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玉阙辞 第六卷 华明录 07真相(上)

《玉阙辞》第六卷 华明录 07真相(上)

作者:云葭 字数:2270 书籍:玉阙辞

  尽管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准备,看到姜忱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刻,施云黛还是惊着了。她忍不住低呼:“你是谁?”

  姜忱行了个礼,声音温润:“姑娘别怕,在下姜忱。”

  施云黛想了半天姜忱是谁,她嘴角开合,不可置信地吐出几个字:“大,大皇子?”

  姜忱点了点头。

  崇明道:“他是姜忱,也是《华明录》的书灵。”

  作为万象书局的大小姐,施云黛怎么都想不通,真的有书灵存在?那她家的书局岂不是……

  灵夙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她心里想些什么,解释:“并非世间所有书都有书灵,《华明录》有它的特殊之处。”

  “什么特殊之处?”

  “几句话说不清楚,一会儿我会让你亲眼见到赵宜真的梦中景象。”

  崇明想起了什么,他问施云黛:“云黛姑娘和赵姑娘相熟,可知她平日写作用的是哪支笔?”

  “就在她书房的桌子上放着。公子稍等,我这就去取来。”

  不多时,施云黛便取来了赵宜真常用的狼毫笔和砚台。灵夙和崇明都注意到了笔杆上的图案,仔细一看,竟是两仪珠,确切地说是光阴眼。

  崇明又拿起砚台看了看,不出所料,砚台底下有同样的图案。《华明录》能生出书灵,除了人心的期许,估计跟这笔墨也有极大的关系。

  “有什么不对吗?”施云黛疑惑,“这就是很普通的狼毫笔和砚台,宜真一直用着。”

  灵夙嘴角扬起,心中有了完整的猜测,不过她暂时不想多说什么。反倒是姜忱先开口了:“阿蕊,是不是因为赵宜真用这副笔墨写了书,才会有我的存在?”

  听他叫自己阿蕊,灵夙愣了,遂阳公主的大名便是姜蕊。她微露诧异:“方才我们在梦中经历的,你都知道?”

  “知道。我一直在,是你们把我从梦境中带出的。出了梦境,方知是梦。”

  施云黛听得莫名其妙,她看向灵夙,想向她寻求一个答案。今天听说的怪事太多了,她一时间难以消化。

  灵夙将目光投向了崇明。崇明会意。不过他还是征求了姜忱的意见:“你给赵宜真造的那段梦,方便让我们一同过目吗?”

  姜忱点头:“这并非是我造的梦,而是故事应有的真相,自然是能看的。”

  得了他的应允,崇明将洗灵笔给了灵夙:“你来吧。”

  “为何是我?”

  “我不喜欢窥人梦境。”

  灵夙嗤之以鼻。他不喜欢,她就喜欢了?不过她还是理直气壮地接过了洗灵笔。

  赵宜真睡得很沉,洗灵笔划过,她头顶雾气涌动,梦中景象如画一般铺陈开来。那是世人翘首以盼的,《华明录》的下半段故事。

  如世人猜测的那样,大皇子很快被定了罪。他素来待人宽厚,即便铁证如山,还是有不少亲信认定他是被冤枉的,愿誓死效忠。在这些人里,有一部分是京畿营中的将士。有个胆子大些的周姓将军直接揭竿而起,带领部分士兵聚集在大理寺门外,高举血书要求释放大皇子。

  自然,周将军并非真心效忠大皇子,他是二皇子门下的亲信。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制造一个能把大皇子逼进死胡同的机会。有了这个由头,二皇子门下的言官纷纷上书,说大皇子对皇位虎视眈眈,下狱后还不思悔改,妄图怂恿亲信将士发动政变。皇帝勃然大怒,他听从南后的建议,将大皇子他贬去了南蛮。

  朝中发生巨变,高莞华却像个置身事外的人。二皇子故意让工部的人把事情漏到她的耳中,她也陆陆续续听侍女说了一些,却始终不为所动。

  两个月后,高莞华在约定期限前画完了府阳渠工程图。因日夜操劳,她瘦了一大圈。皇帝拿到图纸后非常满意,对高莞华大加褒奖,赏赐了不少金银。

  同时,皇帝也感到惋惜。他对高莞华说:“可惜华儿是女子,不然朕一定给你加官进爵。”

