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开局召唤李元霸 第565章 自信

《三国,开局召唤李元霸》第565章 自信

作者:乔子轩 字数:125 书籍:三国,开局召唤李元霸

  [[那名略为精壮的官差,边跨过大堂前的门槛,边朝着堂内,唤了声:“州牧……”

  端坐在公案之后的那名中年男子,虽然轻眯着双眼,却似乎知道来人是谁,片刻之后,更轻叹一声:“陈七,稀粥这么快就派完了?那可比昨日早了半个时辰……”

  “回禀州牧,城门的稀粥才刚开始分派,离派完还早得很呢。”

  尽管公案后的那中年男子眯着眼,但这“陈七”官差仍躬身回应道。

  “这是为何?”那中年男子突地睁开双眼,眼内布满了血丝,在疲态十足的脸庞映衬之下,仿似睡眠严重不足的模样。

  及见大堂除了数名官差之外,竟还站着朱厚照、徐溥、何文鼎和刘瑾等人,他脸上满是惊讶,马上问道:“汝等何人?”

  那叫陈七的官差已抢先应道:“回禀州牧,有人捣乱赈济。”

  “何人如此大胆?陈七,你为何不将他捉拿押至州衙?”那中年男子听得突地站起来,瞪着那陈七。

  一时之间,他竟没再问朱厚照和徐溥为何许人。

  那叫陈七的官差往前急奔了数步,去到那公案之前,躬身应道:“州牧,捣乱的人已主动跟随小的来州衙,听候发落。”

  “捣乱之人何在?”那中年男子顿时明了,目光扫视着朱厚照、徐溥、何文鼎、刘瑾和郑管事。

  朱厚照淡定地迎着他的目光,并没有回应,而徐溥眼前本就模糊一片,对他的扫视毫无所觉,被郑管事搀扶着如棵般松站在那里。

  何文鼎、刘瑾和郑管事,面对的只不过是一名仅为从五品的地方官而已,他们又不是没见过世面,更何况他们的倚仗就在身边,又何惧之有。

  朱厚照和徐溥均没有出言半句,他们自然更紧闭起嘴巴来,静待自己的主人如何应对。

  那叫陈七的官差却不敢犹豫,指了指站于朱厚照旁边的刘瑾:“州牧,这位公子的一名仆人捣乱,才使得派粥出了状况。”

  “陈七,你既知谁是罪魁,那只管拿罪魁来州衙即可,为何牵扯这么多人?”那中年男子缓缓坐下。

  朱厚照嘴角微微一翘,这位知州有点意思,德州衙不仅随意进入,似乎也没有叫下属跪拜之风。

  “州牧,是这老丈和公子,定要跟随小的来州衙不可,并非小的所迫。”

  徐溥突然出言问道:“敢问一声,可是杨州牧?”

  见得头发花白的徐溥,虽然身穿布衣,却颇有威势,那名中年男子不敢小觑,应道:“本官正是。”

  在朱厚照的百官名录里,记载这位德州知州的信息也甚为简略,诸如姓杨,名泰,乃山西代州人,以举人出身担任德州知州一职等等。

  为何一名举人也能担任知一州之事的知州?这要从大明立国之初说起。

  太祖高皇帝曾谕“代天理民者君也,代君养民者守令也”,宣宗章皇帝亦谕“国家之政,重在安民,安民之方,先择守令。”

  及至英宗睿皇帝的正统年间,知府均为大臣保举,知州和知县则是吏部从进士之中择优挑选,且有定制,知府和知州见上官时不须行跪拜礼。

  可见,当时朝廷对府州县官的任用十分慎重,而且是礼遇有加的。

  再加上严格的考察,那时的府州县官基本都能发挥其职。

  另外,若府州县官任内的政绩优异,大多能获得擢升,所以国初时,甚多人是乐意赴外就任府州县官的。

  但自成化年间起,府州县官不仅慢慢受到冷遇,更为人所轻视。

  在京任职的,那怕往外就任一省的布政、巡察等官亦不愿意,至于府州县之类的官职就更不用说了。

  那些进士及等的新科士子,首选是进入翰林院,稍差是六科十三道,如被派遣往外就任府州县等职的,莫不苦苦哀求,乞请以免去。

  实在无法得免的,前去任官期间,他们的大多数亦不会放在治理民生上,只会挖空心思放于结交和取悦上官,力求早日返京另谋他职。

  每逢有机会进京朝觐时,他们更会献上财物取悦某些京官。

  而为积聚献金之资,俸禄并不算丰厚的府州县官,多半就只能贪赃枉法、中饱私囊,那里还会管其治下的生民死活?

  既然没有多少进士愿意外任,但府州县官总不能长期空缺吧?所以,朝廷只能退而求次,从举人里挑选一部分相对优秀的去任职。

  那叫杨泰的德州知州打量了徐溥片刻,又道:“老丈面生的很,不知如何称呼?”

