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368章 身体力行(4k)

《我,刘辩,三兴汉室》第368章 身体力行(4k)

作者:黯淡星L 字数:3532 书籍:我,刘辩,三兴汉室

  何颙的表现的确出乎刘辩的预料,包括后续《扶风赋》的流传。同样让刘辩觉得有些意外。

  这件事提醒了刘辩,他还可以用这种方式引导舆论。原本被他忽视的诗赋,竟然还有这样的作用。

  总体的结果非常好。

  《扶风赋》的流传,让更多人将目光投向了扶风土地。

  在经历过新莽时期的战乱之后,昔日的沃野千里变成了千里无鸡鸣。原本人口众多、百姓富足的关中早已经残破不堪。在光武以来,原本属于内史的三辅最大的存在感,就是羌乱会不会威胁到历代先帝的陵寝所在。

  也就近些年来,因为凉州逐渐变得安定,三辅靠着屯田才开始逐渐吸引人们的目光。

  雒阳西城外的一处酒肆之内,一伙年轻士人正在讨论着时下最火热的话题。

  懂行的本地人一眼就能瞧出来,这些士人大概是来游学的。要是太学生,他们会更愿意在城东或是城南。而离此更近的鸿都门学诸生,相对而言会更低调些。

  但既然是年轻士人,不论是何来历,聚在了一起,总是要慷慨陈词的。

  论及《扶风赋》,有人从用词上称赞,有人从立意上夸奖,也有人赞美起了何颙的品格。

  可有人赞美,并不意味着没人诋毁。

  其中一人说道:“诸君在《扶风赋》看到了文采,而我则在其中看到了谄媚逢迎,诸君或许还不知,诸君口中的‘何公’原本是被押往扶风的,如今却得拜为议郎。”

  附近的另外一桌,一个老者正与一个年仅三旬的儒雅文士饮酒座谈,听着这一幕,老者的心中波澜不惊。

  文士见状,笑着摇头:“稚子之言。”

  老者却说:“文若此言差矣,未尝不是赤子之言。”

  “公言之有理,彧失言了。”文士正是荀彧。

  老者摇了摇头:“赤子、稚子一字之差,未事到临头,谁又能分得清呢?文若不算失言。”

  说着,老者扫视着四周的行人与房屋,心中反而泛起了波澜。

  “放在数年前,老夫必然会坚持以为凡事都应当复古,去恢复古时的三代之治,可这数年几经浮沉,反倒有新的感受。”

  这老者不是旁人,正是年轻士人们谈论的主人公何颙。

  何颙并没有责怪在他被送到扶风的这几年荀彧没有照顾他,毕竟在事发之前,荀彧就曾隐晦地提醒过他,只不过当时的他过于自信,无视了荀彧的劝告。

  而相比于年轻士人们的言论,更让他惊讶的反而是这几年雒阳的变化。

  生活在其中的人或许察觉不到日积月累的改变,但何颙却看得分明。与他离开时相比,不仅雒阳城外的房屋增加了,里坊扩大到了更远的地方。

  譬如他现在所在的酒肆,在他离开雒阳时,应还是一片白地。

  何颙虽还未进入雒阳城,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他在这雒阳城原本的近郊已经看到了繁华。

  此处虽没有集市,却也有在自家房屋的墙上开个小窗售卖炊饼、蜜水、米汤的百姓,充满了热闹的生活气息。

  何颙甚至还看到了几位有着异色头发瞳孔的胡人,以他的见识,倒不会因此觉得奇怪,可令他惊讶的是,路过的百姓行人对这些胡人竟也是见怪不怪的态度。

  胡人买肉馅的炊饼时竟还用着不太流畅的汉话与人讨价还价起来。

  结合他在扶风的见闻,正是一切向好的明证啊!

  回过神来,何颙注意到年轻士人们的争论仍在继续。

  现代互联网对线时有一条真理——永远不要试图说服别人。

  因为没人可以靠着几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三观。

  放到现在,就算是在线下见面,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观点也是极难的。强权也只能让人面服心不服罢了。

  何颙见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持有不同观点的两方俨然下一刻都要打起来了。

  一旁的酒佣担心地看着这边,生怕酒肆中的瓶瓶罐罐遭受无妄之灾。

  看到这一幕的荀彧本要发声阻止这一场可能会升级的冲突,却听旁边的何颙重重咳了一声,遂将到嘴头的话咽了回去。

  “诸君可否停上一停,容老夫倚老卖老,说上几句话?”

