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239章 冷却

《我,刘辩,三兴汉室》第239章 冷却

作者:黯淡星L 字数:1776 书籍:我,刘辩,三兴汉室

  卢植见在场之人被自己的三言两语说服,也不惊讶。

  归根结底,在场的重臣们有一致的意见,目前雒阳的物议是有些跑偏了的。

  在场的十人中,除了五位在物议中被攻击的当事人,另五位都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这五位中实际上有资格掰扯一下的也就蔡邕和崔烈。

  相比之下,太学祭酒杨众更像是个添头,哪怕他素有名声,依旧被卢植用来表达他对部分太学诸生近段时间来作为的不满。

  谁让太学诸生的声量最大呢!

  卢植紧接着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对蔡邕和杨众的要求很明确——那些传播谣言的太学生须得管一管了。

  说起来,随着今年第三次策试的结束,除了近年来新加入的太学生,留下来的资历深厚的太学诸生……或是认为乡吏的起点太低,或是潜心学业,或是干脆就是在太学混日子的。

  他们普遍有一个共同点——出身不错。

  总之,现在诸生中是缺乏实干派的,因为实干派大都实干去了,留下的诸生中的确有蔡邕说的仗义执言者,但其言论无法成为主流。

  御史台则要针对那些在其中上蹿下跳的官吏发起弹劾。

  太学生与处士也就罢了,当朝官吏枉顾事实非议朝政,哪有资格拿俸禄?

  崔烈和袁术的任务就比较杂了,执金吾的缇骑们巡查雒阳城内,而整个河南都在袁术的治下。

  卢植既没有告诉他们具体如何操作,也没说要做到何等程度。

  看似全凭自觉,但太傅、大将军加三公,此五人的共同意志,谁敢小觑?

  ……

  “先前兄长是什么意思?”袁术与袁基并肩而行。

  虽然他袁术在卢植、崔烈这帮人面前资历是低了些,但也不至于连句话都不能说吧?

  “卢太傅既然选择在司徒府内的朝堂说明此事,便是说明此事并非密会,卢太傅的态度、其下诸公的态度、我等的反应,很快就会被传出去的。”袁基挥退仆从,才耐心解释道。

  这样,就算有人攻讦公卿们阻塞言路,他们最先攻击的也只能是卢植。

  “卢太傅既然愿意顶在前面,我兄弟二人只需专心做事即可。”

  袁术脚步一停,问道:“还有呢?”

  袁基一愣,也停了脚步:“这不够吗?雒阳的物议本就是一摊麻烦事,而今我们虽不得不参与其中,不论怎么做都会招惹是非,然绝不可张扬。”

  “我深知这是兄长对我的关爱,但明哲保身非我所愿!”袁术说着,朝袁基躬身一拜,“此后再遇此等境况,请恕我不能再与兄长配合了。”

  袁术告辞离开后,袁基在原地愣了好久,他如何不明白,袁术这话说得真心实意,半点不掺假。

  演戏演久了,便成真了。

  ……

  廷尉诏狱。

  周忠正在探望周晖。

  望着身上伤痕累累的儿子,周忠说不难受是假的,可他心痛之余却是止不住的愤怒。

  他周氏起家本就没有几代,虽出过一个三公,然底蕴不足,一旦因此事招致天子厌恶……

  不止刘辩和荀彧贾诩想要知道周晖的背后有没有藏着人,其与丹阳山越叛乱有无关系,周忠也想知道。

  所以周忠明知道附近应是有人偷听,却还是直接问了。

  周晖委屈极了,那些小吏对他用刑时问的问题再度从他父亲口中问出,勾起了他心中的恐惧。

  “阿父,我真不知道山越人会叛乱啊,我联系那些人,真的只是因为颍川汝南人欺人太甚……而且,那些被强取豪夺的田亩明明就是我家的。”

  周忠质问道:“那你入京之后做这些事时,为何不想着同我商量一下!”

  周晖这时哪敢再说假话:“孩儿想的是父亲一门心思地想当三公,只怕颍川人让父亲献些地父亲都能同意,必然是不会准许的……”

  周忠气急,扬起了巴掌,却拍不下去。

  他提醒说:“你再细细想想,在你来京前,可有什么人鼓动你来京?”

  周晖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周忠见状满怀期待:“是谁?”

  “是二弟,当时公瑾还劝我,是二弟把公瑾赶走了……”

  周忠眼前一黑。

  他自诩不弱于人,竟今日才知,他的儿子竟蠢笨如猪狗。

  原本诏狱里只有他的一个儿子,现在要有两个了。

  ……

  在司徒府朝会的第二日,御史台率先行动起来,袁基带着数个侍御史连连上书,一日之间,弹劾在京大小官吏三十余位,悉罢之。

  其中官秩最高者为比千石的卫尉丞周昂,其乃桂阳太守周昕之弟,宗族在会稽郡颇多产业。

  太学紧随其后,蔡邕在太学连续住了三日,此后开革太学生中十余位。

  考虑到太学诸生与雒阳官吏之间的数量对比,毫无疑问,蔡邕最终还是留手了。

  而执金吾的缇骑与雒阳县尉所属在加大了在雒阳内外的巡查力度,每每有士人聚集议论者,皆不约而至,倒也不制止士人们的议论,只是将议论的内容记录下来。

  最后,随着太傅卢植对京中物议的态度流传开来,原本沸腾的物议犹如烧热的铁锅被浇了一大盆凉水,虽还有些滋滋作响的声音,但已经开始以极快地速度冷却了。

  后续的消息传到云台殿,刘辩甚至还有几分失望,他还没动手呢!

  在刘辩面前,贾诩平缓地说道:“依臣所知,周晖兄弟二人自诩豪爽,然皆是不知遮掩之辈,不可托付大事。”

  贾诩虽然已派人去抓捕周晖之弟周曙归案,却也在话语中暗示刘辩,不要对此抱什么希望。

  再三调查之后,贾诩认为,周晖兄弟与山越叛乱应无关联。

  他们没这个能力。

  而扬州多有人口大族、宗帅豪强,尤其是江南四郡,但缺少公卿之家。以周氏的地位,恐怕没人能以他们为饵。

  亲自汇报完周氏之事后,贾诩又道:“前卫尉丞周昂罢官后,并未离京,与何颙、郑泰等相交甚厚,因常只与三五人议论,是以并不显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