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国复兴:从知青到国宝科学家 第29章 这也叫重大突破?【第2更!】

《大国复兴:从知青到国宝科学家》第29章 这也叫重大突破?【第2更!】

  王铭山兴致勃勃地听着,他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

  “用车成本具体怎么样呢?”王铭山问道。

  王浩然说:“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确切数据,不过,根据我们对发动机的燃油测试,我预估它油耗应该会比较经济,尤其是用来运输的时候,百公里三四升油。”

  王铭山笑道:“那它可是比拖拉机要省油多了。浩然你觉得它将来能替代拖拉机吗?”

  王浩然摇头:“肯定不行,拖拉机在耕地、收割、播种等方面都更有优势一点。”

  王铭山又问:“这台车的生产成本怎么样?”

  王浩然思索了一下,说:“以现在的生产条件来计算,每台柴油机动三轮的生产成本大概在1千块钱左右。”

  “这个成本里面已经包括了材料费、机器损耗费、人工成本以及国家税费。”

  王铭山笑着说道:“果然比拖拉机的生产成本要低了很多。”

  “那么,销售的时候,可以定价1500元每台?”

  王浩然点头:“1500的定价还是比较合理的。”

  其实,现在所有的厂矿,其生产的产品都是卖给国家,然后再由国家统购包销,平台呢,主要就是供销社系统。

  王铭山大手一挥说:“我看呐,你们生产的柴油农用三轮大有可为!”

  “我会让人给京城电视台的记者打个电话,让他们派人过来采访一下。”

  “等新闻出来了,就好往全国推广了。”

  “嗯!以你们现在的产能,每年能够生产多少台呢?”

  王浩然笑着说:“以我们现在的条件,最多每年也就生产4千台左右的样子。”

  “不过,如果这个产品受欢迎的话,可以迅速扩充产能,多建生产线和生产车间就可以搞定了。”

  王铭山亲自给京城电视台总编郭沛然打了个电话。

  他告诉郭沛然:农机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马坊机械厂造出了一款全新的农用机动三轮车,这填补了国内空白。就这么个新闻,应该上7点钟新闻,让全国人民振奋一下。

  京城电视台总编郭沛然自然是要卖王铭山一个面子,他马上就派了资深的记者过去采访。

  这边记者还没到的时候,王铭山自己对这辆农用三轮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也上去驾驶了几圈儿。

  开完之后,他从车上下来,连声赞道:“这车开着不错,很稳当,机器也很有劲儿。”

  “相信各地公社大队的负责人都会感兴趣的。”

  没办法,这个时候,能买得起这么大件农机用品的,也只有农村集体了。

  普通社员是根本就没有那个资本的。

  王浩然微笑着说:“其实,农民自己买来也不错,可以用来搞搞副业什么的。”

  虽然放开搞活的重要大会要到明年才会举办,但现在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明显已经放松了许多。

  现在,有一些农村地区甚至已经开始实施小包干这种承包形式了。

  所谓小包干,其实就是把一块地包给几户农民去耕种,收获之后,只要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就全是自己的。

  这种小包干对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但小包干毕竟是几家一块儿搭帮干活,还是免不了会有人偷奸耍滑,然后发生各种纠纷。

  到了1978年,第一个吃螃蟹的村集体出现了。

  朱皇帝的家乡18户农民用按血手印的方式包产到户。

  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拉开了大幕。

  到1980年初,全国基本上已经完全实现包产到户。

  这个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也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让农村经济开始大发展。

  作为过来人,王浩然对此看得很清楚。

  王铭山摇了摇头,说道:“普通农村社员恐怕是买不起这车的。”

  “还是要看全国各地的生产大队对它是否感兴趣啊!”

  王浩然本来想问问王铭山对生产队这种模式到底是怎么个看法,是否认为它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阻碍。

  不过,话到嘴边,他还是忍住了。

  在如今这个时候,说这个话不太合适。

  所以,他附和着说:“铭山同志您说得对。”

  过了大概一个多小时,京城电视台资深记者王建国就赶到了马坊机械厂。

  他来的路上还在跟同事说:“一个公社办的小厂,再怎么厉害,又能造出什么好东西呢?”

  王建国觉得王铭山可能有点儿太大惊小怪了。

  乡办小厂怎么可能会研究出什么突破性的农机产品来呢?

  等他赶到马坊机械厂,看到院子里停放的机动三轮车,他着实被惊艳了一下。

  一则是这辆车外形很独特,他之前还真从没见过。

  二则这车虽然小了点,但的确是机动车。想要造出一台可以跑的烧柴油的机动车,在龙国也只有屈指可数的那么几家而已。

  因此,这马坊机械厂着实有点儿东西。

  王建国到了现场之后,自然是少不得要给他演示一下,让摄像记者拍点素材的。

  这回是戴洪涛亲自驾驶这辆机动三轮车在院子空地上转了几圈。

  除了转圈,还展示了倒车、爬坡拉重物等能力。

  王建国站在王铭山身旁,看着这辆三轮车在自己面前炫技,他啧啧赞道:“铭山同志,这车看起来真不错,其实,城市里也是可以使用的啊。比如,供销社里运输货物,货物少的时候,如果用大车,那就是浪费。”

  王铭山点头:“我也觉得它用处还是挺多的,所以应该抓紧时间扩大生产。”

  王建国又看了一眼王浩然:“浩然同志,你是怎么想到要研制这样一台农用三轮车的呢?”

  王浩然说:“我在农村插队已经有三四年时间,生产队的劳动强度还是挺大的。我不怕吃苦,但是,有时候觉得我们农村地区的生产效率还是太低了点。我们生产队的机械化程度也太低了。所以,我就萌生了研制一台简易机动三轮车的想法。”

  “如果一个生产队能有四五辆机动三轮车,那么,农村的生产效率将会大幅度提升至少百分之三十。这对我们增产增收有很大帮助。”

  王建国赞赏地点点头说:“天才的设想。浩然同志你在机械方面的天赋可是太强了点。”

  “我看报道,你想读大学,然后想上的是计算机专业,为什么不学机械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