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096 西套平原

  长安城外,渭水南岸,出征将士们的家属纷纷前来送行。

  桓熙看着谢道韫、李媛二人,无奈道:

  “我都说过了,不需要你们前来相送,怎么又瞒着我来了。”

  谢道韫不以为意道:

  “妾身与阿媛只是有孕在身,又不是害了病,莫非就真的受不得风吹,是夫君关心则乱,太过小心了。”

  李媛没有说话,只是注视着桓熙。

  正妻在场,这样的场合不是她一个妾室应该插话的。

  桓熙不与谢道韫争辩,只是催促道:

  “快些回车厢里坐着吧,莫要真的受了凉。”

  说着,他亲自将二人扶上车厢,隔了一道车帘与她们道起了离情,许久,安慰过二女,眼看着马车返回了长安,桓熙这才与王猛互道珍重。

  以他与王猛之间的关系,已经不需要再废唇舌去彰显自己的信任,桓熙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

  “此去,我将妻妾、基业,尽数托付给先生了。”

  王猛动容道:

  “但凡我有一息尚存,后方必将安然无恙,主公无需挂心。”

  桓熙微微颔首,随着他一声令下,两万步骑辞别家人,随他向西而去。

  河套地区,看似广袤,那么大一个几字形出现在版图上,但真正的富饶之地,仅有三处沿黄河分布的狭长平原。

  即前套平原、后套平原、西套平原。

  前套平原也就是后世的呼和浩特土默川平原,位于河套地区的东北角。

  后套平原位于河套地区的西北角,即巴彦淖尔平原。

  而西套平原,便是后世的宁夏平原。

  至于其余地区,要么是沙地荒漠,要么是高山深谷。

  桓熙救援铁弗匈奴,并不往北走。

  因为长安与前套平原之间,有黄土丘陵、陕北高原作为阻隔,兵马或许能够侥幸通过,但千沟万壑的地貌导致粮食实在难以运输。

  而与后套平原之间,自北向南又隔着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白于山脉,桓熙更不可能走这条路线。

  唯一的一条进军通道,只能绕往安定郡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由高平县北上,进入西套平原,再沿黄河向后套平原、前套平原进发。

  当然,桓熙未尝没有趁机占据西套平原的想法。

  桓熙也有他的理由,我主动出兵救援铁弗匈奴,总得给人三瓜两枣。

  西套平原,也就是宁夏平原,在后世有塞上江南的名声,这里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不仅利于发展畜牧业,同样也适于发展农业。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正月十五日,正值上元佳节,桓熙麾下先锋大将邓遐统领五千骑兵,率先进入了西套平原。

  “晋人杀来了!”

  惊呼声此起彼伏,牧民们四处奔逃,然而这支军队却没有如他们预想的一般展开追杀。

  这奇怪的一幕,也让西套平原上的牧民们放缓了脚步,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这支突然出现的晋军。

  这时,一名骑卒越众而出,看面貌,与这些匈奴牧民的特征颇为相似。

  当初匈奴前赵被羯胡后赵所击败,的确在关西留下了不少的匈奴人,而这名骑卒就是其中之一。

  他用熟练的匈奴语喊话道:

  “我们是大晋征东大将军麾下的将士,氐人入侵河套,我们此来,是为救援铁弗匈奴!”

  牧民们听得这般说辞,也算松了口气。

  氐人入侵早为众人所知晓,刘务桓在后套平原征召部众,西套平原上的部落尽皆响应,大量青壮北上听用,才使得晋军进入西套平原,引起老弱牧民们的恐慌。

  铁弗匈奴,实际上也是由许多个小部落组成,生活在西套平原上的各部头人得知晋军是来帮助他们驱逐氐人,纷纷送来牛羊劳军。

  而桓熙想要控制西套平原,也特意叮嘱邓遐需得注意军纪,否则看着漫山遍野的牛羊,邓遐早就出手抢夺。

  当然,那些各部头人送来的牛羊,自然是却之不恭的收下了。

  西套平原如今还是以游牧为主,此地的农业真正得到发展,还得等到南陈大将吴明彻北伐大败,杨坚将被俘南陈将士迁徙到西套平原,才有了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桓熙比邓遐稍晚了一些时日抵达西套平原,他站在北典农城故址,对由后套平原前来求援的刘阏陋头叹息道:

