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至尊神农 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千亿赌债

《至尊神农》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千亿赌债

作者:同名男子 字数:1771 书籍:至尊神农

  其实单论情商,程亮并不低,他这个人虽然有点粗枝大叶,但也有细腻的时候,很懂得体谅人,所以从小到大,他的人缘没差过。

  学校又是程亮待了三年的地方,学校领导和老师他都熟悉,留校的话跟同事处好关系应该很容易。

  只是辅导员的上升空间比较窄,基本就两条路,一是走职称,也就是沿着从辅导员晋升到助教、副教授、教授这条路往上;二是走行政,从辅导员一路升到学院副书记、学院书记等。

  走职称的话对学历要求高,程亮的大专学历肯定不够用,得往上读,但他根本没想过考大学,这条路显然是走不通的。

  走行政的话竞争就很激烈了,职场嘛,总少不了勾心斗角,学校说起来是个神圣的地方,但很多方面并不会出淤泥而不染。

  不客气的说,程蔓并不认为程亮的心机,能支撑他在这条路上走很远。

  这话听起来确实很不客气,但程亮并不生气,他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所以他知道,虽然他不是很想承认,但他妹说的确实是实话。

  他叹着气问:“所以,留校当辅导员这工作,你觉得不太适合我?”

  “适不适合,主要取决于你怎么想,如果你打定主意以后下海创业,只把这份工作当成过渡,我觉得留校挺好的。但如果你对未来形势不是很有信心,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未来你会在学校干十年、二十年,我觉得这条路你会走得很累。”

  程蔓跟程亮是不一样的,她明确地知道未来的形势,也早早想好了以后要走的路,所以她会把自己做生意这件事排在第一位,然后再去考虑后路。

  程亮则是这年代土生土长的人,他没有金手指也没有窥见过未来,所以未来对他来说等于未知,充满了不确定性。

  因此,当他得知未来形势会有变化后,他没办法像程蔓一样,在面临关于未来的选择时将做生意放在第一位。

  这也导致他没办法把毕业分配的工作当成过渡,所以在程蔓说出这句话时,留校当辅导员的工作就不再是他的第一选择。

  但在放弃留校选项后,程亮没有贸然做出选择,他想再听听程蔓的想法,问道:“那你觉得进机械厂当技术员怎么样?”

  “回机械厂的优缺点也很明显,好处是离家近,你在机械厂职工院里长大,跟厂里人都熟,进去后不用花时间适应。另外你喜欢学的专业,机械厂的工作跟你专业又挺对口,技术员的工作应该比辅导员工作更能给你带来满足感。”

  听到这程亮眼睛渐渐明亮起来:“没错,确实是这样。”

  虽然目前学的专业,是程蔓建议他报的,但学起来后程亮就知道他学对了,他是真的很喜欢这个专业。

  所以在两个工作中,程亮一直更倾向于回机械厂,怎么说都是他学了三年的专业,不去试一试,以后想起来难免会觉得遗憾。

  但回机械厂的话,他也有顾虑。

  程蔓说完了优点,开始说回机械厂的缺点:“技术员工作不好的地方在于专业性比较强,进机械厂的话,肯定不如当辅导员工作轻松,甚至未来半年到一年内你都会比较忙。你之前是担心影响我们的生意,不过我觉得你不用考虑这些,我本来也想着明年把生意停一停。”

  程亮点头说:“嗯,咱们刚才说过这个。”

  “还有就是,你是恢复高考后,职工院考上的第一批大学生,不管是车间工人还是厂里领导,都会对你抱有很高的期待,”程蔓思索着说,“进机械厂的话,你可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事情做好了,大家可能会觉得理所应当,事情办砸了,就会觉得你不行,到时候你的压力会非常大。”

  这话说进了程亮心坎里,他问:“如果真这样,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

  程蔓说道:“两个办法,一是努力工作,做到最好,让人无话可说。”

  “这……可能有点难。”不是程亮不够自信,而是他专业虽然学得不错,但真到工作的时候,理论不一定能派上用场,他抿了抿唇问,“第二个办法呢?”

