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一百六十二章:这手艺,多帅!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第一百六十二章:这手艺,多帅!

作者:圆头圆肚皮 字数:2133 书籍: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吃完了午饭后,李逸就回到了餐厅外的空地,动手垒起了馕坑。

  最传统的馕坑是夯土结构的,用粘土混着羊毛砌筑而成,样子像是倒扣的宽肚大水缸。

  西域南部一些地方会选用硝土来做馕坑胚,不过到了现代,西域省大部分地区的馕坑胚,用的都是便宜、便捷的红砖了。尛说Φ纹网

  李逸垒的就是这种新式馕坑。

  但虽然说是新式,只是材质略有不同,但馕坑的形态却和传统的馕坑并没有什么区别。

  他先用红砖铺了个底,然后在红砖底上抹了一层黄泥,再用其他红砖垒成了一个圆筒状的圆柱体。

  红砖间用泥浆粘连,李逸将黄泥填充到了红砖的缝隙中,尽量不留半点缝隙。

  到了该盘坑口的位置时,李逸来到了刘艺菲她们踩的第二袋黄泥堆前,分出了一半,堆成了一堆,然后拿出了一袋跑腿小哥从大兴的活羊批发交易市场送来的羊毛。

  “都来帮忙撕羊毛。”

  李逸把闲着的几人都叫了过来,让他们帮忙,一起把一团一团剪下来的羊毛撕成一丝一缕。

  “为什么要撕羊毛啊?”

  赵金麦不解。

  李逸拍了拍一旁馕坑的坑口,解释:“打馕是从这个坑口的位置,把手伸进去,把馕饼贴在里面的坑壁上的。

  所以这里会经常承受重量,打馕小伙会按着这里,或者跪在这保持平衡,所以这里要尽量牢固一点,馕坑才能用得更久。”

  “还有这种讲究?”

  吴垒撕着羊毛,赞叹:“逸哥,你是不是会说相声?”

  “说相声?”

  李逸没懂他的意思。

  “人家都说,说相声的肚子里有个杂货铺,什么都知道。”

  吴垒笑道:“我感觉你就是这样,好像什么都知道。”

  “……”

  李逸被他的脑洞搞得有点无语,摇了摇头才开玩笑道:“我这不是杂货铺,我这是百科词典。”

  说着,他就蹲下了身来,把撕好的羊毛放进了泥堆里,加了点盐水,开始搅拌了起来。

  很快,羊毛就和黄泥混合了起来,变成了一团满是丝絮的泥浆。

  赵金麦也帮着一起搅拌,一边好奇问:“逸哥,这个泥巴里放了羊毛,就能变得坚固吗?”

  “当然了。”

  李逸笑道:“这种动物毛发、植物丝线都是很坚韧的,以前没有那么多铁的时候,都是用羊毛、棉花来当盔甲的。

  包括现代也有用羊毛做的防弹背心,效果都是很不错的。”

  “太牛了。”

  赵金麦感叹:“感觉古人的好多智慧,用现代科技再研究一下,都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吴垒闻言,在一旁感慨:“对啊!我一直怀疑滑轮鞋的发明,就是借鉴了神行太保戴宗用的甲马符,戴宗说不定穿的就是世界上第一双滑轮鞋。”

  “……”

  李逸无语的看着他:“你哪怕说是高跷,我都算伱有点文化。”

  “难道不是吗?”

  吴垒不服气。

  李逸叹了口气:“要真是滑轮鞋,那戴宗的外号就不应该是神行太保了。”

  “那是什么?”

  “神行哪吒!”

  “……”

  一旁的刘艺菲听得一头黑线,很是无语:“你们俩还真是能聊到一起去啊!我以为你会说没有那么好的路况呢!原来是从外号倒推的。”

  直播间观众也被这个话题打开了脑洞,纷纷发弹幕讨论。

  “我觉得有道理,我也一直怀疑轰天雷凌振是穿越过去的!”

