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土佐之梦 第一百六十四章:功业之结(上)

《土佐之梦》第一百六十四章:功业之结(上)

作者:周元祀 字数:3689 书籍:土佐之梦

  第一百六十四章:功业之结(上)

  关于王直,后世在国内基本上是一面倒的批判,他也的确纠集沿海海寇,勾连日本海贼,多次劫掠东南沿海地区,犯下了滔天大罪。然而,必须看到的是,王直及其余海寇的兴起,绝大部分是由于明廷前些年实行禁海政策,极大的限制了沿海豪商们的财路,甚至威胁到了不少民众们的生存,而这些大大小小的海寇们,除了劫掠以外,更多的是进行走sī贸易,例如王直,在获得海上霸权之前,就已经依靠走sī成为海上巨富,然后才加入当时两大走sī集团之一的许栋集团,等到许栋和另一闽人集团被明廷剿灭,他就趁势整合诸路海盗,成为整个走sī集团的首领。可以说,在走sī这一点上,王直与九州大内家、大友家和岛津家做得差不多,后来的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也不过是走了他的老路,只不过当时锁国的变成了日本,郑芝龙的活动不仅不会受到镇压,反而于沿海地区大有利益,于是得以受到招安,并担当守备沿海海防的重任。

  王直在日本也是一样,从他1540年受到清剿、将老巢迁移至日本五岛起,就由于能够带来大批明国货物,深得附近大名和豪族欢迎(尤其是五岛宇久家),两年后还méng松浦隆信盛情相邀,将老巢迁移到了平户地方。等到后来王直被同乡胡宗宪yòu捕处决,日本特地为他建立灵冢,在我那个时代的2000年,长崎福江市(宇久家在江户时代改苗字为五岛,立福江藩)的一些日本商人,还特地前来王直的故乡为他立碑,在整个安徽省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只是,才过了五年时间,那座墓碑就被两名教师趁夜砸掉了……

  我相信,以王直在九州北部的名声,二见光成肯定会知道他,关于宇久家和王直的纠葛,他也肯定已经调查明白,如今在我面前作愤慨之状,一方面是为了取得我的同情,一方面也是他的确认为,宇久家和王直的jiāo往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这样吧”我思索了片刻,吩咐二见光成道,“既然幕府已经知道此事,还召你前往关东jiāo代,你就先将这番情况通报给幕府,看公方和诸位大老如何抉择。”

  “是,”二见光成躬身领命,语气中微微透着一丝失望的情绪,“那么臣下先行告退,安置下来后再来向太政公问安。”

  我点了点头,起身离开主位,回到了直虎和夏津所在的练武场。此时,夏津已经不在场中,只有直虎在走廊上等候,她向我解释说,夏津已经玩了好一会,身上出了一些汗,因此她让shìnv们带她下去沐浴和换衣了。

  “是么。”我点了点头,沉默着坐到了直虎的身边。

  直虎很快发现,我的神情有些沉重,于是关切的问道:“殿下,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是不是刚才接见二见大人时,得知他那边出了什么问题?”

  “是啊。”我点了点头,将刚才二见光成汇报的事简要的说了一遍。

  虽然直虎是侧室的身份,却也是我麾下的重臣,而且素来倾慕汉风,这件事倒不必瞒着她,说不定还要借助她过人的见识和智略。

  “原来如此,”直虎明白了我的心思,紧接着又有了新的疑问,“不过,以殿下的能力,应该不至于对这件事感到为难吧?就算一时难以查明事实,殿下也可以强行将事态平息下去。争论的双方,二见光成自不必说,即使是朝鲜三道水军,在作为明廷钦封日本国王的殿下面前,也不得不收敛自己的态度。”

  “我的确可以压服他们,”我点了点头,“甚至连事情的真相,我也大致能够推测出来。这件事情,肯定是二见光成挑起,除了他的确自认占据着道理以外,未尝不是想趁此机会,引发幕府和朝鲜之间的争端……而两国一旦发生冲突,他的唐津藩,就是征伐朝鲜的最前线,所部安澜舰队更是当仁不让的水军主力。如此一来,他本人在幕府的地位将大大加强,一旦凭着所部的安澜舰队立下功劳,又能够获得更多的领地。”

  “既然殿下明白其中情形,事情应该很好办才是啊?”直虎奇怪的问道,“看殿下的意思,大概是不想和朝鲜发生战事的,那么殿下直接阻止二见大人不就行了?”

