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176 矢志北伐

  第179章 矢志北伐

  宋澄正在府中会客,来人是宋家故交,但是宋澄的兄长,前凉辅国将军宋混却并未露面,仅有其子宋林宗陪同叔父一起接待客人。

  不过,来客对宋家的事情倒也有所耳闻,知道宋混不满宋澄自作主张,引乞伏鲜卑入城,因此深居简出,不再见客。

  因此,客人倒也没往心里去,毕竟宋混并非傲慢无礼,轻视自己。

  宋混之子宋林宗是晚辈,叔父宋澄与来客交谈,他当然是插不上话的,只得陪坐在一旁,听着他们谈论时局,时不时点头微笑,以示自己对他们的看法颇为认同。

  这样的场面,对于宋林宗来说,自然是无趣的,就在他盼望着早些送客的时候,前院突然喧闹之声大作。

  宋澄皱紧了眉头,自己在正厅会客,前院却在吵闹,这成何体统。

  不知情的,还以为他们宋家连奴仆都管教不好。

  “林宗,你往前院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宋澄沉声道。

  宋林宗闻言,赶忙起身告退。

  然而当他走出厅门,就见奴仆们连滚带爬的惊叫着逃了过来,身后还有一群手持钢刀的鲜卑人在追赶。

  宋林宗见状不妙,赶忙回身喊道:

  “叔父!不好了!鲜卑人杀进府里来了!”

  话音刚落,宋林宗就被人冲上来一脚踹翻,顷刻间,就有一把钢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在宋澄与客人震惊的目光中,乞伏吐雷越众而出,沉声喝道:

  “宋澄!我奉梁公之命,前来捉拿叛逆,还不束手就擒!”

  宋澄目瞪口呆,显然,他一时半会还没有理清其中的关系。

  有道是,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姑臧城内的叛党并不知道桓熙已经掳走了乞伏鲜卑的妇孺、牲畜,当然不可能预料到,在桓熙并没有长驱直入的情况下,作为祸首的乞伏鲜卑居然会率先反水。

  不仅是宋澄,城中叛党悉数被擒,无一漏网之鱼。

  宋府,妇孺们被驱赶着来到正厅,她们惶恐不安,不知道迎接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凄惨景象。

  尽管宋混未曾参与叛乱,终日闭门不出,但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他也一并被押了过来。

  毕竟乞伏吐雷并不知道,桓熙是否非要灭了宋氏满门,才能平息怒火。

  当然,他也不在意这些人的生死,只要能够保全乞伏氏即可。

  宋混被人粗暴的推攘着来到正厅,一双眼睛死死盯着被绑缚住的宋澄,带着难以言喻的愤恨。

  宋澄羞愧的低下头,不敢直面兄长的视线。

  宋混怒道:

  “当日我是如何与你说的!自作聪明!居然惹来灭门的祸事!”

  说着,宋混抬脚便要去踹宋澄,若非身旁的鲜卑兵眼疾手快将他制住,宋澄少不得要挨上几脚。

  宋澄再也没有了此前想要利用乞伏鲜卑摆脱桓熙控制,继而团结凉州士族,一同驱逐乞伏鲜卑的雄心壮志。

  本就懊悔,如今又被兄长斥责,一想到自己祸及家人,宋澄泪如泉涌,他看向乞伏吐雷,乞求道:

  “此事与我的家人无关,他们都被蒙在鼓里,刑罚止于宋某一人,还请莫要伤及无辜。”

  乞伏吐雷摇头道:

  “如何处置你们,要看梁公的心意,无需与我浪费唇舌。”

  曾经关押赵俱的监狱,如今挤满了人,囚禁的都是叛党以及他们的家人。

  而乞伏司繁则分派亲信,统率各军,打着协防的名义,袭占武威郡的各座城池。

  姑臧城内的叛党尚且没有防备,又何况是各城的守将,他们尽数沦为了阶下囚。

  赵俱重新出面,安抚姑臧城内的四千凉州骑兵。

  他们并未参与叛乱,当初宋澄、刘肃、易揣、张玲等人带着家丁部曲劫持赵俱,假传命令,这才放了乞伏鲜卑入城。

  不过,他们也并没有奋起反抗。

  桓熙占据凉州不久,这些凉州骑兵虽然被他编为战兵,但还不曾领到军饷,没有看到作为战兵的好处,桓熙恩信未立,自然也不会有人为他拼命。

  毕竟相较于宋、刘、易等凉州本土士族来说,无论桓熙,还是赵俱,暂时来说,都只能算是外人。

  当然,现在情况又有了变化,虽然不知道乞伏鲜卑为何投降,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场叛乱即将被平定,再也没有人会去议论那场五月的大霜。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六月二十九日,乞伏司繁领着三万骑兵以及被抓捕的叛党南下,前往金城郡,等待桓熙前来纳降。

