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武帝:开局镇压神话武林! 第63章 校检三军,巡视三营!

《大明武帝:开局镇压神话武林!》第63章 校检三军,巡视三营!

作者:沙滩拾贝 字数:1832 书籍:大明武帝:开局镇压神话武林!

  第63章校检三军,巡视三营!

  京城,朝堂之上。

  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文武分列左右。

  自朱翊钧掌权之后,帝威一日比一日浓厚。几次恩威并施之下,诸位大臣就连为朝廷效命的心思,也坚定了不知多少倍。

  只要朱翊钧稍微一开口,朝臣马上踊跃发言。

  对于种种复杂的国事,一个个都是掏空心思的去想办法解决。

  生怕哪里没尽力,就引得皇上的不满。

  朱翊钧满意的看着朝堂众臣们,殚精竭虑的为大明努力。

  这时,户部尚书方钝面带喜色,出列禀报道:

  “陛下,自那群武林人,接受朝廷归束后,曾经纷乱的江湖,顷刻间便平静了下来。”

  “各部的进项,比起往年了足足多出了近一倍!”

  “朝廷能获得如此丰厚的税收进项,全仗陛下的英明决定啊!”

  方钝这一开口,似是响起了一个信号一般。

  满堂文武,争先恐后的开始给皇帝报喜。

  在朱翊钧初露锋芒掌控朝政之时,以雷霆手段,震慑了群臣。

  文武百官生恐皇帝只会杀伐,虽畏惧皇权,但也心忧大明日后的前景。

  可这些时日以来,朱翊钧种种政策推出,整个朝廷不但没有被掏空,反而愈加的丰硕起来。

  这二者巨大的变化,让所有文武百官深刻的认识到,坐在龙椅上的那位,是真正的千古明君!

  是一位能带领大明中兴的千古一帝!

  对于这样的明君,文武百官自然不会吝啬赞美之语。

  龙椅之上,朱翊钧听着文武百官的赞美之言,多少听得有些腻歪了。

  便轻咳一声,待朝堂安静之后,眸光扫在工部尚书和兵部尚书脸上,淡淡道:

  “既然如今的朝廷,已经不缺少金银之物。”

  “那我大明军备力量又如何?”

  “工部尚书盛端明,你来说朝廷的兵甲装备库存增加了多少?”

  “兵部尚书杨博,你又来说说,如今的军队数额又有几何?”

  被朱翊钧点到的工部尚书盛端明和还有兵部尚书杨博,两人瞬间心头一紧!

  想到如今工部和兵部的情况,两位尚书皆是额头上冒出虚汗来。

  面对朱翊钧如剑的目光,工部尚书盛端明只能硬着头皮,斟酌着开口道:

  “因先前国库银两空虚问题京师三大营都是用着前几年的兵甲”

  工部尚书说完后,兵部尚书杨博也只能胆战心惊的说道:

  “各营的兵卒,因朝局稳定这些年来并无不愁”

  听到两位尚书的汇报,朱翊钧眉头大皱,面色瞬间便沉入深渊。

  看到如今大明帝都的军队情况,朱翊钧只觉得先前诸位大臣的奉承之言,如同儿戏!

  这还算是盛世?

  就连驻守帝都的军队,都能数年都不更新兵器铠甲。

  相关士卒,这么多年都没有新丁加入,那京师三营的战斗里,可想而至了。

  朱翊钧深吸了一口气,按捺住心中的愤怒,但一双眼眸中的锐光,越加的冰冷。

  文武百官一看到朱翊钧那冰冷的眸光,只觉有凌厉的刀斧加身,一个个立在原地就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而工部尚书和兵部尚书,更是已经浑身发抖了。

  朱翊钧情绪酝酿之间,终究是没有雷霆大怒,京师三营的情况,也不是这些时日造成的。

  之前的大明朝,外表一片繁华之景,其内里已经四处埋满了祸根。

  没有足够的军饷,就算朝廷想扩军也做不到。

  念及朝廷如今的内忧外患,朱翊钧缓缓开口道:

  “方钝,你从户部抽调三百万两出来!”

  “盛端明、杨博,无论你们二人如何花银子。”

  “但必须给朕,打造出一支强军出来!”

  “不日之后,朕会亲自巡视京师三营。”

  “若是没让朕满意的话”

  “后果你们知道的。”

  朱翊钧说完最后一句话,眼眸中的冷意已经几近结出冰刃。

  寒气侵袭之下,工部尚书盛端明和兵部尚书杨博,虽感受到浓厚的帝王威严。

  但心中亦是振奋不已!

  就连呼吸,也是下意识的急促了起来。

  陛下要扩军了!

  多少年了,工部和兵部一直苦于朝廷缺乏银两,而不能整顿军力。

  如今陛下亲政后,大手一挥,三百万两拨下来,那京师三营还不改头换面?

  工部尚书盛端明和兵部尚书杨博二人,赶忙恭敬领命。

  甚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立下了军令状。

  朱翊钧看着二人一副欲效死命的样子,满意的点点头。

  朝堂其他大臣,此时也是神色振奋。

  皇帝如此大手笔的整顿军备,显然是要将大明打造成真正的第一帝国啊!

  如此宏愿,满朝文武能在如此帝国中为官,又如何不为之兴奋?

  大明若成了华夏亘古第一帝国,他们也是有功劳的,倒时候随着皇帝一同名流清史。千古以后,未尝不是一段佳话!

  退朝之后,朱翊钧在御花园中,单独召见了高拱和张居正二人。

  朱翊钧一边享受着从湖面吹来的清风,一边似是不经意的向两人问道:

  “你们说,如今大明疆域里的那些藩王,谁又是对朝廷真正忠心的?”

  皇帝此话一出,如同在高拱和张居正心间划过了一道闪电。

  二人皆是下意识的瞪大眼眸,心中满是惊意!

  大明的藩王,可都是皇室宗亲啊。

  认真算起来,如今盘踞各地的藩王,还是少年天子的宗室长辈。

  虽然自太祖之时,便隐隐有削藩之意。但靖难之后,削藩彻底成了一个伪命题。

  大明离不开藩王,朝廷的安稳也离不开藩王。更关键的是,如今的朝廷,也没那个能力去削藩。

  皇帝在如此情况下,问出此等话语,岂不是证明,陛下有削藩之意?

  高拱和张居正二人,顷刻间额头上布满虚汗,对于这个问题,他们实在不知该如何去回答。

  只能支支吾吾的,勉力说一些各地藩王的情况。一涉及到谁是忠心之时,便左右言其他了。

  如今的情况,除了镇南王貌似有些桀骜之外,其他藩王就像森林中静伏的猛虎一般,根本就看不透各家的想法。

  所以,要论哪个藩王对朝廷忠心,高拱和张居正不好回答,也回答不出。

  请收藏本站:。看书网手机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