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家仙子多有病 第609章 此人,我必杀之

《我家仙子多有病》第609章 此人,我必杀之

作者:潭子 字数:3398 书籍:我家仙子多有病

  "没有帝王,没有压迫剥削,无刑自治,自由而幸福的太平世界?"太平道的思想主张一出,所有平行时空的封建统治阶级都感觉受到了冒犯,这群高高在上已久的人冷笑一声,“天真狂妄,不知死活!"

  在这些人眼中,他们生来就高人一等,又岂是那些底层贱民痴心妄想能够推翻?不剥削底层百姓,他们吃什么喝什么?不,在他们眼中这根本就不是剥削和压迫,是天经地义的供养,理所当然的索取才对。

  反倒是大贤良师张角,用这种痴人说笑的主张煽动顺民反抗,才是真的罪不可恕!这其中夹杂着几分不肯承认的恐慌。

  已经见证了数次王朝末年起义的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平民,一旦爆发,确乎拥有改天换地的力量。

  也让上层统治者对张角这样轻而易举便煽动百姓造反的人更为厌恶:

  "妖言惑众!"

  "太平道也是,白莲教也是,这些个□口,只会唆使人造反作乱!"

  东晋所在的时间节点,便有高高在上的世族子弟大放厥词,一边聚众饮宴,一边对水镜指指点点:“一群毫无远谋的贱民,能成什么事?看似声势浩大的黄巾之乱,数月之间就被平定。不过为他人做嫁衣罢了!天下终究是我等世族的天下!"

  至于仙人所透露的未来,与他们何干?天下间受苦受难的贱民,只怪彼辈无福!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快活这一世就完了。

  满宴欢笑,他们酒酣耳热,醉生梦死。

  只有少数清醒的人冷冷注视着这一切,看着这群堕落者的丑态,默默拂袖而去。而无数平行时空的普通百姓却呆呆张大嘴巴:"太平世界,真的有可能实现吗?"他们情不自禁发出呓语,眼中不敢置信。

  张角所描述的一切太过美好了,对很多百姓来说,只要不饿死,就是理想的社会。而那个太平世界,反而像是虚幻的美梦。

  但现实世界的痛苦压抑下,谁没有一二美梦?明知无法实现,也难掩心中期盼。

  "大贤良师……"无数平行时空的百姓默默记住了镜中那道身影,眼中透出希冀。

  【经过十余年的谋划,张角麾下黄巾的势力已经极为庞大,青、徐、幽、冀、荆

  、杨、兖、豫八州之地,无不被渗透,张角一言,莫不响应,足足拥众三十六万!】

  【中平元年,万事俱备,只待大贤良师号令一出,八州起风云,山河俱变色!】水镜之中的大汉地图已经变了颜色,八州之地密密麻麻分布着太平道的黄色旗帜。如此“盛况”,让无数人瞠目结舌。

  此前见过的其他几次起义,都不曾有这样的声势,也不曾有张角这样长达十几年的谋划,带给许多人的震撼自是难以想象。

  汉光武帝刘秀深深吸了一口气。

  "我大汉,亡得不冤。"

  被人在眼皮底下准备了十几年,发展出了几十万信徒,太平道要改天换地的想法恐怕都传遍天下了,深宫中的皇帝还一无所知,荒谬至此,刘秀几乎要气笑了。

  张角总不可能是临到要造反的时候才告诉自己的几十万信徒他要造反吧?必然是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进行思想的传播和灌输。

  而几十万信徒又怎么可能保得住秘密?太平道的主张,恐怕早就流传出去了。

  结果身为天子的刘宏居然一无所知?帝王愚蠢,臣下不忠,不过如此!人心向背,可见一斑。就在这时,镜中人话锋一转。

  【事实上,早在此前,司徒杨赐和司徒掾刘陶都曾经上书提醒汉灵帝,张角传道迷惑百姓,可能酿成祸患,建议将之捉拿。汉灵帝却不以为然,完全没当一回事。】

  汉光武帝刘秀:"..

  ……哦,原来还是有两个人的呀!

