验室24小时灯火通明,大家知道要跟阿斯麦正面竞争,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就差在实验室里搭几个临时的房间了。”

  孟谦转过头看着胡鸿达的表情,说实话他并不信胡鸿达这话,甚至开始在担心胡鸿达把国企那一套搬到私企来,故意回应道,“怎么,大家都跟阿斯麦有仇啊?”

  “大家跟阿斯麦没仇,但大家心里都清楚,我们一旦输给阿斯麦,沪上微电科就会面临巨大的困境,甚至,就垮了。”

  孟谦一直在看着胡鸿达的眼睛,却意外的发现他好像是真诚的,但还是继续试探,“很多员工来公司也没多久,都有这么强烈的归属感啦?”

  “孟总有所不知,对我们华夏很多科研人员来说,这些年多少都在面临一种迷茫。”

  “怎么说?”

  “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这话孟总肯定听过吧。”

  “嗯,当然,现在的老百姓口口相传呢。”

  “是啊,都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了,你说搞科研的能不知道么?大家能没想法么?搞科研的人里,真正能做到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真正能做到因为热爱不计回报的人能有几个啊?

  五六十年代,这样的人还多一些,但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思想入侵,利己主义大行其道,能有这种大义的人越来越少了,包括我也一样,大家活着不都是图个更好的生活么?”

  孟谦点了点头表示认可,“确实如此,而且谁都没有资格要求别人不利己,所以你的意思是,大家舍不得我们公司给出的高薪资?所以希望公司能好好发展下去?”

  胡鸿达摇了摇头,“咱们公司的工资确实给的很高,再加上一些福利,也确实很吸引人,但跟卖茶叶蛋比,却还是差的远,孟总就是江省人,你们江省那些做生意的人一年赚多少钱你是清楚的,跟他们比,大家这点工资又算的了什么呢?”

  这下孟谦是真有点不理解,“那大家的这股劲到底是因为什么?”

  “钱是一方面,但大家心里现在憋着的这股劲才是更重要的,这样说吧,孟总是不是也觉得我们国家给科研人员的工资有点低?”

  “嗯,确实不高。”

  “但事实不是你看到的这么简单的。”胡鸿达又一次摇头,“全世界所有国家,包括米国欧洲国家在内,只要是公家发工资的科研人员,工资都不高。

  米国国家科研人员的平均工资基本是跟人均GDP持平的,我们华夏国家科研人员的平均工资是人均GDP的一点五倍,这些数据如果孟总存疑完全可以去查,也不是什么机密。平心而论,我们国家给科研人员的工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绝对是中上水平。

  但为什么大家总感觉国内科研人员工资很低,国外的科研人员工资很高呢?”

  孟谦好像有点明白了胡鸿达的意思,“因为国外很多的科研人员都在私企里。”

  “孟总说的一点都没错。国外科研人员工资高,高的是私企里的那些科研人员,国家科研人员的工资你不能乱抬的,这是一个全球现象,真的想要拉高一个国家科研人员的水平,得靠私企的大面积发展。

  但现在的一个现实情况就是,我们错过了科研创业的时代,霓虹国也好,高丽国也好,我们自家的台省也好,他们在科技领域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在科研创业时代有大量下海的科研人才,放眼台省的半导体企业,有几个老板不是搞科研出生的。

  但最好的那个科研创业时代现在已经过去了,国内现在的创业环境是什么,你们江省这边的服装,箱包,小饰品,科技公司主要就是搞门户,搞游戏,真正能用的上科研人员的企业太少了。”

  “可沪上微电科就算成功了,大家还是在打工啊,就像你说的,打工的钱给的再多,还是比不上卖茶叶蛋的。”

  “我刚才也说了,大家心里憋着一股劲,这股劲是一种不甘心。很多科研人员也想下海啊,但他们想下海去做跟科研有关系的生意,但整个社会环境在压制大家的这种想法。

  这些年很多科研人员下海,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放弃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去卖茶叶蛋,内心是很纠结的。

  而沪上微电科,大风集团现在句是一个信号,一个方向。

  现在在很多人眼里,大风集团代表的其实就是大家心里的那个执念,尤其是大家都能看到孟总是一个尊重科研并把科研放在第一位的老板,这是一个属于华夏科研人的执念,那就是大家希望大风集团的成就可以证明一件事:

  不仅卖茶叶蛋可以赚大钱,科研创业也是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