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冷梅赋 第四十九章 瑗是小皇子

《冷梅赋》第四十九章 瑗是小皇子

作者:吾御 字数:2788 书籍:冷梅赋

  静善深知孟太后是有早起的习惯的,却不妨这一大早的赵构竟也先她一步到了慈溪殿。这边静善刚行过礼挨着孟太后坐下,就听赵构问道:“朕记得妹妹一向都是用了午膳才过来给母后请安,今儿是怎么了?”

  “那皇兄连早朝都不上就跑到母后这儿又是为了哪般?”静善眉眼含笑地反问了一句,娇俏的目光路过杨秀时停了片刻,又自然地收了回来。

  赵构淡淡地扯了个笑容,道:“为着那孩子的事,前前后后已耽误了四五天的早朝了,也不差这一天了。再者朝中也没旁的事,无非是那么几张脸来来回回地吵那一件事。朕可得罪不起这帮老先生,还是能躲一日算一日吧。”

  “主和的那几位又不消停了?”

  “他们就没消停过,主和主和,打不出几场像样的硬仗谁跟你讲和!都是群脑满肠肥的窝囊废,眼睛里除了自家的亭台楼阁就再无他物!可怜我大宋时至今日,竟要靠这样的人填补官位,当真是呜呼哀哉!”

  “前几日皇兄不是和环儿说宗将军麾下有一猛将,乃百年难遇的大才....”

  “行了行了。”静善正说得兴起忽听一旁一直不作声的孟太后打断道:“你们兄妹来了慈溪殿就别说这些文的武的。后宫不干政,祖宗的规矩哀家守了一辈子了,犯不着这会儿听你们兄妹念叨朝政。”她瞄了一眼静善,缓声劝道:“环儿你是长公主,平日皇上和你说几句也没什么大碍。但也不要太热衷朝政,更不能妄加非议扰乱皇上心神。李唐的太平、安乐等人便是公主们的前车之鉴。盛唐之强尚经不住两个女流之辈祸乱朝政,更别说大宋如今已是风雨飘摇之势,更要严防这样的事。”

  静善见孟太后颜色大变,心里不禁暗自打鼓,嘴上忙虚心受教。

  赵构见静善领了教训,忙道:“皇妹蕙质兰心又知书达理,怎么能和太平、安乐之流相提并论。母后无需多虑。”

  孟太后听此反倒笑了,一手拉着静善一手拉着赵构道:“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哀家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你们兄妹二人若能坦诚以待、亲密无隙,自是大宋之福天下之福。”

  说罢向宜兰吩咐道:“去把小皇子请来。”待宜兰领命去了,向静善道:“这孩子虽是昨日才来慈溪殿,但哀家看着确是乖巧伶俐的。你带回去好生教导,不过就是这眼前的几年光景,等他足岁了,你皇兄自会为他聘学士教授功课。”说到这儿,她好像突然想起来了什么,“文茵怎么没和你同来?”

  这话刚一出口,静善就瞧赵构本来微扬着的嘴角陡然收了回来,额头上的青筋在苍白的皮肤下隐隐地鼓了起来。静善忙笑道:“这一大早上的,瑞阳是起不来的,贵妃娘娘自然也不放心把小公主单留在福延殿。环儿临来前娘娘还特意叮嘱说让环儿替她给母后赔个不是。其实也没什么,谁来接还不都一样,左右都是要带回福延殿的。”

  孟太后听了也不好多说什么,只略点了点头。这一会儿的功夫,宜兰已带了小皇子进了屋。还没来得及细看,就先听见一句奶声奶气的问安声:“赵瑗给皇祖母请安,给父皇请安。”

  “赵瑗?”静善的脑子里突然闪出了什么东西,却看不真切。待那小孩儿再起身时,静善才终于明白对这名字为何如故人般熟悉。

  “原是你啊。”静善春风满面地离了座,走到那孩子跟前蹲了下来,仰着脸笑道:“这回记牢自己的名字了?可还记得我吗?”

  赵瑗那两只黑葡萄样儿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两下忽然一亮,笑出一对酒窝,道:“姐姐是那天在花圃里的仙子!”

  一句话引得孟太后和赵构都笑出了声,静善自己更是又惊又喜,这孩子确实也是有几分灵性的,若是好生教导,也许有朝一日真能....

  “瑗儿,过来。”赵构一招手,那孩子便连跑带跳地奔了过去,“那个仙子是你的小姑母,你今日同她回福延殿,日后事事都要听姑母的话。要是不乖惹恼了仙子,看父皇怎么罚你!”

  “是,瑗儿一定听话。”

  静善拉着他挨着自己坐下,又问宜兰道:“一直都是谁服侍小皇子的?”

