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十而立,觉醒每日情报系统 140,林默,我是陈山河,我想和你谈谈!!

《三十而立,觉醒每日情报系统》140,林默,我是陈山河,我想和你谈谈!!

作者:漆黑的眼罩 字数:13972 书籍:三十而立,觉醒每日情报系统

  杨君苏话音一落,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纪书记大声叫好,谢秘书也在用力鼓掌,脸上的笑容无懈可击。

  他不由得庆幸自己幸亏当初自己替杨君苏说话,让她当上四分场生产科的科长。否则,以纪书记对她的欣赏程度,很有可能把她调到总场党委办公室。而杨君苏口才好文笔好,这两方面都与他擅长的地方重合。现在,他在党委办公室当他的秘书,杨君苏在四分场大放光彩,这样多好。

  纪书记笑着对宋要武说:“小宋啊,我跟你借个人行不行?”

  宋要武猜测他要借的人是杨君苏,便笑着回道:“纪书记,咱们场里的工人和干部都不归你调动?哪里还用借,我们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总场其实还有一位罗场长,但他前两年被人举报,隔离审查了一阵,身体垮了,一直在休养。再加上这个时期,不少单位都主动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党委书记的权力加强,场长反而成了打辅助的了。现在胜利农场,其实是纪书记说了算。

  纪书记朗声笑道:“好,那我就暂借小杨同志半个月。——小杨,我给你加副担子,你跟小刘搞好麦收期间的广播通讯工作,给大家好好鼓鼓劲,缺人缺物,你们就去找小谢要。”

  杨君苏清声答道:“好的纪书记,我服从组织安排,保证完成任务。”

  开完会后,杨君苏开始制定工作计划。前世她长在城市,只在乡下亲戚家住过一阵,对麦收工作不甚了解。原身倒是割过麦子,但对于指挥麦收也没有经验。而且,麦收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半点马虎和耽搁。

  这是她当上科长参与的第一个重要任务。杨君苏思索再三,决定稳扎稳打,原则上是不出错,保证任务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再把工作做得好些,亮眼一些,就够了。她的主场在后面。

  六月初,麦子成熟了。金灿灿的麦海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天边。风吹过来,发出刷刷的响声。

  整个胜利农场开始忙碌起来,从农场领导干部到科员和工作,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走路速度飞快。

  这几天的会议特别多,总场先召开了全体动员大会,工会代表,妇女代表,中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广播站站长,机务队队长等等全部都到齐。接着又召集各分场场长和办公室主任开会,分场领导回去召开各科室科长科员会议。

  杨君苏第一次参加这类会议。大部分时间在倾听和学习,还默默揣摩别人的发言技巧。毕竟,时代不同,国企和私企不同,她需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

  同时,她还暗暗观察宋要武何书记游场长的工作流程,看他们如何鼓动大家,如何进行人力调度,机车调配,生活安排等等,有心得的赶紧记下来,不懂的就及时发问。

  宋要武对杨君苏的做法十分满意,何书记和游场长也注意到了这个年轻的科长,没有人不喜欢爱学习的年轻人,有时间,他们也乐于提点几句杨君苏,在某种程度上过得了为人师的满足感。指点完毕,他们暗暗感慨,这个小杨果然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何书记还和颜悦色地问杨君苏适应得如何。杨君苏认真回答道:“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老话说得好,人不会,世上学;刀不快,石上磨。我这把新刀,正好在麦收大会战时练练手,割几亩麦子,不够我再接着磨。”

  何书记听着杨君苏说话挺有意思,忍不住笑了起来。游场长也是面带微笑。

  分场开完会,宋要武开始布置麦收工作。杨君苏做为她的助手,忙得是脚不沾地。

  先是准备工具,机耕队的十几辆拖拉机,十几台收割机,要先检查维修保养,各种配件要提前准备好,班次人员安排好。做到人歇机器不歇,夜里还要开大灯工作。麦收可得抢时间。

  农场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大部分还要靠人工。每个工人两把镰刀,一块磨刀石,好方便随时磨镰刀。

  另外就是吃饭问题,为了赶时间,一般来说,食堂的工作员会把饭菜送到地头,大家吃完继续回去干活。

  他们四分场的食堂伙食不错,而且麦收期间,工人还是伙食补助,每人每天一两肉,油也比往常多发了几桶。

  杨君苏让食堂的工作人员尽量走心些,保证营养的同时还好吃。

  另外就是防暑工作,饮水必须得到保证。职工和家属都要参加劳动,杨君苏手上可调动的小手就是小赵齐冰。还有一帮中小学生,她提前跟校长打好招呼,这帮学生大部分都到他们这片。杨婷婷杨春杨秋都在。

