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160 设置百官

  第163章 设置百官

  南康大长公主府。

  司马兴男在建康逗留也有一段日子了,宗女贵妇们的吹捧让她乐不思归。

  直到听说了桓温在江陵道观里寻欢作乐,她才让人收拾起了行囊。

  司马兴男在江陵自然是有耳目的,否则当年桓温在尼姑庵里鬼混,司马兴男又怎会知道。

  她才不管桓温如今贵为楚公,进位大司马的威风,说到底,不还是沾了自己儿子的光,否则老奴有何功劳能够加官进爵。

  桓温得知司马兴男即将返回江陵,刚刚得到封赏的喜悦也被冲淡了许多,甚至将佐们提议往道观庆祝,也被桓温拒绝。

  公主马上就要回来了,老奴可得养足精神侍奉公主。

  最终,在桓温的尽心侍奉下,司马兴男也没有问罪于他。

  与此同时,桓熙再得一子的消息也为桓温、司马兴男夫妇所知。

  桓温固然也思念阿满、洛娘,以及新出生的小孙儿,毕竟阿满、洛娘如今四岁了,而桓温还是在他们襁褓时见过,而香孩儿甚至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

  但他并没有遣使北上,让桓熙将儿女送来住上一段时间。

  因为桓温也正在准备北伐。

  如今占据了江州,荆州不再受到朝廷的军事威胁,桓温可以随意调动军队,再也无人可以羁绊他。

  筹划数年的北伐,也该付诸实践。

  桓温发誓要让世人好好瞧瞧,自己当初被庾翼称赞为当世英雄,可不是浪得虚名。

  而桓温的目标,正是周成所占据的许、洛之地。

  过去,桓温、桓熙对洛阳嗤之以鼻,是因为占了也守不住。

  桓熙需要进攻前凉,而桓温则需要防备江州。

  洛阳面对河东之敌,基本不设防,二人又分不出重兵把守,只得放任周成占据颍川、河南二郡。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曾经被视为鸡肋的洛阳,如今却成了香饽饽。

  有桓冲镇守江州,桓温能够放心的在洛阳地区集结重兵,不必担心朝廷会趁机袭取荆州。

  光复旧都,捞取政治资本,倒还是其次。

  能够经营洛阳,等人口兴旺了,桓温大可逼迫朝廷,还于旧都。

  一旦朝廷被迫离开了江东,便等同于砧板上的肉,可以任意拿捏。

  将来即使想要谋朝篡位,也会方便许多。

  况且,以周成的实力,桓温想要攻取洛阳并不困难。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桓温隐忍多年,再次亮剑,还是挥向弱者更为稳妥。

  桓温已经派人北上送信,告知桓熙,自己将在今年内举兵北伐。

  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三月初五。

  朝臣车灌奉太后之命,出使江陵、长安,先在江陵宣读诏书,持节策命桓温为楚公,封国建号为楚,以荆、江二州三十二郡为其封国疆土。

  桓温拜受诏书,与将佐同庆。

  不久,桓温效仿曹操受封魏公,建都于邺,以荆州江陵为楚国都城。

  又立宗庙,祭祀桓氏先祖及社稷之正神。

  建国之后,桓温有了设置百官的权力,其中,以郗超为楚国尚书令,其余将佐,皆有被授予楚国官职。

  只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楚国世子,却是梁国国公。

  一如征服者威廉一世,既是英格兰国王,又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

  与此同时,虽然朝廷册封的使者还在赶来长安的途中,但桓温已经派人快马提前从江陵送来了消息。

  长安军府的众人为此欢欣鼓舞,都在想着自己能在梁国获得什么样的职位。

  这也是桓熙麾下将佐为何这么热衷于让他建立封国的原因,只有他进步了,大家才能一起跟着进步。

  好消息接踵而至,谢艾派人快马回报,敦煌郡、西海郡已经相继归附,西域长史李柏等人也上表臣服。

  杜胄已经带着四千步兵以及他们的家眷,上任敦煌太守。

  同时也把桓熙对前任敦煌太守的委任一并带了过去,前任敦煌太守将会被调往秦州,担任武都郡太守。

  谢艾如今正在回师的途中,三千将士中的一千步卒已经被留在了敦煌,他们的家眷也将被迁往敦煌郡。

  剩余两千骑兵,将会被安置在武威、西平、金城三郡。

  至于谢艾,则会东出,来到长安,担任大将军府的幕僚,同时也兼任楚国官职。

  三月二十日,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车灌终于是抵达了长安。

  “.今以雍州之京兆、冯翊、扶风、安定、北地、始平、新平,梁州之汉中、梓潼、巴西、涪陵、广汉、魏兴、上庸、新城,秦州之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阴平、狄道,并州之河东郡,凡二十二郡,封君为梁公。

  “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尔龟,用建冢社。

  “卿以大将军领雍、梁、秦三州刺史如故,又加督凉州八郡诸军事。

  “梁国置丞相以下,群卿百寮,皆如诸侯王之制。”

  众人耐心听车灌念罢诏书,都在期盼着桓熙受诏。

  桓熙见状,也没有假意推辞,当场谢恩受诏。

  将佐们无不称贺。

  梁国建都于长安,桓熙以三省六部制为梁国官制。

  以王猛为梁国尚书令,领尚书省六部,兼吏部、户部二部尚书,总揽庶政,兼领东晋大将军府长史。

  又以权翼为梁国中书令,领中书省,秉承梁公意旨,掌管机要,负责制令决策,兼领东晋大将军府主薄。

  唯有负责审核决策的门下省暂时形同虚设,桓熙以赵俱、朱序、桓伊为梁国侍中。

  三人都不在长安,自然不能履行职权。

  赵俱兼领东晋凉州长史、武威、金城二郡太守。

  朱序兼领梁国秦州长史,天水太守。

  桓伊兼领梁国梁州长史,汉中太守。

  谢艾被任为梁国兵部尚书,兼领东晋大将军府司马。

  邓遐为梁国领军将军,统率禁军,执掌宿卫。

  基本上,但凡是桓熙的亲信将佐,尽数获得了梁国的官职册封,与桓熙真正意义上确立了君臣名分。

  过去,他们之间其实只是府主与幕僚,以及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而已。

  今晚食言了,只码出来了7000字,与1W2的目标还差了5000。

  我今晚请假整理一下思路,欠的字数一定会给大家补上来。

  明天第一章在下午两点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