  高莞华听了只是笑笑:“身外之物我并不在意,只想求陛下一事。”

  “华儿但说无妨。”

  “我在临昌闲云野鹤惯了,天下之大,我却没机会好好看看。陛下许我离开京城可好?我想四处游历一番。”

  皇帝听出了她话中的意思,不禁疑惑:“怎么,你不想当朕的儿媳?恒儿对你的心意你是知道的。若他无过,将来会入主东宫,还会在朕百年之后成为天下之主。你嫁了他,当母仪天下啊!”

  “陛下您知道的,我并不在意这些,唯有自由是我心之所向。望陛下念在我对大邺有点功劳的份上,成全了我。”

  皇帝思考许久,忍痛挥了挥手:“罢了,你去吧。”

  高莞华领旨谢恩,她从来没这么开心过。虽说君无戏言,但她还是担心皇帝反悔,连夜让侍女为她收拾包袱。

  翌日凌晨,天刚蒙蒙亮,高莞华牵着爷爷留给她的那匹名叫踏风的千里良驹出门了。

  侍女依依不舍,拉着高莞华的袖子抽泣:“小姐您真要走吗?那我以后是不是见不到您了?”

  “不会,肯定还会再见的。”

  “可是您孤身一人,准备去哪里啊?”

  高莞华望着天边逐渐升起的朝阳,深吸一口气:“从前我为朝堂而活,为天下百姓而活。如今我好不容易完成了爷爷的嘱托,未来的日子,我要为自己而活。”

  侍女不明所以。

  高莞华冲侍女笑了,她笑得非常灿烂:“我要去找我心爱的人了,从今往后我会好好地跟他在一起。傻丫头,你应该为我高兴啊。”

  说罢,高莞华翻身上马,消失在道路尽头。

  ……

  朝廷正一心一意准备开凿府阳渠,府阳渠工程的主笔华明郡主突然不告而别,且皇帝原已拟好为华明郡主和二皇子赐婚的旨意。这事在朝中一传出,就像水滴落入了油锅,迅速沸腾。

  很巧的是,高莞华离开的那日清晨,有过路人听到了她和侍女的对话。她是受天下百姓爱戴的高丞相的孙女,又是鼎鼎有名的大邺第一才女,有关她的事情总是容易受到关注。不过数日,“华明郡主拒绝皇帝赐婚是为了去找她心爱之人”的消息不胫而走,京城中人议论纷纷,都在猜测那个人是谁。有人说,郡主在老家临昌有青梅竹马的男子,也有人说,郡主喜欢的是高丞相昔日的一个门生。

  宫中,听到传闻的二皇子面如死灰。他相貌堂堂,又是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的皇子,爱慕他的女子数以万计,他以前从未担心过高莞华会拒绝他。而且父皇曾亲口允诺,待高莞华绘制完府阳渠的图,就下旨为他们赐婚。

  二皇子忧心忡忡,去求见了皇帝,皇帝却闭门不见。殊不知,皇帝心中早就有了计较,他想起一些非常久远的往事。

  高莞华幼年曾在宫中住过一段时间。她的父母早逝,祖父又时常为国事操劳,唯有表姑母宸妃有空照顾她。某日,皇帝心血来潮想去查看大皇子的学业,碰见看见大皇子在书房教高莞华临摹卫夫人的簪花小楷。皇帝没出声打扰,悄悄离开了。

  像这样的偶遇,后来又发生过几次,皇帝只当是孩子玩闹,并未往心里去。而后高谦告老还乡,大皇子偷偷去城外送看高莞华。有人将此事禀报给了皇帝,皇帝有过一刹那的念头,只因当时高莞华年幼,紧接着元献皇后又病逝了,他无暇顾及其他。

  事到如今,皇帝总算明白了:高莞华心里装着的那个人是大皇子。其实他只需稍微多思考一下就能发现,高莞华对政事的某些见解跟大皇子不谋而合。归根结底,他们俩才是同样的人。他又如何能把强扭的瓜变甜,将她配给二皇子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