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有一座美食屋 第79章 北京烤鸭

《我有一座美食屋》第79章 北京烤鸭

作者:脑壳疼啊 字数:1896 书籍:我有一座美食屋

  北京烤鸭,算是中国具有世界声誉的一道菜式了,由汉族人研制于明朝时期,在当时是宫廷食品。一般使用果木作为木料烧制,用果木熏烤的烤鸭,色泽红润、肥而不腻、外脆里嫩,被中外美食人士共称为“天下美味”。

  陈墨在青年杯上所做的半成品烤鸭,无论从鸭子的选材还是挂炉所使用的木料上,都和美食屋系统提供的原料完全没有可比性。

  原料柜提供的鸭子品种,非同一般,其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以前。

  一位辽金元期的帝王外出游猎,偶然间捕获了一种纯白色的野鸭,后为游猎而养,一直延续了下来,才得此优良品种,并培育成为如今名贵的肉食鸭种,也就是现在的“填鸭”。

  这道北京烤鸭食谱里的“填鸭”,用的是盘锦大洼饲养的鸭子,这种鸭子就是纯白野鸭的后代,一般长到30多天就不爱吃食了,必须通过人工填食让鸭子增肥,直至体重达到6斤以上,才能成为合格的烤鸭原料。

  盘锦大洼的填鸭肌肉丰满、美态大方、眼睛大而凸出,具有填食时间短、育肥快的特点,肥瘦分明、鲜嫩适度、不酸不腥,是制作北京烤鸭的首选。

  搭配北京烤鸭的荷叶饼,系统提供的原料精面粉也很有讲究。

  精面粉使用的小麦产自于NMG地区,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又有黄河水灌溉,所以这里的小麦蛋白质含量特别高,营养价值也很高,属于国内最顶尖的小麦品种,用这种小麦制作的精面粉,是最顶尖的。

  青年杯赛的时候,作为主办方的倪式集团使用的原料,都是采购自大品牌,但原料柜所提供的鸭子和精面粉,可比杯赛上的原料要高上一个档次。

  ......

  虽然陈墨同时学会了“北京烤鸭”和“臭豆腐煲”这两道菜,但考虑到营销手段,陈墨打算分两步推广自己的冠军菜品,以期将营销效果做到最大化。

  拥有了“冠军菜品”这个噱头,再加上陈墨刚刚夺得青年杯的冠军人气正盛,来到现场准备品尝美食的食客们都快疯狂了!

  尤其是那些昨天在比赛现场观看比赛过程的食客们,在当时面对陈墨做的美食时,就已经垂涎欲滴了,此刻的口水更是犹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脑子里和眼睛里,就只有“北京烤鸭”这四个字了。

  不少食客立即在手机的通讯app里告诉自己的小伙伴们:美食屋今天出冠军菜品啦!北京烤鸭!

  有人立即秒回:就是昨天夺冠的那个陈墨做的荷叶饼配鸭皮那道菜?

  食客也立即回道:就是这道菜,只不过这次制作菜品的时间更充裕,做出来的应该是完整的北京烤鸭。

  群里立即不少人响应道:我的天,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立即就去,代我排个队;排队的人多吗,人多的话我明天赶早过去...

  现场还有食客立即拿出手机,将陈墨贴出来的“冠军菜品”的大字报拍了下来发到网上、朋友圈、空间等等,呈现出井喷式的快速传播!

  美食屋墙上的菜单上写着:“冠军菜品”北京烤鸭-半只149元,一只268元,限量每人每天一只。

  价格相对于其它烤鸭来说比较贵,但毕竟是新晋出炉的青年杯冠军厨师所做的菜品,再加上美食屋向来就有菜品价格较高的传统,所以大家对于价格也没有过多的在意。

  反正在美食屋这里,价格虽高,但物有所值。

  “陈老板,我这里要一只。”

  “我要半只。”

  “小陈,我也要半只。”

  陈墨笑着对彭大妈说道:“好,彭大妈,你和张大爷休息一会儿,烤鸭一会儿就好。”

  ......

  陈墨来到厨房,按照食谱动手做菜。

  首先,将准备烧烤的鸭子用夹子夹住鸭脖,用开水前后左右,仔细的将整只鸭子都烫过一遍,遇到开水的鸭皮会马上收缩。这一步是为了达到破坏鸭皮组织吸水的功能,保证吃到的鸭皮是脆的。

  接着,拿出刷子,分别将料酒、白醋、蜂蜜反复的涂抹在鸭皮上,保证整个鸭身全部被涂抹过,没有漏掉任何一处。然后放进美食屋厨房特制的贮藏间,旋转按钮至“阴凉”、“通风”,点击“开始”。

  仅仅2分钟后,需要1-3天完成的风干效果就达成了!

  风干后的鸭皮干薄发亮,触碰上去,犹如碰到薄纸般的感觉。

  通过清理完内部的小洞,往鸭肚子里灌上开水,然后把小洞系上,放在厨房间的挂炉里烤。

  用灌满开水的鸭子去烤,既不让鸭子因为被烤而失去水分,又可以让鸭子的皮胀开,不会被烤软。

  用梨木、枣木等果木为燃料,明火烧烤,无烟、火旺。

  在美食屋的挂炉里,配合陈墨的九阳火工,只用了1分钟的时间,第一炉的鸭子就烤好了。

  通过系统给出的食谱,陈墨烤出的鸭子外观饱满、颜色鲜艳、皮层酥脆、外焦里嫩,从挂炉里取出的时候,还带着浓浓的果木清香。

  松风刀切,瞬间将配料的葱、黄瓜、萝卜切成细丝摆盘放好,又迅速的将鸭子片好,摆入盘内。

  再加上一碟细糖和一碟甜面酱。

  北京烤鸭,成功!

  一次性给等待的食客们上了10只鸭子,整个美食屋大厅的空气中都流淌着鸭肉和果木的香气。

  “哇,好久没有见过这么正宗的烤鸭了。”一位经常在店里吃饭,却总喜欢带着墨镜的男人激动的盯着面前的北京烤鸭说道。

  “哎呦,你还能判断这烤鸭正不正宗呀。”有食客立即打笑道。

  墨镜男昂起头说道:“那你可就有所不知了,这北京烤鸭,往前历数,其实可是传自于咱们金陵的。”

  “不会吧?”听了墨镜男的话,有不少食客忍不住惊讶道。

  “怎么不会,早在南北朝的《食珍录》和元朝天历年间的《饮膳正要》里,可都明明白白写着呢。那里面写的‘烧鸭子’就是最早的烤鸭,出自金陵这里。”墨镜男毫不迟疑的回道。

  “你咋知道的?”

  “切,我爷爷的爷爷的...那个啥,可是当时明宫御厨,我当然晓得。”

  陈墨见墨镜男高昂着头,虽然看不见眼睛,但那副骨子里的骄傲透过表情的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

  “哎哎哎,我说,烤鸭不是你这么吃的。”墨镜男连忙阻止了身边的人,说道,“看看我怎么吃的,学着点!”

  说完,墨镜男拿起一片荷叶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