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这个主持人太专业 第330章 名不符实?

《这个主持人太专业》第330章 名不符实?

作者:玉生琴 字数:3722 书籍:这个主持人太专业

  叶落一共给了三首诗。

  乍一听起来,好像不怎么多。

  但实际上,除了这三首诗本身之外,还有许多的配套“桥段”。

  毕竟,叶落写的这本《大唐诗仙传》,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诗词集,而是一本虚构的。

  有主人公,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这也是为什么刚才李文正没直接说是三首诗,而是说“节选”的原因。

  说白了,叶落给他们的,是三个中的片段。

  大伙儿此时都在低头看着眼前的A4纸。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元十三年这个时间。

  已经读过王维和孟浩然的故事,大伙自然对“开元”不会陌生。

  说起来,叶落在书中也不止一次的提及过“开元盛世”这个说法。虽然他从来没有特意的描写过这个盛世如何,但李文正他们这些读者,还是能从字里行间的行为当中,感受到这个大唐的强盛。

  哪怕叶落这几本书侧重的都是文化方面,但读者们是能够切实感觉得到,王维、孟浩然他们所处的开元年间的大唐,比之刘禹锡、白居易他们所在的那个大唐,要繁华强盛的太多了。

  继续读下去,大家又愕然的发现,在这一节选当中,最先出现的人物并不是主人公李白。

  而是一个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人。

  孟浩然!

  开元18年,孟浩然即将前往广陵。

  作为其挚交好友的李白,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相会。

  事实上,这一段剧情,对于李文正他们这些读者来说,并不算突兀。

  因为,在之前的《大唐诗星传》当中,叶落就曾经写过孟浩然与李白之间的故事。

  只不过,那时候描写的并不详细。

  而且当时是以孟浩然作为主视角,读者们只知道孟浩然在开元15年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小他12岁的诗人,名叫李白。

  但现在看这篇节选,则是以李白的视角展开,而且描写的明显要比之前详细的多。

  别看内容总结起来比较简单,但在叶落的当中,是有着许多细节和心理活动描写的。

  等两个人在江夏相会之后,叶落又花了大篇幅描写两人是如何游玩、相处,最终李白在长江边的黄鹤楼上设宴,为孟浩然践行。

  席间,还有诸多的名流文士作陪,推杯换盏之后,李白写下了一首送别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终于读到诗词的部分了!”李文正忍不住说了一句,“叶老师的诗词虽好,但他写的这部分,真是显得有些枯燥啊。”即便是他研究古典文献方面的人,在读叶落这些的时候,都不免感觉有些无趣。

  其他人也都深以为然。

  叶落的这些书,虽然名为,但实际上大多数的读者,都是冲着当中的诗词去的。

  如果单看这些“”的故事剧情,确实是有些太过枯燥。

  就像是之前张如梦的评价一样,叶落的这些,严格来说根本就是不合格的。

  完全没有应有的启程转合,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读起来就像是在喝白开水一样,寡淡无味。

  当然,如果是历史爱好者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因为,叶落这个“叶唐系列图书”,完全就是纯正的史书风!

  说它们是,还不如说他是叶落虚构的史书更加恰当。

  但是,让李文正他们抓狂的是,这些味同嚼蜡的情节,他们还不得不耐着性子看完。因为,不读这些情节的话,那后边的诗词他们根本就理解不了。

  想要品读一首诗的好坏,其创作背景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硬要说叶落这些能吸引人是地方,那就是每一段情节后边蕴藏的这首诗词了。

  大伙耐着性子读完之后,终于见到了最后的这首诗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后一共四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但整个现场,没有一个人是失望的表情。

  他们费劲巴力读了十多分钟的“创作背景”,是的,在他们看来,叶落的这些情节完全就是诗词的创作背景。

  之所以能耐着性子一字一句的全都读完,为的就是这四句诗啊!

  李文正读完,眉头先是皱了一下,随后又是一脸不解的抬头看了刘颖教授一眼。

  旁边的冯家华教授,反应也差不多。

  有一说一,他俩能感觉出来这首诗写的很好。

  但是,你要说这首诗写的有多么的好,那他俩还真没看出来。

  又或者说,在他们两个人看来,这首诗顶多也就是孟浩然的水平吧?

  和孟浩然的那些诗词,区别很大吗?差距很明显吗?

  甚至,在他们几人看来,李白的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似乎好像还不如白居易写的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呢。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青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同样是送别诗,人家白居易这首写的不仅蕴含哲理,而且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不舍离别之意。

  相比之下,李白这首送别诗,就显得有些太寡淡了吧?

  这倒不是说他们觉得这首送别是不好,主要是顶着诗仙的名头呢啊!

  这就能被称为诗仙了?

  这真看不出来是诗仙的水平啊!

  李文正和冯家华俩人对视了一眼,但谁也没率先开口。因为小会议室里还有人没看完,又过了几分钟后,见大家基本都已经结束了。

  李文正又看了看众人的表情,见除了刘颖教授是一脸思索的样子之外,其余好似都有些不解和迷惑。甚至,还有人脸上露出了失望和担忧的模样,李文正主席这才忍不住开口,说道:

  “大家说说吧,说说自己的想法。”

  李文正声音低沉,能听得出来,他的心情应该也不怎么畅快。

  经过短暂的安静之后,小会议室里终于热闹了起来。

  虽然屋子里的人数不多,但声音却不小,大伙纷纷开始发言。

  冯家华教授第一个说道,“主席,我我怎么觉得叶老师写的这个李白,差点意思呢?”