  “调整心态,锻炼心脏,不把别人的嘲讽当回事。”

  程亮:“……行吧,你觉得我进机械厂的话,工作有上升空间吗?”

  “应该有,你看谢澜这么年轻就当上了主任,说明厂长选人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资历。”

  程蔓说着想起郑厂长年纪已经不小,原著中他似乎就是这两年退下来的,之后副厂长就上位了。

  但副厂长能力不太行,有郑厂长把握全局的时候不明显,等他上面没了人开始能做决策,这些缺点就藏不住了。而且他有点任人唯亲,提拔不看能力看资历和关系。

  最终,机械厂这个在工业区排名前几的国营大厂,在副厂长的带领下,迅速从辉煌走向了衰败。

  直到八十年代末国营厂改制,谢澜上位带着国营厂转型,才渐渐扭转颓势。

  不过整体来说,问题不算大,反正副厂长折腾不了几年。

  而且经济形势肯定是会越变越好的,万一副厂长上位后压着程亮出不了头,他正好能办理停薪留职出来跟她一起创业。

  要是创业成功,他以后也不用再回国营厂,反之如果失败,他也能回机械厂继续苟着,等谢澜上位后总有机会翻身。

  想到这,程蔓就没提郑厂长年纪大了可能要退下来的事,直接总结道:“我觉得选工作,最好还是选自己喜欢的,否则只会上班如上坟。反正以后实在干不下去,你就出来呗,咱们继续做生意,未来两年可能有点难,但我相信总体趋势会是好的,你把这当成后路也行。”

  程亮先是被程蔓那句“上班如上坟”逗笑,接着又被程蔓后一句话感动得不行,忍不住喊道:“蔓蔓……”

  一看他那表情,程蔓就知道他说出来的话会很肉麻,赶忙打断道:“不管你决定去哪上班,这学期必须给我好好挣钱,两个人,一个星期,才修三十块手表,好意思吗?”

  程亮:“……”感动的泪花瞬间被憋了回去。

  ……

  跟程蔓聊过后,程亮很快做出了选择。

  他婉转拒绝了留校当辅导员的机会,这过程很顺利,毕竟他不愿意,多的是人想留校,名额很快顺延给了第二个人。

  然后在钱主任再次找上门时,他直接答应了下来,但把上班时间定到了毕业后。

  他愿意回机械厂,钱主任自然喜出望外,但听说他想在学校过完最后一学期,理解的同时又有些为难。

  作为用人方,他当然希望程亮能早点上班,事情拖得越长,越容易发生变故嘛。

  但程亮很坚持,他想好了,这学期课程少,他呢就争取多修点手表,倒腾多挣点钱。等正式上班后,就没那么多挣钱的机会了。

  当然在钱主任面前,程亮不是这么说的,他给出的理由是要上课,还要准备毕业论文,没办法两头兼顾。

  与其分心两件事,导致两件事都做不好,不如专心做完一件事,再去做第二件事。

  钱主任虽然希望程亮能尽早入职,但也只能尊重他的意见,不过提出会联系他学校,争取早点把流程走完,把他的毕业去向定下来。

  达成一致意见后,钱主任就回去了,隔天上班直接跟郑厂长说了这件事,然后联系程亮学校开始走流程。

  对于程亮回机械厂当技术员这件事,王秋梅夫妻都非常支持。

  机械厂不仅在工业区,把范围扩大到整个临江市,都是排得上名号的国营大厂,单位里一个一线岗位的临时工名额都有上百人争抢,更不用说是技术员这样的岗位,盯着的人可不要太多。

