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书之不当恶毒继母 第171章 守岁

《穿书之不当恶毒继母》第171章 守岁

作者:路边的老猫 字数:3476 书籍:穿书之不当恶毒继母

  “我们这次是买了不少东西,有些是家里要用的,像是芝麻、年画;还有一些是只给你的,像是糖画、糖葫芦;也有一些是只给我的,像是卤大肠……东西买全了,也就不用去镇上了,镇上的东西还贵。”

  看着自己手里的糖画,月儿点了点头,也不再觉得何素多花钱了。

  两人慢慢走到停马车的人家时,村里的几个妇人还没有来,何素是看了一眼见她们快好了才离开的,也好先把买到的东西放进马车里,免得她们多问。

  走到门口,她听到里面颇为热闹,进去后也没见大山媳妇她姨在,倒是看到了几个半大的小子正围着马车前面,有几个刚刚还见过。

  “它怎么不吃草呢?我家牛就吃草。”

  “它吃的,我刚刚喂它就吃。”

  村里的孩子在村口看了一阵热闹,听说张家有马又赶过来看,有些胆子大的甚至还坐到了马车上,不过他们不敢往车厢里面钻,生怕碰着里面什么东西。张家的小子也不许他们进去,在边上看看摸摸也就算了,怎么能进车厢呢。

  看到何素回来了,他还有点尴尬,生怕何素怕他们没有看住。

  “姨,你回来了。”他叫了一声,又朝身后的小孩子们打手势,让他们赶快下来。

  院里的五六个孩子一看,就知道是马车的正主来了。坐在马车上那个马上跳了下来,也不怕摔着。像是怕何素怪罪,他们都站到了张家小子的身后,倒也有那胆大的探出头来看向月儿手里拿着的糖葫芦。

  何素笑着点头,说:“是呀,天也不早了,我们当回去了。倒是劳烦你帮着看车子,还给它喂吃的。”

  “没事~”

  少年难得遇着大人对他这般客气,没有把他当成不知事的孩子,一时有些害臊。

  “我先把东西放放,就把马车牵出去。”何素说着就进了马车,把买来的东西放好了,再下来把月儿抱了上去,再牵着马从院里出去。

  几个孩子不远不近的跟着,偶尔还偷偷看向何素,大概是想知道她的脾气好不好,要是他们求她让他们骑骑,她会不会肯。不过还没有等到他们开口,其他妇人就来了。大山媳妇认得她姨的孙子,问了几句才知道她姨出去了,让他在看家。

  “好好看家,别瞎玩。”大山媳妇一边说道一边塞给他一个小纸包,里面放着她刚刚买的糖撒子。

  “嗯。”张家小子也不知道推脱,收下后轻快地应了一声,就看着她和同村的妇人上了马车。

  何素是最后一个坐了上去,她拉着缰绳,轻轻甩了一鞭便驾着马走了。

  “哇,那个大婶会驾马……”

  “马走的好快呀。”

  在孩子们阵阵惊叹中,马车慢慢离开了溪口村,车里的几个妇人听了他们的话颇为得意,好像这马是自家的一般。许是从家里带来的东西卖了些出去,她们又各自买了些点心糖果,也记得分给月儿几块。月儿得了糖,少不得道谢,还得了一声乖巧的称赞。

  她拿着糖,倒有些心虚,她哪里乖,她见了人都没找到机会打招呼。

  等车子回了村,太阳正要落山,妇人们各种回家,下车里还不忘塞给何素几把没卖完的山货,倒让何素捧着一堆东西不好开门。

  到了第二天,柳婶为着昨天大山媳妇跟着何素去赶集的事,少不得来说上几句谢。在她看来马是金贵的东西,大山媳妇邀了一大帮妇人同去,说不得会把马给压坏了。

  何素自然要大方表示不在意,还说自己需要柳婶提点的地方多了,帮点小忙也应该。这话一说,柳婶便又问起她家过年的准备,然后便开始指导起来。何素恍然想起了赵姑姑,去年她就是在赵姑姑的指导下准备年节的各种用品,隔了一年,这又换了一个人说了一遍,有许多还跟赵姑姑教的不一样。

