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040 关中生变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前燕的威胁尚且难以解除,关中的乐平王石苞亦有不臣之心。

  长安,乐平王府,石苞召集将佐,愤慨道:

  “石遵废杀天子,妄自称帝,如今又将沛王赐死,罪恶滔天!

  “我若不为兄弟报仇,与禽兽何异!”

  然而,麾下将佐的反应却出乎石苞的预料。

  也许是石遵坑杀降卒的残酷手段,真的使人心生畏惧,左长史石光、司马曹曜等人竭力劝谏,石光苦谏道:

  “当今天下已定,大王不宜起兵,况且石遵有石闵、姚弋仲等猛将辅佐,沛王十余万大军,一战击溃,此诚不可与争锋,还请大王三思。”

  众人纷纷附议,石苞勃然大怒,他大喝道:

  “纵使邺城有精兵强将,莫非我关中将士便是乌合之众,我意已决,休得再谏!”

  石苞没有自知之明,但这些将佐却清楚他的能耐,若真起兵东出,争夺天下,必然会步石冲的后尘。

  因而,哪怕石苞已经铁了心想要出兵关东,可一想到事败之后,众人的凄惨下场,将佐们依然在苦苦哀求。

  石苞见状,认为麾下将佐不能与自己同心,被怒火冲昏头脑的他愤而离席。

  石光与曹曜等人还在商量应该想个什么办法,好使石苞回心转意。

  不曾想,王府卫队披甲执锐闯了进来,这些卫士不由分说,将此前反对石苞出兵的众人拿下。

  石光惊呼道:

  “大王!我等忠心辅佐大王!何至于此!”

  众人也纷纷呼喊:

  “大王!臣等无罪!我要面见大王!”

  “放开我!让我去见大王!”

  然而,他们声嘶力竭的呼喊,却并未唤回石苞的心意。

  一众将佐,及其子嗣百余人,尽遭石苞下令杀害。

  哪有当主公的,只因僚佐劝谏,便将他们尽数诛杀,雍州之人,无不为此胆寒。

  深夜,长安城外,众多雍州豪强秘密聚集在京兆杜氏的庄园之中。

  京兆杜氏为关中望族,今日召集豪杰之人,正是西晋名将杜预之孙杜郁。

  杜郁环视众人,沉声道:

  “乐平王执意统率关中将士东出,争夺中原,此人志大才疏,必为石遵所败,我等只恐受其牵连,今日杜某将诸位请来,就是要问计于诸君。”

  仅仅是僚佐们劝止,就遭到杀害,一旦石苞号召雍州豪族一同东出,谁又敢不从。

  可偏偏石苞并非成事之人,而朝廷对待叛乱又秉持残酷的镇压手段,幽州三万冤魂,至今在邺城飘荡,又如何不让众人恐惧。

  众人对此心知肚明,许久,只见一人起身道:

  “我有一计,或可使石苞罢兵。”

  在场之人循声望去,却觉得此人很是面生,正欲询问此人身份,杜郁之弟杜胄起身介绍道:

  “这位是秦州略阳人权翼,故汉左辅都尉权忠之后,与胄友善,今日听闻群贤毕至,胄特邀权兄出席,权兄有急智,诸君或可听其一言。”

  众人见有杜胄作保,尽皆洗耳恭听。

  权翼笑谈道:

  “欲使石苞罢兵,此事易耳,不如遣使往汉中通报消息,告知桓熙,石苞即将东行,以关中空虚为由,邀他出兵。”

  有士人冷笑道:

  “桓熙兵微将寡,此前高力之乱,尚且不见此人有所动作,如今又怎会进军关中。”

  权翼摇头道:

  “桓熙有北伐之志,否则又何必与梁州士族交恶,只为足兵足食。

  “此前高力之乱,虽然声势浩大,但也不过是流寇罢了,难成气候。

  “如今却形势不同,北境纷乱,各路藩王觊觎神器,又有燕人逼近冀州,为心腹大患。

  “桓熙若能占得关中,石遵又怎敢置咫尺之遥的燕人于不顾,而劳师远征,攻打关西。

  “况且,诸君诚心相请,桓熙若是置之不理,有失关中父老之望,天下人也将质疑其是否真的有心光复神州。

  “我料定,桓熙必然会厉兵秣马,只待石苞东出,即可挥师北上。

  “而诸君又可将桓熙有意北伐关中之事告于石苞,石苞见桓熙意图袭其后方,又怎会置关中安危于不顾,冒然出兵争夺中原。

  “如此,东出之议,自当罢弃。”

  众人闻言,豁然开朗,纷纷称善,对于权翼,也不由高看一等。

  杜郁望向众人,问道:

  “诸君,不知哪位愿意往汉中报讯?”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愿意出面揽过这事,权翼见状,起身道:

  “若是诸君信任,权某愿意前往汉中,拜谒桓熙。”

  他此番离家,本就是为了寻访明主。

  秦州与梁州毗邻,权翼对桓熙之名也多有耳闻。

  虽然桓熙在梁州推行的政令,对士族不太友好,但观其所作所为,必然心怀远志,权翼决定往汉中走一趟,亲眼瞧瞧这个被时人誉为雏凤的一方诸侯。

  见权翼主动请缨,众人无不欣喜,杜郁立即赠予他盘缠,但未付书信。

  如果权翼在半道被捕捉,他是秦州人,也牵连不到雍州士族。

  翌日,权翼与杜氏兄弟辞行,只身前往梁州。

  其实,桓熙并非是权翼的第一目标,他本是要前往关东,投靠姚弋仲。

  姚弋仲在陇右威望之高,就连苻洪也要逊色三分,只是关东兵荒马乱,权翼故而滞留于长安。

  如今,恰逢有此机会,权翼决定先往汉中走一趟,若桓熙并非明主,再去投奔姚弋仲也不迟。

  而此时的汉中,桓熙正在整军备战,他等候已久的时机即将出现,又怎会心生懈怠。

  赵歙在为桓熙请来王猛之后,又曾数次前往关中,为桓熙收买边关守将,绘制沿途山川地貌。

  桓熙也没有食言,他暗中征辟赵歙为征虏将军府从事中郎,作为自己的近侍官。

  之所以是暗中征辟,不愿公诸于众,也是为了掩护赵歙的间谍活动。

  王猛已经卸去了南郑县令一职,桓熙之所以让他主政南郑县,不过是为了让他尽快展现才能,以使幕府将佐心服罢了。

  如今北方大乱将至,一切以军事为先。

  纵使王猛身兼军、政、谋三方面的才能,但也难以一心三用,在兼顾南郑县政务的同时,为桓熙运筹帷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