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狂武神帝 第2574章 金胡子老者!

《狂武神帝》第2574章 金胡子老者!

作者:会飞的小迁 字数:1700 书籍:狂武神帝

  话糙理不糙。

  有点儿经验的老农民都知道,种子不好,只有两个可能,要么不出苗,要么长出劣质苗,这是一定会影响收成的。

  种子有问题,换种子是必然选择,反复折腾地,种子还是没用,对地也有损无益。只是拿种地和生育放在一块儿比较,众人表情都有些怪怪的,尤其是男人。都没有商量,男同志们便一条心地开始反驳——

  孙大爷说:“赵主任,生娃跟种地哪能一样?”

  老孙家斜对门儿马健不满意地说:“女人天生就得生娃,生娃就是女人的差事儿,老爷们儿在外干活儿养家,女人要是连生孩子都生不好,还有啥用?"

  老孙家对门儿的二姑父刘和平一副长辈样儿,劝说:“赵柯,说那些干啥,这不平白无故闹矛盾吗?"

  甚至女人们也在附和——

  二姑赵莲花说:"赵柯,你读书读傻了?听你二姑父的,别说这些歪理。"

  东婶儿:"就是,说这些不是带坏咱村儿的女人吗?"

  车轱辘话没完没了,很多观念,就是这么一代又一代地灌输,才会变得根深蒂固。

  这个时候,赵柯反倒一点儿不生气了,悠悠地说:"怎么男人维护自尊,女人也要帮着遮羞呢?有些男同志就是不太行,过程和结果,都不太行。"

  一句话,仿佛点燃了炸药桶。

  "你一个姑娘,咋说这些,不害臊啊?""你这性格,咋找对象?""哪个男人受得了你?谁娶你啊?"

  马健媳妇儿更是紧紧捂住十一岁小闺女的耳朵,好像赵柯的话是污染一样。说不过,又企图引起她女性的羞耻心来打压她。

  赵柯眼神清明,头脑越发清晰。此消彼长。

  她不喜欢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简单的男女之间的角力,事实就是,任何的标准发生改变,某一方的竞争力就会下降,话语权就会发生改变。

  有些道理,男人作为既得利益者不懂吗?他们只是不能允许利益受损,话语权降低。应激反应越强烈,只能证明,他们慌了。谁强,谁拥有话语权,谁强,谁改变规则。赵柯废那么多功夫提高她在村子里的权力和威信,可不是

  闹着玩儿的。

  讲不通道理,她就不讲了。

  "姑娘,只代表我的性别和年龄,不代表谁有资格画条条框框来管我,我是赵村儿大队的妇女主任,是咱大队的干部,能为自己说的话做的事儿负全责。"

  赵柯表明态度,直接命令:“嫁出去的姑娘,也不是赵村儿泼出去的水,孙春妮儿同志仍然归我管,我不允许咱们大队的社员因为愚昧无知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我要求你们作为亲属,制止她吃来源不明的生子药,否则我会出面。"

  她出面,这个事情怎么收场,就说不准了。孙大娘夫妻急得抓耳挠腮,不知道咋回应。

  赵柯不想听他们争辩,最后瞧一眼马家心智未成熟的小姑娘,便跟众人道别,转身离开。她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赵柯的背影,显然捂住耳朵,并没有阻挡她听见赵柯的话。

  现场安静了好一会儿,直到住在老孙家的外村儿青年们出现在路口,王老三出声提醒,众人才回神。

  二姑赵莲花朝向赵新山, "大哥,你也不管管她。"其他人也都看向他。

  赵新山紧着眉头默默抽了好几口烟,才道:“我咋管?让去医院还有毛病了?你们不乐意她管这些,明年选举,不选她就是了,反正人公社领导看中赵柯,想调她去公社上班儿呢。"

  众人沉默。他们又不傻,赵柯要是走了,她自己前途更好,村儿里热火朝天搞这些事儿全得搁置。

  就算换别人接,谁能接啊?