  “现在我是能够阻止他。可是,如果我不在了怎么办?朝鲜可不是那么好打的,在朝鲜的后面,是无比庞大的明国啊,”我微微叹息了一声,“所以,我决定先让光成前往关东,为我试探一下幕府,看看幕府和大名们如何抉择……如果幕府和大名们能够妥善的处理这件事,我自然不需要再担心什么;但如果他们不那么理智,我就必须出手了,要在这股风cháo最汹涌的时候,将其彻底压制下去。如此一来,至少在近些年内,不会再有人重提这件事情,而等到天下安宁一段时间,幕府、大名和武士们习惯了平和的日子,更不会轻易再起征战的心思,即使有少数人不安分,有我阻止征朝的成例在前,也很容易被习惯平和日子的主流意见压服。”

  “……殿下考虑得很深远,”直虎沉思了一会,“只不过,如果殿下出手,公方殿的威望恐怕会受到极大的打击。”

  “这就是我为难的原因了,”我微微闭上双眼,侧身枕到直虎的大tuǐ上,“别说信景会有抵触,就是我自己,也不愿意走到那一步啊想想之前,我为了让他顺利获得众家臣和诸大名的拥戴,不知做了多少事情来加强他的名望和维护他的威严,甚至还不惜打压周景和义景,可如今却要亲手摧毁这些……”

  “或许这仅仅是殿下的猜测,实际的情形会好一点,不至于走到那一步也未尝可知?”直虎只好安慰我道。

  “那当然最好。不过,这件事情实在太大,关系着数十万人的xìng命,关系着明廷、幕府和朝鲜的前途,如果真要那么做才能阻止,我自然不能有任何的犹豫,”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感到了一丝疲倦,于是彻底闭上了眼睛,“就当作是我此生所做的最后一件大事吧”

  ……,……

  二见光成抵达关东,很快向信景和诸大老、中老汇报了与朝鲜水军的争端。除了在京都对我说的那些事情,他还透lù了朝鲜的一些动静,例如去年大司宪、吏曹判书李珥(属士林西人派)提议加强南部沿岸二十余岛的防卫,却被右议政、兵曹判书柳成龙(属士林东人派)压下之事。由此可见,二见光成事先做了许多功课,之所以挑衅朝鲜水军,也正是看准了对方中枢不和、海防松弛的机会。

  不仅如此,他甚至连五年前的事情也提了出来。那个时候,我刚刚建立幕府不久,时任右副承旨的李珥认为,北胡(金)正在崛起,南倭(日)已经统合,朝鲜武备松弛,面对任何一方都难以抵挡,因此提议养兵十万,以加强南北边境防御,但是同样被柳成龙等士林东人派大臣否决。

  如果说打探朝鲜海防,是二见光成作为安澜舰队统领的分内之事,那么关注对方的中枢动静,关注对方的国防军力,这就超过他的职权范围了,而我显然也低估了他的野心。

  我忽然有些后悔,那几天在京都,应该更详细的询问二见光成才是,想必他不敢向我有任何保留。不过,事到如今,预想的yào引变成了猛yào,再提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就看这剂猛yào的yào力能够把幕府催化到什么程度吧

  如我所料的一样,幕府得到二见光成的汇报,马上就飞快的运转起来。信景亲自出面,召集众大老、中老和奉行们进行合议,sī下里自然也会和右笔们商量;而秀景则按照我的既定方针,在合议上极力主张平息事态,以免引起两国之间的干戈,甚至引出朝鲜背后的大明,葬送来之不易的良好邦jiāo和巨大的贸易利润。

