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四合院:别惹我,我只想当闲鱼 第四百八十五章 进展‘顺利’

《四合院:别惹我,我只想当闲鱼》第四百八十五章 进展‘顺利’

作者:缺金喜水 字数:3736 书籍:四合院:别惹我,我只想当闲鱼

  “你想要一次培育出能增产的新品种?”

  温室大棚的低头,赵立国教授扒开泥土,观察甘薯的长势,如今从栽种到现在差不多有两个月的时间了,甘薯在土壤中开始伸展,大的已经跟手指差不多。

  第一个月,是甘薯扎根,生长藤蔓的阶段,第二个月开始,吸收养分,甘薯块茎开始膨胀。

  然后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甘薯渐渐长大。

  整个过程差不多一百多天。

  这还是因为温室大棚的缘故,加速了这个过程,如果只是春季种植的甘薯,因为昼夜温差的缘故,生长周期会更长。

  观察完甘薯的长势,赵立国满意的点点头,这里比他预期的要好不少。

  但只要一想到刚刚李卫东跟他商讨的事情,他就有些头大。

  如果培育改良甘薯真的这么容易,那他也不会几年如一日的进行改良种植,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

  顶多就是抗干旱的能力比以前强了些,这也是他刻意选择的一个方向。

  虽然他有信心,再过个几年,或许就能培育出新的甘薯品种,但那也是基于他多年的尝试,才能开花结果。

  可李卫东呢?

  建好温室大棚不到半年,刚刚第一次栽种,就想着培育出新的品种?

  要不是性格温和,赵立国都想狠狠敲打李卫东的脑袋,看能不能把他给敲醒。

  “对,赵教授,我觉得温室大棚既然可以给甘薯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那么是不是可以试着改变这种环境,才促使甘薯改变,乃至发生变异?”

  李卫东说出自己的想法。

  只不过赵立国却直接摇了摇头,如果真的有这么容易,那就好了。

  虽然说,环境可以促使植物改变生长习性,但那需要长期,相比不断的从优良中选择种子,继续培育,单纯靠自然环境改变,实在太慢了。

  关键是这种环境改变,更多的是为了适应恶劣环境,是让植物活着,而不是增产,完全就是本末倒置。

  像李卫东此刻提的意见,有点像靠老天吃饭,完全看运气。

  这在赵立国眼中,跟不学无术没什么两样。

  但凡他手底下的技术员要是说出这种话,他肯定让对方先写几千字的检讨。

  作为一个技术员,应该靠自己的知识跟努力来培育出新的品种,而不是靠运气之类的。

  “你这想法……有点急功近利了。”

  最终,赵立国还是没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

  毕竟李卫东不是他手下的技术员,他也听人说了,如今的李卫东今非昔比,已经成了副大队长。

  在这种情况下,李卫东竟然还邀请他来商讨甘薯的种植,他其实挺意外的。

  因为李卫东已经有了光明的前途。

  以前,赵立国觉得李卫东聪明,肯学,关键是学什么都快,还想着能不能把李卫东了过来,以后专心当个技术员之类的。

  现在随着李卫东步步高升,这种想法早就消失不见。

  “赵教授,万一呢?”

  李卫东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意见有些过于荒谬。

  甚至他还清楚后世甘薯的培育主流方式是杂交育种。

  但他上辈子又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真让他搞什么杂交育种,他压根就无从弄起。

  而且,那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他也不可能亲力亲为。

  如果做这一切的是别人,将来就算培育出新的品种,还能叫卫东一号?