  赵新山扔掉烟屁股,脚尖踩在上头碾了碾,走之前留下戳心窝子一击, "自家闺女,还能让人欺负去,这才是没种。"

  孙大娘夫妻俩大半辈子抬不起头,就是因为“没种”。

  没种、没种、没种……不断在夫妻俩耳边循环,震耳欲聋,内心苦楚。

  潘翠莲扶着后腰,对冬妮儿和王老四说:“你俩啥时候陪大娘和大爷去李村儿一趟呗……”东婶儿可不乐意儿子掺和老孙家那糟心事儿,立马打断:"哪有你说话的份儿。"

  "娘你这话说得不对。"

  三房在老王家,目前是有一定话语权的,潘翠莲在婆婆面前说话也不低气,"毕竟是四弟妹娘家的事

  儿,女婿是半子,老四这时候不出面,啥时候出?岳家再给啥帮衬,还好意思接吗?"

  东婶儿一下子哽住,手指着潘翠莲呼吸不畅。

  冬妮儿脑子还混沌,就下意识地维护婆婆,推辞起来, "不用不用,我爹妈也不想麻烦四哥……"

  孙大娘和孙大爷张张嘴,没说出话来。他们一贯重视男胜过女,其实挺想依赖女婿的……

  但女儿都这么说,他们俩也不能反驳。

  只是赵柯话说成那样儿了,这事儿到底咋处理,他们依然没个主意。而冬妮儿帮着婆家说话,也没在婆婆那儿落着好,东婶儿气儿依然不顺。外村儿青年都到近前了,众人不好再讲自家这些事儿,纷纷散开。

  老王家人回家,东婶儿立即当着全家人冲三儿媳潘翠莲表达不满:“我这老的还没发话呢,你一个嫂子管啥闲事儿?"

  然后她又指向王老三, "你不管管你这胳膊肘往外拐的媳妇儿?"

  王老三动作不重地拂开她的手指, "有事儿就得一家子互相帮衬,没事儿就老的不发话小的不插嘴,妈,你咋这么不讲理。"

  东婶儿气得眼冒金星,举手就啪啪拍了他几下, "连老子娘都不尊重,我打你个不孝子!"

  王老三挨了她几下,才抓住她的手,嘴里说出更气人的话:“咱家这条件,能找个媳妇儿不容易,老四娶冬妮儿,本来就是占便宜。"

  "人老孙家就俩闺女,以后有啥不都是闺女的,还能尽想着占好处,啥也不付出?我要是老四,这种时候肯定要颠颠儿地上门帮忙,在岳父岳母面前表现,你还这事儿那事儿的,傻不傻?"

  东婶儿捂胸口, "你、你、你………你要气死我啊……"

  "哪那么容易气死?"

  王老三用正常音量嘟囔一句,转头直接对王老四和冬妮儿说:“脑子不好就得听聪明人的话,赵主任的话,你俩得听进去。回头你俩就去跟大队长请假,帮着冬妮儿爹妈一块儿请。"

  老孙家就夫妻俩,吃用都省,帮衬春妮儿,私底下也会给冬妮儿和王老四拿点儿口粮。他们有别人供吃食,老王家就省点儿粮,里外里,

  就是老王家占便宜。王老四还能不知道咋对自己有好处吗?他立马就答应了。冬妮儿感动不已, "四哥,你真好……"王老四道:"应该的。"王老三受不了俩人这一出,拽着媳妇儿潘翠莲回屋儿。

  东婶儿瞅着他们的背影气愤:“结婚就翅膀硬了,你看他尾巴翘的,他现在就是咱家的刺儿头!"

  二儿媳周秀丽酸唧唧地说:“现在老三说话是不一样儿了.…”

  那头,潘翠莲走到他们屋门口,停下,回身对公婆道:“爹,妈,你俩中午饭跟我们吃吧,我挤点儿酸汤面。"

  东婶儿立刻止了骂,拽着男人去三房屋里。周秀丽:"……"变脸真快。

  三房屋里——

  结婚分家,王老三就在炕沿外砌了个灶台,屋里除了炕,只有一米多宽的空地。王老三烧火,潘翠莲挤汤面,东婶儿和王长河只能坐在炕上。

  东婶儿盘腿儿唠叨:“你大哥二哥养那么多娃,压力大,你们夫妻手里要是松快点儿,多帮帮他们……"

  潘翠莲没吭声,王老三就怼回去, "翠莲没事儿就让你俩在我们这儿吃,没帮大哥省口粮啊?你别没完没了啊。"

  东婶儿生气, ”我们是你爹妈,吃你口饭咋了?"

