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四合院之我的东北农家小院 第1章 一梦六十年

《四合院之我的东北农家小院》第1章 一梦六十年

作者:要零陆 字数:2992 书籍:四合院之我的东北农家小院

  顾维军伸了长长的一个懒腰,“真是好睡,还是农村好,舒坦!这特么的天天做牛做马,每月到手就那么碎银几两!而且还天天被几个自我感觉良好,不知所谓的傻帽PUA,没事也要挑两处毛病,显得自己多么牛逼。要是抗日战争期间,都特么汉奸、白狗!压榨下面人起来,连公司老板都觉得滴汗,我呸!”

  顾维军,男,45岁,也曾是上市公司的中层小干部,家庭美满,北京市内有房有车,其他人眼里也算是成功人士。可惜疫情后,大环境不好,被WN公司各种原因刁难,调岗,无奈之下只能主动辞职……不主动辞职不行啊,再不主动辞职,说不定过段时间人没了,高压之下,失眠、脱发,心律不齐等等……

  这不,东北老家院子里的玉米和土豆都成熟了,趁这个机会回来收拾下,也放松下心情,调养下身体。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面试几个岗位,至少三轮面试后,就被委婉劝退了……虽然顾总您经验丰富,行业内也有不错的人脉,但我们还是想找个35岁以下的,精力更充沛!这到哪说理去。不要说民营私企,就是特么的连公立医院都把年龄超过44岁的护士辞退了。

  “怎么工人阶级就变成打工人,农民兄弟变成农民工了呢?”

  一看时间,才早上6点多,顾维军打了井水洗漱,虽然是9月份,秋老虎还在肆虐,但东北的早上已经略显寒冷,冰冷的井水让顾维军精神一振。用自来水烧了热水泡一壶茶,点燃一根烟,顾维军坐在小马扎上一边喝茶抽烟一边打量着从小长大的院子。

  东北农村地广人稀,尤其是近些年,人口流出更是全国之首,早在10多年前人口出生率就酱到了之下。所以东北农家小院基本都不小。

  顾维军老家的房子坐北朝南是5间大瓦房,中间一进门是堂屋,东屋是客厅和卧室,西屋后来改成一间诊室和药房,主要是中药柜。厨房和储藏室都在隔出来的后屋,这样大灶和炉子更容易让卧室的炕受热。房子跟前抹了近2米宽的水泥地面,还有中间的水泥过道一直延伸到院门。房子两侧还有两个耳房装一些杂物,西侧靠墙后面还搭了一个浴室,顶上装的太阳能热水器。

  院子宽约28米,长约35米,临近房子中间过道上的葡萄架上已经结满青红的葡萄,好些都已经被来往的邻居顺手摘吃掉了;院门附近的几颗苹果树、桃树、李子枣树都请邻居们帮忙采摘完分掉,剩下的几颗枣树离成熟还早,也跟邻居说好,如果没时间回来就请邻居打掉分掉。

  院子的东西两侧则分别种植着两陇玉米、大葱、萝卜、土豆、豆角、茄子、辣椒、大豆、花生、黄瓜、西红柿等等,边角还种着小白菜、生菜、韭菜、南瓜。

  临近院子大门的左侧,是厕所和原来盖的猪圈,现在养了几只鸡在里面,右侧是柴火垛和煤,还拴着一条大黄狗。

  出了院门,是一条水泥石头铺就的小路,算是村子的主干道,小路另一侧就是一个大水塘,得益于国家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政策,恢复成了芦苇轻摇、碧波荡漾的模样,渐渐也有不少老头重新来这里钓鱼。

  院子后头大约500米左右,就是连绵的小山脉,其中属于村子的山叫观马山,传说唐太宗时期征高句丽的时候,薛仁贵曾经在这里放马,并匹马救了李世民,故名观马山。观马山90年代的时候曾经被村里人承包做矿厂和石灰厂,被挖的坑坑洼洼的,现在也都关停了,种上了各种果树,再次呈现了满山的绿色,野鸟和野兔也重新有了踪迹,偶尔也会发现野猪。

  顾维军想起小时候,跟小伙伴一起逃课到山上采野果,什么毛桃、杏子、李子、苹果,味道都是酸涩中带着甜。还可以下套抓兔子、野鸡、野鸭。兔子野鸡啥的要看运气,不过到水塘里用水底泥垒个小水坝,掏干水,摸鱼,抓泥鳅。每次都能弄一小盆小鲫鱼和泥鳅,用大酱一闷,院子里揪几根葱,洗几颗小白菜,配上高粱米水饭或者大渣子水饭(玉米打碎后成颗粒状),那味道,绝了!

  “汪汪”大黄狗喊了两声撇了一眼来人又爬了下去。

  “大军,回来啦!”来人声音洪亮。

  “呦,大爷,你咋来了,早饭吃了没?一起吃点。”顾维军赶紧起身,向来人打招呼,并第一时间递上香烟。

  来人姓沈,年纪70刚出头,头发略白,身形瘦长,戴着一副眼镜,穿着长袖T恤,手里拎着一个黑色塑料袋。

  点上烟,长长的吸了一口,“我刚从早市回来,这不孙子喜欢吃黑猪肉,买点黑猪肉和干豆腐(南方叫千张或者百页),这不看你家院门开了,寻思看看你爸妈回来了没,好久没找你爸喝茶了。”脑袋转了一圈,四处看了眼,“你啥时候到的?你二大爷回家了?”

