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乱世孤女,苟命日常 第一百五十二章 逢故人救是不救

《乱世孤女,苟命日常》第一百五十二章 逢故人救是不救

作者:我若为书 字数:1876 书籍:乱世孤女,苟命日常

  汤骏的声音虽大,但并非震耳欲聋,反倒有种让人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是因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出自先秦典籍《鹖冠子》,文官以文气吟诵经典,可将其中思想向他人传递。

  与此同时,他的身体缓缓生至半空,这让许缘看得更加清楚,在汤骏胸口光芒之下,竟是有一幅画卷在律动。

  其上有山川草木、亭台雨榭、市井繁华,花卷一角,相貌与江陵城一般无二。

  这让许缘不禁回忆起雕龙里的那句“文心万化”,难不成山河境就是要以文气在胸中演化万物么?

  可自己问心在脑子里啊,万一不小心出现差错,文气挤坏了脑子,那人可就直接凉凉了。

  只听汤骏继续道:“当今大盛天子富有四海,德被无垠,拥有通天彻底之伟力,邪魔外道也只能躲藏在阴暗角落。尔等勿被区区邪术蒙蔽双眼,须知我等朝廷命官才是真正掌控四方之人!”

  汤骏右手成剑指指向行刑台,手中的官印白光大亮。

  地面开始颤抖,伴随着“轰隆隆”的一阵巨响,行刑台竟然生生的沉入地底,土地翻滚出波浪,不到片刻,此地就成为一处光秃秃的白地。

  百姓都被吓傻了,腿脚一软就跪了下来,一脸震怖。

  毕竟刚才那些魔教弟子都只是吓人的样子货,太阳一照,刀一劈就没声儿了,哪有这种切身实地的地龙翻身来的真切?

  做完这些,汤骏胸口处的莹白文气也减少了近十分之一,他面色不变,从容道:“文道高妙,乃是先圣传下之瑰宝,有我大盛文官在,就算是噬人恶鬼,也要在此化为齑粉。”

  良久,才有百姓稀稀拉拉的回应:“郡守大人,我们知错。”

  汤骏欣慰点头,落回座位,准备和刺史大人一同回衙门。

  许缘神情不变,心里却知道,汤骏确实是个精明能干的人。

  对于拥有文心的大盛官员来说,诗词歌赋、锦绣文章皆可借力,甚至连引用的平常语言都是攻击利器。

  但相对于教育程度不高的庶民来说,只有最直观的现象才能让他们有明白的概念,什么意象纷呈、墨香四溢,都是曲高和寡的存在。

  ……

  回到衙门,不等许缘召唤,汤骏就来到许缘的公事房。

  “于江州,方才在刑场时下官抢先发号施令,乱了尊卑,还请恕罪。”

  许缘摆手道:“无妨,只是本官有些好奇,汤郡守老成持重,可不是那么冲动之人,方才为何……”

  汤骏叹口气,忧虑道:“于江州初次和魔教交锋,有所不知,魔道中人手段诡异,若是让他们长久呼喊教义,恐怕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下官就曾亲身经历过,此为其一;其二便是,索魂楼妖人口中的血尊颇有些棘手,若是使其破封出世,整个江州必将生灵涂炭啊。”

  生灵涂炭,当官的肯定要背锅,这样一来他的官位就不保了。

  许缘心里思考着措辞,缓缓道:“血尊?这个名字本官好像在哪里听说过。”

  汤骏眼神有些怪异,沉吟片刻才解释道:“三十年前,血尊偷袭江州董家抢夺重宝,虽灭其满门,但也身受重伤,被当时的江州郡守于光联合剑宗追杀,最终将其封印在某处隐秘之所,而后于郡守也因此功调任刑部员外郎,远赴京城。”

  许缘正要下意识点头,忽然就察觉到不对——汤骏口中的于光,就是于明他爹啊!

  难怪汤骏刚才看自己的眼神那么怪,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于江州能连自己金大腿老爹的履历都给忘记?

  电光火石间,许缘轻捶桌面,一脸恍然,不一会儿又变脸,自嘲苦笑道:“从小到大,家父都很是严厉,许多事情也不让本官知晓,如今想要知道他的光辉事迹,竟然还要从他人口中得知,当真是枉为人子。”

  汤骏想到于明的那篇《严父训言》里面的内容,眼里的些许怪异逐渐散去。

  暂且蒙混过关,许缘自信道:“汤郡守不要自乱阵脚,经过三十年的封印,那血尊想必也剩不下几分实力。我等文官只需勠力同心,一定可以将那魔头彻底铲除。”

  汤骏很想提醒于江州,当年封印血魔,那位剑宗才是主力,现任尚书令的于光只是个打酱油的,但为了自己的仕途,他只好违心的应下:“于江州文运昌隆,血尊出世之危定能迎刃而解。”

  把汤骏送走,许缘靠在椅子上,揉捏着太阳穴。

  看来这些天的平静生活还是把自己麻痹了,一时间竟然忘记了自己现在处于敌方的大本营,稍有不慎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刚才差点露出马脚,原本指望和汤骏打听关于自凝文心下场的事也没了着落。

  烦死了!

  心底盘算着该如何打听消息,许缘忽然想到一个人,不由眼前一亮。自己那个便宜三弟……呸,便宜老舅徐长林可是出身于京城的大户人家,找他打听消息,应该不会出问题。

  有了目标,许缘把文心的事情放到一边,回忆有关血魔被封印的事,江州董氏,似乎有些眼熟,能被血尊单独点名灭门的家族,肯定不是什幺小鱼小虾。

  许缘记得——最后一个文圣也姓董!

  眉心处的文心轻颤,许缘开始回忆关于文圣董九歌的一切。

  开国文圣董九歌是个传奇人物。皇帝封他当文王,他不受;送他一州之地为封地,他也不受;最终他只拿了三块免死金牌,和老婆孩子一起归隐到了江陵城外的一个名叫启明村的村庄当私塾老师。

  果然,被血尊灭门的董家很有可能就是文圣董九歌的后代。

  在房间里踱步一阵,许缘招来差役,让他去把江州董氏的卷宗都拿过来。

  不到半刻钟,差役就拿了一本卷宗回来了,他面有难色:“好叫刺史大人知晓,十年前州府衙门走水,把所有卷宗都烧了个干干净净,如今只余下这后来补上的一卷。不然以江州董氏的体量,这几百年来存下的卷宗起码得装好几车。”

  许缘状若无意的问道:“哦?看来连你也对他们有所耳闻?”

  年轻的差役笑了笑:“是家父,家父曾在启明书院读书,有幸见过董其方家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