  秀景的意见,得到了另外两位大老井伊宣直、蒲生宣秀的支持,五中老之首的蜂须贺景胜、主管勘合贸易的浅野长政也附和秀景。可是,信景毕竟是将军,在他表示要更加慎重的考虑此事后,接替石谷赖辰的成田氏长、递补上来的泷川一忠立刻知机的表示了反对。他们一个代表关东新附谱代众,一个代表织田出身谱代众,基本上都可以说是信景的有力支持者,当初之所以由他们上位,是关东、关西两方,以及旧谱代和新谱代之间达成的妥协和平衡。其中的成田氏长,是信景次子吉良景三郎(吉良家景太郎、景四郎幼名分别属纪伊藩和越前藩)的外祖父,泷川一忠则是关东征伐大功臣泷川一益的继承人,也是诸谱代大名二代目中能力出众的佼佼者,身份和资格都足够,我也没有出面干预。

  至于剩下的另一位中老小早川隆景,他知道自己只能算半个谱代,因此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这样的话,信景既无法说服任何一位大老,也没有得到过半中老的支持,按照以往的惯例,他应该放弃自己的主张,然而这一次信景仿佛铁了心似的,接连召开了好几次合议,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势头。面对信景如此坚决的态度,小早川隆景首先退步了,他以年事已高、不堪劳累、恐误幕府大政为由,辞去了中老的职务,并按照石谷赖辰的前例,推荐周防藩山内一丰代替他。

  山内一丰效力于吉良家数十年,是宗家的资深谱代,曾担任家中首任城町奉行,和已故的竹中重治同格。对于这个资历、威望无可挑剔的人选,无论是信景还是诸大老、中老们都不能不认同,也就立刻确定了下来。在秀景等人而言,这算是送了大半口气,可以借助山内一丰的持重和对信景的影响说服信景,即使信景不听,只要所有大老和过半中老一致反对,就完全可以按照幕府法度否决他的意见;而信景知道山内一丰多半不会支持这件事情,也加大了活动力度,联络关东诸大名向表之间施压,想趁山内一丰路途遥远、短时间内无法到任的机会,先行达成征讨朝鲜水军的既定决议,然后顺势征伐朝鲜。

  虽然关东诸大名的领地都不多,但是他们领地接近幕府中枢,许多日常政务都需要他们的配合,对于中枢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大名家的嫡子,如今大多在信景身边担任侧用人,也自然会倾向于他,尤其是领武藏国八万石的平野长泰,他自觉勇武过人,又是将军的rǔ兄,如果给他更多的机会,完全可以像池田恒兴在织田家那样成长为国持级大名,因此极力撺掇奥之间的同僚们支持信景对抗表之间。

  当然,作为此事的倡导人,二见光成也不会闲着,每次参与合议,他都会摆出某些情报,力证朝鲜方面的虚弱。甚至连众人担心的大明,他也表示出某种程度的轻视,认为当年大内家数十名武士就能把大名江浙一带搅得luàn七八糟,甚至一度打到南京城下,可见明国的军力也不怎么样。而根据目付组的情报,他还非常婉转的提醒信景,只要发生战事,那么将军就能跳开众大老、中老的约束,直接指挥天下的数十万军势;而一旦他这个将军打下朝鲜,功业将直追京都的大御所太政公,甚至直追千多年前征服新罗的神功皇后,此后就能凭着威望,重新任命大老和中老,彻底将幕府大政掌握在手中。

  渐渐的,征朝的风声在关东传扬开去,东北诸大名也搅合了进来。野心勃勃的伊达藩现任藩主伊达政宗、南部藩首席支藩家老南部信直,想恢复昔日荣光的佐竹义重、芦名盛秋,还有对自家领地大小不满的磐城国诸家小大名们,都纷纷表态愿意参与征伐。他们虽然隔九州最远,可是幕府在能登国就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完全可以替他们省去奔bō之苦,或者直接乘舰队跨海攻击朝鲜半岛东海岸,比起当年攻击琉球还要容易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