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火红年代,我在山里当咸鱼 第251章 交往层级上升

  第251章 交往层级上升   第251章 交往层级上升

    “给你看看货。”

    韩晓康没有出现梁主任意料之中的兴奋,反而显得很不爽的样子。

    把车厢后面的帆布一撩,韩晓康冷冷冲着梁主任道,“你看看这车货,等看完了,估计领导你得重新和你们副厂长合计合计了。”

    “这都是你的???”

    梁主任不是没见识的人。

    说实话,同样都叫“主任”,但梁主任的行政级别,其实比振兴公社主任高多了!

    就算是县局领导来了,也得对梁主任客客气气的。

    开什么玩笑!

    钢铁厂,省直属国企,厉害着呢!

    所以梁科长真还不是眼睛小之辈,要不是因为厂里的肉食、禽蛋、瓜果蔬菜这些计划指标实在是太少。

    而钢铁厂广大干部、职工们的需求,又特别旺盛。

    以至于大家伙儿都拼命的催采购科,赶紧给他们多弄点鸡鸭鱼、山羊肥猪、水果糖果之类的物资回去。

    钱嘛,好说。

    只要有东西就好!

    要知道钢铁厂里的职工,尤其是那种双职工,他们和普通单位职工之间有差异、更不是生产队社员那么紧巴巴的。

    人家真的是不差钱。

    哪怕把这个月的钱花光了,那又有什么关系?

    下个月,工资准时准点又来了!

    无后顾之忧,自然就舍得消费。

    收入高了,大家伙儿当然会注重提升生活品质,这是人之常情。

    天天被同事、被上面的领导催的头皮发炸的梁科长,这才不辞辛劳的到处去弄物资。

    天天脑子里飞的是红红的肉块、飘着的全是绿的黄的瓜果.都快魔怔了!

    如今!

    这可是满满一大车海带啊!

    那是整个富顺县,不哪怕整个地区都搜不出来这么多的海带!

    生产队的社员,他们有可能不知道海带的好处,和要想弄到海带的艰难程度。

    梁科长哪会不清楚?

    “都都是你的?”梁科长说话都不利索了,指着车厢里的海带问,“你,你咋就能搞到这么多好东西?”

    不可能!

    没指标,没特殊批条,谁能弄回来这么多海带?

    这绝对不可能!

    但它确实是发生了,而且这么大一车海带,就在梁科长的眼皮底下。

    直把他的眼睛都看绿了!

    “这里有多少?”

    梁科长没问价钱,而是直接问你有多少数量,“看样子,这是3吨货车.这种老大哥的车超载厉害,我估计这里面装的,恐怕不低于5吨海带吧?”

    韩晓康点头,“领导眼光真准。”

    “多少钱一斤?”梁科长问。

    “1块1。”韩晓康回道。

    “嗯这个价钱嘛,稍稍有点贵。”梁科长沉吟道,“要不算成整数?我全都要了。”

    韩晓康瞪眼,“领导你想什么呢?怎么可能便宜那么多?您要是去省城供销总社,能买来海带,咱就不说这些了。”

    “唉那好吧。”

    海带在这个时期,绝对属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无数家长,哪怕他们自己舍不得买来吃,但咬着牙也想给孩子买点回去。

    加上不要肉票就能买到的筒子骨,炖上一锅汤,那味道简直不摆了。

    哪怕有些人家家里没小孩子,那也可以放起来,等到以后有需要的时候拿去送人,那也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比送一大块五花肉,要体面的多。

    到时候用根绳子系着,晃晃悠悠走在路上,回头率超级高这是啥?

    这仅仅是海带那么简单吗?不,这代表着那人有本事,竟能搞到这么紧缺的好东西!

    有鉴于海带的稀缺性,梁科长只好做出让步,“价钱咱也不搞了。

    韩晓康同志,你就说,能分给我们钢铁厂多少斤?你有什么条件和要求,可以说出来,咱们慢慢商量嘛!”

    先前,韩晓康对于钢铁厂可以将他自己特招入厂的事,没表现出来半丝的兴趣。

    阅人无数的梁科长,如何不知道眼前这个韩晓康,人家肯定有别的条件?

    能搞回来这么多紧俏物资的人,应该确实对钢铁厂那份工作,没太大兴趣。

    当工人咋了?

