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436 虞国之亡(四)

  桓熙在确认燕军撤离河东以后,留下谢艾领兵四万回驻解县,沈劲、杨安等人各率部众,各安其职,自己则在主力骑兵之外,有多带了两万步卒北上。

  攻城略地,需得用步卒打头阵。

  桓熙回到闻喜县的时候,王渊也寻了过来。

  “恭喜梁公,贺喜梁公,李威已有投诚之意,故而让我南下与梁公商议具体事宜。”

  王渊一入营,在行礼后,便迫不及待的道出来意。

  桓熙当然知道李威对苟太后的影响力,这对狗男女。

  “他想要什么?”

  桓熙沉声问道。

  王渊拱手道:

  “回禀梁公,李威希望能够保留其爵位,并请梁公网开一面,留下苻健、苻雄的后嗣,其余,再无所求。”

  桓熙忍不住笑道:

  “我还以为他只顾了自己,回去告诉李威,晋乃上邦,郡公之位,我麾下多少战将尚不可及,岂能许他,我愿上奏天子,表其为县公,将来纵使风云变幻,也不失封侯。

  “至于苻家之人,桓某有容人的雅量,只要他们不想着复国来给我添麻烦,我保他们平安。

  “另外,替我转告苟太后,天王之位,交由苻坚嫡长子苻宏继承,待苻氏举国来降,我表他一个归义王!”

  苻宏如今还在蹒跚学步,桓熙让苟太后推举苻宏为天王,不过是看在苻坚的情面上。

  如果苻氏举国来降,按照规矩,是要封个归义王,与其给苻坚之弟苻融,倒不如给苻坚之子苻宏。

  当然,苻融年长,且有才干,由他来当这个归义王,自然不是桓熙愿意看到的。

  距离桓坚的尸首北归,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王渊得了桓熙的吩咐,快马加鞭,重返晋阳,已经是升平元年(公元357年),七月初三。

  桓熙留给苻氏考虑的时间,已经只剩下了五天。

  晋阳,建宁公府。

  “桓熙当真不肯许我郡公之位?”

  李威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待遇问题。

  桓熙只给他一个县公之位,等晋室禅让,桓氏建国,按照惯例,前朝的爵位都要降一等,也就如桓熙所言,风云变幻之后,不失封侯。

  王渊点头道:

  “千真万确,下官不敢蒙蔽建宁公。”

  李威沉吟许久,问道:

  “你认为我是否应该接受?”

  王渊苦笑道:

  “建宁公知道下官的立场,又何必多此一问。”

  李威却坚持道:

  “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王渊闻言,也不再推辞,他正色道:

  “倘若建宁公坚持索要郡公,待桓氏建国,想必许多开国功臣的爵位会在建宁公之下。

  “建宁公身为降臣,又何必遭人嫉恨。

  “王某窃以为,就算梁公今日许了郡公之位,将来也会因为众人的嫉恨,找个理由将建宁公的爵位削去。

  “如今梁公金口玉言,许诺即使改朝换代,建宁公也能有个侯爵留给子孙,何乐而不为。

  “还请建宁公三思。”

  李威无法辩驳,他长叹一声,说道: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古人诚不欺我。”

  说罢,李威便命人准备马车,他要入宫面见太后。

  此时,苻坚的丧事已经办完了,没有走完帝王之礼的全部流程,特殊时期,特事特办。

  虞国内部此时也已经统一了意见,不过是投降,还是负隅顽抗,总归要先选出一位继任者。

  而呼声最大的当属苻融。

  危亡之秋,国赖长君,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把虞国的担子交到年幼的太子苻宏身上。

  李威离开前,让王渊放出风声,自然是说桓熙更希望看到苻宏坐上天王之位,一旦苻氏举国而降,归义王的名头就能落在苻坚后嗣的身上。

  此举,既是告诉晋阳之人,桓熙在苻宏与苻融之间的态度,其次也是暗示桓熙没有对苻氏赶尽杀绝的意思。

  李威来到后宫时,苟太后已经焦头烂额,新君悬而未决,所有的事情都得她来处置,偏偏又遇上了这么一个烂摊子,让她一个妇人如何能够招架得住。

  “建宁公,你可算是来了。”

  苟太后感慨着说道:

  “不当家,不知道公务繁重,如今群臣请立平阳公为天王,这件事情总该定下来了,不能再拖下去。”

  李威却摇头道:

  “还请太后再等一日,明日在召集群臣商议新君人选。”

  苟太后不知他在作何打算,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翌日,晋阳宫,正殿。

  百官立于殿内,人人面带凝重之色。

  苟太后临朝称制,坐于御座,她开口道:

  “先帝崩殂,太子年幼,如今社稷有倾颓之危,朕今日召集诸卿,就是想听一听你们的看法,国不可一日无主,还需诸卿推选新君。”

  话音一落,群臣积极进言。

  只是苟太后惊讶的发现,此前有许多支持苻融即位的大臣,如今已经改了口风。

  他们转而认为国家既然已经立了储君,就该由太子苻宏接掌天王之位,丝毫不顾及正在蹒跚学步的苻宏能否挑起这幅重担。

  苟太后知道,其中蹊跷,必定与李威有关,于是借口身体不适,中途离场休息,她在偏殿将李威唤来,皱着眉头问道:

  “建宁公,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李威如实答道:

  “臣昨日放出消息,桓熙属意由太子即位,愿意册封其为归义王,想必,这就是今日大臣在朝堂上推举太子的原因。”

  苟太后就算再蠢,此时也知道了李威肯定在暗中与桓熙有联系:

  “我们同床共枕,虽无夫妻之名,也有夫妻之实,难道就连建宁公也背弃朕?”

  李威解释道:

  “微臣此举,是为了让太后认清楚,有些大臣,道貌岸然,嘴上忠于苻氏,实则根本就不敢与桓熙作对,只需梁军北上,他们必会箪食壶浆以相迎。

  “太后,事已至此,回天乏术,不如顺了桓熙的心意,苻氏一门,也不失荣华富贵。”

  李威的一番话,彻底击碎了苟太后的幻想,让她不得不接受亡国的现实,毕竟就连李威都在找后路了,又何况是其他人。

  “朕知道了。”

  当苟太后回到正殿,已经有了决定的她也不再拖延,当即道:

  “既然百官大多拥护太子即位,就由苻宏接任天王之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