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大明,教个书怎么了? 第45章 有问题找先生

《穿越大明,教个书怎么了?》第45章 有问题找先生

作者:反游猫 字数:1843 书籍:穿越大明,教个书怎么了?

  山东河南两省受灾,百万灾民急待朝廷的救济,而这个时候,朝廷国库空虚,受灾两省以及周边各省粮价纷纷上涨,赈灾工作困难重重。

  朝廷上下,都在为此事忧心忡忡。

  京师,魏国公府。

  徐达回到府上的时候,一脸的疲惫之色,他北伐归来,征程未洗,现在又遇到了天灾的事情。

  要知道,杨宪被诛以后,他军中的职位,还身兼中书省右丞相一职。

  他极力推脱,但他越推脱,朱元璋就觉得他越淡泊名利,越是要将中书省右丞相安在他的头上。

  在其位谋其职。

  徐达也是很想为赈灾尽一份力,但奈何那并不是自己擅长的,今天在朝堂上听李善长和各部尚书的陈奏,他也是一阵头大。

  这是,一位体态轻盈,螓首蛾眉,明眸皓齿的妙龄少女端着一碗东西款款而来。

  “阿爹,我给你煮了点绿豆糖水,你趁热喝了吧。”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徐达的女儿徐妙云。

  “还是你这丫头贴心。”

  徐达笑呵呵一笑,拿起糖水喝了起来,一天的疲惫仿佛一下子去了许多。

  “阿爹,怎么了?”

  徐妙云敏锐的察觉到徐达的异样。

  徐妙云自幼聪明伶俐,过目不忘,她也很幸运的遇到了一位开明的父亲,徐达并没有因为她是女孩而浪费了她这份天资,而是道:“此女天赋非常,宜以经史充其知识。”

  于是,徐达专门请来老师为其授课。

  徐妙云饱读诗书,记忆力超群,读书时过目不忘,一览成诵,连她的老师都感到十分惊异,因此博通载籍,每每读到古人的美德与言行,都会深思效仿。

  也正是因为此,徐妙云自幼便有“女诸生”的美誉。

  在古代,“诸生”即为受过传统儒家教育,工于经史的生员,徐妙云能有“女诸生”之名,足见其才学修养。

  这除了徐妙云自身的天资外,离不开徐达的培养。

  徐妙云不但饱读诗书,徐达更是有意无意的让她能够参与国家的政事军事当中,父女二人经常悄悄的讨论国家的政事军事。

  “哎——”

  徐达长叹一声,将今天朝堂上的事娓娓道来。

  “虽然皇上将国库中所有能调的银子都调出来,外加调了一百万石军需储备粮过去,但也只能解燃眉之急,而且现在更大的问题是,灾区和周边各省的粮食都涨价了,赈灾银款远远不够啊!”

  徐妙云听罢沉思了片刻,道:“何不效仿宋朝范文正公?”

  徐达皱眉:“你是说,朝廷不去抑制灾区的粮价,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抬高粮价,从而让粮商把粮食都拿出来卖,如此一来,市面上的粮食一多,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嗯。”

  徐妙云点点头。

  “丫头,你说得倒是轻巧。”

  徐达笑笑,道:“你想想看,如果你是粮商,朝廷任由粮价飙升的时候,你卖不卖?”

  “卖啊!”

  “如果市面上的粮食一下子多了,粮价开始回落,你觉得粮商们还会选择继续低价卖粮吗?粮食可以存放,但是灾民不能等,他们没有粮食就要饿死,而粮商呢,他们只要再等一等,粮价就会再次上涨。”

  “所以,作为一名粮商,你是选择在粮食多的时候低价卖粮,还是先等一等,等粮价再次升高的时候再卖呢?”

  “我……”

  徐妙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徐达继续道:“这个法子确实是一个好法子,第一次使用可以打粮商们一个猝不及防,但是现在的粮商们精着呢,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了!宋朝以后这么多灾荒,你不看这个法子其实也就用了一次,为什么?难道是宋朝以后的大臣们都不知道吗?”

  徐妙云哑然,继而深以为然的点头。

  徐达笑着鼓励道:“你能有这样的想法,已经很好了,伱不知道,刚刚在奉天殿的时候,皇上问到解决之法时,无一大臣敢答话,气得皇上破口大骂。”

  “难啊,咱大哥这个皇上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徐达设身处地,一阵头大,治国理政真不如打仗来得痛快……

  ……

  在得知杨炎来到京师以后,朱标一有时间都来看一下杨炎。

  但是杨炎这段时间,一直都忙于香水生意,还有在研究做一个什么好像是织布机之类的物件,一直忙前忙后,忙里忙外的,没有多少时间像以前在太平府时候那样,给他讲课或者探讨一些东西。

  朱标也不知道从何说起,有好几次他想要和杨炎探讨三年前杨炎送给他的那二十四个字,但见杨炎没有时间,他又把话咽了回去。

  对此,朱标难免有些失落。

  就像是被独宠的学生一下子遭到了老师的冷落,有些适应不过来。

  “杨先生现在不教书了,哪能天天有那么多时间和自己探讨那些学问?他也要有自己生活的呀!”

  朱标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杨炎终究是一个俗人。

  朱标忍不住想起朱元璋对杨炎的评价,想想也确实不无道理。

  杨炎的确是一个世俗之人,甚至是一个出身贫苦的人,他不像自己生在帝王家,不用忧愁吃穿,他是要为生活奔波劳作的。

  在生活的重压下,那个在太平府私塾中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教书先生杨炎,仿佛一下子泯然众人矣。

  虽然杨炎拿出了香水一物,并迅速风靡了整个京师,但就像朱元璋说的那样,不过是奇技淫巧,于国于民并无太大益处,现在的杨炎更像是一名商人。

  对此,朱标也能够理解。

  不过在朱标为赈灾的事情一筹莫展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想起了他的老师杨炎。

  当初的杨炎给他带来了太多的震撼。

  第一次登上天空,第一次接触所谓的科学,第一次了解王朝兴亡背后的规律,第一次尝试着去推演社会的发展……

  一切的一切,都让他记忆深刻。

  那时候的杨炎,几乎每一次都能够带给他们惊喜,不知道现在的杨炎还是不是这样?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

  朱标想起了杨炎的话,便不再犹豫,决定去找一趟杨炎。

  屋外仍旧下着大雨,朱标却是朝屋外的太监喊道:“朴昌仁,备车!”

  不一会,马车便备好了。

  雨夜中,马车朝长安街杨炎的住处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