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第三百九十八章 解释

《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第三百九十八章 解释

作者:寒洺 字数:3772 书籍: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这顿饭一直吃到晚上九点多钟才算收尾,不过大家也没人起身回家,全都还留在这里吹牛聊天。

  因为这是村里的一种习惯,不管去谁家吃饭,如果吃完了立马就收拾回家,是一种特别不礼貌的行为,事后是会被大家看不起的,除非有特殊情况。

  所以尽管已经吃完了,大家还都坐在张建文家的院子里。

  而那几个来帮忙的妇女,则是跟着老婶一起收拾桌上的碗筷,带回厨房清洗。

  老婶也是泡了一大茶壶的茶水,拎到院子里放着,让大家自己倒。

  这还不止,老叔还回家把自己那一箱子叶子烟给抬了出来,用剪刀剪碎摆着让抽烟的人自己卷。

  而抽烟的人也没人客气,抓起剪好的烟叶,就开始裹卷起来。

  现在不少抽烟的人,都能抽叶子烟,并且还会随身带着一根小烟杆。

  卷好以后插进烟斗里,开始吞云吐雾。

  即便是有些没有带烟杆的人,也都会在别人抽完以后,把烟杆借过来,跟着抽上一杆。

  张安不禁感叹,老叔家这服务不可谓不周到,管吃管喝也就算了,最后还管饭后茶和饭后烟。

  “诶,这两天收粮食的贩子又下乡来了,听说今天一百斤谷子涨了两块钱嘞。”

  众人扯着扯着,就有人开始讨论卖粮食的事情。

  这年头杂交水稻产量越来越高,而且有了肥料以后,大家的粮食收成都还可以。

  除开上粮的份额之外,很多人家都有不少存粮。

  所以很多人都会把家里的粮食卖上一些,毕竟除了吃饭,其他的还得花钱。

  “是嘞,上个星期赶场的时候,还听人说了,我还正准等他们来村里收的时候,把家里的谷子都卖了。”

  现在粮站还正常开着,农民们的粮食一年四季哪一天都可以运过去卖。

  但现在很少人愿意直接卖给粮站,因为粮站的收购价要比这些贩子低一些。

  虽然低不了多少,但按照一百斤为单位,怎么都要低上一块钱的样子。

  辛辛苦苦的运到粮站,结果粮价还比那些贩子去村里收的还要低,所以现在大家都倾向于卖给收粮贩子。

  原来是没有办法,只有粮站可以收,卖给别人那就是投机倒把。

  现在政策放开了,孰好孰坏大家心里也有杆秤。

  “哟呵,你们家雄火起来了啊,一下子卖这么谷子,这是往后不准备过日子了啊。”

  一听到这人打算把家里的粮食都卖了,周围的人都惊呼起来。

  虽说卖粮食是每一个庄稼人都会干的事,但可没有听到谁家会把家里的粮食都卖了。

  一般人家每年都会卖上几百千把斤,能卖上家里一半收成的人,那都是狠人。

  毕竟现在这个年代,粮食在农民心里是比钱还重要的东西。

  有的人家宁愿穷点,也不愿意家里没有存粮。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他们可不想再过以前那种忍饥挨饿的日子。

  所以哪怕是过得穷一些,但每顿只要有米饭能吃饱,就足够了。

  “诶,这也是实在没办法,但家里小的那个要准备发八字了,人家要的彩礼钱连八字都还没有一撇,只能把粮食卖了凑一凑。”

  这下子大家都不说话了,虽然要过日子,但家里孩子的终生大事明显更加重要。

  换做在座的其他人,这种事到了他们身上,他们也会选择勒紧裤腰带,先让孩子把家成了。

  “反正现在政策好了日子也有奔头,一家人其实也吃不了多少粮食,稍微留点能够吃到新粮进仓就够了。”

  刚才说要卖粮的老伯,虽然脸上有些担忧,但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慌张。

  因为现在马上四月份了,再过个把月的时间,油菜籽一收回来,就开始打田栽秧。

  稍微等等四五个月,下一季稻子也就成熟了。

  现在这个时代又不像原来那样,吃了上顿愁着下顿。

  没有那么多额外的开支,他们完全可以留下一家人的计划用粮。

  只要能撑到秋季来临,到时候新粮收割,日子就会好过起来。

  “诶,你说的好像有些道理哈,要不等贩子过来,我也把家里多余的粮食卖了,反正等半年新粮就能收回来,等到以后也不知道粮价还会不会这么高了。”

