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实业巨头 434 德尔福电池

《重生之实业巨头》434 德尔福电池

作者:水下野鱼 字数:2732 书籍:重生之实业巨头

  电池行业,可以说是未来几十年,全球最重要的行业之一,重要性之大,丝毫不低于芯片,甚至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环境问题,在陈志文穿越之前的21世纪,全球变暖已经发挥着异常影响的作用。

  只要是80后的内地人其实都能感觉到,比如长江流域附近,小时候的河里很多都是能走人的,冬天也非常冷,而到了21世纪,冬天基本上也就没多少冰了,甚至零下的温度,一个冬天可能也就那几天,且还是凌晨时间段。而夏天么,则是越来越热,特别是2022年。

  想解决环境问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但电池技术绝对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哪怕哪一天核聚变出来了,也不会淘汰电池。

  而从技术难度上来说,电池的技术远比芯片低多了,后世比亚迪创业的时候也才几十人的小厂,都能做到全球前几,宁王就更不要说了。

  当然,现在离锂电池或者电动车时代还很遥远,但下一个即将爆发的市场,就是马上出现的笔记本电脑与手机,乃至非锂电池也有很大市场,如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都需要高续航电池,这也是电池快速发展的市场基础。

  实际上,科技的发展也是依赖市场的,只有靠着手机来将电池市场带动起来,然后迭代升级,后续,才会有出现电动车的可能性,要不然,电池技术就永远发展不起来。

  作为一个大集团,美的必须要做很长久的考虑,重点攻克一个还没有巨头但未来却是千亿美元级别的市场,是一个最佳的发展策略。

  毕竟,在电脑市场还没有大爆发的今天,软件市场也一样发展不起来,美的目前唯一的优势,也就是游戏了,而游戏很赚钱,这么多钱部分会用于一些暴利投资,另外一部分,则必须投入研发,进军高技术领域,这样一来,才能在未来真正的站稳脚跟,如同几乎垄断芯片、液晶的三星一样。

  而电池行业,西方国家,是不太可能进行技术封杀的,因为他们自己也没这个技术,zz因素非常安全。

  “电池行业的话,如果我们要进军的话,可以与内地合作,不过快速发展的话,还是与之前一样,收购一家现成的企业比较好。”雷盛利想了想说道。

  “哦,你有什么好的目标?”陈志文问道,其实,他也知道,收购一家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电池企业,是最佳发展方式,只不过这对于来自21世纪的穿越者来说,没有任何先知优势,因为他也不知道哪一家电池技术比较牛逼。

  准确来说,电池行业在之前上百年发展都是非常缓慢的,只有少数地方需要用电池,最常见的可能就是手电筒或者汽车上的启动电瓶了,本质就是电池,是为需要移动的物体准备的,因为不移动,完全可以找个插座就行了。

  只要到了85年以后,电子产品大爆发,电池的需求也是跟随着科技,进行了指数级发展,从而未来诞生了一堆电池巨头,而陈志文知道的几家都是在中日韩,且与现在年代久远,没有参考意义。

  目前的电池领域研发方面的巨头,可以说都是日本大财团下面的电子巨头,如索尼、东芝、松下、佳能等等,这些企业也将电池技术作为战略发展方向,陈志文有钱也买不到。至于韩国与内地,还早着呢。

  “是有一家。”雷盛利说道:“我们的掌机,每年的销量上千万,而因为内部规定,在出售的时候,包装里都会有4节干电池,所以我们的干电池采购量也非常大,全球不少电池生产厂商都主动找过我们,而我们也自然会对这些电池进行测试。

  美国一家名字叫做德尔福的电池公司,他们的电池质量很好,同样的大小,续航比其他品牌要高平均差不多15%,就是价格方面太贵了,最终还是被淘汰了。

  而我知道,这家公司目前在美国的处境很难,其市场正在被日本同行以价格战抢夺,斗不过日系同行,而且这家公司除了干电池,也是很多全球汽车品牌的蓄电池供应商,如果能够收购的话,对我们集团在汽车领域的发展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也就是说他们有技术,但是成本控制不下来?是因为美国的人工贵?还是纯粹就是技术做不到低成本?”陈志文问道,这一点很重要,实际上低成本,就是一种最难的技术。