  乞伏鲜卑之乱,在历时一个多月之后,即将宣告终结。

  而响应乞伏鲜卑,占据西郡叛乱的西郡太守司马纂,则陷入了惶恐之中。

  司马纂为晋朝宗室,是司马懿七弟司马顺的后裔。

  晋武帝司马炎建国后,自诩魏臣的司马孚获封安平王,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

  而司马懿另一个弟弟司马顺,虽然不曾效仿兄长司马孚,抱着曹髦尸体当街痛哭。

  却是司马氏中唯一反对司马炎篡位之人,被司马炎流放武威,后裔从此定居在凉州。

  所以说,桓熙并不担心家族中有人要效仿司马孚。

  不过是求名罢了,小桓公自己也很好名,这不是坏事。

  就怕有人像司马顺一般,真的心怀旧主,宁肯舍弃高官厚禄,乃至王位,也不改其节。

  且不说司马纂会何去何从,此时,桓温在调集粮草之后,亲率五万步骑,渡过汉水,开始了他的第一场北伐。

  而此前占据野王,向前燕称臣的吕护也已经率部进驻了洛阳。

  吕护当然不想离开,可是慕容恪统率十万步骑南下,号称二十万,就在邺城虎视眈眈。

  纵使心不甘,情不愿,吕护也不敢违抗命令,只得依从。

  吕护前脚刚走,慕容恪后脚就派老将贾坚领军进驻野王城。

  不久,慕容恪亲领主力西进,屯于野王,与他一同领军的还有南冀州刺史慕容垂。

  此战关系重大,以慕容恪对慕容垂的欣赏,怎么会任由他闲置在后方。

  慕容垂参战,也是慕容恪一早就向慕容儁请示过的事情,慕容儁特意派遣太尉、中书监封奕前往邺城,代替慕容垂,暂时主持南冀州的军政。

  当桓温的北伐大军来到南阳郡北部的鲁阳县(今河南鲁山县)时,也终于得知了前燕出兵的消息。

  鲁阳县北距洛阳三百里,东距许昌二百三十里,可谓咫尺之遥。

  然而,桓温却在鲁阳城停住了脚步,内心犹豫起来。

  前燕号称二十万大军,这当然是唬人的,就像桓温自己分明只带了五万步骑,不也是号称十万大军么。

  但慕容儁能够喊出这么大的数字,出动的兵力就绝对不会少,至少是在桓温之上。

  而周成显然不会有那么大的价值,让燕国为他不惜血本。

  同时,以目前的情况来说,洛阳对于慕容儁也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洛阳被桓温、桓熙、苻健三方势力环绕,燕国真要占据洛阳,哪怕苻健顾全大局,不会南下。

  可面对桓温、桓熙父子的夹击,还不知道需要花费多少精力去经营防线。

  况且,燕国的基本盘在河北,而非河南,洛阳对于慕容儁来说,同样属于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因此,燕国出动这么多的兵力,只可能是冲着桓温来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桓温的犹豫便也能够理解了。

  就在桓温迟疑是否要继续北伐的时候,关中有六百里急报传来。

  桓温看着关中送来的急件,沉默不语。

  帅帐中的将佐们无不紧张地注视着桓温的神情。

  此时,凉州发生叛乱的消息已经传扬开来,都知道桓熙已经领军出征,这封六百里加急的信件,必然是与凉州战局有关。

  而桓温面容平静,不喜不怒,众人根本无法从他的脸色上判断,这封急件,究竟是捷报,还是噩耗。

  片刻后,桓温将急件交给亲随,让他递给将佐们传阅,云淡风轻地说道:

  “没什么大事,不过是小儿辈在凉州破敌,俘虏乞伏鲜卑四万帐,牲畜五十万头罢了。

  “看来,凉州叛乱应该是要平定了。”

  将佐们闻言,纷纷倒吸一口凉气,无不为桓熙取得的战果而惊讶。

  桓熙已经在战报上说明了此战的经过,众人都为他的大胆而折服。

  毕竟乞伏部周边还有其余三部拱卫,一旦桓熙进攻麦田无孤山的消息泄露,让乞伏鲜卑从容调集人马,别说掳掠人畜,能否全身而退还是两说。

  正如桓温所言,在祸首乞伏鲜卑被打残的情况下,凉州的这场叛乱被平定也是迟早的事情。

  就在众人议论着桓熙的这场大胜的时候,桓温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站起身来,帅帐中的喧哗声戛然而止,众人屏息以待。

  桓温沉声道:

  “老夫曾经多次上表,请求收复中原,却因为殷浩从中作梗,不被朝廷允许,为此苦等数年。

  “如今殷浩被贬为庶人,老夫再也没有了羁绊,今日出兵五万,征讨周成,可谓朝野瞩目。

  “若是半途而废,必为世人耻笑!”

  “我意已决!”

  说着,桓温拔出配剑,举过头顶,语气激昂道:

  “北伐!北伐!北伐!”

  Q群号:785817300,下午六点给大家发红包。

  今天更新晚了殿,下一章在晚上十点,写到凌晨也会把一万字写完再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