  虽然这年头,大家伙心里都还是粮食为重。

  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很少人家会选择大批量的出卖粮食。

  但老祖宗有一句话没说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如今粮价是这么多年以来最高的一次,他们心里说不心动那是假的。

  原本一个个都还比较犹豫,担心卖了粮食后面挨饿。

  但现在有人带头在前冲锋,他们的胆子也被带大了起来。

  这会儿一个个交头接耳,都在交流着卖粮食的事情。

  “要不大家伙还是慎重一些吧,粮食是家里的本钱,是家里的底气,要是一下子卖完了,家底也就没了。”

  张建文瞅着越来越多人想要把家里的粮食卖掉,就开口劝导了一句。

  他虽然不反对村民卖粮食,但如此大规模的卖粮,让人看着有些心慌,他总觉得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是啊,家里没有急着用钱的地方,大可不必一次把家底堵上嘛,你们想想,为什么今年一开年,粮价就这么贵,那肯定是有地方缺粮食了,粮价才会上涨,现在大家把粮食都卖完了,等到以后万一还能涨得更高,那岂不是卖吃亏了啊。”

  张安原本就打算开口劝上两句,毕竟他知道今年的水灾将要来临。

  到时候全国上下都会出现粮食紧张的情况,粮价涨的比现在还要夸张。

  而且这次水灾,正好是七八月份,稻谷扬花的时候,连续不断的大雨,会导致这一年的稻子授粉遭重,今年的收成肯定会大大减产。

  现在大家心里都被涨起来的粮价诱惑到了,把希望寄于秋季收割的新粮。

  别人不清楚,但张安知道他们真要这么做了,那接下来这一两年,日子怕是难熬了。

  哪怕现在他们卖了粮食,手中也算有钱,但那时候的粮价可比现在高太多了。

  而且比农村人有钱的人多了去,到时候即便想买,恐怕粮站也没那么多粮食卖给这些人。

  毕竟从以前到现在,粮站的粮食,一直都是优先供给城里人。所以张建文开口之后,他也紧随其后跟着劝上两句。

  毕竟生活在同一个村里的人,他也不愿意大家走到那种地步。

  “而且你们想想,今年惊蛰前后一直没有打雷,说句不好听的话,万一今年年景不好,没什么收成的话,恐怕就不只是今年挨饿了,明年还有一整年呢。”

  “当然了,我就是这么一说,以后怎么样谁也说不清,大家自己心里决定就行,别到时候看到别人多卖钱了心里埋怨我。”

  这些暗示,张安也只会说到这里,他不可能直接跟人说,今年有天灾,肯定没收成,那是没脑子的行为。

  老话说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该说的他都说了,至于怎么选择,那就是其他人自己的决定。

  不过劝说归劝说,张安还是把自己给摘干净。

  万一老天给他开个玩笑,这场水灾没了,那到时候免不了有些人会怪他。

  不过他也挺希望老天也跟他开个玩笑的,毕竟水灾一起,最受苦的还得是农民老百姓。

  “对哦,张安不说都忘了,今年的日子怕是不太好过哦,张安说的对,现在没什么急用钱的地方,这粮食还是先留着不卖了。”

  这时候有些人听到张安提起惊蛰,才想起来自从开春过后,哪怕是下了几次春雨,但一直没有响过春雷。

  有一些心里比较迷信,或者听劝的人,心里已经开始敲鼓。

  一想到以前挨饿的日子,当即也决定不卖粮食或者少卖一些。

  “怕什么,这年头做什么没有风险,吃饭都可能会被噎死,怕这怕那的,怎么能赚到钱。”

  村里人这么多,有听劝的,自然也有不怕死的家伙。

  这种人天生爱财,今年上涨的那两块钱对他们来说是个没法拒绝的诱惑。

  对此,张安也不再开口,这些人如果是他的至亲,比如他的二叔三叔,他还会苦口婆心的去劝说。

  但都是其他路人,他能提醒一句已经仁至义尽,再多少,就不礼貌了,成年人嘛,都有自己的选择。

  本来还挺热闹的人群,因为卖粮食的事情,所以气氛有些不对劲。

  所以大家只是待了小半饷,就起身各回各家。

  “张安,你等下,我有几句话跟你讲一下。”