  "我能挣,爹妈吃我口饭是不咋地,但你们不能理直气壮。"

  东婶儿胸膛起伏,随手拿起扫炕的鸡毛掸子,举起来又舍不得抽儿子,生硬地转了个弯儿,在炕上胡乱划拉一气儿。

  "你们

  俩就跟赵柯混吧,早晚气死我!”我们不跟赵主任混,听你们的,能捞着啥?一碗水端平的父母很少,东婶儿夫妻俩以前肯定也爱三儿子,可绝对算不上多重视。

  不受他们掌控,他们不舒服,但儿子儿媳长本事了,他们在邻里脸上有光,怎么可能不得意?

  父母与子女,有时也是此消彼长。

  王老三和潘翠莲早就发现,即便他们夫妻说话不太顾忌,常常气得东婶儿暴跳如雷,关系却并没有更生疏,反倒有着不同从前的亲近,家庭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这一切变化,是从他们笨拙地模仿、学习、吸收赵柯的言行开始

  。

  村里那些老古板对聪明人的敬畏,时有时无,王老三始终坚持,要跟着聪明人的脚步走。赵柯是他见过最聪明且有底线的人。

  跟着她,哪怕走弯路,也不会入歧途。

  下午,王老四就跟赵新山请假。

  赵新山算了一下老孙家夫妻还有王老四夫妻的工,三天后四个人中三个人修整,活儿比较轻,正好儿用这天批假。

  赵芸芸为了挽救她犯的错误,给赵柯端茶倒水,给赵柯当跑腿儿,还自愿当起耳报神,给赵柯传消息。

  王老四请假的两个小时后,赵柯就知道了。赵芸芸怀疑, 我听说春妮儿姐的公婆挺厉害的,他们去了,能制止吗?

  赵柯边翻看知青们的档案边道:你要是好奇,可以跟着去看看。

  “我去算咋回事儿啊?”

  反正你干活儿不行,闲着也是闲着,你想去凑热闹,谁能管你?赵柯支着下巴,笑眯眯地看她,很支持她去, 你想去的话,可以作为咱们队委会的代表,去慰问一下咱们大队的外嫁女。

  赵芸芸不长记性,满脸意动,那你脚咋办?

  又没伤筋动骨,不用你伺候病。

  赵芸芸兴冲冲, 那我就去了。赵柯轻轻摆手, 去吧去吧。

  有热闹看,赵芸芸满脸高兴,办公室里转悠, 你咋又看起知青档案了?要不要我帮你干点儿啥?

  就是多了解了解他们,我没什么事儿要你帮忙。

  “就这一张纸儿,能看出啥来?赵芸芸起身, “我替你去传话,让他们一人写一份儿详细的自我介绍。

  赵柯点头, 也行。

  赵芸芸走后,赵柯放下知青们的档案,拿起之前的走访记录本。赵村儿社员们有用没用的技能,全在本子上有记录。余三舅会木工,她爹认识的药材比较多,钱婆子接生经验丰富……这种都不用说了。

  其他的,像金大娘自家榨油吃,很出量;

  之前没报上饲养员名儿的王

  秀萍腊肉做得好,刘海芝做大酱好吃;老魏家魏大海喝的酒是他秋天去林子里采山葡萄,自个儿做得山葡萄酒;二姑夫刘和平有一手做豆腐的手艺,每年过年前,社员们都会拿豆子换豆腐…..

  这段儿时间,赵柯进出公社,如果公社那边有需求,她会从社员们手里收,帮他们增加一点收

  但今年粮食紧缺,得保证他们村儿自己的口粮,加上风声还紧,赵柯有意识地控制,没让太多吃食流出去,所以收益不大。

  涉及到吃食的,暂时都只能搁置。

  而村里妇女们针线水平参差不齐,没到能赚钱的层次。

  至于那些糊纸盒之类的零工,县里、公社就供过于求了,也轮不到他们赚。一个人挣点儿钱,不算难,要让全村人都能赚到认知范围内的钱,不太容易..

