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楼贾兰:今晚省亲,要不要逃? 第三三零回 宫中闻讯 名扬神京

《红楼贾兰:今晚省亲,要不要逃?》第三三零回 宫中闻讯 名扬神京

  在朝臣眼中,太子与戴权并没有特别亲密的关系,甚至连太子身边的人都这么认为,更有些大聪明打着太子的名义在内廷收揽人心,试图培植新生代的势力,结果都不用太子出面,这些自以为是的人就被皇后给料理了。

  除了承干宫里那些个一路跟着皇后入宫伺候的老人,没有人明白戴权这个内宫总管缘何当得堂堂太子殿下称一句“大伴”,盖因两人的情分全然源自吴皇后。

  当年在潜邸,小门户出身的吴皇后日子并不好过,号称多谋的国舅爷吴审言无法进京,皇后只能孤身一人面对这如深渊一般的后宅,所幸当时潜邸总管戴权处事还算公平,并没有因为皇后不高的出身而区别对待,反而在了解皇后性情后颇为欣赏,多有维护。

  淳治帝入宫即位时如履薄冰,身为侧妃的吴皇后得戴权关照这才无惊无险生下皇长子。

  因此,皇后对戴权越发看重,唤其“大伴”。

  太子萧煦今年十八,自前年开始在淳治帝身边学习,气质成熟了许多,也渐渐显露出一丝储君风范。

  淳治帝对太子要求甚严格,也是看着值此新春之际才批了太子半个月假期,但萧煦并没有因此懈怠,每日都会前来御书房前的配殿里研读奏章。

  “母后嘱咐孤带来一碗参汤,正好可以进献给父皇,大伴你可要查验一番?”说罢,萧煦命随从上前将食盒的盖子打开。

  “既如此,奴婢冒犯了。”

  哪怕关系再亲近,可规矩不能乱,这是戴权处事的原则。他接过食盒,先闻了闻味道,又以随身带着银针检验了一遍,随后唤过一名尚膳监的随侍当差,用小汤匙盛起一口喝掉。

  “请殿下稍待一炷香后,待奴婢先行禀告陛下。”

  “嗯,你去吧。”

  御书房中的淳治帝听了戴权报告太子带着参汤前来,心中冒出一丝暖意,大手一挥直接让太子进来,也不等试吃的内侍回报结果,拿起参汤几口喝掉。

  “嗯,的确是皇后的手艺,这种味道便是御膳房的御厨也做不出来。”

  “母后说父皇忧心国政,劳神费思,她只能做些吃食聊表寸心。”

  淳治帝表情舒缓,点了点头:“皇后也是有心了。”放下碗筷的他也稍稍放下政务之思,与萧煦聊起了家常。

  看着眼前父慈子孝的一幕,戴权心中万分感慨,这皇家的事情真是从来都说不清楚,一直以刚毅严肃着称的皇帝陛下,却有着一个柔软的心;反而是一直以仁厚宽宏着称的太上皇,却是父子猜疑,最后弄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戴权虽是龙首宫总管戴珠的义子,可从小就在淳治帝身边服侍,对皇帝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国本稳固,是最让他感到安慰的事情。

  皇帝与太子正聊着,似乎是想起了什么,淳治帝问:“对了,衍圣公今日不是在龟寿园中召开诗会么?魁首是何人,怎么还没有人来回报?”

  戴权微微一怔,连忙告罪一声退了出去,不多久便拿着几张纸签回来,又领着一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内官走了进来。

  龟园诗会乃文教盛事,宫中历来也很是重视,每每派出内卫前去采风记录诗会的盛况。

  “什么,魁首是贾兰?”

  听到今年诗会魁首居然是荣国府的贾兰,无论是皇帝还是太子都露出些许惊讶,待听到内卫继续回报称贾兰一连写出三首元夕词,得了衍圣公一句“贾兰之后再无元夕词”的评语时,再按捺不住心中好奇的淳治帝道:“速速把词作呈上来让朕一观!”

  戴权连忙将手中纸笺呈上。

  读过之后,淳治帝击掌赞曰:“好一个‘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衍圣公说的不错,此子之后,别的元夕词再难出其右矣!”