  看着众人都走,张安自然也准备走人,不过还没走,就被张建文就留了下来。

  “没提前跟你说,就让你把蜂子分出来,你心里不会怪你叔吧。”

  众人走后,现在家里就剩下老叔和老叔,还有张安自己。

  “安子,这事情是你叔做的不地道,如果你不愿意的话,就直接回绝他们算了。”

  这时候,老婶也开了口,一脸责怪的看着自己男人。

  原来是因为这事啊,难怪刚才吃饭的时候,老婶一个劲儿的瞅着老叔身上瞪大白眼。

  “叔,婶,这不是什么事情,我叔也是可惜那些蜂子,他之前还一直劝我勤快一些,多养一些蜂子,但我这人比较懒,家里现在盘子也不小,所以就没有这个打算,所以我叔替我做这个决定,我没有什么意见,远亲不如近邻嘛,帮助大家,最后也是帮助自己,我可没有忘记,当时我爷爷奶奶走的时候,还得多亏大家递手帮忙呢。”

  看着老婶还在发脾气,张安不禁有些想笑,不过两人是自己的长辈,他没敢直接笑出来。

  当时张建文说这事的时候,他也奇怪,为啥这个老叔事先没跟他商量一番。

  如果是让全村都来找他,那张安心里肯定会有意见的。

  但张建文最后说了,只是帮助村里那几户比较艰难的人家。

  所以他心里也就没有什么膈应的想法,毕竟他心里也想着帮助一下那些困难的人家,也是如此做的。

  从他们家平时雇人做工,都会优先找一些家里不太好的人家就能看出来。

  “虽然是这么说的,但这事他做的就不对,所以一码归一码。”

  尽管张安开口,但老婶子还是很不好意思。

  张安明白,她这是怕自己因此跟他们家产生隔阂。

  “你婶说的没错,这事确实是我做的不对,其实我之前想着跟你先商量的,但后来想着想着就给忘了,可能是年纪大了,很多事情有些力不从心,明明前一会儿还想着,但马上就给忘得一干二净。”

  “哎呀,我说老叔老婶你们差不多行了,这本来就不是多大的事情,我们自己心里有数就够了,都一家人,没这个必要。”

  张安有些哭笑不得,明明他才是受害者,但现在看起来好像他在欺负老人一样。

  “不过老叔最近这段时间操心的事情确实太多了,自己该注意放松放松休息一下,诸葛亮那么有本事的人都累死了,叔你不会觉得你比他还能干吧。”

  “哈哈哈,很快就能休息了,平时你婶子跟你平哥经常唠叨这事,我今年已经跟上面申请,等干完今年就该退下来了。”

  可能是早就有这个想法了,说这话的时候,张建文脸上虽然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释怀。

  他的不舍并不是贪图这个位置,只是他给村里干了几十年的事情,一时间想要放下,确实没有那么容易。

  而张安这会才明白过来,难怪刚才老叔会对大家说那些话,原来是要退下来了。

  心里不禁感到可惜,老叔这好几十年都贡献给了村里,一心也只为了村里,这样的人以后恐怕再难出现了。

  不过没办法,人家也该退下来享享清福了。

  “不过安子,你好好考虑一下,你要是有想法的话,我到时候把你推上去,换了别人我还是不大放心。”

  张安还在神游太虚的时候,张建文给提了一句。

  以前他就念叨着让张安来接他的班,现在还是如此。

  因为张安是他看着长大的,他觉得张安比其他人要有能力,有想法,有人脉,还有责任心。

  “叔,这还是算了,你是知道我的,人又懒,又不喜欢麻烦,干不了那些事的。”

  张建文刚一提起这事,张安立马就开口拒绝。

  生怕开口晚了,就本人绑上贼船。

  以前张建文就打过他的主意,没成想到现在还没死心。

  他这个懒散习惯了,心里还真没拿村长当干部。

  当然真干部他也看不上,因为大干部他当不上,小干部还不如他在这山里窝着来的潇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