  “是,这不我昨天下午到家了,我二大爷就回去了,说自己家院子还没收掇呢,也要赶紧回去收拾。”顾维军陪沈大爷又点了一根烟,又返身回屋拿了茶杯斟满茶水,双手提过去。

  沈大爷接过茶杯轻轻吹了吹,抿了一口,顺手拿起边上的另一个马扎坐了下来,“伱爸说啥时候能回来不?你这次怎么这个点回来了?”

  “我爸估计要再过两个礼拜,到时候我弟老丈人过去换他们两口子。这不,老两口惦记家里的院子,刚好我最近有空就回来拾掇(东北方言:收拾、整理)拾到,把玉米收了,土豆,花生什么都起了(同挖)。到时候分吧分吧,也带回去点,吃个新鲜。”

  “哈哈,你还会干么?我回去跟你大妈说声,等下让她过来帮你一起拾到。”沈大爷笑的很爽朗,“你爸妈这院子伺候的好,东西长得好,没少给人分。去年你爸还特意买了几吨土,今年长的更好了。”

  “不用,不用,才恁们点活,从小干的能不会么?刚好锻炼锻炼当减肥了。”顾维军笑着摆摆手。

  “还得是你爸啊!不光医术好,菜种的好,俩儿子也培养的好啊,都在首都立足。咱们堡子(pu,同村)独一份!”

  “得了,爷们,先回了,等下饷午来家里吃饺子哈。”沈大爷举了举手里的袋子,狠狠的吸了口烟屁股,猛喝了口茶,起身摆摆手走了。

  顾维军送好沈大爷,也回屋下了一碗面,卧了两个荷包蛋,剥了几瓣蒜,呼噜呼噜混了个肚圆。

  饭后一根烟,快活似神仙。顾维军休息好换了身衣服,就开始收拾院子。先掰玉米,嫩的专门挑出来,晚上刚好煮玉米。然后拔土豆和花生、大豆,茄子和辣椒也要先采摘了,啃玉米,土豆拌大茄子那是绝配!鲜花生和大豆盐水一煮,下酒小菜不就妥了。

  干干停停,看着时间差不多了,顾维军冲洗干净,换身衣服,拎了瓶汾酒揣了两包烟就向沈大爷家走去。

  中午这顿饺子可把顾维军吃美了,土猪肉就是香,就是简单的猪肉大葱。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带的一瓶白酒没够,又开了瓶当地的大帅醉,跟沈大爷一人喝了8两左右,半醉才停下来。

  回家重新泡壶茶醒酒,一看时间还差一刻钟到下午两点,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也不想顶着太阳干活。顾维军突然想起饭桌上沈大妈说到今天是庙会的最后一天,逛完庙会回来也凉快了再干活不是正好?说走就走,给村里的黑车司机打个电话约好车,直奔三仙娘娘庙。

  三仙娘娘是指:云霄、碧霄、琼霄三位娘娘,顾维军初中的时候看封神演义电视剧才知道这三位娘娘的来历,原来竟然是截教的三位女仙,厉害的一塌糊涂,九曲黄河阵将阐教的十二金仙削去了头顶三花,灭去了胸中五气,变成了凡人。最后还是原始天尊出手才败亡,原始天尊那是谁?用现在网上的流行语,那是大boss啊!

  顾维军也奇怪,怎么国内其他地方没见过,而一个东北的小县城会有三仙娘娘庙?

  山因庙得名,娘娘庙山不高,估计海拔也就2、300米,记得初中的时候跟父母来的时候也没个台阶,沿着小路爬山,庙宇也是破破烂烂的,越过庙宇到达山顶有一洼泉眼,相传是三仙娘娘洗澡的地方,然后很多人就拿着矿泉水瓶子灌水喝……

  庙会上真热闹,各种吃的玩的一直从山脚到三仙庙口。顾维军沿着修建的台阶随大流先给财神赵公明上柱香,又分别给三仙娘娘上香,终于到了三仙娘娘的“澡盆”。“澡盆”现在也大变样,都用石头垒起来,看起来错落有致,泉水也不再浑浊,不变的是还是有很多人用矿泉水瓶子灌出来喝。顾维军也赶个热闹,花10块钱买了瓶水倒掉小心的蹲在水边咕咚咕咚灌点“仙澡水”。

  “我艹,不要挤”“我艹,好痛!”

  顾维军被挤个踉跄,差点被推到水里,好在反应及时左手按住了水边,谁知刚好按到一个带着两个尖尖头的石头上,弄的满手血。捡起石头起身刚想扔,心中突然有种莫名的感觉,顺手将石头揣到裤兜里。用刚灌的水冲了冲手,看了眼身后的老太太,暗叫一声晦气,转身下山回家了。

  回到家,顾维军第一时间先去西屋的诊室把伤口用碘酒消毒,贴上创可贴,随后把脏衣服扔到洗衣机里。掏出沾着鲜血的石头摇摇头,放到了堂屋的地上,出门继续继续整理院子。出门的顾维军没看到,石头上隐约有两道暗光一闪而过。

  忙了一天体力活的顾维军躺在炕上,感受着肌肉的酸痛,看着电视里播放的《情满四合院》,暗暗给自己打气,“明天是个好日子!”

  “又是一夜好睡!”

  “我艹,我在哪?我是谁?”

  懵逼的顾维军看了圈破旧的屋子,扫了眼挂在墙上的万年历:1962年9月1号……

  “怎么会事?恶作剧?拍电影?”随后脑海中浮现一股记忆流,顾维军再次昏睡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