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乱世孤女,苟命日常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主动请缨寻水去

《乱世孤女,苟命日常》第二百六十五章 主动请缨寻水去

作者:我若为书 字数:1975 书籍:乱世孤女,苟命日常

  名动宅位于西隅之陲,地理位置十分的险要,与石头城一起庇卫建康的屏障,原来的旧址仅是一处普通的住宅庭院,经历代修缮,也变得宏伟壮观,与众不同。

  这座园林宅院,受许多外来因素流传的影响,景色独领风骚,堪称一绝,有依照大秦国建造的自雨亭;西域传来的佛色园林;本土的斗拱叠阙,亭台楼阁,诸般的映射扩建,导致它特色迥异,不比宫城里的禁宛逊色多少。而且觊觎它特殊地位的,无不徐徐图之,将之扳倒。当年政敌袄教如是;废帝陈伯宗如是;继承祆教夙志的大光明教(以二代教主自居的洪熙)如是,凡此种种,皆是想取而代之,但冥冥之中,一切也注定,名动宅还是那座大名府,不曾动摇,也不及衰落,堪堪延续不败。不论那代皇帝登基称王,都小心翼翼的维护,甚至倚仗,开国皇帝陈霸先倚仗号称天下四绝的“北名玄拘”,这时大名府初具形成;安成王陈顼废陈伯宗称帝倚仗的是号称“卧龙”的小榭,名姓宗族的第二代宗主名榭;以及后来的名邺。

  名榭及名邺都不是名姓宗族的人,却都渊源于名姓,三代人的努力,致使名动宅达到其所未有的巅峰时期。但在名邺走后,这座如日中天的府邸开始渐衰退之势,虽然有甘修雎及北静荒厄还在支撑,却也无先前之时的盛况,大权逐渐旁落入陈主的手中。眼下北方的大隋鲸吞蚕食,逐渐逼近江南来,这危亡存及的时刻,南朝却偏偏无动于衷,皇帝耽于安乐,大兴土木修建高楼苑榭,下面更是奢靡清谈,不务正业,上行下效,更是萎靡不振,离灭亡渐渐不远了。

  自古以来,北强南弱,陈是当时南朝时期最小的一个朝代,南北均势在南梁末期就已经被打破了,何况天下大势地理位置的占据很是重要,而有“山川都会”一说的概述,尤其显著。在那些既有山地险要可以凭恃,又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的地方容易形成战略要地。就拿星分翼轸所对应的“荆楚”来说吧,它与前朝比较几乎都没有被占据,而立足江南的政权,无不恃荆襄为上游屏障。但在江南政权的内部,荆襄地区却每每成为一个隐患。据上游之势的荆襄地区常常能造成很大的强势,力压下游的诸镇。东晋南朝时期,据荆襄上游拥兵反建康者比比皆是,这都不烦而述。

  从疆域的地理位置来观看,往巴蜀向东,跨过长江三峡,便是荆楚之地。这是整个南方的枢纽地带。如果与巴蜀相连,则顺江而下,江东并岌岌可危;与江东相连,则据守三峡,足可困死巴蜀;又凭借长江、汉水之险,堪与北方对峙。任何一个立足于南方的政权,如果不占据荆楚,就根本没有机会,图谋中原,进而一统天下。

  南陈的疆域最为弱小,不仅丢了荆州这么一个在六朝时期仅次于建康的重镇,而湘州之地也屡屡被北方所侵吞,南陈与北方仅仅是划江而治,若不是后来宣帝陈顼派吴明彻北伐,就连淮泗以及江北之地也是寸土不染。当时北周通过控制巴蜀襄汉,挟持傀儡政权后梁,威胁更是日盛,如果通过汉水北上,还可经略中原,进图北方。襄阳、武昌、江陵为三大重镇,相互为遏,形势鼎足而立,一但失去,能存留的江南政权几乎能保不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一连蹉跎了几日,盘桓在城隍庙的楚室晓渐渐忘却了他本来的目的,开始沉浸在庙宇的静谧里,宁馨而安定,除了庙祝可怜收容他,他每日都是干完了一些琐碎却不繁重的活后,就痴痴傻傻的呆坐于城隍爷的雕像脚下,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偏偏这个时候一盏烛台倾斜,点燃了幕帐,烧毁了一根庙柱,坍塌下来的木椽、瓦砾,如果不是庙里的人发觉把他及时的拉开,想必他也被埋在里面不可。