  杨君苏分封三人为队长,杨婷婷带着一帮女生帮食堂打杂做饭,杨春杨秋各领一支队伍去帮忙送水,杨二宝就编在杨春的队伍里。至于杨大宝,早被她赶上去割麦子了。

  她甚至连叶老太杨富贵也没放过,这两人教训起人精神十足,身体好得很,老年人活动活动对身体好。

  叶老太被安排去洗菜,她本来不愿意。

  杨君苏指指别的老太太说道:“你看看人家的奶奶,比你岁数还大呢,都下地去拾麦穗。怎么就你不行?奶奶,你就为你大孙子,为我们争一回脸,咱老杨家可是体面人家。”

  叶老太:“……”

  杨君苏把奶奶安排在食堂打杂,爷爷安排在晒麦场晒麦子,人老先老腿,就得让他们溜溜腿。

  她妈更不必说,肯定也得参加劳动。反正全家都动员起来了。

  杨君苏忙完这些,把高洁齐冰小赵他们三个叫过来,让他们挨个汇报各息的工作。

  高洁先汇报:“机耕人员调度正常,所需零件全部配齐,机器已经全部检修完毕;食堂安排妥当,共有四十个中学生,十个一队,不停送水和凉茶,防中暑药水也已备好,以防工人中暑。”

  接着是小赵汇报:“各地号已经巡视完毕,没有异常,明天早上四点,全体工人下场收麦。”

  轮到齐冰时,她认真翻开笔记本:“杨科长,工人的工具,伙食饮水全部安排妥当。我们三个都参加过麦收,其他琐细工作,我们来做,我觉得你最主要的职务是宣传和广播。”

  杨君苏点头:“行,那剩下的工作我就交给你们了。宣传和广播工作是纪书记亲自教给我的,我必须得完成。”

  杨君苏很快就想好自己要干什么了,麦收她懂得不多,没事,领导也不可能全部都懂,不懂的交给懂行的人去干就行。

  她的长处在宣传在口才,在于给别人鼓劲。

  接下来的宣传和广播就是她的战场。

  按照正常规矩,小刘是宣传科的,应该是杨君苏给他当助手。但小刘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要按照自己的水平,顶多就是不出错,但也没有惊喜和亮点。往年可以这样,现在,纪书记和各位领导的胃口被杨君苏养叼了,往常的老一套激不起人家的兴趣。

  小刘语气诚恳地说道:“杨同志,这次又得麻烦你了。这样,你打头阵,我给你打下手。咱们的目标是把宣传工作做好。”

  杨君苏笑道:“刘同志,你是我所见过的,最有气量,心胸最宽广的男同志。咱们也别分头阵不头阵,任务咱俩一起完成。有了功劳同享,有了错处一起担。”

  小刘心里愈发舒坦,连连点头:“好好。”

  上午九点开始,广播便不停地响了起来,先是放了两首激昂的革命歌曲,给大家鼓鼓劲。

  接下来的广播里便是杨君苏那清亮好听的声音,她先播报了最新麦收简况,天气预报等等。

  接着便抑扬顿挫的念起了革命诗歌:

  “革命烈火燃五洲,

  大好形势眼底收,

  丰早景色看不够,

  金灿麦海香千秋⑴。

  农业工人坚志坚,

  钢铁铁骨英雄胆。

  大战农业第一线,

  七十年代写新篇⑵。”

  这些说是诗歌,其实就是顺口溜,这个年代的诗风都是这样,大家听着也挺喜欢。

  上午是诗歌,下午是典型人物专访稿,这是面向全农场的。杨君苏没有仅仅局限于四分场,而是把目光放在全场的先进人物身上。

  今年的典型人物,既有兢兢业业老工人,也有热血小青年,甚至还有家庭妇女和学生代表。

  杨君苏把一分场的一个老人和小青年合写在一起,就成了《老少同打麦收战》;二分场写了一群先进知青《冲锋陷阵革命青年》;

  三分场的典型人物是基建科的老高:《挥汗如雨艳阳天,手中镰刀不停闲》。

  老高听到广播,嘴上谦虚,心里早乐开了花。幸亏何中华当初把工作让给了杨君苏,要不然场里真要错过一个人才了。

  老高之后,是学生代表的表扬稿,稿子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小鹰腾云练职场,新刀淬火试锋芒》。

  这些学生娃毕竟年纪小,还没学会大人的虚伪,当场激动得叫喊起来:“快听快听,是表扬咱的。”

  大家竖起耳朵认真听,越听越高兴,越听越上头。

  他们好想见见写稿的人,但人家忙得很,听说杨婷婷杨春是她妹妹,于是大家一窝蜂地去找两人。

  “婷婷同志,杨春同志,我们要向你……向你们的姐姐学习。”

  杨婷婷和杨春懵了一下,随即答道:“啊,好的好的。”

  杨君苏的广播,纪书记也听到了,他颇有兴趣地听完后,说道:“这个小杨脑子转得快,文笔好,口才也好,真是难得的人才,倒挺适合咱们党委。”

  谢秘书听着心里一咯噔,果然,他所料没错。纪书记是越来越欣赏杨君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