  在场的士人们见何颙很有风度,一看就非常人,而他身边之人更是仪表堂堂,只坐在那里微微一笑就让人如沐春风。

  他们停止了互相的争执,其中一个看起来年纪不大但却很有话语权的士人恭敬地拜道:“小子贾逵,长者当面,逵不敢无礼,方才友人间的争论让长者见笑了……还请长者不吝赐教。”

  何颙说道:“老夫听了许久,诸君所争论者,无非是《扶风赋》中所言是真是假。”

  “老夫痴长这多年,也就近些年才明白一个至理——圣人流传下来的经学自不可小视,可若要将其中的道理贯彻到底,还需身体力行!”

  “君等风华正茂,正是意气之时,既然对扶风现状存疑,如有意,不妨往扶风一行,至乡里之间,一见真伪!若觉所见仍不为实,不妨暂住一段时日,以辨真假。”

  争论着的士人们愣住了,他们原本以为何颙会支持哪一方,或是缓和一下他们的矛盾,却不曾想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扶风虽有一个有名的大族马氏,可经学大家马融已逝,相比于雒阳,扶风的学风要差太多了。

  当即就有人心生退意。

  但——“那就去一趟,辨一辨真伪!”

  当即有人顺着何颙的话喊道。

  上头之后,此君又对着那位最先说出何颙谄媚的人质问道:“可敢往扶风一行!”

  “有何不敢!”

  这就是年轻人。

  一时间,有自告奋勇准备同去的,也有想要留下并试图劝说更多人的……不一而足。

  何颙笑了笑,也不管这些人之后打算怎么办,就要招呼荀彧准备离开。

  先前请教何颙的贾逵这时才想起问道:“敢问长者名号?”

  “老夫何伯求,一无名之辈罢了。”说罢,何颙挥了挥衣袖,与荀彧付完酒钱一同离开酒肆。

  只留下现场之人面面相觑,好一会儿才有人问道:“真的是写出了《扶风赋》的何公吗?”

  贾逵说道:“能说出方才言论的,只怕也只有一位何伯求了。”

  说完,他看向在场众人:“诸君,在下下月便要入太学,只怕不能与诸君一同前往扶风了,甚是遗憾。”

  成为太学生是正事,自无人有理由指责贾逵。

  贾逵又朝那几位决定前往右扶风一行的人拜道:“烦请诸君归来时,逵定在此为诸君接风洗尘!”

  “善!”

  ……

  其实,自从《扶风赋》流传开来之后,类似的争论一直都在。

  何颙的声望在这期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还是有许多清流好友的,过去他与袁绍为党锢之人奔走留下了不少情分。以前何颙被送去扶风屯田时,因涉及宦官,害怕宦官肆虐的情况重演,这些人不好开口。

  但雪中送炭不易,锦上添花却很简单。

  在刘辩的运作之下,《扶风赋》再度向外流传,山东、江南、河北、巴蜀……但凡会去了解些实务的士人,都通过何颙的《扶风赋》了解到了右扶风官民一心,对抗持续二十余日大雨的壮举。

  而其中所记载的以天子为代表的朝廷对于右扶风的全力支持,虽只有那么两句,但……足够了!

  并州,南匈奴王庭。

  拓跋洁汾还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

  生死皆在他人之手,他凡是只能配合。

  也是这个时候,拓跋洁汾才了解到在他被俘之后索头部的现状。

  饶是曹操、羌渠等人当面,当知道索头部已经不复存在之后,拓跋洁汾仍忍不住破防痛骂他不算太喜爱的长子——“匹孤竖子难当大任,早知如此,最初就不该给他分配部众!要是早立力微,当不止于此!”

