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念春闺 NO.192:听戏

《念春闺》NO.192:听戏

作者:花三朵 字数:5228 书籍:念春闺

  第二天上朝,部分皇党激烈的反对给萧后举行盛大的葬典,今上一开始是置之不理,后来就是勃然大怒,一个不落拖出去打了板子。连谢嵩和裴大人都受到牵连,分别被罚了半年俸禄,因为这些人里有好些是他们二人的直系下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个治下不严的罪名罢了!

  裴大人也有些沉不住气。但是他看见谢嵩。

  在同僚被拖出去打板子的时候,当今上震怒的时候,谢嵩立于巍峨的朝堂之上,手执玉勿一动不动,闭上了眼睛。他那个神情让裴大人震惊——仿佛早就料到似的。裴大人不禁也退回了踏出去的脚步,心中有些发寒。

  今上无非是想让所有人知道,即使是拱卫他的大臣也罢,专横的外戚也罢,没有人再可以对他指手画脚,质疑他的命令。

  萧后的葬礼期间,前太子懿德被送往陵园守陵,带着萧后的侄女儿萧晴儿。举国戴孝,京城亦是白孝一片。将军府和公爵府正是在封建狼口上,虽说今上顾忌着在边关的卫清风,总不会太过。不过太夫人和谢嵩都下了命令,府内禁议朝政,并且减少出府走动的频率。

  一场大雨之后,气温骤降。

  今上专心致志地缅怀着死去的发妻,也无人敢提立后和立储的事,甚至也没有人再关心前线几乎已经要登基的反王。

  谢葭不停地受到前线来的信件,几乎要把纸张看透,可是卫清风就是没有说半句兵法,而是不断的儿女情长。太夫人那里也是一样。

  眼看着梁王就要登基,谢葭渐渐沉不住气来……

  太夫人看了她一眼,劝道:“你莫急,这既然已经进入拉锯战,一时难分高下,比的就是谁沉得住气。清风尚且不动声色。咱们在后方,千万不能添乱!”

  谢葭于是把想要发信去问的心思按捺了下去,但还是忍不住焦急,道:“娘,您说说,将军此举,到底何解?前朝,有过先例吗?”

  太夫人淡淡地道:“前朝没有先例。但是娘相信自己的儿子。葭娘,你也要相信你的丈夫。”

  袁夫人也安慰道:“是啊葭娘,你们夫妻那么多年,难道还不知道卫将军的秉性?在西南,四年他都沉得住气……何况,这出征还不到半年!”

  谢葭苦笑,道:“娘,婉婉姐,是我乱了方寸。”

  太夫人道:“你只管安心养好胎。在京城,自有娘保你一方平安!”

  谢葭说不出话来。

  朝堂上乱成一团。时不时就有大臣触怒了君上被打被罚,谢嵩和裴大人根本约束不住这些人——他们有很多都是后来今上新提拔上来的。裴大人也沉不住气过。但是也只能跟谢嵩学,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多说什么。

  谢嵩对裴大人说:“若是以为你是拱卫君上的功臣,便认为自己能多说两句,你便错了。君就是君,臣便是臣,难道你忘了。这就是咱们一心维护的纲常吗?”

  然而这话不知道为什么却传到了君上耳朵里,今上不但不高兴,据说听到这话的时候沉默了至少有一盏茶的功夫。然后冷笑了一声,把下面去报信的官员也吓了一跳。

  好在他并没有动公爵府。

  谢葭隐约觉得,失去了萧家和萧后,今上整个人都变了,好像变成了一把失去了鞘的宝剑,越来越锋利,不断的伤人。

  也许是今上一直倚重谢嵩和裴大人,有些人就今上是以文治国的……然而,那却是因为萧家还在时,不但手握朝廷兵权,而且地方兵权又分散在刺史,和藩王手里,今上无兵可用,才会倚重文臣。恰好这时候卫家和谢家又联姻,这两家这些年的地位才愈发尊崇。

  说到底,这不过是今上手里,一个巨大的棋局。而如今,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他的了,他开始渐渐露出了好征伐好武功的本性。

  谢葭熟读史书,自然知道,这样的皇帝,实在太过危险。恐怕他最忌讳的,便是功高盖主。

  卫太夫人焦虑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了,在谢葭等晚辈等面前虽然可以强撑住不动声色,但是秋天刚过去一半,她就病倒在床上,完全是思虑过甚的结果。

  谢葭在床前侍疾病。

  卫太夫人无奈地道:“娘这把老骨头,几十年也没有这样垮过了。真是岁月不劳人啊。”

  谢葭心知肚明,却也不敢多说,只是温声安慰道:“娘,您何必多想?现在正是您养身子的时候啊。”

  太夫人苦笑,还是点点头,道:“娘还得再撑个几年,等你再给卫家多添几个小子女儿。”

  谢葭笑道:“娘,您这话说的。您要一直等着,等着白儿娶了媳妇,等着白儿的媳妇生了孩子,等着您的曾孙子再生了孩子……”

  太夫人道:“那娘岂不是要成了个老妖怪了?”

