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344 母子对话

  阿满作为梁国的世子,对于他的教育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

  可在桓熙离开关中以后,梁国的军政大事都压在了王猛一人的肩膀上,他其实根本就无暇分身去教导阿满。

  好在阿满的先生足够多,虽说王猛抽不出时间,而权翼如今又在河东,但是还有谢安能够言传身教。

  谢道韫自然是放心的,她们谢家的小辈们都是三叔一手调教出来的,包括谢道韫自己。

  当阿满黄昏时,回到椒房殿向母亲请安,谢道韫根本就不问他的学习情况,只是提了一句:

  “离开尚书台的时候,可曾去向王先生道别?”

  王先生便是王猛,谢道韫作为桓熙的枕边人,当然清楚王猛在桓熙心中的重量。

  梁国能有今日的强盛,离不开王猛的励精图治。

  作为阿满的母亲,谢道韫实则希望阿满能够更多的出现在王猛的身边,听从教导。

  因为谢安本就是阿满的叔公,哪怕没有老师的这层身份,谢安也会毫无保留的支持阿满。

  阿满与王猛增进关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毕竟这也是桓熙所希望看到的。

  “回禀母亲,王先生虽然公务繁忙,但总会抽出时间与孩儿说会儿话,孩儿每天前往尚书台,先会向王先生问安,离开之时,也会同他道别。”

  阿满乖巧的答道。

  谢道韫满意的点点头,不愧是自己与桓郎的嫡长子,虽然年纪还小,但是待人接物,实在挑不出毛病。

  这般想着,谢道韫看向香孩儿,如今桓熙的嫡次子香孩儿也来到了椒房殿读书识字,相比较兄长的聪慧,香孩儿其实也不蠢,就是比较懒散。

  如今趁着母亲与大哥说话的空隙,又分了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谢道韫轻轻拍了一下香孩儿的脑袋。

  “哎哟!”

  香孩儿摸着小脑袋,轻轻叫了一声,见母亲看着自己,只得吐了吐舌头,又握住了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谢道韫无奈道: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阿满闻言,嘴角不由扯了一下,结果却被谢道韫瞧了个正着:

  “你在笑什么?”

  谢道韫沉声问道。

  阿满不敢在母亲面前撒谎,只得如实道:

  “孩儿只是记起了父亲曾说的一句话。”

  谢道韫大感好奇:

  “说来听听。”

  阿满瞥了一眼香孩儿,这才轻声道:

  “阿爷说,能投胎在母亲的肚子里,便是我们兄弟在出生前努力过的结果。”

  谢道韫听了这话,恼道:

  “为父不严,怎能与你说些这种歪理。”

  阿满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反而认为父亲说的很有道理,香孩儿能够生在桓家,哪还需要再去努力。

  当然,阿满也有私心,他不希望香孩儿太过出色。

  虽说桓熙与桓济已经和解,在阿满出生后,也开始让桓济参与朝政,可是总会有些风言风语传进阿满的耳朵里。

  有桓熙这位父亲做榜样,也别指望阿满能够发自内心的喜爱香孩儿这个同母弟,实际上,反倒是韩嫣生的庶弟,更讨阿满的喜欢。

  因为这个庶弟实在威胁不到阿满的地位,毕竟父母之间的感情,有目共睹,谢道韫的正妻之位无可动摇。

  也正因如此,谢道韫才会真正意义上的疼惜那些庶出的儿女。

  只有在自己与儿女的地位不会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正妻才可能向庶出的儿女们展现慈母的一面。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自从阿满进门,幼娘就已经心不在焉,时不时地瞟向阿满。

  至于洛娘,她完全就是在椒房殿里混日子。

  反正除了椒房殿与母亲李媛的寝殿,洛娘也没有别的地方去,倒不如留在椒房殿与周幼娘做个伴。

  眼见时候不早,谢道韫放了课,在孩子们欢呼雀跃着离开时,又将阿满留了下来,谢道韫问道:

  “尚书台即今日可有大事发生?”

  实际上,桓熙不仅是将谢道韫视为贤内助,还会将一些军国大事说给妻子,听取她的意见。

  就如同慕容英之于拓跋什翼犍。

  其实桓熙不是不知道后宫干政的危害,可如今是乱世,一旦自己征战在外,有什么意外发生,而阿满又还年幼,且桓温早逝的情况下,还是需要谢道韫来主持大局。

  桓熙所为,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锻炼谢道韫的政治能力,将来可以不用,但谢道韫不能没有。

  如今桓熙不在关西,谢道韫之所以不在明面上过问政事,那是出于对王猛的尊重,可她也会难忍好奇心,通过阿满了解国事。

  谢道韫从来不是一个只会在深闺里吟诗绣花的妇人。

  原时空中,她甚至在丈夫摆烂,寄希望于神明的情况下,自己亲自出面,招募数百家丁,加以训练,以抵御孙恩的乱军。

  阿满也习惯了每天回到椒房殿,与母亲说一说自己在尚书台的见闻。

  “母亲,再过几日,河套地区的五万胡人即将抵达长安,今天尚书台的大臣们就在争论,是否要让这些胡人在长安歇脚。”

  谢道韫点点头,她知道这件事情为何会引起争论,五万河套胡人南下,而今长安周边并没有多少军事力量,一旦这些胡人闹出乱子来,只怕难以收场。

  可如果不让他们在长安休整,又担心这些胡人觉得自己被视作外人,从而生出怨恨。

  “王先生是什么看法?”

  谢道韫直接问道。

  阿满回答道:

  “先生说了,长安不能乱,故而,必须让胡人立即东出,不得在长安停留。

  “至于他们因此生怨,自有父亲出面安抚,大不了王先生等人事后遭受父亲训斥,罚些俸禄为胡人出气。”

  谢道韫不禁感叹道:

  “王景略,真良相也,阿满,能得到他的辅佐,这是你们父子的幸事,也是苻坚、慕容儁等人的不幸。”

  阿满对此深有同感,但他还是戏谑道:

  “母亲,这种话你可不能与外人说,免得父亲不喜。”

  阿满要得到王猛的辅佐,可不得等桓熙死后。

  谢道韫自知失言,反倒瞪了阿满一眼:

  “你明明知道为娘不是这个意思,却还要拿这话来挤兑我。”

  说着,勒起衣袖,便要好好教训这个越发有主见的长子。

  阿满见状,连忙逃之夭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