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末之天下 第一百七十九章 民,政,军

《汉末之天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民,政,军

作者:几回春秋 字数:1878 书籍:汉末之天下

  “变法”这一词太重了。

  它不是改革改制,不是小规模的鼎故革新,而是对国家法令制度做出重大变革。

  若变法成功,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农业等将焕然一新。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后,使魏国强于四邻。齐国政治军事由邹忌、孙膑改革之后,使齐威王称王,霸于天下。楚国吴起变法后,使楚国再次强盛。申不害变法,使韩国这个弱国风骚一时。商鞅变法,意义更是重大。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一种变法。这个铺垫,对如今的经学影响,有很深远的意义。

  众人变色之后,议论纷纷。有人认为祖宗之法不能变,有人认为当剑走偏锋,孤注一掷。

  “变法关系到国祚气运,不知道骠骑大将军要改变哪些法制?”

  淳于嘉开口问道。

  他所问的,也是众人想问的。

  刘凡从主座走下去,于过道上踱步。

  深思熟虑后,刘凡开口言道:“所改制,大体有三,民之法,军之法,政之法。”

  变法重大,徐徐图之。

  虽说重病当下猛药,但下药太猛,会适得其反。

  商鞅还经过两次变法呢,此时汉代政治太黑暗了,宦官,外戚,世家,军阀,叛乱。

  若第一次变法能成功,就可以积累更厚实的羽翼,进行下一次变法。

  若是连第一次都不能成功,改革再多的制度,也是徒劳。

  “天灾人祸,导致税收不堪重负,人头税,田赋,劳役,地租等税收令无数百姓家破人亡,走投无路者,从贼乞命。土地兼并,使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富人成为豪强,奴役佃农,成为国家毒瘤。去年吾就开始实行屯田,并颇有成效,吾认为可以在全国推广,民屯,军屯,商屯都可。人头税虽然使朝廷收入高,但对百姓极不公平,长此以往,只能让贫富差距加大,所以,吾建议废除人头税,实行一条鞭法,即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钱,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刘凡决定暂时试行明代宰相张居正提出的“一条鞭法”,就是把各州郡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钱财,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实行这种办法,使没有土地的农民可以解除劳役负担,有田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间耕种土地。

  以此方法,来缓解屯田所需要的时间。在这个时代,刘凡根本没有能力禁止买卖土地,他只能等此法稳定住民生之后,再实施其他策略。

  不过刘凡有些担心,就是“一条鞭法”这种美好初衷和历史上一样,以悲剧结尾。

  “十常侍乱政,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为人蠹害;何进一门,也是如此,若非仰仗皇后,他还在家杀猪屠狗,这些都是胸无点墨,目不识丁之徒,却居于高堂,使百姓跪拜,他们不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反而搜刮民脂民膏。归其缘由,这是察举制的弊端,无数不学无知,志大才疏者依靠宗族势力举为孝廉,此多无德也,与宦官外戚无二类。吾欲举荐陛下废除察举制,在选拔文官上面,以直言极谏、贤良方正、博学宏词、才堪经邦、武足安边等科考试选举官员,吾称其为科举。世家之中人才济济,吾相信寒门之中人才亦有不少,凡科举及第,金榜题名者,分郡县为官吏。不及第者,纵使世家豪族弟子,亦不用。大浪淘沙,以精明强干者替换宦官党羽,将宦官势力挡在科举门外。”

  人世间,永远没有公平,平等可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纵使开科取士,也做不到公平、公正,那些萌门入仕者不计其数。大多数人都是终生不第。

  历史的舞台上,总会出现一些特殊的人,来激励另一群人。

  科举就和后世的高考性质差不多。

  科举能打破豪门士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凡大汉境内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出来。而在后世,很多因为出身和地位不能被推荐上大学资格的普通人,只能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同样的,它们的得失不仅仅是影响到一人,亲人、朋友,故乡荣辱。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十年寒窗苦读。”“头悬梁,锥刺股。”

  科举和高考好像就像双刃剑一样,每天起早贪黑,即充满希望,又充满痛苦。

  若有明君,若出贤臣,高考则公平公正,反之则尽失人望。

  虽然科举会导致举子出现趋附奔竞的风气,但却能起到抑制门阀、奖拔寒庶的进步作用。不让“上品无寒门,下品为士族”这种情况再发生。

  想要“开万世之太平”,科举的出现,必不可少。

  “军队的方面,也可以相应改革。吾之想法为设立四等十八级军功叶。军功叶是铁匠打造的铁、铜、银、金四等柳叶状的物品,吾等就称它为军衔。铁叶共六片,军功够,可以缀六片铁叶于战甲上;六片铁叶,再立功勋,则晋升为一片铜叶,铜叶有五片;五铜叶后晋升成一片银叶;银叶有四片,四银叶后,将晋升为一片金叶。金叶共三片。军衔不属于官职,而属于荣誉。可以鞭策士兵,激励士兵的士气。让士兵向往肩抗银叶、甚至金叶会乡那种独特的荣耀。”

  刘凡将最后一项军制改革说了出来。

  前面两项很难实施,这军制改革却很容易。因为在这一方面,刘凡没有将他的剑,指向各地州郡军阀。

  这个时候裁军,就是将他们往绝路上逼迫,不可取。七王之乱就是例子。

  军衔制度和秦朝的军功授爵不同。

  军功爵过分重视斩获敌军首级的数量,极可能造成杀良冒功、军纪败坏的情况出现。

  军功授爵授爵容易,而由于刑法严苛,导致失爵也容易,结果会有大量负罪负债的士兵出现,影响战斗力。军功爵制度也并非公平公正,普通士兵是得不到公乘以上的高爵的。

  军功授爵极有可能导致暴政的出现,因为军功爵制强调武功多少而决定爵位,结果导致穷兵黩武,武人横行,国家不能走向文治,出现暴政。

  刘凡说完之后,回到主座,想看看他们的反应。

  忠臣,并不都是刚正不阿之人,他们大多是士族出身,刘凡这几条,也必然侵犯到了士族的利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