  六十年代初那会,能当上技术员的至少都得大专学历,大运动开始后闹得厉害,要求才降下来。

  等有了工农兵大学生,岗位要求又提高不少,谢澜就是要求提高后被招进来的。

  只是七五年招的三个工农兵大学生都不行,厂里领导被搞怕了,后面再有技术员岗位空缺,都是通过全厂考试选人,标准更看重的是能力而非学历。

  但就是这样,选出来的人学历也不会太低,至少都是高中毕业。

  而转到技术员岗位后,高中学历想往上升很难,不过有能力的厂里会推荐去上夜校,结业时通过考核拿到文凭,就有机会往上升,没拿到文凭就不好说了。

  总之,技术员岗位的学历竞争是很激烈的,同时技术员的上升空间也大,现任厂长就是技术出身。

  光是想想程亮毕业后能进机械厂当技术员,王秋梅夫妻都觉得他这大专没白读。

  但夫妻俩也有点担心,毕竟机械厂有过把技术员调到一线当工人,且至今没能调回去的先例,万一程亮专业学得不够扎实,进厂后也被调到一线可怎么好啊!

  所以钱主任走后,王秋梅和程树伟轮番旁敲侧击,问程亮之前说他专业前几不是吹牛吧?进机械厂后应该不会被调到一线上班吧?就算真调到了一线应该也能考回去吧?

  最终在保证自己没吹牛,不确定会不会被调到一线,但能保证自己可以考回来,才松了口气。

  程亮:“……”就很无奈。

  虽然松了口气,但王秋梅夫妻讨论过后,决定还是先不要声张这件事。

  一是怕厂里有其他人盯着这个岗位,背后耍手段,二也是担心牛皮吹太大,程亮进机械厂后没他们想的那么厉害,太打脸。

  ……

  程亮工作定下来后不久就是中秋节,跟往年一样,程蔓和陆平洲是在程家过的节。不同的地方在于往年只有他们夫妻两个,今年则是一家三口。

  多了个小丫头,两人出行就不方便骑自行车了,好在公交也很方便,门口就能坐,下车点在机械厂职工院的路口,走进去不到一百米。

  中秋节是团圆节,整个城市除了服务型单位,基本都放了假。

  机械厂职工院里比平时热闹很多,从大门到二十七号院这一路,有小孩在跳皮筋、跳房子、滚铁圈,

  反正什么游戏都有人玩。

  十来岁的孩子则大多围在一起看小人书,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则在打羽毛球,至于那些四五十岁上年纪的就懒得动弹了,不是坐着聊天,就是围坐着打牌下棋。

  但大家都不算特别专注,甭管谁从旁边经过都会抬头瞄一眼,关系好的呢就打个招呼,差点的就不搭理。

  程蔓在大院里人缘还行,跟她打招呼的人不少,尤其是在看到她怀里抱着闺女后,好奇心重的奶奶阿姨都走了过来,看她闺女长什么样。

  其实这不是程蔓第一次带孩子回机械厂,但小孩子一岁前长得很快,说一个月一变一点都不夸张。

  而程蔓上次回来是端午节的事,几个月过去,小姑娘变化肯定大,所以围过来的奶奶阿姨们对她的好奇一点都没变少。

  得亏程程不认生,被这么多陌生的人围着也一点都不紧张,别人逗她还咯咯笑。

  程程刚出生的时候,王秋梅说她的眼睛像爸爸。

  这话不算错,但也不完全对,程程的眼睛确实和陆平洲一样是比较长的,不过陆平洲的上下眼皮距离要窄一些,视觉上更像丹凤眼,看起来比较威严有气势。

  程程的上下眼皮距离则要宽一点,眼睛看起来更圆一些,也更像桃花眼。

  桃花眼通常是温柔多情的代表,但程程还是个孩子,眼里看不出这些,只能看到小孩子特有的童真。

  不过她盯着人看的时候,眼神确实会显得格外专注,让人不自觉被她吸引。而当她咯咯笑起来,眼睛又是亮亮的,仿佛什么样的坚冰都能被融化。

  看到小姑娘脸上的笑容,围过来的奶奶阿姨差点都舍不得让开,直到程树伟溜达出来准备看人下棋碰到他们,说王秋梅一大早就开始念叨了,才把一家三口从包围圈中拉出来。

  进到二十七号院,围过来的也不止王秋梅,另外几户都有人过来看孩子。

  程树伟挤不进去,只好跟女婿寒暄,问他最近工作忙不忙,国庆什么时候放假。

  陆平洲一一回答,然后将带来的东西放到饭桌上,对程树伟说:“这盒月饼是我们部队发的,水果是我们来之前去水果店挑的,白酒是我和蔓蔓前段时间在侨汇商店买的。”

