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一百九十九章 护犊子的始皇帝

《始皇家的好圣孙》第一百九十九章 护犊子的始皇帝

作者:三月啦 字数:3576 书籍: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一百九十九章 护犊子的始皇帝 (第1/2页)

  三姓者……

  孟西白也……

  孟西白是秦穆公成就霸业的三个名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

  此三姓以及秦朝宗室的老公族是秦朝建国的底蕴所在,也是大秦的核心成员。

  在秦国初期,秦国以宗室为主,孟西白三氏就是骨干以及核心,依附于宗室之上。

  孟西白并非是因为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而荣耀,相反,三将之所以是三将是因为他们出身三姓大氏族。

  彼此之间是相互成就相辅相成……

  三姓出三将以后,三姓彻底取得了大秦的核心地位,三姓族人几乎遍布关中,因为彼此之间多有冲突矛盾,因此争斗成风。

  战场上是同僚,但是战场之外又是死敌。

  抢水,争斗……每年械斗死的人甚至比打仗都多。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或许这正是秦国宗室的制衡之术。

  三姓人口太多了,因为三将的出现又拥有了关键的凝聚力,而宗室只有嬴氏一家。

  三姓倘若彼此之间姻亲不断,团结一致,那坐不住的就是秦国宗室了。

  彼此的争斗和仇恨固然让三姓的力量无法团结以保证了秦国宗室的地位,但是也因此导致大秦的国力在三姓私仇和争斗之中不断被浪费。

  因此,有了商鞅变法……

  商君变法的主要内容就是止械斗,拆大家为小姓……

  商君变法以后,械斗私仇终止,三姓内部的凝聚力被商鞅用各种方式给强行摧毁。

  大家化为小姓,尔后开学室,被打散的三姓彻底为大秦所用。

  当然,毕竟是同姓,该有的族谱祭祀依旧有所保留。

  族老,自然也存在……

  但是像以前,族老一声令下,家家户户出丁起兵械斗甚至直接作战的情况却不会出现了。

  目前的三姓族老除了比较有威望以来,唯一能够拥有的合法的聚集三姓族人的权利恐怕也就只有祭祀了。

  三姓是关内人数最多的族群,也是正儿八经的老秦人。

  因此,商鞅制定的学室制度,出身三姓的老秦人也最多。

  当然,三姓被商鞅按着摩擦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其他族群崛起瓜分学室名额,但三姓枝繁叶茂,哪怕经历了种种摧残,以群体来看依旧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只不过现在的三姓团结不起来罢了。

  商鞅变法,是拿三姓开刀……

  赵泗开放学室,同样也是三姓的损失最大……

  现在的三姓族老固然已经没有什么权利,但是以他们的年龄身份和地位,却还是足以劝慰安抚族人的……

  始皇帝人在汤泉,嘴里嫌弃着自家孙子,但到底,还是念着要给自家孙儿出几分力气。

  赵泗年纪太小了,又不是自关中长大,算不得地地道道的老秦人……

  这孩子和三姓族老年龄差距太大了,凭借身份固然可以安抚他们,可终究是要舍些面子下来。

  始皇帝让蒙毅召三姓族老来,说白了就是给自家孙子站台。

  翌日……

  三姓族老齐至汤泉……

  始皇帝并没有拉着他们语重心长的说什么,只是简简单单的让他们陪自己吃个饭,炫耀了一下自己的重孙子小稚奴。

  仅此而已……

  但很多东西已经不言而喻……

  “三位族老……觉得泗儿如何?”