    说破天,不也就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拿到稳定的工资吗?

    这种条件对于农村的待业青年来说,诱惑力那是大上天了,但对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来讲.那就未必了。

    就像公社里的广播员、某个部门负责人,他们会稀罕一个工人?

    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好吧?

    韩晓康其实就是想通过此举,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在梁科长心目中的地位。

    免得他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优势,和自己谈生意的时候、老是带点施舍的意味在里面。

    地位都严重不平等,又怎么可能维护的住自己该有的权益呢?

    接下来,两人通过一番交锋,最后达成一致:韩晓康匀1000斤海带给钢铁厂。

    而梁科长则拿着他的《工作证》、以及空白的《单位采购证明》跑了一趟武家寨生产队。

    又和武家寨大队干部们,签署了一份《农副土特产订购协议》。

    在这纸协议当中。

    钢铁厂以比较优惠的条件,向武家寨生产大队采购10万斤野山芋、以及蚕豆,豌豆这些农副产品。

    梁科长缴纳定金500元,约定好等到明年4月初,就去拉货。

    因为只有等到了那个时候,才是蚕豆、豌豆的收获时节。

    梁科长倒是没搞懂:韩晓康为什么这么执着于,非得要与生产队签订这种协议?

    但既然人家能搞来海带,恐怕自然有他的用意,所以梁科长也没多问。

    反正定金是韩晓康出的。

    而且他还向梁科长保证了,等到这些杂粮出来之后,韩晓康会想办法去处理,用不着梁科长出面。

    其实韩晓康心里知道:

    到了那个时候,大家都饿着肚子了。

    而生产队里明明有粮食,并且还不是计划之内的公粮,那些生产队的干部们,又怎么可能把这些野芋头、蚕豆、豌豆什么的,卖给钢铁厂呢?

    到了那种程度,相信他们宁愿毁约,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生产队的父老乡亲们,饿的奄奄一息.

    所以,

    这种订购协议的主要作用,其实是提前让那些生产队开始种植杂粮,以便好应对困难时期。

    既然如此。

    那就不存在到时候,韩晓康还需要掏钱,去收购这些杂粮的可能性。

    无非就是垫进去1000块钱。

    但能拯救两个生产大队、近3000号男男女女的性命,那也值得。

    毕竟,等到武家寨生产队出现严重缺粮的情况,那韩晓康在山里的小农庄,恐怕也是保不住的。

    人都饿急眼了,他们不进山觅食才怪!

    但是只要武家寨生产大队,他们并不怎么缺粮的话,那么隐藏在深山老林里的那个小农场,相对来说就会更安全些

    所以韩晓康掏出这么大一笔资金垫进去。

    其实也属于一种自保手段,算得上是互利互惠了。

    覆巢之下无完卵。      如果韩晓康连距离自己最近的生产队都稳不住,那么阿菊那边,迟早也会被祸害

    要把这些事情搞定,天已经黑了。

    毕竟武家寨生产队,距离振兴公社汽车站不近,梁科长跑那么一趟,得整整一天的时间。

    车上的海带少了,不够凑齐交给曾副科长和钱胖子的数量。

    于是韩晓康让招娣、盼娣两姐妹,先去振兴公社街上的南华宫,那座自家老宅休息。

    而韩晓康自己依旧留守在车站大院里。

    刚刚躺驾驶室休息没多久。

    脑海里果然响起那道机械声:

    【叮——】

    【今日出工统计:正常出工,获得工分10个】

    【卖出1000斤海带,获利420元,奖励工分值420个】

    【您的工分余额为3270个】

    【叮——】

    【可耗费2000工分,升级隐身技能,请问是否升级?】

    躺在驾驶座位上,韩晓康仔细权衡一番:隐身技能对于自己来说好是好,但却没有升级的紧迫性。

    目前对于自己来说,其实升级丰巢柜,借以提升它的增重功能才是首选。

    毕竟那才代表着实实在在的钱啊!