  恐怕他的名字能沾个边都算好的。

  所以这条路对于李卫东来说,肯定不能选。

  他要的是以一己之力,培育出新的甘薯品种。

  实际上,这会他的游戏农场里就已经生长着甘薯,不管从藤蔓粗壮程度,还是从块茎生长情况,都远远超过了温室大棚里这些。

  他相信,回头把游戏农场里的甘薯拿出来,经过再次发芽培育,肯定可以大幅度保留在游戏农场里的特性,哪怕生长环境无法跟游戏农场相比,但经过游戏农场的改良,也绝对要比如今市面上种植的甘薯好不少。

  至于说会不会慢慢退化,那至少也是几代以后的事情了。

  到时候基于他优化的这些甘薯,恐怕又会改良出新的。

  所以,按照他的计划,完全就是可行的。

  “没有万一。”

  赵立国毫不犹豫的说道。

  他知道李卫东志不在此,所以也从未强求过。

  但眼下,在他看来,李卫东分明就是已经没耐心了,想做‘殊死一搏’,成了固然欣喜,不成也没关系,他拍拍屁股走人,去专心当他的副大队长。

  “我想试试。”

  李卫东执拗的说道。

  不是他任性,而是他很清楚,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眼下已经是六三年,即便今年就出成功,可想要真正出成功,也得等到明年。

  不可能说,他这边成功了,明年就全国推广。

  那样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万一出了问题,谁能承担得起?

  那可是关系到无数老百姓,无数人的粮食问题,再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甚至就算将来卫东一号大放光彩,也不可能全部改种卫东一号,顶多是某几个省进行种植,剩下的还要继续种植别的,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而且,百花齐放才是春。

  李卫东需要的是点燃一束火苗,让卫东一号呈现在众人的视线中,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星火燎原就足够了。

  也从未想过,卫东一号出世,就立即大规模推广这种不现实的事情。

  但只要卫东一号出来了,就足够了。

  剩下的,就靠时间来发育。

  “你……”

  见李卫东如此不听劝告,赵立国也有些生气,但更多的还是怒其不争。

  “赵教授,据我所知,目前您研究的方向是无性系芽变体吧?不瞒您说,我仔细研究过有X杂交品种,相比而言,您的这种改良方式虽然稳妥,但时间太长,而且只是定向优化,是基于原有的品种,进行优良改变。

  但这种方式,不管怎么改变,都有它的局限性。

  而有X杂交品种,是基于不同的品种之间结合,培育出新的品种,比如说咱们现在种植是白瓤甘薯,虽然含淀粉量很高,能充饥,但在论口感,甜度,却比不上那些红薯。

  只不过,这种红薯因为含淀粉太低,产量也低,所以并没有得到推广。

  但能不能否认,这种红壤的地瓜,也同样代表着一种未来吧?

  如果基于杂交品种继续优良,我相信有一天,这种红薯会成为主流。”

  李卫东缓缓说着自己的见解。

  他在温室大棚待了这么长时间,不是只用眼睛看,也同样系统的学习过,但也仅限于如此。

  真让他去搞杂交育种,他甚至会无从弄起。

  “你说的那种红薯我知道,口感再好有什么用?现在老百姓需要的是填饱肚子,我们需要的是含淀粉量高,甜不甜的,好不好吃,有什么用?”

  赵立国说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他不是从后世来的,不知道今后的情况,但是现在,国家也好,农民也罢,需要的仅仅只是填饱肚子,需要的是产量,需要的是更容易种植的甘薯。

  “我知道现在没用,但这终究是一种未来的趋势,不是吗?而且杂交育种也有很大的优势,除了红薯外,甘薯同样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将含淀粉量高的甘薯,以及耐寒的甘薯进行杂交培育,至少时间短,见效快,甚至我坚信,杂交育种才是以后的主流。”

  李卫东不得不说出一个对赵立国来说有些残酷的事实。

  对方作为甘薯种植专家,不可能不清楚杂交育种的好处,但仍旧选择了无性系芽变体这个方向,本身就是有原因的。

  因为,他这种方式虽然见效慢,但只要培育出来了,即便老百姓也可以年年自己留种,进行育苗种植。

  而杂交育种,以目前的技术而言,可能第一代很好,但第二代说不定就没有了产量,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当然,以后或许有所改变,但赵立国看的是眼下。

  总不能以后老百年只能年年依靠购买种子吧?

  万一赶上点变故,怎么办?