  谢葭一时口快,道:“哪里,佘太君一百岁还挂帅呢!”

  太夫人奇道:“佘太君?”

  谢葭一怔,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编,道:“哦,戏文里听来的。”

  见太夫人无聊,索性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她听:“戏文里是这样说的……正逢乱世,有一位杨业将军,带着家眷投效了中原皇朝,后来就有了有名的杨家将。这佘太君啊,闺名佘赛花,就是杨业将军的妻子。生了七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杨八妹。这七个儿子中,最出名的是杨六郎,名叫杨延昭……”

  后来呢?后来七子去,一子还,连老将军也战死沙场。只留下杨六郎延昭,还替皇朝打了几十年的战。他娶了前朝公主,也就是当朝郡主,生了一个儿子杨宗宝,又娶了一个妻子穆桂英,给杨家留下了血脉。

  后来,杨六郎战死。杨家留下满门的寡妇,和一个没有出嫁的杨八妹,孙媳妇穆桂英,少不更事的杨宗保。强敌入侵。我朝无人,还有奸臣陷害,让杨家唯一的血脉杨宗宝挂帅上阵。杨门女将愤然同往,披上了先夫的战甲,大败敌军……

  太夫人听得出了神,半晌,眼角似有泪痕,少顷。道:“哪里有这样的戏文?”

  谢葭忙道:“娘不常听戏,所以不知道,媳妇也是从书里看来的,没有见过人演。”

  太夫人道:“那不如请来戏班子,演上一演吧。”

  谢葭顿时叫苦不迭,连忙道:“娘,现在正逢国丧,哪里能在府里听戏呢?你要是愿意听,儿讲给你听。”

  太夫人道:“好,那就等着国丧过去。你再找人来给我演。”

  谢葭心惊肉跳,最终还是无奈地答应了。

  回去之后。谢葭闭关赶戏本。

  袁夫人从窗前路过,笑道:“哟,今儿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吧?葭娘你竟然也有挑灯夜读的一天。”

  谢葭想到袁夫人前些日子也在京城里上窜下跳的,也许会有办法,便厚着脸皮道:“婉婉姐,您先进来,咱们说说话。”

  袁夫人本就睡不着。料想谢葭这个大肚婆说不定已经睡着了,也没人陪她说话,因此换了一身劲装。打算去屋顶上看看星星。结果谢葭没睡,还找她聊天,当然是正中下怀。她连忙直接从窗户里翻了进去,只恐谢葭会后悔。

  谢葭就哭笑不得……

  袁夫人拿起她的草稿看了看,惊讶地道:“看来太阳真是从西边出来了……你这是在写戏本?”

  谢葭苦着脸,道:“今儿我看娘躺在床上也闷得慌,就随便瞎编了个故事哄娘开心,结果娘听了就问起来,问我是哪儿来的故事。我就扯谎说是戏文上看来的。这不,娘就让我去给她找戏班子了。婉婉姐,我到哪儿去找戏班子啊!”

  袁夫人笑道:“这好办,你就以这是国丧的时候,糊弄过去不就是了,说不定下个月,太夫人就忘了呢!”

  谢葭苦笑,道:“恐怕忘不了!”

  袁夫人惊讶地道:“为何?”

  又不是小孩子了!

  可是谢葭又给她讲了杨家将的故事。

  袁夫人听得直抽帕子,哭哭啼啼地道:“你这是什么故事啊,这不就是说你们卫家吗……不过不对啊,太夫人好像只生了清风一个……好像说得就是老将那时候嘛!”

  谢葭连忙道:“我哪里敢真说这个!天地良心,我真是胡扯的!”

  袁夫人道:“倒也不是,就是这故事给咱们将门人听了,恐怕还真是忘不了!”

  袁夫人道:“我也想看看这戏。”

  谢葭急得头都要冒烟了,道:“婉婉姐,那您倒是给我想想办法啊!到时候若是娘问起来,我怎么办啊!”

  袁夫人细细想了想,道:“这倒也不难,你先把这故事写下来,我去给你找个戏班子,包了他们的场子,让他们好好练……横竖现在碰上国丧,甭管多红的班子也没有生意,练练功也有银子收,何乐而不为?”

