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第13章 迎来大将军杀一场

《带着骑砍速通乱世》第13章 迎来大将军杀一场

作者:波德瑞克派恩 字数:3621 书籍: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身上仅穿一条纨绔的楼权死命追着几步前的战马,他的双手被绑在胸前,通过一条麻绳连在战马的鞍桥上。

  满头大汗的楼权丝毫不敢停下来,此次被掠走的高门士族子弟达三四百人,之前跟不上而被活活拖行数百步的大有人在。

  一想到倒下后他英俊的脸蛋会被地上的砂石搓烂,这位王府参军奔跑的劲头就又多了几分。

  “楼权呐,你来说说我该如何攻下常山国、赵国这些县。”

  稳坐于马上的李大将军悠闲的回望浑身是汗的俘虏,这个楼权据称是成都王的参军,属于位低权重的军事幕僚。

  “逐个攻破,授田于民,征召壮丁,裂地称雄。”

  楼权气喘吁吁,但仍旧四个字四个字蹦出了自己的答复。

  他们这些高门士族都是在邺城外被劫掠的,此前陆续按官职高低被绑到李大将军战马上,由此楼权猜测这位义军帅应该是有选拔人才的考量。

  出谋划策是他的老本行,虽然因为奔跑而消耗了大量精力,但应付这个问题不在话下。

  “太宽泛了。”李昊相当不满意,“你给个马政的具体策略。”

  他的确在挑人才,有些王府掾属相当有才华,扔到井陉煤矿去挖煤实在太浪费。

  李大将军准备找一些顾问类型的文士,裨补阙漏。

  “晋昌郡曾有大量汉室边郡马场,大将军可仿汉时故事,于此地开设马场。”

  晋昌郡的部分县原先属于汉朝的上郡,是三十六个边地官马场主要分布郡之一。

  “除去马场养马呢?”李大将军再问。

  楼权提了一口气,往前猛跑几步,才追到马屁股附近,“可效仿晁错的马复令,养马一匹免徭役若干人。或效仿杜畿之策,令一县或一郡之地,户户养马养骡养牛,惩瘦奖肥。”

  曹魏时有位河东太守杜畿曾大力推行过课牛马于勤农百姓家的政策,效果相当出众。

  那时官府巨量的耕牛,一部分就是这么养出来的,另一部分则是官府与羌胡分粮共养。

  李大将军揣摩这两种方式,觉得应该双管齐下。

  上一辈子的明末,百姓养官马推行不下去是因为官员怠政,上百年不清查、编审马户,只一味强令养马的马头户缴马。

  李昊不指望此时的官吏素养能有多高,义军尚在起步期,对地盘诸县的控制力相当强,用民户养官马的政策是可以推行下去的。

  哪个官吏敢在其中动手脚,剥皮揎草立在衙门前或城墙前就行。

  在晋昌郡等地开设官马场的事也得尽快提上日程。

  夏秋季节是战马贴膘的最佳时机,秋季贴完膘后,就该大打出手了。

  义军将士在缓慢增加,李大将军准备在今年过年前,义军至少要实控十到二十个郡,能拉出来的披甲战兵起码两万。

  “晋昌郡这个名字太不吉利,得改个好听点的名字,就改成汉代的长郡。”

  虽然之前有人提醒过改郡名的事,但李昊一直忙着攻略常山郡、赵国等地的高门士族,还没顾得上这茬。

  听到这话的楼权嘴里挤出几句奉承人的话,此前只有他被别人夸奖,他主动夸人的次数屈指可数。

  义军骑兵返回到高邑县的槐河附近时,李廉率领被他聚拢的晋军溃兵迎了上来。

  “大将军,此战抓到两地兵卒七百四十余名,民夫二百出头。搜寻到的铁甲、武器倒不少,足足两三千具轻重甲。”

  民夫是晋军在司州、冀州等地一路征召过来的,有家室的汉人早就逃走了,剩下的都是士族的私奴,主要是羌胡、氐人等。

  氐人先前跟着齐万年造反,被镇压后相当一部分氐人被卖到司州等地当私奴,他们宁愿跟着义军也不愿意回去当奴隶。

  其余的粮食战马都不多,军帐倒是不少,邺城兵没来得及放火烧营地,全留给义军了。

  “好极。你让弟兄们直接朝高邑县县城开拔,咱先打下高邑、元氏这两县再说。”