  也好也好,反正赵姑姑教的那一套她忘得差不多了,不如照着里湾村的习俗来,不过若有什么错漏,她就当成是照着老家的习俗来即可,反正也没有人知道。便是世上真有神佛,他们能知道,也不会怪一个凡间平常女子的小小粗心。

  不管她准备得如何,除夕还是很快到了,她也是在当天早上才想起没有买爆竹,又不记得镇上哪里有卖,还特意去问了柳婶。

  “乡下地方哪里会买这样贵的东西。”柳婶一边说,一边转身去自家院子堆柴的地方捧了一捆竹节给她,“喏,烧这个就好。”

  何素捧着竹节还觉得有几分新奇,回家的路上正好在自家门口遇到了朱应俭,她一看这也是个城里人就想显摆一下。

  “你家竹节准备了吗?”

  “准备了不少。”朱应俭笑道。

  看来古人都知道竹节当爆竹的事,何素也没为没显摆成懊恼,还笑笑说:“准备了就好。”

  虽是个莽妇,但倒是个好脾气,朱应俭暗想,不由说道:“明天一早我便要走了,家中妻儿还望何娘子多照顾。”

  这算是正式发布工作了,何素暗想,收起问价的心,正色点了点头,“自当尽力。”

  朱应俭也没说什么价,世人有许多都不喜欢当面谈价,哪怕是商人也有许多是通过拉手的方式在袖中把价钱比出来。他在摸到对方一手油后,对当面谈价倒没有那么排斥了,就是想看看当日在岗上村主动要钱的何素这次会不会主动问。

  他还是希望何素主动提的,何素好似对世事知道不多,也不知行情,也许她报出来的价钱反倒比他心下所想的要低。不过何素没提,他也没说,只说她以后可以不用进城买米面,常风会一并给她送过去。

  “到底还是你有办法,现在城里的米面都贵,还不准多买。”

  “这儿至少还能买到,有许多地方连买都没处买去。”

  “收成真这样差?”何素不由惊奇,她对古人对农业的依赖还得了解得不够深刻。

  “是呀,气候不好,五谷不丰。”

  何素也不知道这五谷到底是哪五谷,却还是问:“就没有不挑地也不挑气候的?”

  “哪里能有这样的作物。”

  怎么她记得有些作物随便种就能产出许多,是什么作物来着?土豆还是玉米?对了,她好像这些年都没有见过土豆和玉米,难道是没有人知道它们能吃?

  朱应俭见她在想着什么,不由问:“莫不是萧娘子知道高产的作物?”

  “啊?”问朱应俭问到的时候,何素正好想起土豆和玉米是海外传过来的,连忙说:“没有,我不知道。”

  “也没有听说过。”

  “好像听人说海外有。”何素迟疑着说,她以前曾见过陈家有从海外买来的金银器皿,想来现在已经有海外的人来大乾行商了。

  “说不定真的有,”朱应俭眯着眼笑道,“以后有机会,我得找相熟的海商问问。”

  看来真的有,何素松了一口气,又聊了几句后便抱着竹节回去了。

  何素并不知道,大干其实是禁海的,朝廷在北方时不时受外族侵扰,对海外的来客也就存着戒心,尤其是数十年前发生了海外来客跟当地百姓械斗后,朝廷就禁止这些逃回茫茫大海想抓也无处抓的人踏上大干的国土。但是海贸的利润实在丰厚,便有人大着胆子在海上找了个小岛跟外国人偷偷交易。

  朱应俭也曾跟人合伙倒卖过几船东西,获利之丰厚饶是他也是咂舌的。不过想到在京城为官的家人,他后来就没有再参与,哪怕他先前合伙的人也跟朝中的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跟海外的商人做生意的时候,就算语言不通,双方也免不了寒暄,也曾问过对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对方对大干了解颇多,大干对海外却知之甚少,长此以往定起祸端。朱应俭存着此念,每次都会假作好奇打探。在问到他们在海上吃什么时,他们提到了他们那里特有的一种食物,说是跟马脖子上挂的铃铛长得很像。