  随后将词作递给了太子萧煦:“太子也看一看吧。”

  萧煦好奇地接过,读完之后也是赞不绝口。

  戴权见状奉承了一句:“能让衍圣公赞不绝口,也足可彰显我朝文教之昌盛了!”

  “哈,你这老东西,也懂填词?”淳治帝笑骂了一句。

  戴权赔笑道:“陛下是圣明之主,胸襟气识浩荡万里;太子也是英明的储君,聪明睿智;衍圣公千年文脉之所望,您三位都说好,那一定是顶好的。”

  都说太子萧煦喜欢调墨弄笔,殊不知淳治帝少时也是极好文章的人,只是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他整日里只是在自己的府邸里自得其乐,戴权这马屁拍得可谓是恰到好处。

  得戴权一打岔儿,淳治帝大为开怀,哈哈大笑后指着他摇了摇头,对太子道:“这老货只会些阿谀奉承的聒噪,你要记住,为人君者要时刻保持着一颗冷静的头脑,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纵观历朝历代变法事,未有全利而无弊者,行事之时当思其艰以图其易,以全其功。

  最为关键的是,人君要常怀果断之心,谋事固然要慎,但处事一定要勇!”

  太子拱了拱手:“儿臣谨受教。”

  看着年纪尚浅的太子,淳治帝嘴角一弯,戏虐道:“不,太子还是不懂。”

  “父皇?”太子脸色顿时一白,正想分说,却见皇帝挥了挥手,见状太子便不敢多说,只看着皇帝以目示戴权,从御案旁的抽屉里拿出一副小小的卷轴。

  “给太子。”

  太子脸上有些惴惴不安,但见戴权给自己比了一个安心的眼神,正要上前接过,又见淳治帝将手指向御案上的奏章:“太子把这奏章拿回去,一并好生看看吧。”

  “遵命。”

  太子恭敬地接过两样物品,神色凝重,他知道这定然是父皇对自己的一场考验,自从跟在淳治帝身边学****总是隔上一段时间便拿政务上的事情来考察自己,现在皇帝什么都没说,反而更加证实了他对两样东西的看重。

  目送太子离去,戴权忍不住开口说了一句:“太子天资聪慧,只是毕竟年岁尚浅。”

  “朕知道你想说什么,但他是太子,是储君,既然身处这个位置,那他就要担起太子的责任。”淳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目光悠悠地看向戴权:“大伴,你是知道的,这朱墙琉瓦之内从来都不是什么风花雪月……”

  戴权沉默。

  御书房中静默许久,龙椅上的淳治帝轻轻地念道:“男儿必建回天策,青史应书万古名?贾兰,就是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能够青史留名?”

  听到贾兰的名字,戴权眼底忽而闪过一道精光。

  回到东宫的太子第一时间屏退左右打开淳治帝交给自己的奏章,许久后合上奏章的萧煦重重地把身子靠在软榻的背靠上,眉头紧皱思考着。

  “风雨如晦,朝野满盈,平旦,寅时~~”

  宫道中打更人略显尖细的报时声将萧煦的思绪拉回现实,烛光摇曳下照出了他的犹豫不决。

  良久,他才想起淳治帝还给了自己一副卷轴,连忙坐直了身子将其打开。

  “咦……?”

  卷轴很短,里面裱着一张宣纸,这纸的质地萧煦很熟悉,那是科举专用的纸张。

  这是一篇制文?

  带着疑问萧煦看了下去,入眼第一句“圣人希天之学,与时偕进也……”

  “好字!”

  萧煦赞了一声,不说其它,单这一首字如果他是考官登时就会萌生当场将其录取的冲动。

  再往下看了一阵,萧煦突然想起,这不就是贾兰的文章么?

  “看样子这应该是贾兰的原稿,父皇他居然将它装裱了起来……”萧煦放下手里的文章,嘴里念念有词:“与时偕进、与时偕进……”

  这个夜晚没有入睡的人还有很多,但过了这个夜晚,所有的人都记住了一个名字,伴随着的是衍圣公那一句“贾兰之后,再无元夕词”的评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