  义军的进攻节奏一向是先派小股骑兵突袭乡野间的坞堡、坞壁,劫掠走主要的高门士族,吓跑剩下的,然后开始进攻没有多少兵力的郡县等城池。

  高邑、元氏两县乡野间的士族已经被打残,是时候攻下县城、编户齐民。

  ……

  赵国房子县。

  此地为赵国国都所在,也是赵王司马伦的赵人幕僚掾属如马朗、管袭、眭秘、张乌等人的家乡。

  自晋军在槐河一败后,赵国士族们对司马伦的最后一缕期望也破灭了,明显赵王已经放弃了这块地盘,只想待在司州。

  由此赵国士族们开始全面放弃故土,将主要的财产、钱粮、私奴、荫户们匆匆带上后,就陆续拖家带口往南逃。

  逃到何方并不重要,只要远离专门攻打士族坞堡的义军便行。

  赵王府舍人马朗的马氏坞堡附近农田里,十几名身穿葛布短衫的男丁趁晌午吃喝暂歇的功夫聚在一起,商议以后的去向。

  “马舍人是洛阳名士,棋艺据称下遍天下无敌手,他可不管现在这个乱摊子,我等还是趁早想个出路,就这么跑了也不是个办法,这好好的地难道要留给别人收?”有人提议道。

  马家的主事人尚在洛阳,坞堡里唯有马朗的弟弟马俊,马俊是个既没主意又相当残暴之人,他见附近的士族都往南逃了后,也强令他家的佃户们收拾家当,跟着马氏一起搬家。

  全然不顾还有一个月,就能收今年的冬小麦了。

  这些男丁都是佃户,有些是要服徭役的正户,有些则是马氏的荫户。

  但不管是哪种户口,都要给主家马氏要交田租,投靠了北面的义军,也是一样交田租,运气好能分几亩地。

  要是他们中有人当了义军的守兵,那还能得到三十亩地,并且不耽误今年的收成。

  “不如投义军算逑。反正这马俊也不是好鸟,咱跟着他们南下,今年指定没有口粮,到时候全家饿死。”

  名为赵忠的中年男人提议道,他是官府黄籍上的正户,既要给马氏交田租,也要给官府每年上缴三匹绢、三斤绵,还要服徭役。

  投了义军后,绢绵就不用上缴了,徭役据说也只有一个月,比现在的处境强不少。

  这也是大多数无田正户的心声,他们可不比高门士族,没有坞堡让义军搜刮,也没有几百亩的田产让义军夺田。

  至于马氏荫户佃农,他们不用服徭役,只需要缴纳和正户一样的绢绵便行,所以心生犹豫,觉得跟着主家南下也不算多差的出路。

  “万一义军败了,咱这些人岂不是都要被卖身成奴?逃到南边或许还能种地。”

  “就是,那些氐人农奴一个比一个惨,有些主家仗着氐奴没有归处,让他们成天拉犁耙,过的比牛苦。”

  有些胆子小的不敢跟义军,生怕以后朝廷将他们当私奴卖了。

  两拨人没有商量到一起,于是不欢而散,吃完麦饭后,各自回到附近的田地里继续锄草。

  有人悄悄给主家通风报信,没到傍晚,马俊就带着十几名私兵跑到这片农田附近,先召集了所有佃农,而后不分青红皂白,让马氏私兵将参与商议的佃农们都捆在一起,带到自家坞堡前。

  “赵忠,是你先提出投贼兵的,也不用找官府了,乃公就发落了你。来人,给我捆树上往死里抽。其余人也不要放过,一人抽个一百鞭子,别抽死,后面几天还要他们推车呢。”

  马俊现在火气很大,好好的家业就这么白白扔这儿了,他的私兵又打不过北面的李氏贼兵,只能收拾收拾佃农出出气。

  惨叫声响彻这片天地,围过来的百姓不少,但没有人敢出来劝阻,马俊一直在监督私兵行刑,等到这些佃农都被抽的半死不活、皮肉绽开后,他脸上的戾气才慢慢降下来,而后哼着小调进入坞堡。