  "臣下劝谏都不听,你想死,不要拖着朕的大汉江山一起啊!"刘秀更生气了。他双眼喷火,只想给刘宏一个大耳刮子。

  【太平道于是顺风顺水发展下来。几十万信徒分布天下,就要推翻大汉江山。】【这时,意料之外的变故突然发生。】

  【张角的弟子唐周竟然向朝廷告密,将太平道的谋划和盘突出,自此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首先就是大方马元义之死。】

  【——张角将数十万黄巾军分成大大小小无数股,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马元义就是一支大方的渠帅。】

  【按照计划,马元义在荆扬两地收拢数万信徒,准备会师邺城,在内应的配合下一举攻破京师洛阳。为此,他多次往来洛阳,早就收买了中常侍封

  谓、徐奉两员内应,约定好三月五日起事,攻打洛阳!】

  【谁知就在起义的前一个月,唐周却突然叛变。他的背叛让这一计划胎死腹中——得知太平道将

  要作乱,朝廷第一时间抓捕马元义,将之车裂于洛阳。又惊又怒的汉灵帝更是立刻下令彻查信奉太平道之人,无论宫廷侍卫还是普通百姓,惨遭诛杀者千余人,又传令冀州方面抓捕张角。】

  【收到消息的张角只好提前发动黄巾起义。尽管事发仓促,依旧声势浩大。】

  【张角和两个弟弟分别号称“天公将军”、 “地公将军”与“人公将军”,在冀州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州郡失据,京师大震!】

  水镜中泛开一圈圈涟漪,仿佛平静湖面的倒映,只见大量头裹黄巾、面黄肌瘦的百姓仿佛生化电影之中不惧生死的丧尸群,双目中带着焚烧一切的狂热,密密麻麻冲破城池,杀死官吏,焚毁官府。

  他们打开仓库,搬运出一石又一石粮食,熊熊燃烧的火焰照耀半边天,照亮他们狂热的脸。

  "大贤良师说的是真的!"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老子再也不要挨饿了,哈哈哈……”

  下一秒,水镜中映照出虚幻的大汉地图。天下十三州,大半都被惨烈的战火覆盖。其中,冀州,兖州和豫州三州之地尤甚。

  水镜之外,看着黄巾大军如同蝗虫过境,肆虐州郡,而许多普通百姓也被被无辜殃及,已经成为蜀汉之主的刘备不禁幽幽一叹:“黄巾之祸,殃及天下,牵连无辜甚众。大贤良师张角终究只是空想而已。"

  诸葛孔明轻扬羽扇,目光中透出悲悯:“都说天下之乱由黄巾而起,张角以道教蛊惑人心,黄巾如蝗虫荼毒天下。试想若天下安定,百姓富足,岂有此祸?"

  这一切难道错在张角和黄巾吗?

  ——错在这个不能给百姓活路的世道啊!

  ——它让一位本可安心修道的道教天师沦为妖人,让无数普通百姓变成杀人恶鬼!张角和黄巾,最初目的只是求活而已。可这个败坏的世道,却不给他们任何活路。

  而世道之败坏沦丧,过错又在谁?

  以封建社会古人的世界观,最应该负起这份

  罪责的当然就是昏庸无道的皇帝。君臣二人对视一眼,碍于“兴复汉室”的目标,没有继续对汉灵帝进行口诛笔伐。

  【黄巾大军转眼间席卷各州各郡,所向披靡,地方军队完全不是对手。汉灵帝赶紧派出最精锐的朝廷中央军,以皇甫松、朱儒、卢植等人为主帅,镇压各路黄巾!】

  【此时的黄巾主力主要分为三路。】

  【一路由张角兄弟率领,活跃于冀州;一路由波才、彭脱率领,活跃于豫州;一路由张曼成率领,活跃于南阳。】

  【波才率领的黄巾军起兵之后攻占颖川,直指洛阳。汉灵帝如芒在背,觉都睡不安稳,火急火燎派遣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偶率兵四万,分两路杀向颍川!】

  【朱偶率军先到,却一战败北,被波才一路追击,随后赶到的皇甫嵩只好坚守于长社,于是波才率大军将长社团团包围。】

  【双方兵力对比悬殊,被包围的皇甫嵩所部人人惊恐。谁料波才犯了一个大忌,他居然在靠近草丛的地方设立营帐,这就给了皇甫嵩一个大获全胜的绝佳机会。】

  【趁着刮大风,皇甫嵩派人突出重围纵火,并率军击鼓呐喊冲出,袭击黄巾军阵地,毫无应对经验的黄巾军慌乱之下四散奔走,长社之围乃解。恰逢骑都尉曹操率援兵而来,与皇甫嵩、朱儒合兵,三人齐心协力大破黄巾,最终斩首数万级。】