  没了索头部,他的价值又变低了,拓跋洁汾是真不想再回到诏狱里去了。

  羌渠对塞外的了解基本与曹操互通,他早些年可吃过鲜卑人不少苦头,索头部拥有西部大人,在这个过程中“功不可没”。

  如今汉人要用拓跋洁汾,他无法拒绝,但取笑两句还是可以的:“你那幼子拓跋力微的确比长子强,长子也只是窦宾的部属,幼子干脆就是女婿了。要是幼子统率索头部,两部合二为一,倒也算一家人整整齐齐!”

  羌渠大笑起来。

  拓跋洁汾被气得脸色发白,可面对着他曾经瞧不上的羌渠,他现在却根本不敢多说什么。

  曹操轻咳一声,羌渠悄悄看了一眼曹操,见曹操脸上也扬起了笑容,他自己的笑声继续了下去。

  片刻之后,曹操正色对拓跋洁汾说道:“以本将军观之,若让你孤身出塞,只怕你有死无生……昔日汝等入寇,尚有些俘虏,被本将调集了过来,作为你的部众,供你驱使。”

  拓跋洁汾闻言,也顾不得方才羌渠对他的取笑了,连忙感谢曹操道:“将军大恩,洁芬没齿难忘!将军放心,我带着这些人出塞,一定牢牢遵守将军的命令……”

  可曹操早在接手拓跋洁汾时就被贾诩提醒洁芬存有反复之心,自不会因为洁芬的表忠心而大意。

  所以,他对着拓跋洁汾言语坚定地说道:“非是你出塞,而是你的部众出塞。”

  “如今索头部已没,此部是你最后的机会了……若其出塞后一去不返……”曹操冷哼两声,未再多言。

  羌渠又笑了起来,结合羌渠盯着他脑袋的眼神,似乎是在想用他的脑壳做酒器是否合适……这让拓跋洁汾有些胆寒。

  曹操的动作很快,一些至今还活着的鲜卑俘虏被带到了拓跋洁汾面前,在刻意挑选之下,其中有不少原本就出身索头部。

  在过去这几年,这些俘虏过得可比拓跋洁汾惨多了,其中大部分都被安排进了原本已经近乎废弃的北地郡的弋居铁矿,重新开采。

  有人看到拓跋洁汾的身影,忍不住痛哭起来。

  拓跋洁汾想到曹操的警告,他知道,自己的以后,全靠眼前这些人了!

  “本将会为伱提供些钱粮武器,不论你用什么方法去收取部众之心,本将只看结果!”

  在得到曹操的允许之后,拓跋洁汾冲进被看管起来的部众之中,一一扶起那些痛哭的部众,拥抱着他们瘦骨嶙峋的身体……

  是夜,拓跋洁汾也一直活跃在他的部众之间。

  当管控他们的汉军隐没,也有鲜卑人大着胆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人,汉人与我们是世仇,绝不能服从他们!”

  “不跟着大人,难道你还想回去挖矿吗?”当即就有人反驳。

  “若要为了汉人去向鲜卑同族挥刀,我宁愿回去挖矿!”

  “回不去了。”拓跋洁汾摇头道,“若不愿跟随我,汉人是不会放过你的,只能是个死!”

  “那我宁愿死!”

  拓跋洁汾闻言一声叹息,走上前去拍了拍此人的胳膊,叹道:“你想的,我又如何不明白……只是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意思是我们现在只是汉人手中的待宰羔羊……”

  说着,拓跋洁汾将面前之人揽入怀中。

  “活着,才最重要!”

  与他的话同时传出来的,还有惨叫声。

  随后,拓跋洁汾感觉怀中一紧,遂将插入对方腰间的匕首又转了半圈,待他松开手时,怀中人直接软在了地上。

  他握紧带血的匕首,环视着众人,猛然一咬牙,割下了自己的半只耳朵,然后大喊道:“我拓跋洁汾在此立誓,跟着我,绝不会再让你们吃不饱,穿不足!有我一口肉,就绝不会让你们啃骨头!有违此誓,人神共愤!”

  “大人!”立马有原本索头部的人跪在了地上。

  不多时,近乎全场景从。若非其他人手中连个匕首都没有,只怕会有不少效仿拓跋洁汾的人。

  而少数还站立的,要么迫于压力选择从众,要么……只能赴死了。

  一直隐在暗处的曹操看到这一幕,满意地离开了。

  拓跋洁汾总算不是一无是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