  “回公主的话,是秀王府来的李嬷嬷和一个小丫头叫沁雪的,再没旁人了。”

  静善早留意到和赵瑗一同进来的那一老一小的两个人。都是一身粗使下人的打扮,在慈溪殿里格外地扎眼。那老的也就罢了,五十左右的年岁,料也不是乳母般亲近,倒是那个小丫头,白净水灵,眼睛里透着机灵劲儿。年龄虽小却也依稀能看出几分姿容。

  静善这边正想着,忽听赵构不紧不慢地吩咐道:“瑗儿既已是皇嗣,秀王府里的下人就不宜再侍奉左右了。孙德顺,把她二人带下去,各赏银五十两,找人好生送回秀王府。”

  赵构话音刚落,静善就一眼瞥见身边儿的赵瑗憋得满面通红,直愣愣地盯着在地下跪着的那个小丫头。静善心下会意,忙笑道:“李嬷嬷年岁大了,回去让秀王供养也是应该的。不过这小的环儿看着甚好,一看就是聪明伶俐的。环儿就斗胆请皇兄赏个脸面,把这孩子赐给我带着,让敛容她们好生**,日后给我做陪嫁丫头,可好?”

  静善不回头看也知道身后的赵瑗已经乐得眉开眼笑了,她暗暗拽着赵瑗滚烫的手轻摇了摇,等着赵构示下。赵构沉吟了片刻,忽然爽朗地笑道:“果然是女大不中留啊,皇妹现在就开始给自己物色陪嫁丫头了,你还怕敛容日后不跟你嫁出去不成?也罢!皇妹难得开次口,朕就把这丫头赐给福延殿了!”

  “多谢皇兄。”

  “谢就免了,朕也就你这么一个亲妹妹了,还有什么是舍不得给的。”赵构的声音低沉了些,朝窗外瞧了瞧天色,道:“也是该走了。你是先要带瑗儿回去,还是与朕一起回政和殿?”

  “今日本就是特地来接瑗儿的,自然是要亲自送他回去好生安顿。今日环儿便不去政和殿了。”静善的目光又碰上了杨秀,“还请秀姐姐多多提醒皇兄别一个劲儿的批奏章,回头脊梁发痛又该到处发邪火了。”

  杨秀一出政和殿便是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听静善吩咐了忙唯唯诺诺地答应了下来,一句也没多言。

  赵构向孟太后行了礼便带着人离去了。他走了没多久,静善见再无旁事也要告辞离去。

  “你且先等等。”

  孟太后叫住了静善,从袖口中取出了一件物什。静善细瞧去原是前几日孟太后不离手的那个装长命锁的袋子。正黄的缎子面上绣着精巧的“鹌居落叶”的花样,看上去已经装好了那只长命锁。

  静善暗自深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把袋口敞开了些,赤金与红玛瑙闪着耀眼的光像一只离弦之箭般射入她的眼中,她慌忙收紧了袋口,不动声色地安抚着自己动荡的心神。

  “这锁...果然是难得的宝物,环儿定要好好谢谢云安师太才是。”

  “那倒不用。”孟太后笑道:“云安这个秉性是最怪的。受了她的东西千万不能谢,谢了她反倒不受用。”

  “母后..倒是深知云安师太。”

  孟太后叹道:“哀家还是皇后的时候经常去乾明庵礼佛,也常常把云安请进宫里。你父皇把哀家赶出宫去后,哀家的日子便没安生过,还不如第一次被废的光景。有段时间哀家实在走投无路了,便只能隐匿在东京郊外的农户家中,一应衣食用度都是云安帮衬的。于哀家而言,云安不仅是老友,更是有再生之德的大恩人啊。”

  一席话听得静善心神摇曳。倒也没什么要紧的,只是“东京”、“郊外”、“云安”、“乾明庵”这些词撞在一起就是一个活生生李静善,一个演不了赵环儿的李静善。

  “环儿?”孟太后伸出一只手在静善眼前晃了晃,“怎么出起神儿来了,琢磨什么呢?”

  “环儿只是刚突然想起还有一事要问母后来着,差点都忘了。”静善飞快地换了个话头,“前阵子不都传荣德姐姐要回宫了吗?怎么到现在还没见动静?”

  “原是此事...”孟太后顿了顿道:“人是早就已在越州了,不过一直住在辅国公府上,也是为了暗中观察确认,怕弄了个假的回来惹人笑话。”

  “假的?这还能有假的,谁有胆量敢冒充大宋公主?”

  “话是这么说,可不得不防。乱世的事谁都说不准。再说她又是嫡长公主,更要添一层谨慎。”

  静善听了笑意顿时淡了几分,像是吃味一般道:“是啊,荣德姐姐不比环儿这样的庶出公主,真啊假啊也没人在意....”

  “瞧,又说这小孩子家的话。”孟太后握了握静善拿着长命锁的那只手,低声耳语道:“她是嫡公主不假,可哀家的女儿就只有你一个。就算哀家日后去了,这只长命锁也定会保你一世安稳....”

  “母后不用说这些的。”静善心里忽觉一阵愧疚,“环儿原是在玩笑的,哪能真就那幺小家子气了。”

  孟太后会意地点了点头,把那长命锁袋妥当地放进了静善的袖子中,暖洋洋地向她笑了笑。

  “不早了,带着瑗儿回去吧,哀家改日去福延殿瞧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