  “苻氏觊觎河套,野心人所共知,我只担心今日驱逐了苻雄,明日他再率兵进犯,而长安相去甚远,且不提能否及时救援,屡屡劳师远征,耗费钱粮,太后若是问起,我也不知该如何回禀。”

  刘阏陋头是在半道上与桓熙遇见的,对于桓熙能通过苻健的军事调动,猜测对方将要进攻河套,而提前做好军事动员的高瞻远瞩钦佩不已。

  他也知道桓熙说得是实话。

  当初占据并州的后赵,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与东晋争夺襄阳,以及与前凉争夺河西走廊。

  而之后割据并州的张平尚且自顾不暇,更没有余力进攻河套地区。

  但如今是苻氏虎踞河东,正如桓熙所言,他们对于河套地区的野心,甚至不带丝毫的掩饰,哪怕这一次成功击退了苻雄,可苻氏兵强马壮,定会卷土重来。

  再让桓熙多走几趟,从长安远道而来,关陇的财政亦将破产。

  刘阏陋头请教道:

  “依桓公之见,应当如何?”

  桓熙等的就是刘阏陋头这一句话,他指着脚下的北典农城故址,说道:

  “我欲在此新筑一城,驻兵于此,护卫匈奴牧民,若苻氏再敢兴兵进犯,亦可由此出兵救援。

  “如此,援兵既能第一时间赶赴战场,我又能减少长途跋涉的损耗,不必从长安发兵,岂不两全其美。”

  北典农城是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所建,这里水网纵横,土地肥沃,是西套平原的核心地带,只是城池已经破旧不堪。

  尽管桓熙说得委婉,但他的意思已经表述得很明显,就是想要趁机在西套平原驻军,将此地据为己有。

  刘阏陋头不无遗憾道:

  “桓公所言,我亦颇为认同,但此事非同小可,并非我能答应,还请桓公放心,此去,我必会向兄长据理力争,促成此事。”

  桓熙此时早已得到赵俱关于刘阏陋头野心的禀报,他拍着对方的肩膀,意味深长的说道:

  “铁弗匈奴之主,当有德者而为之,真希望看到你能自己拿主意的一天。”

  什么叫有德之人,当然是愿意与他桓熙合作之人,才能称得上有德之人。

  刘阏陋头倍受鼓舞,其实在部族之中,他也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只不过没有外部力量的支持罢了。

  桓熙又与刘阏陋头交谈一番,刘阏陋头先行离开,赶回后套平原报信去了。

  而桓熙也率领着二万步骑徐徐向北而行,虽说救人如救火,但桓熙得知刘务桓退到了后套平原之后,是真的不着急。

  苻雄赶着新年出兵,打了铁弗匈奴一个措手不及,而刘务桓放弃前套平原,退往后套,以空间换时间,终于能够召集部众。

  桓熙又何必不顾将士的疲倦,匆匆赶赴战场,且让他们先相互消耗一阵再说。

  刘阏陋头回到后套平原的时候,刘务桓已经与苻雄战过两场,都以失败告终,如今已经退到了后套平原西侧的狼山脚下。

  当刘阏陋头向刘务桓说起桓熙的条件,刘务桓勃然大怒:

  “这是抢劫!桓熙是在趁人之危!阿弟!你回去告诉他!别以为能够借此要挟我!”

  刘阏陋头顺着刘务桓的话劝慰道:

  “是是是,兄长切莫动怒。”

  说着,他话锋一转:

  “只是我担心,若是拒绝了桓熙,盼望许久的援兵只怕会在顷刻间化为匪盗,与苻氏瓜分河套,前有狼,后有虎,如此,天下虽大,哪还有我们铁弗匈奴的立足之地。”

  刘务桓闻言一惊,他终于冷静下来,可如果答应桓熙的要求,将西套平原交给桓熙驻军控制,也着实让刘务桓咽不下这口气,他道:

  “莫非就没有别的法子了?”