  四点半,办公室有点儿暗了,赵柯下班回家。

  五点半,社员们下工,纷纷归家,各家的烟囱陆陆续续冒烟。

  曲茜茜、赵萍萍要在家帮着干完活收拾完再来赵柯家住,赵芸芸和赵小草都是带了口粮,直接在赵柯家吃。

  有赵芸芸和赵小草吵吵闹闹,余秀兰嘴上说闹腾,其实挺喜欢家里热闹的。赵柯平时不嫌弃,今天有点儿嫌。

  因为赵芸芸这个憨货,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和赵小草还有斜对门儿的谷三妮儿在赵柯家院子里跳房子。

  赵芸芸和赵小草她俩差了四五岁,完全没有代沟,嘻嘻哈哈起来仿佛是同龄人。赵柯稳重地坐在房檐下的长凳上,她是个成熟的大人,可不像赵芸芸,还跟小孩儿玩儿。

  隔壁,陈三儿抱着柴禾从院子里走过,盯着哈哈傻笑的赵芸芸看了几眼,然后掩饰性地满眼嫌弃地收回。

  他到门口,眼神古怪地退到一边儿,让路。

  随后,傅杭怀里抱着个奇奇怪怪大件儿,走出来,来到赵柯家。

  院子里的四人,注意力全都落在他身上,更确切地说,是他提着的东西上。赵芸芸问:傅知青,你拿的是啥?傅杭放下,推向赵柯, 我给赵主任做的轮椅。

  赵芸芸三人:……

  赵柯:……

  两个硕大的、略显单薄的轱辘中间夹着一

  把木椅,看得出来,确实是“轮椅”。但赵柯只是肿了,不是残了。

  赵芸芸打看看傅杭,又看看他推着的轮椅,心下有一丝怪异。

  而赵柯看着那两个眼熟的轱辘,五官略显纠结地问:这是……自行车轱辘?傅杭点头, 是啊。

  赵芸芸震惊:你拆了自行车轱辘,做这玩意儿?

  赵小草和谷三妮儿看着暴殄天物的傅知青,眼带谴责地点头:就是,自行车咋能随便拆呢?傅杭语气平淡,是啊。

  这么丑?!

  傅杭的脸瞬间有些紧绷,低头看, 丑?

  一把高一米半、宽五十厘米左右的单人木椅,夹在两个二十八寸的自行车轱辘中间,前面还有高高支起的自行车把手,底下连这个小小的木轱辘,调整方向。

  像是三轮车,但这个尺寸差别……母鸡长了大鹅的脖子,又嫁接了牛腿,实在不伦不类。

  赵芸芸理所当然地说, 是啊。

  傅杭嘴唇微抿:

  ..…

  片刻后,傅杭对赵柯说:木轱辘不丝滑,你要是觉得丑,我可以在椅背后面贴画,插花也行。

  言外之意,自行车轱辘不能换。赵柯扶额,哭笑不得。

  傅杭又补充道:“我能组装回去,我记住了。”赵柯一顿, 记住了?傅杭点头。

  这能怪赵柯盯着知青不放吗?

  这轮椅,对赵村儿没啥帮助,但做轮椅的人,脑子空一空,肯定能倒出来点儿有用的东西。赵柯嘴角扬起一个和善的弧度, 傅知青这轮椅,我一点儿不觉得丑,很有科技感嘛。傅杭嘴角微微上扬,瞥了赵芸芸一眼。

  赵芸芸:?!

  她好像读懂了...

  既然傅知青能装回去,那我明天就用上,等我脚好了,再还给你。

  傅杭答应:好。

  赵芸芸抽了抽嘴角,很想疯狂摇醒两个人:赵柯真的只

  是肿了,不是残了!赵柯甚至还起身,坐上去体验。

  傅杭给她讲解:轱辘太大,没法儿手动转,我做了驱动,单脚蹬就能走。赵柯不懂轮椅的结构,但蹬上自行车脚踏,动起来……确实很丝滑。赵小草和谷三妮儿:有点儿想试一试,是怎么回事儿?

  赵柯面向傅知青,下巴搭在车把手上,毫不吝啬地夸赞:傅知青,你太厉害了!傅杭嘴角上扬,矜持道:“并不复杂。”赵柯听不见,贪心地问:“傅知青,能做发电机吗?”

  傅杭静了几秒,吐出两个字:“很贵。”

  那暂时算了。赵柯又得寸进尺,傅知青,烧砖、烧瓦你行吗?

  傅知青:……

  问得真妙,行还是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