  他因为一时好奇曾想看看,对方却推说吃光了。如果他们让他看了,也就罢了,用这样的借口故意推脱,反而让他更加好奇,所以他便让人悄悄跟船工换了几个。算起来,换来的土疙瘩后来被他取名为“地蛋”的作物,他也已经种了有三年了。

  他庄子里的人勉强摸到了种植的窍门,只有一样,他们头一次收成的时候,曾有人吃了中毒。他现在种是继续种着,心下却始终不安,不知那次中毒的原因是什么。派去海外收集消息的人一去数年,生死不知,他一时不知是不是要继续种下去。

  如果有人知道的话……想到这里,他不由想,何素,她会知道吗?

  她的不知世情还有她的一身本领,的确像是隐士教养长大的结果,可就算是隐士,有些礼节也是不会废的。何素却连最基本的一些礼节也不懂,哪怕她时刻伪装着,他还是看出不同来。不过她的父母若是跟海外有关系,倒是说得通了。

  回到院子里之后,朱应俭看到徐氏抱着阿土在屋前晒太阳,难得今日太阳不错又没有风,徐氏才抱了他出来。

  “这小子总算是睡醒了。”朱应俭上前逗了逗自家贪睡的儿子,见他咧开嘴笑了也不由笑了起来。

  “小孩子家家的,就得多睡才长得高。”

  朱应俭点头,一边逗着儿子,一边漫不经心地说:“隔壁的何氏还有几分可信。”

  徐氏一听看了他一眼,又转头面色不改地应道:“我知道。”

  这话在他们离开濠州城的时候他就跟她说过了,她也亲眼见证过,知道何素是可信的。朱应俭先前还跟她说过萧显重的消息,同时也说了不知道何素是什么出身。

  “我观她颇有些来历,你们可以多聊聊。”

  徐氏一笑,说:“村里我也就跟她最聊的来,明年她家连个种地的人都没有,我还得多教教她呢。”

  “她不会种田?”朱应俭问,常风传来的消息里倒是提到萧显重在学种田,可是何素总不会一直在边上干看着不去帮忙吧?

  “不会。不过她那么聪慧,学起来一定很快。”

  朱应俭倒也没说用不着学的话,既然萧显重都下地了,他的夫人也该跟着才是。他倒是看不出萧显重这般能吃苦,当年见他时,他还有几分纨绔习气,想不到竟都改好了。

  明日他就要出去往江南去,剩下的大半日时光,他除了再叮嘱一遍便是好好看看阿土和徐氏。他能在年节前挤出一个月的时间很是不易,今后就是他能挤出时间,也不好让人知道了他家眷的下落,怕是不好过来。

  热闹也好,冷静也好,年节总算是过去了。何素和月儿便是守夜,也跟往日差不多,都是一个在打拳一个在床上看着。

  月儿还记得去年家里过年的事,打完了拳就问:“阿娘,我们不包饺子吗?”

  “不包,里湾村不兴吃饺子。”

  “那吃什么?”

  “吃年糕。”

  “年糕刚刚吃过了。”

  “是呀,吃过了就不用再吃了。”

  不用包饺子,又打完了拳,月儿爬到床上窝在何素怀里不由打起了瞌睡。何素倒不觉得非得守岁不可,还盼着要是月儿睡着了,她也可以睡一会儿,等到村里其他人家燃竹节时会有声响,到时候她再醒过来把竹节燃了就行。

  可惜月儿眼看着要睡着了,又抬起头来,迷迷澄澄地下床说要再去打拳。

  “都打过了,别打了,你就是想练成高手也不急在今天。”何素马上拉住她,又把她拉到床上。

  “不行,我要睡着了。”月儿摇摇头。

  “睡就睡吧。”

  “不要。要不我做针线吧。”说着,她就去堂屋拿了针线篮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