  谢葭道:“可是这故事那么长……眼下也不过个把月的时间,哪里能练得好!”

  袁夫人笑道:“那就让他们先练几场嘛!嗯,佘太君挂帅那场,还有杨宗宝勇闯穆柯寨,娶了穆桂英那场,就可以先排出来给太夫人瞧瞧。若是太夫人喜欢,再练其他的不迟!”

  谢葭心想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啊,连忙道:“那可说好了,婉婉姐,我负责写,您来给我联络戏班子。这我也不会写戏文,你还得找个前辈给我改一改。”

  袁夫人道:“小事小事,你只管写,其他事情我给你安排妥当也就是了!”

  谢葭这才松了一口气。

  于是她从此就过上了半天侍疾,晚上还要连夜写故事的苦日子。

  幸好有的时候太夫人体谅她是孕妇,也不是一天到晚都要叫她在跟前儿侍疾。可是若她在床前,太夫人就要她来讲杨家将的故事。

  谢葭赶了几天,把厚厚的一叠宣纸交给了袁夫人,千叮咛万嘱咐,让她千万别漏出去这是她写的。

  袁夫人就拿着这草稿去找了京城里最有名的德庆班的黄先生来改,改了之后就由德庆班来唱。

  得知进度很不错,谢葭也就放心了。

  太夫人年纪大了,倒愈发像个孩子一样了。中药讲究治本,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因此太夫人在床上就足足躺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几乎每天都要谢葭讲故事给她听。杨家将的故事谢葭不敢多说,就搜集了一些前朝的历史来说,有些野史是这个时代的人听都没听说过的,也有些颇有争议的人物,谢葭就和太夫人讨论。

  比如兰陵王。这位美男子将军是谢葭最喜欢的,传说他因为生得貌美。恐在战场上没有威慑力,所以戴上青面獠牙的狰狞面具杀敌。这个时代的《兰陵入阵歌》还在,是谢葭非常庆幸的。

  但是太夫人认为这个人只有打战的才能,后来被猜忌他的皇兄一杯毒酒毒死。作为一代名将竟然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昏君的一杯毒酒下,太夫人觉得这非常窝囊。而且他生前为了降低昏君的戒心,在朝中时自甘堕落,沉迷酒色,最后却还是免不得一死。太夫人甚至认为这个人是有些懦弱的。

  但是起码太夫人还是充分肯定了他的军事才华。谢葭也没有过度的和她争辩。

  这守丧的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谢葭的肚子已经有七个月。果然跟吹皮球似的的越来越大,天气也渐渐冷了。

  太夫人的病好了以后。为了不让自己再这么虚弱,而更注意养身了。谢葭和袁夫人便陪着她研究食疗。顾神医留下来的那一堆单子,终于引起了重视。

  太夫人偶尔想起来,还笑道:“看来我这把老骨头果然早就是有些不适,这顾神医都已经防患于未然了,当时若是听了他的话,恐怕就不用在床上躺上这大半个月了!”

  谢葭也跟着笑了起来。

  袁夫人就打趣。笑道:“你别笑,若是真有这么神,说不定。你肚子里真是双生子呢!”

  谢葭愣了愣,然后又笑道:“双生子就双生子,这不是好事吗?到时候,不过就是嫁个丫头的事儿!”

  知画又羞得满脸通红。

  太夫人兴致勃勃地研究食谱,突然想起来,道:“葭娘,戏班子找了没?”

  谢葭的笑容僵住。

  袁夫人连忙道:“找了找了,我也看看那出戏呢。找的是京里最有名的德庆班!”

  太夫人高兴地道:“什么时候能进府?”

  袁夫人笑道:“瞧您心急的,这国丧刚过,各府各院多有请戏班子的时候,宫里卫淑妃也请了戏班子呢。好赖也要过个几日吧……到时候,就包他几天场子,让他给我们唱上几天!”

  太夫人更高兴了,笑道:“我道我这园子怎么就是比别人家的冷清……原来是咱们家从来不听戏!葭娘,若是喜欢听戏,去叫戏班子来就是,也不用管我老婆子的。”

  谢葭笑道:“娘,您这是说哪里的话呢?”

  袁夫人笑道:“婶娘,葭娘打小就喜静,哪里是那种天天听戏唠嗑的夫人。您也不用觉得委屈了她,给她一支笔,几本书,她就能高高兴兴呆在一整天了。”

  谢葭也道:“再和娘说说话,说说那前朝的名臣名将,就更好了。”

  袁夫人道:“是啊,她是个有名的才女,就是要嫁到卫家这样的人家,碰上您这样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婆婆,也算是志同道合,每天都能说得上话,才好呢!”