  “这我就不太清楚了,如果需要调查的话,我需要一点时间。”雷盛利尬笑说道,他也只是与人家接触过两次,算是点头之交,还不至于知道人家太多的秘密。

  “好,去查看看,顺便也查一下美国或者欧洲的其他电池制造公司,如果有合适的,就收购下来,不过要保证他们的技术,我们能全部拿到亚洲来。”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虽说电池技术,理论上不会有什么限制问题,但如果一家企业给本国的卫星、军方设备、潜艇、坦克等供应电池,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他也不需要这些业务。

  “好的,我立刻派人去查。”雷盛利说道。

  一周后,雷盛利与何国元带着准备好的资料来到了陈志文的办公室。

  “陈生,这是德尔福电池的所有资料,我已经整理好了,您请过目。”雷盛利将一份文件夹交给了陈志文,里面并非繁琐的资料介绍,而是已经经过整理,能够一眼就看到所有重点的数据资料,这也是任何一个老板所需要的,大老板们可没时间看一大堆毫无意义的介绍资料。

  “我看看。”陈志文接了过来,打开看了一下目录,所有内容都是关于德尔福电池的简单介绍,而这个时候,雷盛利也介绍说道:“这德尔福电池.”

  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在雷盛利介绍以及简洁资料的帮助下,陈志文也算大概知道了这家公司的情况。

  德尔福公司,原本是20年代,全球汽车产业刚刚诞生之时,一家汽车公司的一个分业务,那时候的油车公司遍地都是,如同40年后内地新能源汽车刚刚爆发时候一样,而后续多年竞争之下,大量汽车公司倒闭,德尔福的母公司也是如此,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一个为了汽车而存在的造车用电池的子公司,居然混的风生水起,随后重点就发展汽车电池,后续又进入了干电池领域,最终在60年代成为了美国电池产业的一方霸主,排名至少在前五。

  但70年代,日本在各方面开始进军高技术领域,电池行业也是一样,凭借着低人工以及够卷,在成本方面力压美国,而研发领域,也一样更强。

  在如今美国汽车产业、芯片产业这些最高端产业都被日本汽车冲击的时候,德尔福汽车的汽车蓄电池以及干电池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汽车蓄电池领域,不但美国汽车产量被日系车冲击,为了降低成本,美国汽车品牌又选择更便宜的日本汽车,导致双线失败,干电池领域就更不用说了,这玩意体积小,运输成本低,集装箱普及后,美国本土品牌更是一泄如注。

  为了降低成本,德尔福电池与工会大干了一场,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将工厂搬到了墨西哥,当地人工成本的确低,可质量却总出问题,成本还是拼不过日系,整个公司,已经连续5年亏损,颓废之势已经显现。

  “的确适合我们,有不少技术,也有市场,哪怕搬到湾湾来,也能大幅度降低成本,而且我们集团内部也有大量零售渠道,可以帮助这个德尔福获得更大的市场。”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这就是掌握了好市多,以及星河贸易通过极致的廉价性价比策略获得很多大超市订单的好处,一旦自己要做什么,除非是一些工业品或者服务行业,要不然,整个零售渠道都会有很大用处。

  “德尔福公司目前的市值也才5000万美元,公司净资产大概在2亿美元左右,负债一个几亿,我们收购的话,不需要很多成本。”雷盛利又说道:“而他们的技术,或许比不上日本那几家,但也有着大量基础专利、新技术以及很多研发人才及经验,生产方面,也只是选择了墨西哥这个不合适的地方,我们收购后,将工厂搬到湾湾或者内地,再投资让他们研发,将部分技术授权内地方,这样两边就可以一起研发,内地这边的起点就会很高,这可以让我们节省很长时间。”

  “那好,我在美国的收购,与摩根士丹利合作的比较多,你们就去找他们吧,谈一个合适的价格,出手收购这家公司,我们也需要他们的一些资源。”陈志文果断拍板说道。

  只要在电池这个未来大市场领域发展,就肯定不会亏,现在花多少钱都值得,能买到技术节省时间,就有很大的意义。

  而这种涉及到不到一亿美元的收购,交给手下就行了,他不需要特别关注,后续有了进展,他再发话就行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