  “哈哈!神行哪吒可还行?不过我也觉得最有可能的是高跷。”

  “怎么可能是高跷?平地上都走不稳,爬山过坎不是更完蛋?”

  “这怎么从羊毛聊到水浒传了?这思维跨度也太大了吧?”

  观众在热烈讨论,吴垒却还在缠着李逸问:“那你说,戴宗为什么能日行八百里?”

  “那是,是有夸张手法的,你不能当真啊!”

  李逸笑着解释:“不过戴宗是有原型的,就是宋朝一种情报传递系统,叫急脚递。

  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记录过急脚递。

  原文是: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炫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当年宋高宗赵构用12面金牌,急调岳飞回京,就是通过急脚递传的圣旨。

  急脚递是宋代运送情报的真实职业,是真的可以日行五百余里的,里虚构的戴宗能日行八百里,虽然是为了艺术,稍作夸张,但也可以理解。”

  听到李逸说出出处,吴垒这才失望道:“好吧,我还以为滑轮鞋是戴宗发明的呢!”

  说话间,羊毛泥已经和好了。

  李逸起身,将羊毛泥盖在了馕坑的坑口位置。

  混了羊毛的羊毛泥锁水能力要比普通黄泥更好,因此用抹刀轻轻一抹,表面就迅速变得均匀而又细腻。

  不过为了更坚固结实,李逸在抹完了坑口后,还用木锤把坑口的黄泥又敲了一遍,让它的质地更加紧密。

  外层的黄泥就比较简单了,往剩下的一半黄泥里加了些稻草秸秆渣,李逸就将它们抹在了馕坑外侧。

  这活儿只能他来,吴垒和黄小明就在旁边帮他递着黄泥,刘艺菲和赵金麦则在旁边给他扇风,喂水,擦汗。

  看到这待遇,直播间观众们羡慕不已。

  “靠!我在工地抹灰,怎么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一个师傅带四个小工?里面还有俩美女?这活儿怎么不来找我?”

  “逸哥这抹灰的手法不行啊!换我来吧!只要麦麦喂我喝口水,给我扇扇风,叫我声好老公就行,不要工钱!”

  “谁有尿?帮我滋醒楼上那小子?”

  “我来!”

  “我先来!我尿黄!”

  在众人的合作下,只用了两个半小时,馕坑就垒好了。

  踩着梯子从馕坑里跳出来,李逸点燃了一张纸,丢进了馕坑里,然后俯下身来,在下方的通气口处听着纸呼呼的燃烧声。

  纸燃烧带来的热量会让馕坑里的空气被加热后升腾,而冷空气则会因为气压的缘故,从下方的通气口里涌入馕坑。

  这一步测试的是馕坑的通风效果。

  通风效果够好,馕坑里的柴火燃烧得才会更快。

  等纸烧完后,李逸就带着吴垒去库房里找了块防雨的篷布,用梯子和木架搭在了馕坑的上方。

  见状,赵金麦好奇问:“逸哥,让它暴露在阳光下晒,不是干得更快吗?”

  “不行的。”

  李逸解释:“西域省的馕坑是可以直接在太阳下暴晒的,因为西域省的空气湿度本来就低,这些泥土里的水分很快就会挥发完。

  但京城的空气湿度是要比西域省高不少的,而且咱们用的是黄泥,不是水泥,如果任由太阳暴晒,就会让向阳面和背阴面的水分蒸发速度不同,干湿程度不同,从而形成裂缝。

  最好是让它阴干,等干燥程度差不多了,再点火烧透,馕坑就可以用了。”

  赵金麦听着,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没想到这馕坑看着这么普通,居然有这么多细节讲究。”

  “普通吗?”

  李逸回头看着体态圆润,表面光滑细腻的馕坑,很有成就感:“这手艺,多帅!”

  1

  (本章完) 陌上阁为你提供最快的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李逸蔡毅更新,第一百六十二章:这手艺,多帅!免费阅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