  他倒不是给叶落拆台,而是担忧叶落这本书,担忧他创造的这个李白,够不上“诗仙”这个称号,他心情也很沉重,说道:“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送别诗中的佳作。如果是放到别的书里,那肯定也是这些人的代表作之一。但问题是,放到李白的身上,是不是显得有些平淡了?”

  另一个人马上接话道:“是啊,李白可是号称诗仙的人啊。如果你说他是白居易写的,是刘禹锡写的,那我绝对会惊叹一声。那如果你说他是诗仙所写的,那是不是就有点……”这人后边的话没说完,但大家都懂他是什么意思。

  又有人说道,“从这首诗身上,我一点也没看出诗仙应有的实力来。”

  “之前叶老师也写过那么多送别诗,像是孟浩然、王维、刘禹锡、白居易他们都写过。你说李白是诗仙,那他写的诗怎么也得比他们强吧?但咱们平心而论的话,这首诗真的比他们写的那些送别诗要强吗?我觉得……唉,我不说大家也懂,是吧?”

  碍于叶落的面子,他这话说的也比较遮掩。

  现场的这五六个人,基本都是这一个意思。

  这时候,有一个专门搞诗词研究的老教授,推了一下眼镜,给出了不同的看法:“我倒是觉得,叶老师这首诗写出了诗仙的风采。”

  众人一愣,都看了过去。

  见说话的是曹立宝老教授,便都安静了下来。

  曹立宝,满头白发,已经快70岁了。他曾经做过北大文学院的院长,主攻的就是古典诗词这一道。

  现在退休了,就来古文协会发光发热了。如果不是他对职位这些已经不感兴趣了,那古诗词研究院主任的位置也轮不到刘颖教授来坐。

  大伙对他都很尊敬,都认认真真的听着曹老教授发言。

  曹老教授说道:“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这首诗的,我就说说我自己的想法。”他说起话来,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叶老师的这首送别诗,其实是很不同寻常。别人写送别,要么是依依不舍,要么是放酒狂歌。像是王维写过的《渭城曲》,就是深情体贴的代表。像是白居易写过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又是惆怅沉闷。纵观历史也是如此,送别诗基本都是这个主调。”

  “但是,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却全然没有离别凄苦这个味道。”

  “反而,我在这场送别当中,见到了愉快,见到了诗意。”

  “我觉得,李白和孟浩然身处于开元盛世这样的一个时代,他们的这次送别,其实也体现出了这个时代繁华一幕。不仅是经济上的繁华,更是当时人们精神上的积极!”

  “这次的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我们在之前的节选当中,知道了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

  “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所以说,这首送别诗,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凸显出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一面。”

  “也许,叶老师所想说的诗仙,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诗人豪放不羁、积极乐观,他的诗词也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同时,他又身处在这个大唐最为强盛繁华的盛世当中。”

  “可能这才是诗仙真正的含义。”

  曹老先生说的很多,有些地方又很跳跃,有些人一时半会儿都没反应过来。

  但是,刘颖教授却是一脸激动的叫了一声好,“曹教授,您说的实在是太好了,而我想说却不知道怎么说的话,全都给说出来了。”

  刘颖教授也是专门研究古诗词文化,她一开始就觉得李白的这首诗不简单。她也能隐约的感觉出来,这首送别诗和其他送别诗的不同之处。

  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品味出这么多的东西。尤其是这首诗背后所蕴藏的那些人生态度,刘颖教授更是没有想到。

  但现在听曹老教授这么一说,刘颖教授就豁然开朗了,她便又补充了几句。

  说真的,他们这些人虽然同为古文协会的成员,但每个人的研究方向是不一样的。

  所以,当曹老教授和刘颖教授抛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大伙一时之间还是有些转不过这个弯来。

  在他们看来,诗仙,就应该是诗词写的最好的!

  冯老教授和刘颖虽然也是这个意思,但和大伙原有的想法,还是有些冲突的。

  见众人这个反应,曹老教授也没有太过放在心上,只是温和的笑了笑,“后边还有,咱们继续读吧。一首诗,其实也看不出什么。不妨多读几首,也许就明白了。”

  李文正主席也点头,“确实确实,这后边还有呢,咱们也不急这么早下结论。我是相信叶老师的,他既然敢写诗仙,就一定能写好。”

  “对对对,咱们这么早讨论干嘛啊?继续往后读。”冯家华也连忙说道。

  众人一想,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是不是诗仙,那是一首诗就能决定的吗?谁能凭借一首诗,就把诗仙这个称号给立起来?

  很快,大伙就把第二个节选的故事看完了。

  在最后边,见到了一首诗。

  名字叫——《将进酒》!

  给大家推一本朋友写的文娱。

  书名:让你偶像出道,千面影帝什么鬼

  链接放在后边了,大家点一点呀。

  我一个ktv闭麦选手,舞台退堂鼓优胜奖获得者,你们让我偶像出道?

  本以为是一个小网红出来蹭热度的时候。

  秦远从一次次挑战,一次次网友或认真或打趣的指导中进行实践,于是他多了一连串的名头。

  进步最快顶流偶像,狂拿十金的千面影帝,军区比武大赛冠军,综艺之神,音乐天王,一秒钟就能赚够一个小目标的大财阀。

  多年后,秦远站在至高位置,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改变人生的节点,是在只有十平方内的出租房内直播接受了粉丝的挑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