  城隍庙是不可能再待了,他无力反驳,被赶了出来,流落在了街头,此时他方才醒转过来,自己的孩子“绰儿”还性命堪忧,等待着他去拿“君子令”来换了。裘阎突然的出现,指引他去名动宅,而且那位功力高深的中年人也在披靡了一甘括易一室的人后,告诫他不要耽搁。一时他恓惶了,苦恼着该何去何从。

  “吱呀”一声,站立在门外的缇骑宿卫打开门扇,走了进来,北静荒厄还是萎靡不振,瘫软在木榻上,虽是交出了外室的权柄,但身为缇骑统领总管的职责却未卸任,台城里传来谍报,北方的大隋已经枕戈待旦,开始集结兵力,兵分三路,沿四方地理位置的犄角向江南挥师而来,形势不容乐观。他也近乎油尽灯枯,能商议的老大甘修雎偏偏又不知去了哪里,这名缇骑卫就是安插在朝堂里的一枚暗桩,也是他精心布置下的臂助,就连名邺也不曾知晓,如今还在外面的势力,除了“萧从戮”的前梁子弟兵,并辗转剩下北城王当初在广陵的班底,来填补名动宅里的名姓宗族。

  名姓宗族经历楚冥狱一役,早也名存实亡,不复当初时的盛况,所以名动宅能驻守的就是这些残余的名姓后裔。上岘印突然出现,还来不及调动他们,而北城王归隐,不知所踪,可以说除了名邺还能镇得住大局,其他的人,都望尘莫及。

  以前的名动宅叫“大名府”,是武帝爷亲赐的,到后来为拉拢刚谋得宗主之位的名榭,宣帝并送题名的匾额“名动宅”给他,这是两者名字的由来,就好比建康。春秋时叫“金陵”,秦汉时称“秣陵”,三国时唤“建业”,西晋时名“建邺”。

  那名缇骑卫名“子敬”乃是北静府的人,北静府没落后,他并由族中的人派遣来寻求他“外室”一系的帮助,他们也等于是一方的士族豪强。心有芥蒂的他,当然不会交出全部的势力,他不是担虑甘修雎对权力的野心,而是他不放心他还能保持当初谋夺南陈权柄时的激情,兄弟齐心,坚石可镂。这些年来谋划的势力,越来越膨胀,早也超出了括易一室原来的范畴,江湖上有“从戮”这个在暗处的山寨组织监察,京畿有缇骑安置,朝堂里更有朝臣,譬如傅纬、顾野王、陈叔坚等人的支持,就连继承吴明彻帅誉之称的萧摩柯,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等人与之交好。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不比名邺离开时逊色多少。

  北静府的缇骑佐卫“子敬”回来,算是他对潜藏的势力作最后的安排。缇骑由出现的“铁铉横”暂时带领,维护名动宅及朝中变数的安定,他要北静子敬,是因为他身后的豪族势力,可以裨助甘修雎。内室的势力除了原来的暗教及吞并的败絮为其核心组织外,持中立的大光明教并被内外室所拉拢、兼并。仅有教中的一些元老不曾为其所动,他们也是看在名邺的面上,为大义所感染,才加入了括易一室。当初大光明教的建立者乃宗师三十四之一,号称“宗师之咫”的华寻恒,他在楚冥狱失踪后,也不知所踪,留下的教派,由其挚友也是宗师三十四之一的幽绌王代掌。名邺歼灭大光明教时,身为“名动天下品王析”之一的幽绌王幽绌郁寒与之比拼,最后不敌“大趁虚设法子”,败北后被其气度所感召而折服答应效忠,而此时同属“名动天下品王析”之列的惊煌王、缥缈王、谐音王也赶到,但却让一直隐身在暗处护卫名邺的北城王明寂突然出现说服。至此大光明教算是纳入了括易一室的版图,但他们由于其超高的地位及名望,俨然是不奉号令的世外高人,所以教中的事务并由三位号称是元老三尊的冷昔衅、向合、雪手勤执掌。能调动他们除了名邺外,并是称之为信物的“君子令”,见令如见人。

  君子令是虎符,也是一道令牌,江湖及朝堂的维系,如今南陈岌岌可危,更多的魑魅魍魉及宵小开始觊觎、抢夺,这时候是该拿出君子令,招令他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