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回八三:从改姓开始 第五六零章 必须按我的规矩来

《重回八三:从改姓开始》第五六零章 必须按我的规矩来

作者:一家之煮 字数:1906 书籍:重回八三:从改姓开始

  接到禾琼从香城打来的电话,围绕两艘大船的装修合同,如之前布局那般,被国内两大竞标的船舶公司给拿下。其它参与竞标的亚洲船厂,都遗憾落选。

  尽管有参与竞标的船厂代表,直言国内船厂给出的价格,根本没有任何利润可言。但很多人都清楚,国内船厂拍下这两艘大船的装修合同,根本没指望赚钱。

  可禾家在装修竞标会上,程序都很透明公正,其它落选的船厂即便心有不甘,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两艘大船启程,分别驶向拿下竞标权的两大船厂。

  听着禾琼在电话中表示,此事成定局后,禾家也受到不少警告,牧山河却很淡定的道:“没事!所谓的警告,更多只是无能狂怒,这一切都已然成定局了。”

  “那接下来,依然按我们商定的计划实施?”

  “嗯!从大毛买来的大船,让船厂那边尽快按图纸装修。那艘大船,可供参考的价值不多。往后每隔一段时间,对外公布那艘大船的装修进度。

  剩下那艘大船,如果外界有人询问,就以装修进度缓慢搪塞一下就行。至于别人信不信,那是别人的事,我们不必理会。至于你家的安全,我早派人过去了。

  接下来这段时间,让你父亲跟家里人,不要没事到处乱走就行。在香城跟濠江的地面上,应该没人敢惹事。毕竟你知道,我的安保公司不是吃素的。”

  给禾琼吃了一颗定心丸,她也开始装模作样,参观接下装修任务的船厂。名义上,是实地了解船厂实力,确保装修进度。可实则,不过是掩人耳目。

  当两艘大船抵达国内,专门为其修建的泊口码头时,等候在泊口的工人们都沸腾了。对这些从事船舶制作的工人而言,他们太清楚这艘大船代表什么。

  之前参与集训的设计师跟技术精英,也全部分派到两大船厂,进入大船内部开始进行学习。靠着提前运回的资料,这些人对如何造大船有了更多的了解。

  正如牧山河所说,从大毛采购回来的这艘大船,即便最后能改装完成,花费的成本不比造一艘新船少。反倒是从二毛采购的大船,动力性能都相当强悍。

  只要完成二毛尚未完成的组装工序,相信要不了多久,这艘大船就能进行海试。只是想要完成这一步,除了花费海量资金,还有很多配套工程急需解决。

  例如大船必不可少的舰载机,如今国内尚未研发出来。虽然已经有了试验机,但尚且还在试飞测试中。要让这款能登舰试训,所需花费的时间不言而喻。

  但不管前面困难有多少,对国内的船舶设计制造专家们而言,这都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一年完不成,那就花两年,两年还完不成,那就再来两年。

  当大船成功停靠船厂泊位时,那怕刘兴业都特意打电话来道:“山河,老人家之前特意交待,让我代表他感谢伱的工作跟贡献。”

  “爷爷,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禾家那边你们最好派人表扬鼓励一下。”

  “这是应该的!只要真心给国家做贡献的人,我们都会铭记跟感谢的。”

  如果说以前只是期盼,那么现在则是看到希望。相比其它的内陆国家,国内的海岸线却很漫长。这些年围绕海洋利益,国与国之间也经常发现矛盾冲突。

  可若是将来有一天,国家的大船舰队能远赴世界各大洋,相信这种冲突也会大大缓解。毕竟现如今,真正能够拥有大船舰队的国家可真不多啊!

  能做的事已经做了,剩下的事牧山河也帮不上什么忙,那自然不用过多关注。等到首场大雪落下时,北江境内多个蔬菜批发市场,瞬间也变得忙碌起来。

  从省城到市里的卡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首批速生青菜,也陆续运往各大批发市场。对期盼已久的菜贩们而言,终于到了他们大展身手之时。

  等到首批大棚蔬菜,被零散的菜贩运到集市售卖,很多买菜的市民都惊讶的道:“这么水嫩的小青菜,这个季节怎么种出来了的?”

  “这是从浑河那边运来的大棚蔬菜,今年头一茬,脆嫩着呢!买点尝尝?”

  “多少钱一斤?”

  “价格是有点小贵,可这样水嫩的小青菜,炒上一盘全家都抢着吃呢!”

  虽然北方居民入冬前,已然习惯窖藏一些蔬菜。可这种不易保存的水嫩小青菜,确实极其难得。那怕价格贵一点,但依然有不少市民抢购尝鲜。

  反观卖出第一茬绿叶菜的种植户,看着结算到手的钱,也很满意的道:“不错!今年又打了个开门红,那今年肯定能赚钱。好好看着其它的菜苗,那可都是钱呢!”

  相比这种速生的绿叶菜,生长周期比较短,价格虽然没其它蔬菜贵,但一茬管理好收割下来,同样能赚不少钱。眼下菜贩收菜,都是装车后就结清帐目。

  如果有收购商违反这个制度,菜农有权利不把菜卖给对方。这些付不出菜的菜贩不收,还有其它的菜贩过来收。至少现如今,菜农种的蔬菜不愁卖。

  收购价跟零售价,牧山河也会跟各地农贸市场协调汇总。如果有人低买高卖,牧山河也会通过工商部门,取消对方的经营权。

  这样做虽然有些霸道,可为了确保所有种植户,种出的蔬菜都能卖出去,城市居民也能听到价格相对实惠的蔬菜,损失一点菜贩的利益也无所谓。

  就眼下牧山河在北江大棚蔬菜产业的影响力,他做出的决定,敢违背的人真不多。全市范围内的种植户,谁不知道这个赚钱项目,是马蹄岭农场最早进行的呢?

  而且设定最低收购价,同样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如果最低价没人收,种植户可以联系当地的批发交易中心,中心届时会派人派车过来收购。

  这种兜底行为,彻底打消种植户的顾虑,也让那些试图通过资金,垄断收购产业链的人,彻底失去用武之地。说的直白点,到了牧山河的地盘,那就必须听他的。

  行事零乱或许有些霸道,可这样的霸道,却得到农户、政府跟市民的一致认可。剩下唯数不多有意见的人,要是接受不了这个规矩,可以去做别的生意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