  酒足饭饱,已至离去时刻,始皇帝的亲自礼送让三位老人受宠若惊。

  “殿下敦敏睿智……”

  “天下良吏不足,开放学室是好事,咱们帮不了陛下的忙,不能给陛下添乱……”

  三位族老纷纷应承着小心翼翼的回复。

  “你们……都是老秦人,朕也是……老秦人的根在关内,泗儿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始皇帝笑了一下。

  “大秦西出,三姓家家镐素,朕不会忘,宗室也不会忘。”

  三姓族老闻声为之面色涨红…,这些话从始皇帝嘴里说出来,听于耳中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殊荣。

  因为始皇帝告诉他们,他们是大秦的根,是大秦最值得信任的人。

  而事实上三姓,乃至于关内老秦人,到秦朝灭亡的最后一刻,也确确实实没有辜负大秦。

  秦朝的国运太短了……短到既得利益者的群体甚至来不及腐化,于是他们的最终章,也停留在了最荣耀的时刻,这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幸运。

  对于大秦而言,二世而亡过于遗憾了一些。

  但对于三姓,对于老秦人,对于关内法吏而言,这是幸运的。

  历朝历代,开国元勋,既得利益的群体,总会不可避免的腐化,屠龙的少年终将成龙,而他们,最终停留在了屠龙的那一刻。

  始皇帝,是大秦的天。

  对他们如此礼遇,已经让他们恨不能再为大秦出生入死,乃至于不惜家家镐素。

  身份和地位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能成为族老的,都是已经致仕颐养天年的,他们身上没有官职,但是年龄大辈分高。

  这等人物,已经无欲无求,物质上的东西已经不能打动他们,扶苏,乃至于赵泗,他们甚至得以晚辈礼节来对待。

  但是始皇帝不需要……

  从始皇帝完成历代先王夙愿一统天下的那一刻开始,天底下就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和他比肩。

  再一统天下的那一刻,再老秦人心中,始皇帝的地位已经脱离了帝王的范畴。

  始皇帝愿意叫他们过来吃饭,甚至是温言细语的劝说,那对他们而言这件事情的对错已经无需考虑。

  忠诚……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与其说是忠诚,倒不如说是认可……

  时机恰当的时候,不仅仅可以空手套白狼,甚至一句话,就足以为之赴死,族灭亦为之在所不惜。

  这也是始皇帝大一统以后政令能够顺畅实行威压天下的主要原因。

  扶苏……赵泗,距离这一步,远远不够。

  但是现在,始皇帝不介意将自己的荣耀亲手当做礼物送给自己的好圣孙。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朕登基的时候,你们还年轻,一晃眼,朕已过知天命,你们,也都老了。”始皇帝幽幽念叨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百九十九章 护犊子的始皇帝 (第2/2页)

  “家里的子嗣都怎么样?族人都还昌盛么?”始皇帝问道。

  “托陛下的福,后生不少嘞……”三个族老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着。

  都是将近八十岁的人了,乱七八糟的事情大多都不感兴趣,反倒是说一些关于后人,关于族群的事情能够让他们兴致大发。

  他们乐此不疲的向始皇帝介绍孟西白三氏的现状。

  自己家添了多少丁口……族人们生的孩子多不多……

  “陛下仁善,税少了,又托了太孙殿下的福,种上了高产的粮食,官府还会发送耕牛耕具,现在一亩地产粮食足有几百斤,带上红薯土豆,家家户户粮食多的吃都吃不完,生的娃娃再多,也都养得活嘞。”族老笑眯眯的开口说道。

  赵泗最大的名望获取,不在于其他。

  每每念及降税,粮食,甚至是食盐,不管是关内还是关外,都不可避免的提到赵泗这个名字。

  这也是赵泗在没有得到拥磊之前就在天下广有名声的主要原因。

  他……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只不过他年龄太小,出场的时间太短,底蕴和根基不够深厚,传唱的时间太短,缺少了时间积累以后的厚重,因此这些名望还达不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但再怎么说,也算是普遍享有好感度光环,人们提起来这个名字,好感度都是自动+10判定的。

