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英伦文豪 第299章 愚蠢的成年人哟~

《英伦文豪》第299章 愚蠢的成年人哟~

作者:员在 字数:3818 书籍:英伦文豪

  第二天,傍晚。

  陆时从剑桥乘火车赶回伦敦,

  他先回了宫殿街的官邸,放下行李后便出门,乘马车前往皇家歌剧院,参加《洛丽塔》的首演。

  比起《狩猎》第一次演出,《洛丽塔》似乎更受欢迎,

  剧院外聚集的人更多,且绅士居多。

  他们都在热烈地讨论剧情,

  “你看过吧?哪个版本?”

  “嘿嘿,能是哪个版本?当然是未删……咳咳咳……手抄本咯~”

  “精彩吧?”

  “何止是精彩?简直就是精彩!但可以肯定,戏剧不至于太出格。所以,我完全是抱着鉴赏艺术的心态来此。你知道的,票不好弄,我可没少出血啊。”

  ……

  陆时听得直想笑,

  暗道,

  呵,男人。

  也确实,《洛丽塔》首演的票都被黄牛炒上天了,

  尽管皇家歌剧院严查,甚至还把相当一部分人投进了监狱,也没能抑制住票价。

  陆时分开众人,朝大门走去,

  沿途,不少人认出了他,都热情地打招呼,问好声不绝于耳。

  陆时进门。

  泽娜立即迎上来,

  “陆教授!”

  她压低声音,

  “国王陛下和公主殿下就在第一包厢。不过,你恐怕不能过去,因为坎特伯雷圣座也在。自《狩猎》后,他似乎迷上了戏剧,一周至少看一次表演。”

  大主教有世俗的喜好十分正常,

  比如,出身阿根廷的教宗方济各,特别喜欢足球。

  甚至还有记者拿这件事打趣,问方济各:“你觉得,人们把球王称作上帝,是对上帝的亵渎吗?”

  陆时对见不见爱德华七世倒无所谓,

  “那我去二号包厢。”

  泽娜浅浅“嗯”了一声,随后又说道:“今天还来了一位拜访萧先生的客人,似乎是剧作家。他们在二号包厢等你。”

  两人一边说,一边往楼梯上走。

  进入包厢,

  萧伯纳和一个留着小胡子的男人斜对而坐。

  两人之间的圆桌上,摆着一瓶刚刚开封的红酒。

  见到陆时,男人立即起身,

  他恭敬地说:“陆爵士,久仰大名,终于见到你本人了。我是詹姆斯·马修·巴利,现在是一名记者,同时也在进行一些创作。”

  萧伯纳笑着插话,

  “你太谦虚了。”

  说着,转向陆时道:“詹姆斯本来可以去圣安德鲁斯大学任教,但是他拒绝了。”

  巴利解释:“我只是觉得自己的水平不够。”

  坦白讲,他不是如此自谦的人,

  但因为见陆时这位文坛大家,听说中国人都谦虚谨慎,所以才投其所好。

  陆时与对方握手,

  “你好。”

  詹姆斯·马修·巴利,

  苏格兰著名家、剧作家,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代表作有《彼得·潘》。

  如此算来,《彼得·潘》应该快问世了才对。

  三个男人依次落座。

  泽娜让服务人员又加了一个杯子,之后便准备退出去。

  但陆时阻止道:“伱今天又没有表演任务,不如留在包厢看戏剧吧,视野好。”

  泽娜“啊?”了一声,

  介于《洛丽塔》在内容上有特殊性,她有些担心自己的存在会影响男人们的讨论。

  陆时也明白小丫头的顾虑,笑着解释:“巴利先生是儿童文学作家,有你在,说不定能给我们一些不同视角的思路。”

  巴利一怔,

  “陆爵士知道我!?”

  他蹭的一下站起身来,

  “我……你……”

  因为激动,说话有些磕磕巴巴,

  最后只能选择不说,转而给自己满满倒上一杯酒,对陆时致敬,

  “感谢!”

  之后便一饮而尽。

  所谓“感情深,一口闷”,

  都在酒里了。

  看到此情此景,萧伯纳便对陆时微妙地挤挤眼,

  “陆啊,你在当今欧洲,就是如此地位。”

  巴利放下酒杯,

  “陆爵士,既然你知道我,那我便直说了。最近我正构思一个剧本,前几天,我在肯辛顿公园散步,看到几个孩子拿树枝盖房子,扮仙女、扮海盗,玩得很开心,我由此萌生了创作欲。”

  这应该就是《彼得·潘》的开端了。

  按照历史,故事并非一次性形成,

  它先有的童话剧《肯辛顿公园里的彼得·潘》,其后才改编为故事书。

  巴利是一个有童心且有毅力的人,从剧本到定本,历经1904~1928,共25年,

  再加上构思,创作时间相当长。

  陆时好奇,

  “巴利先生准备创作游戏式童话剧?”

  巴利:???

  萧伯纳:???