  徐溥微微一笑:“老夫姓徐,乃一介山村野夫。”

  “原来是徐老丈,可是自外地而来?来德州是访友还是探亲?”杨泰没有因徐溥自称山村野夫便有所看轻。

  “只是适逢路过贵地,不日便要离去。”

  朱厚照见这位杨知州不像一般府州县官那样,动不动就先喝令进衙之人下跪,如今更与徐溥拉起家常来,对他的好奇不禁又增了一分。

  杨泰又问道:“徐老丈,那本官倒要问一句,既是如此,为何要纵容仆人捣乱赈济……”

  他见得徐溥最年长,自以为徐溥是主事人,朱厚照、何文鼎、刘瑾和郑管事等人只不过是其后辈或仆人而已。

  “杨州牧,那纯属是无心之失。”徐溥淡然一笑。

  “无心之失?”杨泰话语一顿,望向站于公案前的陈七,又道,“陈七,你将事情来龙去脉,细细说与本官一听。”

  陈七不敢怠慢,仅一小会工夫,就将刘瑾和何文鼎两人嬉闹,并往两口大铁锅扔沙子的过程,一五一十复述了一遍。

  杨泰听得脸色不变,只平淡地问了徐溥一句:“徐老丈,你这仆人分明是有意的,又何来无心之失?”

  未待徐溥回应,朱厚照已开口道:“杨州牧,在下的先生年事已高,请容他坐下来再说话,可好?”

  虽是询问之句,却也没有多少商量的余地。

  杨泰听得朱厚照竟也唤自己作州牧,脸上虽有些挂不住,但他见徐溥和朱厚照自进入州衙大堂后,始终从容不迫,那里还会猜不出这一老一少定是有来头的。

  再听见朱厚照将徐溥唤作“先生”,他心中更有一丝明了:“这位公子,不知如何称呼?”

  “在下姓朱……”

  杨泰脸色一变,这可是国姓。

  朱厚照似知道他因何而变色,笑道:“杨州牧,在下并非甚么王爷,只不过沾了太祖高皇帝的光,才得以有这国姓。”

  杨泰心中一松,虽然朱是大明的国姓,但姓朱的多的是,并非每个人都是皇亲国戚。

  何文鼎和刘瑾听得暗笑不已,你不是王爷,却是东宫太子。

  “陈七,就依这朱公子所言,快搬椅子过来让徐老丈就座。”

  未几,杨泰已吩咐起那叫陈七的官差来。

  见得徐溥缓缓坐下来后,朱厚照又道:“杨州牧,在下有一事不明,不知该不该讲?”

  杨泰略迟疑了片刻,朝着他扬了扬手:“朱公子请讲。”

  朱厚照嘴角一扯:“刚才这位官差说,在下的仆人捣乱了赈济,不知是如何捣乱法?”

  “哎,这位公子,他直接就往稀粥里扔沙子,还不是捣乱吗?”陈七马上指着刘瑾道。

  “朱公子,证据确凿,他如何能抵赖?”杨泰亦道。

  坐着的徐溥听得亦暗叹了声,为何你非要抵赖不可?

  朱厚照自不知道徐溥心中所想,笑道:“既然说捣乱,那敢问一声,如何乱了?”

  “稀粥掺进了沙子,那本已排着队的生民几乎全部散去,这不乱么?”陈七又道。

  杨泰缓缓点了点头,自是认同那陈七之言。

  “有哪些生民退去了,又是哪些生民留下了?”

  陈七哑然,他还真没注意,只看到大量的生民退走。

  见他一时愣住了,朱厚照笑了笑:“在下看得很清楚,退走的均衣着整洁,留下的却是衣衫褴褛。”

  略一停顿,他又道:“你可还记得,我们进城之前,那些衣衫褴褛的生民为何仍嚷着要派稀粥,完全不计较稀粥已掺了沙子……”

  朱厚照一语未了,坐在公案之后的杨泰,突然一拍案面,随即站起,那张颇为疲倦的脸泛起一丝欣喜:“原来如此,本官明白了……”

  除了朱厚照之外,大堂的其他人都被他这举动吓了一跳。

  “朱公子,你这仆人的无心之失,却为本官解决了个大难题。”杨泰来到朱厚照面前,竟然满脸都是笑意。

  在他口中,刘瑾的扔沙子举动又变成了“无心之失”。

  杨泰转头望向站在一边的陈七和另外数名官差:“陈七,还有你们几个,快去搬几张椅子来,给朱公子他们坐。”

  陈七及其他官差顿时愣住了。

  “快去……”杨泰见他们呆住不动,又轻喝了声。

  既然能坐着,朱厚照又怎会拒绝,也不管杨泰是不是真明白,他已经安然就座。

  片刻之后,杨泰望了望徐溥,又看了看朱厚照:“徐老丈、朱公子,实不相瞒,本官为赈灾之事头疼得很,已数晚没合眼了。”

  见他脸有疲态,双眼更布满血丝,朱厚照倒是相信了几分。

  知州,知一州之事,虽是从五品的官阶,但其掌职事务与知县大致相同,只不过地位略高于知县而已。

  有明一代,皇权不下县。州县官乃大明治理的根基所在,被称为亲民官,他们几乎整日均要与生民打交道。说得俗一点就是,生民的吃喝拉撒,他们都要管。

  “杨州牧心怀生民,实乃生民之福也。”徐溥微颌了颌首。

  “安定民生,本就是本官职责所在。”杨泰听了徐溥的恭维之言并不动容。

  稍顷,他又道:“这数日来,每逢派稀粥之时,城门积聚的灾民却一日比一日多,但每日稀粥均有定量,很多灾民难得一碗之食。

  如今这无心之失的数把沙子,却解了本官的燃眉之急。”

  “此话又从何说起?”徐溥一愕。

  杨泰轻叹一声:“徐老丈,看来你也是当局者迷。那些衣衫褴褛的生民才是真正遭了灾的。并无其他生计的他们只求果腹,又岂会嫌弃掺了少许沙子的稀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