  前两样都不算稀奇,程蔓和陆平洲都不是特别爱吃月饼的人,中秋节基本不会自己买月饼,年年带来的都是部队发的。

  王秋梅夫妻都不讲究这个,不会觉得闺女女婿拿单位发的月饼来送节,是慢待他们。

  一来程蔓和陆平洲每年都没少给他们买东西,就算是中秋节,也不会光提月饼过年,水果总是少不了的;二来嘛部队发的月饼,一般人还吃不上呢,王秋梅夫妻每年没少在大院里炫耀这事。

  水果就更不用说了,两人每次上门都会带的东西,让程树伟惊讶的是那瓶白酒。

  侨汇商店是什么地方,哪怕程树伟以前不知道,在得知程蔓买冰箱的由来后也该清楚了,那可是只能用外汇券买东西的地方。

  于是听到陆平洲的话后,程树伟边嘀咕“什么白酒要去侨汇商店买”,边伸手把遮挡住白酒的月饼盒和水果拿开,低头仔细看过去。

  这一看,程树伟就瞪圆了眼睛:“茅台!”

  作为国酒,茅台的知名度自然不会低,甭管喝不喝酒,一般成年人基本都听过它的名字。

  程树伟这一嗓子喊出来,院子里围着孩子看的人都朝客厅看了过来,王秋梅还大声问了句:“什么茅台?”

  因为太过激动,程树伟抱着瓶装的茅台就出去了,脸上笑容是平时少见的灿烂:“蔓蔓和平洲带来的白酒是茅台!从侨汇商店买回来的!”

  “嚯!”

  除了程蔓,其他人都一脸震惊,王秋梅更是忘记了外孙女,大步走到了丈夫面前,伸手就要接过酒瓶仔细端详。

  但程树伟没舍得把茅台给她,甚至往旁边让了让:“你别把酒给摔了。”

  王秋梅眉毛一竖:“你当我是你?!赶紧给我看看!”

  虽然舍不得酒,但程树伟怕了一辈子媳妇,不敢不听话,小心翼翼地把茅台从怀里送出来。

  茅台酒是用白瓷瓶装着的,瓶身主题红色的商标上印有五星标志,和“中外驰名”等字样,其中贵省茅台酒几个字最大。

  王秋梅将茅台瓶身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翻来覆去看了个遍,才想起来问:“这真是茅台?”

  “蔓蔓和平洲拿过来的,还能骗咱们?”

  程树伟说着冲王秋梅伸手,想浑水摸鱼把酒接过去,可王秋梅多了解他啊,一看他那表情,就知道他打着什么主意。

  没等他手碰到酒瓶,王秋梅的眼刀就飞了过来。

  程树伟悻悻道:“你都摸这么久了,是不是该给我也摸摸。”

  其他人也纷纷围过来,她们倒不好意思从王秋梅手里抢酒瓶,只伸手碰一碰,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我听说茅台是最好的酒,这一瓶不便宜吧?”

  “肯定不便宜啊,稍微好点的白酒都要两三块一瓶,这一瓶,至少得七八块吧。”

  “这瓶酒看着也不大啊,要七八块?”

  “酒的价格又不看瓶子大小,要看品牌的,不信你问蔓蔓,这瓶酒肯定不便宜。”

  几人说着转过头,叫了声“蔓蔓”,又问这酒多少钱一瓶。

  程蔓把酒带过来就是为了给她爸妈显摆的,自然不会故意往便宜了说,笑道:“这瓶是飞天,茅台中最贵的一款,一瓶十二块。”

  “多少?”