  这也是他坚持自己的理念的原因。

  就是不想老百姓受制于人。

  李卫东很清楚赵立国的这种想法,根据后世的经验,像玉米,基本上都被种子公司垄断,老百姓只能靠着从种子公司购买种子来种植。

  就因为那些种子属于杂交育种,自己根本就没办法留种。

  从大层面来讲,肯定还是杂交的好,因为产量高,病害少,光是这点就够了。

  至于说种子公司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相比增产的粮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只不过,李卫东不可能拿后世的经验来说服此时的赵立国。

  但他可以给对方营造一种危机感。

  “路不同罢了,只要能够让甘薯增产,让老百姓不饿肚子,就算我碌碌无为,最终被取代,我也不会有半点怨言。”

  赵立国摇摇头。

  有些道理他不可能不懂,只是他有自己的坚持。

  “赵教授,我知道您的想法,粮食安全重于一切,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可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应该有所改变,尝试更多的方法。

  虽然我刚刚的提议有些不靠谱,但很多研究发明,就是在意外中发现的,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李卫东苦口婆心的劝着。

  他这个计划没有赵立国,光靠他自己肯定不行。

  最好是说服对方,然后让其再拉拢几个专家,对方信不信无所谓,李卫东需要的只是对方的见证。

  到时候,有那么多专家见证,谁还能否认他?

  就算他运气好,那也是他培育出来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即便取名卫东一号,那也是他的自由。

  “你是。”

  赵立国见李卫东一副死都不改的模样,知道自己再劝也没用,所以再度摇了摇头。

  “这个温室大棚是你建的,你有权利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我管不着。”

  “谢谢赵教授。”

  李卫东闻言大喜。

  他能够感知到对方的情绪,自然知道对方勉强同意了。

  不管是陪着他胡闹,还是别的,他都很感激。

  而且他原本的计划要可以稍稍改变了。

  接下来几天,李卫东一直待在温室大棚里,就连赵立国也留了下来,尽管李卫东要胡闹,但他也不能完全放手听之任之,还是要最大限度的保存下这个温室大棚里的甘薯。

  毕竟这里的甘薯,都是他的心血,是他农科所那边,几次培育出来的。

  哪怕还没有达到品种优化的程度,但也比一开始选择的甘薯品种好了不少。

  这天,李卫东在温室大棚的一角发现了一株看上去有些不一样的甘薯,直接在旁边插了块牌子,标记出来。

  又过了几天,李卫东又插了几块牌子。

  随着对温室大棚的温度调整,以及通风,浇水,施肥等方式的改变,大棚里的甘薯开始呈现不同的状态。

  有的长势喜人,有的开始枯秧。

  再也不复一开始那种几乎一致的情况。

  而这些,全部被李卫东记下来。

  如今的李卫东,完全成了李技术员,每天到了农场就往温室大棚里钻,偶尔农场的人看到他,也都是浑身沾满了泥土。

  赵海峰跟周纪来过几次后,就听之任之。

  主要是,他们管不了李卫东。

  李技术员的名号,也再一次响彻农场,甚至监狱那边。

  就这样,差不多过了半个月,温室大棚里的插着牌子的甘薯已经有十几株。

  而这些,全部受到重点照顾。

  就连赵立国也慢慢的开始上心,因为他发现,被李卫东标注出来的这些甘薯,似乎有些不同了。

  难不成真的让这家伙瞎猫碰到了死耗子?

  还是说,自己老了,一味的循规蹈矩,所以才始终没有出成绩?

  这天,李卫东正在温室大棚里跟赵立国争论着某株甘薯产生变化的原因,突然跑来一个狱警,说是有人来找他。

  不知道为什么,李卫东有种莫名的感觉。

  自己‘平静’了半个多月的生活,似乎又要开始起波澜了。

  他一心想当个农夫,早点把卫东一号搞出来,但好像有人并不想看到他天天不务正业。

  好在经过这半个多月的‘研究’,卫东一号的种子,已经被种下。

  只需要等甘薯开始丰收,一切就能见真章了。

  “赵教授,我看今天就到这里吧。”

  李卫东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也好,知道你事情多,去忙吧,这边有我照看,不会辜负你那些心血的。”

  赵立国随口说道。

  “好。”

  李卫东点点头,然后跟着那名狱警离开温室大棚。

  嘿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