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汉高祖,竟然穿越宋高宗? 第96章 关于教育

  “官家要再开一舍,自然是可以的。”

  还是在那东华门的阙楼上……上次就是在这里,太学生们被一群恶人给打了。

  事后……哪里有什么事后,殿前司的禁军拦住了一众差人的时候,苏符便已经知晓了,

  这事儿与赵官家多半离不了干系。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这事儿在皇帝这里,竟然还没有过去。

  今日官家召自己来,说的便是在太学新开一舍的建议,说是建议,但皇帝更像是在通知自己。

  “朕虽然对你们的学问知道不深,可也曾听说过《周礼》有言:‘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是这些吧?”

  苏符颔首道:“正是。”

  “可是朕托人去问过了,除了六书没被落下,其余的或多或少有些被忽略甚至被放弃了……如此,终究只能教出些酸儒生出来。”

  一边说着,皇帝似乎想起来了什么,不住地摇头:

  “都是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整日让他们坐着读死书,浑身的力气没处去使,是会被憋坏的。”

  “你瞧,上次都跑到老子面前来撒野来了,想想就他娘的后悔,老子当时就该亲自下去和他们比划比划。”

  苏符清了清嗓子:“官家的意思,这新开的一舍便当授学以六艺?如此……如此臣没有意见,只是要寻到同样精通六艺的教谕,怕是得花些功夫。”

  苏尚书这话还是保守了些,大宋国理学大盛之际,大伙儿的心思全在治经上面。

  想要找到个辛次膺那般,允文允武的全能文人,真没有那么简单。

  而且皇帝伤了脑袋后,难得把心思花在正事儿上面,苏符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没把最重要的一点说出来。

  学生们学什么,根本不是看他们喜欢什么,也不是看他们擅长什么,

  而是看科举要考什么。

  这最重要的一环不动,皇帝陛下就算再开十个舍,恐怕学生们的兴致也不会太高。

  到了最后,皇帝是兴致勃勃了,但结果没有学生愿意入学,这出戏迟早会变成皇帝一人的独角戏。

  但不想刘邦听了老头的话,摇了摇头道:

  “新开一舍是新开一舍,授学六艺是授学六艺,这是两件事儿,你小子别混淆了。”

  “六艺,所有的学生都要学都得学,还必须给老子学好。”

  “只有学好了的,才能入那新开的一舍,伱明白了吗?”

  “官家……”苏符皱起了眉头,“太学学制百年未变,如今临时改制,臣担心……担心学生们会起怨心。”

  当年王安石变法,也只是换了换太学的机构,若说从根骨上的变化,便只有仁宗时,将太学体改成欧阳体了。

  而且这些学生们苦读多年,家里头也大多是些八品官以下甚至是平民出身的家庭,太学便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眼下皇帝动动嘴皮子,便要临时增重五门学科的量,且不说已经升为内舍和上舍的学生们会怎么想,那些个还没进入太学的学生们,又会怎么想。

  “有怨?”

  刘邦冷笑一声:“若有怨便怨他们自个儿罢,谁让他们学艺不精呢?”

  “老子今天就把话放在这里,只会读书的傻子,老子不要!”

  “真当朝廷的官儿是白送不要钱的?不拿出点本事来,也好意思朝老子讨要俸禄?”

  “此事朕已经交付给你了,你可以与辛次膺陆宰商量着办,最后成个什么模样,得拿出个说法来。”

  “反正到明年录用官职之时,老子亲自来审,不合格全都滚蛋。”

  苏符心里头长叹不止,他以为皇帝是重视起学生来了,却没想到,却没想到……唉!

  除了官家因为上次的事情耿耿于怀,于是今日便出招报复一种可能,苏符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到还有其他的原因了。

  心里头一万句话,最后苏尚书还是接了令来,只是脸上,终究有些不太好看。

  “昨日你见过金国使者了,有没有打探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本来都打算告退了,又听见皇帝问起了这个。

  老头的胡子又被他吹了起来:

  “官家!北夷不识礼数,咱们根本就不用把他们与其他国家的使者分别来对待!”

  “他们那群人,哪里知道什么感恩!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咱们对他们越好,他们也只会觉得是理所当然,只觉得是他们打出来的!”

  “可此次分明是咱们大宋胜了,是那完颜兀术苟颜来求和的,咱们何必待他们如上国一般?”

  “特别秦相……哼,当真是思念他当年被掳北上的日子了,见金人如见了祖宗,好个……”

  刘邦摆了摆手,打断了老头说话。

  “你小子受了金人的气儿,跑来朝老子撒什么泼?”

  “臣……臣不敢。”

  “你不敢,你都撒完了还有什么不敢?”

  白了他一眼,刘邦又接着道:

  “朕是问你,有没有什么有用的消息……例如说金人使者都是些什么人,例如说他们来谈判准备的是个什么价码,例如说这么大老远地来见朕,有没有准备什么土特产之类的东西。”

  也不是没有做过皇帝,也不是没有见过他国来使。

  按照刘邦的想法,你再怎么强,去见其他国家的君主至少得带点儿礼物吧,像什么碧眼舞姬什么的意思一下。

  谁去别人家做客,好意思空着手去嘛。

  苏符有些不好意思,昨儿个他被秦桧给恶心到了,提前就溜了。

  连晚上的宴席都是其他的官员来作陪的,具体什么情况,他还真不知道。

  此刻皇帝问起,老头儿不敢露怯,便开口道:

  “这次打头的还是张通古,两个副使,一个是契丹人萧毅,另一人是辽西汉人邢具瞻。”

  若说皇帝最怕金人完颜氏……那么他最怕的汉人,当属张通古无疑了,张通古来出使宋国,这是大伙儿一早就知道了的事情。

  而照着金国以汉治辽还有以辽治汉的心态,那萧毅能来,倒也算在情理之中。

  说着,苏符又开始破口大骂起了金人来,一边骂着,一边又让皇帝千万不要答应议和。

  反正不论怎么样,老头就是不肯说点儿刘邦关心的事儿。

  皇帝有些气恼,正欲让他赶紧滚,却见东华门下方的大道上,忽地热闹了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