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医:开局扮演神级手术大师 第五百七十二章 有资格惺惺相惜吗

《国医:开局扮演神级手术大师》第五百七十二章 有资格惺惺相惜吗

作者:123冲 字数:1987 书籍:国医:开局扮演神级手术大师

  小憨憨鄙视地斜了周雨汐一眼:“就你这智商……啊别掐我……好好好,就咱这智商,差不多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反正咱们想了也白想,老实看王老师操作吧。”

  屏幕中,王磊的操作看起来依旧简单、平淡,乏善可陈。

  待助手准备完毕,他亲手抓起微型加压泵,开始给原先那根尚在假腔内的导管加压。

  这又是闻所未闻的操作,换成传统的PCI,加压就意味着手术即将结束,已经到了扩张血管、扩张支架的最后一步了。

  不过这事远比其他操作好理解,示教室内的三位解说当即解释:“导管撤出后,就像用刀捅了肚子又拔出,必然有血液进入假腔,会带来诸多问题,这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所以这根特制器械有内外双重结构——内层极细,周身环绕薄气囊,在外层导管撤出时,气囊将充盈开来,堵住真腔-假腔之间的破口。”

  “后续特制球囊进入假腔时,又逐步放气,恢复极细的管径,这样就能近乎无缝衔接,保证血液不进入假腔。”

  “好主意!真是把细节考虑到了极致!”一位医生由衷赞叹。

  他的同事和他结伴来观摩,此时也赞道:“确实很棒,难怪敢主动制造夹层——如果真的能从头到尾避免血液进入,那夹层的危害就下降了一大半。”

  丁金明就坐在他俩旁边,闻言后情不自禁说道:“窥一斑而知全豹,器械细节上考虑得如此周到,整个术式设计能不周到吗?”

  “丁主任,您是认为这个ADR技术可行?”

  丁金明谨慎地说道:“目前为止,我只看到难,看不到任何错处。如果能一直保持,并且达成开通血管的目标,那时才能说可行。”

  难?

  两位年轻医生顿感羞愧。

  林思涵说简单就是难,丁大师也说难,可为什么我感觉一点也不难,还觉得我上我也行?

  总不至于是他们比我菜吧?

  唉,乱想无益,看操作看操作。

  屏幕上,王磊丝毫没有谨慎的样子,一步加压到位。

  解说们又解释道:“气囊充盈度早有设定,第一次是充盈到接近导管内径,因此可以直接按参数加压,非常省事,非常安全。”

  医生们不由想起新磊支架。

  跟传统支架比起来,新磊支架也是各种预设参数,近乎半自动化,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王磊设计的东西好像都是这种风格,对医生极为友好,也有利于患者。

  可惜支架还没上市,这个ADR器械更是不知要等到何时了,大家伙只能看着示教录像眼馋。

  第一次充盈到位,王磊缓缓撤除导管。

  导管进入假腔的长度也早有记录,在前端即将撤出假腔破口时,助手二次加压。

  这次的参数是导管外径,也即破口的直径。随着导管撤离,内管气囊马上堵住破口。

  虽然屏幕上看不到破口处的情况,王磊心里却笃定得很,平稳地撤除导管。

  林思涵这时问道:“各位同学,撤除导管后,下面的步骤是放入特制球囊,谁知道这一步骤的关键是什么吗?”

  周雨汐嘀咕道:“鬼知道是什么,这可是第一次面世的术式,林老师也太看得起我们了。”

  连丁金明身边的俩年轻医生都暗自嘀咕,只有丁金明等寥寥数人面露微笑。

  看看四周面露迷茫的人们,丁金明心中忽然生起与王磊惺惺相惜之感。

  呃,不对,人家是创造,我是领悟。

  所以,我有资格跟他惺惺相惜吗?

  有……的吧?

  可是,他还会做气管癌,会做神外肝胆,会发明支架、导管……

  卧槽!

  千思万绪最终汇成两个字,舍此之外,丁金明觉得再无合适词汇。

  林思涵稍等一会,见王磊已经把导管退出,提醒道:“大家可以从与传统术式的区别上思考。这是进入假腔,而非真腔。假腔最忌失控,失控就变成自然夹层了,危险性大增。”

  有了思路,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敏捷起来。

  这时王磊将特制球囊沿着导丝放入,助手又一次拿起加压泵。

  张天问看到加压泵,脑海中灵光一闪,猛然抢过话筒,大声道:“我知道了,关键就是林老师你反复强调的“稳”!”

  “假腔需要稳定,所以一切进入里面的器械都必须稳定。”

  “外层导管撤除,里面的内层导管管径过细,支撑力不足,在特制球囊进入的情况下,不足以支持这种稳定,可能会导致假腔出现问题。”

  林思涵赞道:“对。这时需要进行第三次加压。这次是假腔外全路径低压,目的是借助气体提升支撑力。”

  “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张天问。”

  又是张天问?

  旁听的江婉柔直接把他加入到了未来招聘名单之中,决定等这场手术结束,马上就找他敲定从实习到工作的一揽子计划。

  只要他不傻,应该就不会拒绝。

  第三次加压的参数也是设定好的,对压力需求又低,几乎是瞬间就加压完成。

  在气囊的协助支撑下,特制球囊轻松抵达假腔入口,这时放掉第二次加压输入的气体,特制球囊顺势进入,接替内导管堵住了假腔入口。

  第一示教室内的布朗提醒道:“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一直到现在,王老师的操作仍保持着“稳”、“简”,全程没有任何多余的枝节出现。”

  许多医生在心里嘀咕:知道了,“稳”、“简”很重要,就算暂时没有切身体会,我们牢牢记住就是。

  但下面怎么办?

  凭借既往误入假腔的经验,每个医生都知道:从真腔进入假腔相对容易,管腔粗,活动余地大,只要看准方向,调整好头端角度,一头扎进去就是了。

  但假腔比真腔细小得多,进入的器械全程被血管壁紧紧包裹压制,就算看准了角度,也很难将导丝扎入真腔。

  而且这角度该怎么看?

  DSA给予的图像,就是灰色的背景+黑色的血管+更为显眼的导丝等器械,根本看不清血管里面是什么样子。

  冒烟后,会显示出跳动不止的心脏轮廓,还有象树叶脉络一样依附其上的血管群,看得比没冒烟时更加清晰——但同样看不清血管里面。

  看不清,就容易扎错方向。现在已经刺破了内膜,一旦方向错了,刺破了血管,那就是从内膜到外膜全部贯通,是冠状动脉破裂。

  如果在医院外面,这是灾难性的后果。

  就算在手术台上,也是重大事故,需要紧急抢救。

  卫钧弈比医生们更迷糊,抓着自己脑袋自言自语:“这特制球囊,到底要怎么样协助重返真腔?简直一点头绪都没有。”

  “特制球囊已经到位,内导管已经撤出,正在加压,”林思涵的声音及时响了起来:“第一步,它将帮助我们找到真腔。”

  “请注意观看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