  用处还是有的……譬如这次开放学室,哪怕是芫恭,都不敢把矛头对准赵泗。

  乃至于整个关内的法吏,以及孟西白三氏整个族群,都下意识的避开了赵泗,选择把恨意宣泄在李斯身上。

  几年的发酵固然还不够厚重,但赵泗已经有了不粘锅那味了。

  而后,如果按部就班,随着时间发展,这些虚名逐渐变得厚重,哪怕赵泗接下来什么都不做,他在十几年后乃至于二十年后登基,也会天然享有最高的名望和人心。

  乃至于几百年后,或许随着传唱,火云洞都得有赵泗一席之地,如果中间经历了什么变革和剧痛的发酵,或许普天之下的祭祀,赵泗都得坐在主位,甚至神话故事,都绕不开赵泗。

  始皇帝的功绩会随着王朝更迭而消散,强也只强一个版本。

  就如现在,始皇帝就是版本t0,或者可以说这个版本就是始皇帝的版本。

  但赵泗,不管在任何一个版本,都将是t1级别的存在。

  甚至于……哪怕朝代变了,其他王朝的祭祀,都得顺带着给赵泗祭拜了。

  当然,前提是,从现在开始,什么都不做,任由赵泗不粘锅的体质继续发挥作用。

  而始皇帝需要的并非如此,他的时代终将落幕,而下个时代的主角,他希望是赵泗。

  赵泗,就是自己的延续。

  所以始皇帝从来不介意将自己的东西给予赵泗,权势,声望,乃至于,属于自己的忠诚。

  就像他明明白白的告诉蒙毅,给予蒙毅选择的权利。

  他现在要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告诉孟西白三氏,赵泗,就是自己的延续。

  乃至于接下来,他还会不厌其烦的告诉天下人,赵泗,是自己的延续。

  “生的多好啊……”始皇帝听着三老说着剩余情况眉开眼笑。

  “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三姓是秦国的根基所在,倘若将大秦必做一棵树,宗室是根,三姓就是树干,树干越强壮,就越不容易为风雨所倾。”始皇帝笑眯眯的说着。

  “多生些好啊……”

  始皇帝拍了拍手笑道:“朕的孩子也很多,孙子朕自己都记不清楚有多少个了,人老了,总是会忘一些事情,说实话,我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记不清楚。”

  “陛下这说的哪里话呢?实不相瞒,我看着族里的后生,也只是觉得脸熟,多半是想不起他们的名字的。都要唤一声大父,都是自己的孙子,又有什么可区分的呢?”有族老开解始皇帝。

  “这话不对……”始皇帝笑着摇了摇头。

  “朕的子孙不少,恐怕已经过百,这么多孩子,说不至于区分是假的,谁又能真的做到不分彼此一视同仁?”始皇帝摇头笑了笑。

  族老只是附和着开解始皇帝,又不是辩论,反被始皇帝抓住不放,只能无奈告罪。

  分明是场面话,可是始皇帝却明显当真了。

  那要真钻牛角尖,始皇帝肯定说的是对的,哪个老人家能够做到一碗水真正端平?

  他们弄不清楚始皇帝何必在这种场面话较真,但这种事情始皇帝较真了他们也没办法谈,始皇帝是君,谁敢妄谈君王家事,对天家事指指点点?

  因此不管始皇帝打算说什么,他们都选择了略过不谈。

  但始皇帝并不在意他们的避让,只是自顾自的继续开口。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便是朕,也做不到至公允。

  诸子孙中,唯泗儿不是长于宫中,但也唯泗儿最类朕。”始皇帝话里有话,看向三位族老。

  “泗儿在宫外面长大,因此礼节总是不太周到,有时候做事也分不清楚轻重,但这孩子像朕,认准的事情,就会做到底,年轻人嘛,心里头总是有锐气的,想做些大事。

  朕以为这是好事……年轻人不能没了锐气,否则空有少年之龄,却做垂朽之态……”

  三老越听越不对劲,心里面开始打鼓。

  “泗儿若有甚么冒失,三老可以至汤泉,泗儿听不进去的,朕会让他听进去,有道理的,朕都会听。”始皇帝目光幽幽。

  三老却是明白了,这是拿着李斯被泼粪的事情点他们呢。

  这事并非出自于三姓指使,跟三老半毛钱关系没有。

  他们要有这种串联能力,始皇帝都不是跟他们闲谈了。

  问题是,跟他们有没有关系不是始皇帝需要考虑的事情。

  三姓,在关内法吏占据了庞大数量,就这一点,对于始皇帝而言就够了。

  话里话外,始皇帝已经近乎于明示。

  小孩子不懂事……有甚么意见,可以跟他这个当爷爷的提。

  可问题来了,谁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