  刘阏陋头摇头道:

  “桓熙心意已决,就算兄长不答应,我想,他也会趁着西套空虚而强占该地。

  “兄长,依我之见,是否应当看得更长远些。

  “过去伱时常朝贡代国,但拓跋什翼犍分明拥众十余万,却不肯施以援手。

  “我们与晋人往来不多,而桓熙却不顾路途遥远,亲率大军来援。

  “于情于礼,兄长都该许以厚利才是。

  “留有前套、后套,足够我们铁弗部繁衍生息,不妨就将西套交给桓熙。

  “正如桓熙所言,苻氏再寇河套,亦可从西套直接发兵救援。

  “如果兄长不愿割舍,桓熙又怎么可能屡屡从长安驰援。

  “舍一西套,而得一强援,还请兄长三思。”

  刘务桓沉吟不语,但实际上,他早已被刘阏陋头说服,他叹息道:

  “罢了,你去聚集各部头人,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

  刘阏陋头一听这话,就知道事情其实已经定了下来,西套平原的头人们大部分还留在部落中,这里基本都是前套、后套的部落头人。

  对于他们来说,舍弃西套,换取桓熙的支持,以驱逐入侵的氐人,这根本就是不需要进行思考,就能做出的选择。

  毕竟西套平原部落的利益,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如今正是母羊产羔的季节,早早赶走苻雄,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刘务桓之所以让召集各部头人,只是不想自己一个人担起放弃西套的责任。

  而事情也正如刘阏陋头所料,前套、后套的头人们尽皆附议,并非小部分西套平原的头人们所能反对。

  刘阏陋头再度主动请缨,前往联系正在缓慢北上的晋军,与此同时,苻雄也得知了桓熙出兵救援铁弗匈奴的消息。

  “他终究是来了。”

  氐军大营,苻雄在帅帐中叹息道。

  其实,桓熙出兵并没有出乎苻雄的意料。

  他虽然不曾与桓熙打过照面,但也听说了对方的不少传闻,又怎敢掉以轻心。

  一旦苻氏夺取河套,便能绕过潼关、蒲坂,沿着黄河溯流而上,直接威胁关中腹地,桓熙又怎么可能坐视他们吞并河套。

  但早有预料的同时,难免也抱有一丝幻想,希望夺取河套的战事能够简单些、顺利些。

  苻苌见叔父对于桓熙出兵一事愁眉不展,他道:

  “桓熙虽有盛名,但与其交手之人,不过是石苞、王擢、杨初、张重华之流,这些人要么是酒囊饭袋,要么年老智昏,或者如张重华,更是初上战场,管不住麾下将士。

  “叔父麾下有三万精兵,如今两胜匈奴,士气正盛,即使桓熙北上,又有何惧!”

  苻苌是苻健的嫡长子。

  苻健派他同行,并非是不放心苻雄,而是苻苌善战,更兼智勇,苻健认为有苻苌随军,能够派上大用,助苻雄一臂之力。

  苻雄闻言,微微颔首,他道:

  “我并非惧怕桓熙,只是不喜欢这突发的变故。

  “不过,苌儿不可轻敌,石苞等人虽然愚昧,但桓熙麾下的脱产战兵并非浪得虚名,此战,必将是一番恶战。”

  说着,他又笑道:

  “当然,若是能在后套平原击溃桓熙的精锐步骑,未尝不能长驱直入,乘胜经由西套入关。”

  挑战与机遇并存,苻雄再度迸发了斗志。

  而桓熙在得到刘阏陋头的报信后,也终于稍稍加快了行军速度。

  途中,刘阏陋头突发奇想,问道:

  “既然桓公将在北典农城故址新筑一城,不知可想好了名称?”

  桓熙稍作寻思,笑道:

  “当地水网密布,犹记阳光之下,波光粼粼,不如称为银川。”

  就在桓熙与苻氏的首战即将打响的时候,以洛阳、许昌等地投降东晋的张遇却心生悔意。

  究其原因在于,东晋不可能许张遇豫州刺史一职。

  毕竟如今的豫州刺史,正是太后的亲娘舅谢尚,也是谢尚代表朝廷与张遇接触,使其纳土来降。

  但问题是,张遇投靠东晋,目的是要以江东朝廷作为靠山,从而割据洛阳、许昌等地,如今谢尚想要接管这些地区,张遇又如何愿意放手。

  第三章带到,两章三千,一章四千,今晚没有了,明天依旧是一万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