  这话是王秋梅问的,要不是手里拿着酒瓶,她差点就要伸手去掏耳朵,怕是耳朵堵住听岔了。

  程蔓重复道:“十二块一瓶。”

  确定自己没听错,王秋梅赶忙把酒瓶往怀里一抱,可不敢再给人摸了,咳嗽一声说道:“我先把酒放回去,待会再聊啊。”

  说完王秋梅赶忙转身往屋里去,留下院里其他人望着她的背影叹气。

  十二块一瓶的酒啊,她们都没摸几下呢。

  程树伟见媳妇转身回了家,也连忙跟上,进到主卧,就看到王秋梅在衣柜和书桌之间来来回回,纳闷问道:“你干嘛呢?”

  王秋梅转到丈夫身边,压低声音问:“你说,这酒咱放哪比较好?”

  程树伟愣了下问:“咱不喝吗?”

  王秋梅一听眉毛就又竖了起来:“你还想喝茅台?十二块钱一瓶的酒,你喝得下去吗?”

  “这有什么喝不下去的,而且酒酿出来不就是给人喝的吗?”程树伟边说,边拿眼睛瞄媳妇怀里的酒。

  这可是茅台啊,他活到四十多岁,还没尝过什么滋味呢。

  别说,虽然王秋梅不赞同程树伟的话,但也不得不承认这话有道理,只能让步道:“就算要喝,那也不是今天喝!”

  “今天是中秋节,咱们全家人都在,不今天喝什么时候喝?”程树伟问,“国庆?过年?到时候孩子们都在不在家还不一定。”

  王秋梅心里是倾向于过年再开的,但她也知道,程蔓和陆平洲去年就没回去过年,今年有了程程,过年很有可能回云南。

  王秋梅犹豫时,进到客厅的程蔓开口了:“我也觉得今天喝挺好,过年你们要是还想喝,我再带一瓶过来。”

  主卧里站着的夫妻俩听到这话都懵了,齐齐转头问:“再带一瓶过来是?”

  程蔓言简意赅道:“我之前一共买了六瓶茅台,家里还有四瓶。”

  “所、所以,”因为震惊,程树伟说话控制不住地结巴起来,“十二块一瓶的茅、茅台酒,你一共买了六瓶?”

  “对。”

  得到闺女的肯定答复,刚才光顾着震惊激动,忘记在意茅台价格的王秋梅忍不住了:“一瓶茅台十二块,你一买就是六瓶,一共就是七十二?花七十多买酒,你钱长破了角没地方花是不是?”

  虽然茅台是最好的白酒,程蔓买的又是茅台中最好的飞天,但这可是七十多啊!都快抵得上程树伟一个月工资了。

  尽管早就知道闺女花钱大手大脚,可花七十多买酒也太败家了!

  王秋梅很想不通,问道:“你跟我说说,你怎么想的?”

  问出这问题时,王秋梅的语气是很平静的,可程蔓多了解她妈啊,一听这语气就知道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这个问题没回答好,她妈就算念不了她一年,也能嘀咕她半年,于是赶紧解释前因后果。

  王秋梅听完一脸怀疑:“你的意思是,侨汇商店里卖的那些东西,茅台是最便宜的?”

  程蔓含糊道:“差不多吧。”

  王秋梅对这个回答不太满意,皱眉问:“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我这么跟您说吧,侨汇商店里这么大一盒的巧克力,卖二十多。”程蔓边说边比划出这么大的盒子。

  正巧程亮从外面进来,不知道前因的他以为程蔓在跟爸妈说逛侨汇商店的经历,顺口接道:“没错,妈您不知道,侨汇商店里卖的那个巧克力不但贵,还苦里吧唧的,特别难吃。”

  程蔓、陆平洲、程树伟闻言,非常有默契地看了眼门口的大傻子,然后屏住呼吸看向王秋梅。

  身处视线中心的王秋梅同志微微一笑问:“你们买巧克力了?”

  程蔓和陆平洲连忙伸手指向程亮:“二哥买了。”

  “对,我买了,怎么……”话没说完,程亮就后知后觉地察觉到了家里气氛不太对,不敢看积蓄满怒火的亲妈,只看向妹妹问完最后的话,“……了吗?”

  程蔓抬头看过去,用眼神回答道:

  自求多福吧。:,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