  “何谓‘游戏式’?”×2

  两人异口同声。

  陆时回答:“我刚才听巴利先生的意思,你写的剧本,演员似乎都准备用小孩子。”

  巴利思索片刻,明白了,

  “陆爵士说的对。对于孩子们来说,童话剧实质上是一种表演游戏,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同时学会与别人合作,进而提高交际能力。”

  简言之,只要将这种剧本印在教科书上,就会变成老师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

  分角色扮演。

  与之截然相反的则是《狩猎》之流,

  虽然也有很多小演员,但对演技的要求极高,必须足够专业。

  而且,应该也没有小孩愿意演克拉拉。

  巴利佩服道:“陆爵士,没想到你对儿童文学也有了解。说起来,童真三部曲似乎也是……”

  陆时赶紧摆手,

  “别别,那可不是给孩子看的。”

  两人聊着。

  这时,下面忽然传来鼓声,

  咚——

  《洛丽塔》开始了。

  萧伯纳的改编,没有开头那些絮絮叨叨,而是直入正题,

  第一幕,

  从亨伯特对洛丽塔一见钟情,为长久地接近她,选择和她妈妈结婚开始。

  菲利斯的演技进步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包厢内陷入安静,

  大家沉溺其中,没有人说话。

  就这样全神贯注着,一直到第一幕的最后,亨伯特对洛丽塔说出那句:“你妈妈死了。”

  现场安静得落针可闻。

  幕布拉上。

  又过了好一阵,一层才响起议论声,

  “果然,一点儿出格的都没演。”

  “可我还是觉得好看!”

  “Lu的原著,萧伯纳改编。他们这对黄金搭档出品的戏剧,必属精品。”

  ……

  二层包厢,

  萧伯纳笑得嘴都快裂开了,

  “陆,听见了吗?!人家说咱们是‘黄金搭档’呢!”

  陆时无奈道:“你明明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能不能有点儿追求?”

  萧伯纳说:“到时候你给我填提名表。”

  两人吹牛扯皮。

  这时,泽娜小声道:“刚才,姐姐是不是临时改了表演?在欧文爵士说出那句‘你妈妈死了’以后,她先是推开对方,才又上前拥抱的?”

  三个男人听了,全都怔住。

  片刻后,陆时说:“这样演确实更好。”

  洛丽塔对亨伯特的热情,绝大多数来自于叛逆,

  她叛逆的对象,当然是她的母亲。

  所以,当她得知母亲的死讯,瞬间便陷入了迷茫,那股对亨伯特的热情也随之消散,

  可她还是个孩子,只能倚靠亨伯特,无可奈何。

  菲利斯很好地演出了其中纠结。

  而泽娜能看出来,说明其演技也十分优秀。

  巴利感慨,

  “可惜,我请不起戴尔小姐……额……我请不起泽娜·戴尔小姐这样的演员。”

  他已经写了几个儿童剧,但都只在小剧场上演,反响不大。

  泽娜好奇道:“巴利先生、陆教授、萧先生,儿童文学到底偏重的是文学?还是儿童?”

  “这……”

  巴利被问住了。

  没想到,一个小姑娘问的问题如此犀利。

  陆时沉吟,

  他想到了一本中国的杂志——

  《儿童文学》。

  那应该是很多人的回忆。

  对于60后、70后来说,它是儿童刊物的几乎唯一选择;

  而对于80后、90后,它又有些“名不符实”,因为内容相当深刻,堪称“纯文学重镇”,少儿读得吃力,却引导许多人走向创作这条路。

  所以,泽娜的问题确实有一定深度。

  巴利思索了一阵,

  “戴尔小姐,你读过《奥兹国的魔术师》吗?一本美国童话,才刚刚出版两年多。”

  《奥兹国的魔术师(The Wizard of OZ)》,

  它有一个更耳熟能详的译名——

  《绿野仙踪》。

  泽娜点头,

  “读过。故事里,多萝西的三个伙伴分别是没有脑子的稻草人、没有爱心的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最后他们都得到了渴望的东西。”

  巴利好奇道:“你觉得好看吗?”

  泽娜说:“当然好看。我甚至觉得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好看。”

  “噗~”

  巴利笑喷。

  陆时不由得诧异,

  “这有什么好笑的?”

  巴利说:“我只是觉得,英国人的作品最后输给了美国乡巴佬,非常有趣。”

  萧伯纳点头,

  “那确实。”

  陆时看着两人,才想起他们都是“乡巴佬”,

  一个是苏格兰人,

  一个是爱尔兰人。

  所以,刚才的话有些调侃意味。

  但他们也不是纯粹的调侃,

  因为《绿野仙踪》问世的时代正是美国文化及美国文学渴望从英国独立出来的时代,

  这个时期被称为美国的现代文学时期,很多文人都以构建美国文化及美国精神为己任。

  巴利又转向泽娜道:“可一般来讲,对于成年人来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会比《绿野仙踪》更好看。这或许,便是文学和儿童的冲突。”

  泽娜“啊?”了一声,

  “为什么?”