  【皇甫嵩二人乘胜而进,“追波才于阳翟,击彭脱于西华”,一举并破,剩下的黄巾军或降或散,三郡之地彻底平定!】

  【与此同时,另一路黄巾军渠帅张曼成被南阳太守秦颉所杀。】【而张角所在的冀州黄巾,则迎来了北中郎将卢植及东中郎将董卓的接连讨伐。】

  【卢植连战连胜,逼得张角退保广宗。就在卢植筑围墙,挖沟壕,造云梯,准备进攻广宗时,汉灵帝听信谗言,认为卢植在广宗城外消极待命,不肯尽力,大怒之下治罪卢植,派中郎将董卓取代了他,结果董卓却拿张角没办法,最终无功而返!】

  【于是,不久前在豫州立功的皇甫嵩接替了董卓的位置,继续讨伐冀州黄巾。】【此时,一个惊人的噩耗传遍黄巾上下——病重多时的大贤良师张角去世了!】【这一刻,宛如天塌地陷!】

  />

  平行时空,刚刚起兵的张角怔住了。

  ——水镜的出现让他心生紧迫,却并未放弃谋划,担心被曝光的他提前发动了。此时此刻的走向和历史上差不多,遇到的抵抗反而更轻,毕竟大家都知道东汉药丸。

  而张角其实也知道自己大概率失败了。

  毕竟仙人盘点南北朝时提到过东汉末年的动乱与摘桃的司马家,却没提他张角。这只能说明,黄巾军并非最后的胜利者。尽管如此,张角却没有终止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谋划,依旧义无反顾起兵反汉。

  哪怕如今得知自己的结局,他依旧不后悔,只是遗憾自己居然就这样去世了。没有了他的黄巾军,恐怕也“活”不了多久。

  "人力终究不敌天数吗?"

  这位大贤良师幽幽一叹,那遗憾伤感的目光下一秒便转为坚定:"我却偏不信!""汉运将终,终汉者凭什么不能是我?"

  ——大汉朝廷是镇压天下的巨山,组成黄巾的流民只是一群蝼蚁,可谁说蝼蚁就不能挖空巨山,使江山倾覆,苍天破灭?

  【此后,黄巾军的境况直线下滑。仿佛张角的离开带走了黄巾最后的希望。】

  【皇甫嵩开始大杀特杀——他先是于广宗杀死接替张角的张梁,一举斩首黄巾三万人,五万多人

  伴随着破灭的美梦投河而死,前往另一个世界继续追随大贤良师;又在下曲阳杀死接替张梁的张宝,将十余万黄巾之首级筑成京观!】

  【就连病死的张角他都不放过, "剖棺戮尸,传首京师"——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为汉灵帝背锅,是这位大汉天子属意。】

  水镜之中,血腥之气冲霄而起。十万人垒成的京观仿佛将天空与大地都涂成腥红。

  五万人的尸体漂浮在河水中。带着对现实世界的愤恨与不满,他们纵身一跃,似乎从此追随大贤良师抵达梦想的太平世界。

  那个没有饥饿,没有寒冷,没有天灾,没有战乱,没有现实中一切剥削的国度。水镜之外。

  张角的拳头死死捏了起来,他的双眼一片赤红:“二弟、三弟,还有……”还有那么多无条件信任他,狂热追随他的信徒。

  他自己的下场,他早有所料。从决定造反的那一天起,张

  角就知道失败的下场。然而追随他的信徒却不该如此凄惨!他们可以死在战场上,可以投降沦为俘虏,即便被杀,也不该被做成京观!