  太夫人笑得合不拢嘴,道:“你们两个,一人一句,倒是把我哄上了天去了!”

  说着,她看着自己的侄女儿和儿媳妇,却有些淡淡的怜惜。毕竟……她们年纪轻轻的,却守着她这个老婆子,还每天提心吊胆的,就怕前线传来什么不好的消息……

  说到前线,卫太夫人又想起来,不禁颦眉,道:“清风还是按兵不动。”

  谢葭道:“可是反王也还没有登基呢。”

  卫太夫人道:“是啊,不是早就说要登基了吗……”

  这些日子,谢葭却是渐渐想通了……

  卫太夫人看了她一眼,道:“葭娘,不必顾忌,有话就说。”

  谢葭这才道:“娘,这些日子儿想着,将军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您也说过了。因为没有兵符,这战终究是难打,咱们和叛军迟早是要进入拉锯战的。将军这么做,大约是早就料到了这一天,所以才没有和孟将军那样,拖到兵乏马疲的时候,才被迫进入拉锯战,想来也是为了保存实力。”

  袁夫人道:“你说的都是我们明白的。可是这围城。一围就是半年……”

  谢葭笑道:“我倒是想通了一些事情……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三个反王,叛前可都是同级的藩王,要让梁王登基,是因为梁王年长,可是这君臣名臣一定,就是一个天一个地了。难道南王和雅王就不会有别的心思?”

  “娘,儿想,将军大约是多围他们一些日子,让他们逐渐放松戒心……然后就能分化他们的君心。到时候起了内讧。就是咱们一举攻破邵阳的时机!孟将军自然应声而动,他守着那已经群龙无首的空城。难道还怕拿不下来吗?”

  卫太夫人渐渐开明,更多的却是惊讶,道:“葭娘,你竟然能想到这些……”

  袁夫人分析道:“是啊,咱们凭什么马上平了这几个作乱的反王,无非就是因为他们蓄谋已久,兵强马壮。这出兵之计又众志成城。而咱们手里却没有兵符。若是分化了他们的君心,还有什么道理平不住他们!卫将军果然是在和他们比,谁更沉得住气啊!”

  谢葭笑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娘。儿跟着将军在西南呆了四年,自然耳濡目染了一些……将军看得远,又喜欢兵出奇招。您放心,他一定会大胜而回的。”

  卫太夫人松了一口气,道:“若真是这样,咱们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我还就不信了,这南王和雅王,难道就不想做皇帝!”

  谢葭心道,她也不信,这不想做将军的士兵,还不是好士兵呢。

  接下里,谢葭就去安排戏班子的事了。

  说是她在安排,可是她对于这种事情根本是一窍不通。按理来说是应该交给卢妈妈这种掌权的妈妈,可一来这样谢葭就会露馅儿,再则卢妈妈其实也不太懂……毕竟将军府很少召班子听戏的。

  所以就借着谢葭之名,袁夫人在走动这件事儿。

  德庆班是京城里最大,也是最有名的班子,虽然时间仓促了一些,但是以谢葭的眼光来看,这班子里还是不乏好些真正有功底的艺术家,又有比较好的环境,因此还是很快吧袁夫人指定的那几场排了出来。

  此外,太夫人坚持请德庆班。因为她还有些忧心……在宫里,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卫淑妃竟然公然从宫外召唤戏子进宫听戏……到底是为什么呢?

  虽说,她现在是宫中位份最高的妃子,也代掌凤印,难道她真有了想要登上后座的心思?卫太夫人不禁暗暗叹气,到底还是太年轻,沉不住气!再怎么样,还没有复位却已经搬回了原宫的宋氏还是排在她前面的!

  何况,那宋氏和皇后虽然说是死对头,可到底是陪萧后走过她人生中最后一段时光的人……宋氏秉性温良,就算政治立场不同,萧后去了以后,却也伤心欲绝,自动披麻戴孝,想要为萧后守陵三月。是今上亲自把她接了回去,并让她住回原殿的。又有其妹宋美人辅佐。

  再说了,今上恐怕并不会欣赏太强势的女人——在他心中,这样的女人,有一个萧后就够了。反而是宋氏这样的女人,可能和他相安无事一生。

  怎么看,性格尖锐的卫淑妃,恐怕都没有什么机会。若是国丧刚过,这个时候她就蠢蠢欲动,恐怕……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卫太夫人不但忧心这个,更担心卫家那些被荣华富贵迷了眼的宗亲……恐怕到时候会力图让卫淑妃登上后位。

  看完记得:方便下次看,或者。

  ()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