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都皇帝了,还让朕考试? 第65章、众皇帝:什么叫凝聚共识?

《我都皇帝了,还让朕考试?》第65章、众皇帝:什么叫凝聚共识?

作者:古拉格手艺人 字数:2008 书籍:我都皇帝了,还让朕考试?

  “我们的帝国行政制度……是现成的!”

  “甚至……不用是我们,可以说是,从始皇开始,郡县制下的帝国行政制度,都是现成的。”

  此时,考场,赵构在说出他的观点看法后,也在自己答题。

  对这个题目,他可是太有感触了。

  尤其是第二项,确定一套趋近平衡的权力制衡官制,这可算是他们赵家开国以来的皇帝必修课。

  从赵匡胤开始,他们赵家都在搞这一套平衡。

  时而打压主战派,时而扶持求和派,时而又主战,时而又主和……

  如此灵活的执政思路,只取决于,他们是否感受到了权力受到威胁、裹夹,他们不能接受某一方独大。

  至于……凝聚共识统一思想?

  需要吗?

  抗金呼声那么高,迎回二帝的呼声那么高,他不需要这种共识。

  还有下面,确定一套成熟治国御民方针……还不够成熟吗,他们大宋在这一套,可太成熟了!

  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多士大夫感觉靖康之耻,是天下之耻,其实也只是他们赵家之耻罢了。

  他赵构都对赵家之耻从恐惧到麻木到无动于衷了,下面的人却还不忘打回去。

  打得过吗,能打吗?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万一完颜爹再来一遍绍兴之耻,他又该逃跑到哪儿呢?

  跑了那么多路,他已经不想再跑路了,他不想追随苏东坡的足迹,到什么天涯海角去看看,那些年的经历,已经成为了他的心理阴影。

  随着年纪增大,他只想安稳。

  还有……危机应对方案,当前的大宋,求和才是危机应对方案,其他的,就真的别折腾了,能守住这份家业,已经不错了。

  赵构发现,一通默默的选择筛查,这道题对他来说,不是多选题,甚至是单选题,零选题,他任何一项答案都不想选。

  然而偏偏,考场外有那么多百姓关注……

  考场这种设置,好像是要逼他做那种表面上雄才大略的明君,对标对表赵匡胤、对标对表光武帝刘秀,他真的没那能力,人贵要有自知之明啊!

  ……

  “这个,不断凝聚思想共识是什么?”

  “恢复汉唐故土,算不算?”

  赵匡胤也在答题,面对这一题,他其他选项都没有异议,都觉得应该选。

  最后,就只有唯独这个思想上共识上的东西,他感觉……摸不到,有点无从着手。

  “大汉的共识是什么?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但这好像也不算开国定下来的吧?”

  “大唐的共识是什么?万国来贺兼容并蓄?这是经历贞观、开元才有的吧?”

  他只能用既往例子来找答案,发现,都不怎么贴切。

  “大隋的共识是什么?没有吧……”

  “王莽的新朝是什么共识……也没有吧,那只是王莽一个人的共识,大家都不跟他玩!”

  在这种找共识之下,赵匡胤好像隐约意识到,凝聚共识,好像是一个看似不重要,却是大一统长命王朝所需的精神内核。

  而这种精神内核,好像各路开国皇帝,都没人去做过。

  唯有王莽,算是典型的有自己思想的君王,也尝试去凝聚回到周制的共识,但,没人陪他玩。

  “始皇大一统的思想,算不算后来王朝每一个皇帝的共识?”

  找来找去,他好像也只找到一个例子。

  “不对……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好像就是一个凝聚共识的举措……”

  “甚至,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也是一个凝聚共识的举措!”

  “嘶……焚书坑儒,也是凝聚共识的举措!”

  随着思路渐渐打开,赵匡胤终于找到了凝聚共识,是什么东西了!

  他没从开国皇帝身上找到,而是从汉武帝刘彻、孝文帝拓跋宏身上找到的成功案例。

  这让他都吓了一跳,凝聚共识竟然是这样的东西。

  ……

  “凝聚共识……”

  “这也太难了吧……”

  “朕能凝聚几大汗国共识,可是用了几十年,都这样还只算勉强……”

  忽必烈在做这个题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这个选项,这直接让他想到了大元立国以来,好像都是在不断凝聚各种共识的过程之中。

  尤其是他当初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时候,可是引发了两大汗国的分裂,进行了一场持续四年的同室操戈,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那共识,简直就是难以凝聚,甚至压根凝聚不到一起,最后只能用拳头来凝聚。

  还有,建立大元后,他也在力图让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凝聚共识,但几次尝试后,均已失败告终,反而凝聚成了一种,双方冲突观念勉强平衡互不干扰打扰的共识。

  如果这也算共识,他也算成功了。

  因此,这道题,他要选这个吗?

  这算是,他必做的的事情吗?

  ……

  “设计一套完整的帝国行政制度!”

  “咱做了!这是开国就做的!”

  “确定一套趋近平衡的权力制衡官制!咱……废除宰相制,肯定是打破平衡了,至于,要怎么平衡,咱还没有看到……”

  “确定一套成熟的治国方针,咱也做了吧。”

  “确定一套危机应对方案……咱为咱大明做了不止一套危机应对方案吧!藩王……后宫干政,甚至是灾害应对方案……”

  朱元璋此刻,看着这些题,就直接非常顺滑的打钩钩,因为这些功课,站在他这个后来者的角度,他有无数经验教训可以汲取。

  他毫无疑问都做了,而且做得已经力求尽善尽美或者是吹毛求疵了。

  “不断凝聚共识统一思想……”

  “咱大明需要什么共识……”

  “不,应该是咱大明,需要怎样的精气神?”

  五个答案很快选择,然而不断凝聚共识,也让朱元璋犯了难,他甚至可以直接得出,不断凝聚共识,就是塑造大明的精气神。

  只是,大明需要什么精气神,他一时间都答不上来。

  还有,大明的精气神,到底是他老朱家的精气神,还是包含整个大明百姓的精气神?

  站在他的角度,他需要大明有什么精气神?

  其他东西,他倒是方方面面考虑到了,唯独这个……他感觉考虑不多。

  “科举,是凝聚精气神的举措吗?”

  毫无疑问,精气神直接让他联想到了文人风骨,魏晋风流、唐诗宋词……

  很快,他就想到了大明读书人。

  “不,那群只会书生意气的书呆子们,能有什么精气神!”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们都把大宋折腾成什么样了!”

  “不要!这些家伙……不能让他们学黄巢,学宋江,要让他们多学忠君书籍……”

  朱元璋一下子甩头,他虽然也想要唐宋文人,但也想到更多败类文人,他直接很快掐断让文人引领大明精气神的打算和念头。

  真若是这样,他的大明和大宋有什么区别?

  因此,他稍稍思考,稍作犹豫,这不断凝聚共识,或许可以稍后,不算是他必做的事情。

  就算要做,也要在后续思考出一个比较完善的方案再说,这种事情,不是考场考试几分钟短时间就能做下决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