    既然如此,那就先攒攒,最好用工分去升级丰巢柜才是正经。

    今天累了一天,早已疲惫不堪的韩晓康沉沉睡去。

    等到半夜无人之际。

    半夜醒来的韩晓康故技重施,又钻到车厢里一通忙活,把存在丰巢柜里的海带拿出来一部分,大致上给曾副科长他们凑齐。

    然后才回到驾驶室里,一觉睡到天亮。

    翌日一大早。

    王师傅就骑着一辆轰轰作响的三轮摩托车,带着徒弟小马来到了车站。

    有了他接手汽车,韩晓康就可以离开了。

    然后王师傅把车开到供销社仓库,找曾副科长、供销社领导和验收员、库管这些人过来仔细过秤、进库、入账。

    钱胖子则会找人过去,分走应该属于他的那份。

    这个过程比较耽误时间。

    韩晓康明面上和这笔生意没关系。

    但总得让曾副科长和钱胖子他们,确确实实认同车厢里的海带数量,的确不算离谱才行。

    要不然韩晓康拍屁股走人了,但海带斤重差距大的离谱的话,他们还不得找韩晓康拼命?

    所以暂时不好意思一走了之的韩晓康,只能回老宅那边去休息,顺带等候消息。

    回到屋子之后,家里面早已经被收拾的干干净净的。

    甚至就连没上漆的陈旧木门,都被擦的光亮可鉴。

    厨房里热气腾腾,饭香扑鼻。

    原来却是招娣去鸽子市场上买回来新米,还搞了点肉票,于是又去割了4两猪肉。

    招娣负责买东西,盼娣去捡柴禾。

    两姐妹分工配合,居然在老宅子里开始动手做起饭来了。

    诡才知道她们怎么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下子就找到了鸽子市场!

    要知道,现在公社成立了。

    原本还算热闹的鸽子市场,一下子就变的冷冷清清起来:抓黄鳝,泥鳅来卖的农村半大小子,人家现在吃饭不要钱。

    到了晚上打着火把、出去熬夜抓黄鳝的动力,自然也就没有以前足了。

    而且在公社成立前几天,各个生产队里都组织了大量的人手挨家挨户的收集粮食、菜籽油,腊肉香肠这些东西。

    因为要集中一起吃饭了嘛!

    生产队社员家里,自然也没有必要留着这些东西了,得统统贡献出来,集中到生产队大食堂里去统一安排。

    鸡鸭鹅也没必要留。

    以后都是由生产队饲养室统一饲养,等到吃肉的时候,大家伙儿一起吃。

    这么一来,

    鸽子市场上前来出售粮食、泥鳅黄鳝、鸡鸭鹅这些东西的人,那肯定是急剧减少。

    正是在鸽子市场快熄火的情况下,初来乍到的招娣,居然照样能够摸到鸽子市场上去买东西。

    可见她的适应能力,和商业嗅觉还是很强的。

    今天中午。

    招娣做的是沙茶猪肉煲,味道真还不错。

    招娣拿出一封信,说是她们一进屋,就看到放在桌子上的这封信。

    两姐妹很懂事,没敢拆,现在原封不动的交给韩晓康。

    拆开信封看了几眼,韩晓康把信扔进灶堂里烧掉,然后便坐下来吃饭。

    今天的中午饭很好吃。

    韩晓康美美的吃了几大碗,直把招娣乐的说,“我还以为晓康哥,你喜欢重油重味的川菜。

    恐怕吃不惯我们老家风味,我正准备慢慢学着做川味呢!没想到,晓康哥你居然还能习惯这种清清淡淡的做法。”

    韩晓康笑,“没事,你没必要刻意去学什么,保持你自己的风格就好。

    我要是想吃川味,山里大把的人会做,不在这点小事上。”

    等到吃完饭。

    韩晓康撂下碗就往公社而去。

    如今的“振兴区”,已经更名为“振兴公社”了,以前的区长,也变成了“公社主任”。

    公社主任原本姓刘。

    也就是以前在广播室里,和韩晓康打了个照面、开口提醒袁海棠,不要和韩晓康这样子的农村小青年来往的那位。

    而现在武家寨生产大队大队长,他已经荣升公社副主任,这人曾经在夜里去找武举人、武小双密谈过。

    商谈的内容是:大队长赵永辉想请韩晓康帮他一把,急于想把他自己头上那个“副”字去掉。

    当时武举人和武小双是大惊失色的,连连摇头表示他们没那个本事,能叫的动韩晓康。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武举人和武小双也不相信韩晓康有那个能耐.

    开什么玩笑!

    韩晓康只是个小小的猎户,哪有什么本事,去影响到公社主任的升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