  主家没有命令,自然没有人敢放被捆在树上的赵忠等人下来,于是这群佃农忍饥挨饿到半夜,他们的家人才敢凑过来,手忙脚乱的解开绳子,扶着家里的顶梁柱回家。

  士族坞堡修建的都比较小,连牲畜都得养在坞堡外,佃农们的家也不在坞堡里。

  赵忠尚有其他亲属,他们也听闻了亲戚被抽之事,于是连夜上门送草药慰问。

  “眼下这个局面,马俊绝对会拿哥哥示威,等马氏准备好南逃后,哥哥多半还要受苦,不如趁夜逃了。”

  赵忠的一位堂弟如此建议。

  明眼人都能看的清局势,马俊南逃前一定会再拿赵忠出气。

  “逃?我可咽不下这口气,马氏还在房子县内,这马俊也太过嚣张了。”

  堂弟听这话的语气不对劲,低声问道:“哥哥想做甚?”

  “迎来大将军杀一场!”

  赵忠早就定下了主意,找到义军带他们南下抓捕马俊等人,自己还能落个功劳呢。

  ……

  整个五月、六月,义军一直在攻占赵国、常山国诸县,常山王带着军队退到了东边的中山国里,由此义军拿下了常山郡八县。

  赵国地盘上虽然没有晋军驻守,但为了保持与邺城兵的距离,义军只攻到了柏人县,其余南方的邯郸县等地都只是派兵攻击士族坞堡、带走壮丁、人口。

  柏人县等地上既有煤矿、又有不少的铁矿,因此义军将督造铁甲军械的虞衡司搬到了柏人城里,开始稳定的营造大将军急需的铁甲。

  李昊也亲自坐镇柏人县,他时不时就带人去南边诸县亮个相,杀的士族人人胆寒,连邺城附近也不敢继续待了,朝着南边搬迁。

  整个冀州的士族惶惶不安,各自想方设法请求晋廷出兵剿贼,但邺城镇守司马颖不听相国司马伦的调度,也不到太原就封。

  相国司马伦又派八十岁的冀州都督刘寔到信都分走冀州兵,司马颖直接派兵将刘寔请到了邺城,洛阳与邺城之间已经破裂了。

  义军地盘东面的中山国、河间国等地又以司马颖为尊,他们也不想白白将自家兵卒浪费在剿匪平叛这种事上,双方居然诡异的达成了平衡之势。

  唯有北面的幽并都督刘宝还算个正常人,偶尔派骑兵到义军地盘上烧杀抢掠,但被宇宙大将军追杀几次后,幽州骑兵也不来常山、赵国等地平叛了。

  在这种局势下,提防太原郡、经营乐平郡的李矩带着寥寥几位亲随赶到了柏人县与大将军秘密见面。

  “大哥,事态紧急,矩顾不上请示就擅自离开防区了。”

  面色着急的李矩在柏人县县衙见到了大将军。

  义军将军府设置官吏、镇守将军后,没有大将军令不得离开防区。

  “太原方向要动兵?或是北面的拓跋鲜卑不安分了?”李昊猜测着可能让李矩坐不住的原因。

  司马家内斗不止,说不定都不用等到义军出手,冀州、青州、徐州等地的封王就先和洛阳城里的司马伦干上。

  “是南匈奴的五部都督刘渊回到了平阳郡,开始招揽匈丁。刘渊与司马颖交好,矩猜测匈奴之兵可能会从太原攻打乐平郡。司马伦又任命了王浚为并州都督,总领剿匪军事,此人贪生怕死,大哥不必放在心上。”

  李大将军盯着李矩的俊俏脸瞅了一阵,“你是觉得你在平阳郡所做的准备抵不住刘渊?”

  南匈奴大多分布在汾水一带,也在平阳郡,李矩一直在为打到老家做准备,他在那边招揽了一些愿为义军做事之人。

  “长郡北面也有不少南匈奴部民,不如大哥趁机杀服了五部南匈奴,让义军的马场再扩几县。”

  李矩没有否认,打回平阳郡是他最大的心愿。

  李大将军思虑着打平阳这步棋。

  隔着太原郡、上党郡等地拿下一块富饶盆地后,必然要快速打下太原等地,否则两地连不上,义军面临的军事压力会大大增加。

  但好处是攻下平阳郡后,从河东郡南下攻打司州的道路是打通了,河东郡晋军不多,等于司州大门朝义军敞开。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