  "皇甫嵩……"

  他咬牙切齿念出这个名字。

  透过血肉垒成的京观,张角仿佛听见一声冰冷的警告:"这就是起兵作乱的下场!"这样的警告不能逼退他,反而让他愈发认定腐朽的大汉朝廷必须被推翻。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痛心和愤怒让张角愈加疯狂,这位大贤良师张开双臂,冰冷的寒风鼓荡起他的双袖,他仰天而笑,好似要掀翻这天穹。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总之,持续了九个月的黄巾之乱至此平定,大汉天下仿佛重归太平安定。】

  【——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虚幻的大汉地图在水镜中升起。大大小小的州郡宛如天上的星辰散发着点点辉光。

  【首先是南阳。张曼成死后,余部又以赵弘为统帅,聚众十余万人,占据宛城。朱偶到了以后,杀死赵弘,结果南阳黄巾又推出新的首领韩忠,韩忠兵败身死,剩余的黄巾军又推举孙夏为统帅,就这么一而再,再而三,不断与朝廷大军对抗,直到杀死孙夏,残余的黄巾军才终于溃散。】

  【白居易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概就是黄巾军最好的形容词。】

  【仅仅南阳之地,便顽强至此,天下各州各地的黄巾军有多难缠,可想而知。从张角起事开始,汇聚在黄巾这杆大旗下的天下起义军不知凡几。张角的病逝,黄巾主力的溃散,只是一个开始而

  已!】

  【在黄巾之乱中获得军政大权的各地刺史,趁机武装起来的地主豪强,甚至崭露头角的平乱功臣,都是未来的动乱之源——不知多少人从这场动乱中看到大汉的虚弱,于是野心之火在心中熊熊燃烧。】

  【那个诸侯割据的未来,不远了。】

  【而汉灵帝等上层统治者非但没有看出其中危机,更不曾反省自己,反而继续横征暴敛,以天下百姓之血肉供养己身。】

  【这场有史以来波及范围最广的黄巾起义,看似在短短九个月就被平定,却深深动摇了大汉的统治根基,东汉灭亡

  的倒计时已经启动,落幕之音,自此奏响!】

  看到这里,历代大汉天子怅然不已。

  他们可不像汉灵帝那样看不清局势。更何况此时还站在上帝立场,就更清楚了。……外重内轻,江山分裂的时候不远了。

  大概是早有准备,汉光武帝刘秀痛心之余接受得也快,至少大汉看起来是正常衰落,没有闹出让他这祖宗蒙羞的事件来。

  他只能安慰自己:王朝兴灭,天道之理,两汉延续四百年,已经可以知足了。

  【中平六年,汉灵帝刘宏去世,其嫡长子刘辩继位,次子刘协为陈留王。外戚与宦官的争斗照旧上演。但这一次,身为外戚的大将军何进做出了一个遗恨千古的选择,他请来了一位外援——手握西凉大军的并州牧董卓。】

  【何进本想请董卓入京共诛宦官,结果外援还没来,他就先一步被宦官所杀。当此之时,四世三公的袁绍及时站出来,号召众人尽诛宦官,一举取得莫大声望。】

  【偏偏就在这时,董卓来了!】

  【这个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武夫,根本不遵守文人和世家那套规则,废刘辨,立刘协,甚至毒杀刘辩,专断朝政。他在洛阳为所欲为,甚至放纵手下烧杀淫掠,顺昌逆亡,俨然一位肆无忌惮的魔王。】

  【洛阳上下在他的淫威之下瑟瑟发抖。】

  【董卓的所作所为如一把火点燃了柴薪,天下豪杰、义士、枭雄……喷涌而出,天子沦为傀儡,诸侯并起的时代到来了。】

  水镜中的时光飞速流逝,一切画面从彩色变成灰白,当流动的画面终于凝固,再次出现的是一幅简简单单的天子禅让图。

  魏文帝曹丕在万众瞩目之中登上帝位。

  【二十年后,天下只剩魏蜀吴三股势力,傀儡皇帝刘协在万般辛酸中禅位于魏文帝曹丕,煌煌大汉,终于走到了终点。】

  【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落幕了。】

  咚——

  一道宏大的钟声传遍无数平行时空。逐渐降临的暮色替代了镜中的白昼。丧钟奏响,太阳西落,大汉终焉!暮色之中,有人曼声低唱。

  >

  “天津桥上,凭栏遥望,舂陵王气都凋丧。”

  “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

  “千古转头归灭亡。”

  “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插入书签

  一幕幕画面好像随着这道声音一并在众人记忆中翻转出来,从汉光武帝刘秀骑牛上阵,再造大汉开始,到汉献帝刘协禅位结束,一百九十多年的历史,仿佛历历在目。

  “天津桥上,凭栏遥望,舂陵王气都凋丧。”

  “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

  “千古转头归灭亡。”

  “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