  巴利说:“因为前者有很多暗示和隐喻,不免让人深思,很讨成年读者的喜欢;而后者则过于跳脱,每章之间的连接性差,成年读者容易走神,而一旦走神,就很难再续上专注力了。”

  泽娜懵了,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有隐喻?”

  巴利摊手道:“当然。就比如第七章《疯狂茶会(A Mad Tea-party)》,茶会上的三个角色。”

  泽娜歪着头回忆,

  “疯帽子、三月兔、睡鼠。”

  巴利说:“我就说说‘疯帽子’吧。你听过‘as mad as a hatter’这个词组吗?有此说法,是因为当时的帽匠经常用水银处理皮毛,所以多多少少会中毒,产生精神方面的病变。”

  泽娜:“……”

  忽闪着大眼睛,紧盯着巴利。

  一排沉默,

  “……”

  “……”

  “……”

  现场气氛很诡异。

  “咕……”

  巴利终于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小声道:“戴尔小姐,我说的不对?”

  泽娜叹气,

  “唉……我不知道这个,并不影响我读书啊。”

  那模样仿佛在说:“愚蠢的成年人哟~”

  巴利十分尴尬。

  另外两人在旁边看着,努力绷住脸,不让自己笑出来。

  萧伯纳对陆时微妙地眨眨眼,

  “看来,还得是儿童大于文学。”

  陆时没搭腔。

  其实,这也是他最近在考虑的问题。

  之前跟詹姆斯聊过,让他萌生了写儿童文学的想法,

  首先想到的作品必然是《小王子》,

  这部童话的成功无需赘言。

  它虽然只是3个月一气呵成的作品,却有着深刻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生活和情感的积累,是厚积薄发的产物。

  同样地,他也有儿童和文学的冲突,

  童话里提到的:

  玫瑰、路灯、狐狸、蛇……

  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要说里面没有任何暗示,那绝对不可能。

  陆时正在沉思,

  泽娜却忽然开口了,

  “巴利先生,没必要想的那么复杂。就比如我,完全不懂‘疯帽子’,却仍然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赞不绝口。”

  巴利诧异,

  “你不是更喜欢《绿野仙踪》吗?”

  泽娜努力不让自己翻白眼,

  她都懒得回答了。

  陆时看着这小丫头,忽然意识到自己想的可能有些多,

  写《小王子》被研究各种隐喻,如果小王子知道了,一定会说:“只有大人才会问这么多为什么。”

  巴利似乎也产生类似的想法,正埋头沉思。

  就在这时,

  咚——

  楼下又传来鼓声。

  《洛丽塔》的第二幕开始。

  这一幕讲述洛丽塔随亨伯特一起旅行,直到最后分道扬镳。

  因为两个主演演技超群,观众们全都全神贯注,安静地观看,

  诺大的剧场,只有舞台传来声音。

  这种安静给了陆时思考的环境,心中开始规划该写什么。

  既然要给《镜报》成立儿童文学版块,那么,《小王子》无疑是把第一炮打响的最佳选择。

  关键在于后续,

  毕竟,童话的字数非常少。

  如果想长线发展,那么就有两个选择,

  一、连载;

  二、成立独立的儿童文学杂志。

  陆时不由得又想到了《哈利·波特》,

  正好,《魔戒》连载结束之后,优秀的长篇暂时没能续上,

  而《哈利·波特》有七本,可以更新到天荒地老。

  最重要的是,它的读者区间非常广,

  哈迷遍布各年龄层。

  当然还有另一个选择——

  《纳尼亚传奇》。

  从文学角度出发,这部当年可是和《魔戒》齐名的,

  后来掉队,是因为其二次创作的失败,

  就比如电影,系列的最后一部《纳尼亚传奇:黎明踏浪号》是在2011年上映的,之后一直没有新作。

  这样必然火不过《魔戒》,更不用说连在网文平台都有很多同人作品的《哈利·波特》了。

  正想着这些,泽娜的声音响起:“陆教授?”

  陆时回过神来,

  “怎么?”

  泽娜好奇地问道:“你是不是要写儿童文学啊?”

  瞬间,巴利和萧伯纳竖起了耳朵。

  陆时笑道:“我表现得有那么明显吗?”

  这相当于承认了。

  巴利险些激动地站起来,

  他说:“陆教授,你难道真的要投身于儿童文学的创作?有你出手,定然能带起风潮!”

  萧伯纳却是对陆时了解更深,

  他撇了撇嘴,

  “怕是要‘挽回’童真三部曲和《月亮与六便士》的名声吧~”

  这无疑是一句玩笑。

  陆时笑着点了点对方,没接茬。

  泽娜不解道:“挽回名声?陆教授的名声很好啊!”

  萧伯纳忍不住笑,

  “看了《狩猎》、《洛丽塔》、《蝇王》,恐怕会有人觉得他心理阴暗哦~”

  泽娜:(ˉ▽ ̄~)切~~

  “连我们这些小孩都不觉得陆教授阴暗,怎么会有人……哼~”

  小丫头一扬鼻子,

  看那模样,似乎又在心里嘀咕:

  “愚蠢的成年人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